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史 > 第七篇 經院哲學的形成期 >

第七篇 經院哲學的形成期

第二十三章 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新柏拉圖主義的復興

公元5世紀出現的一本文集被誤以為是古希臘雅典最高法院法官狄奧尼修的作品(狄奧尼修被認為是雅典的第一個主教),但是這本書卻表現出新柏拉圖主義的精神。這本文集激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對中世紀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對這本文集的神秘的泛神論著迷的人中,有一個人叫愛留根納,他將這本文集翻譯成拉丁語,並以此文集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哲學體系。公元810年,愛留根納出生於愛爾蘭,在愛爾蘭的學校中接受教育,並被禿頭查理任命為巴黎宮廷學校的校長。雖然愛留根納被認為活到公元877年,但我們並不知道他去世的時間。他的哲學體現在他的《論自然的區分》一書中。

參考書

Migne,《拉丁教父學》,第二十二卷。(偽狄奧尼修的著作,希臘語和英語,參見Migne,《希臘教父學》,第三卷和第四卷。)

A.Gardner,《約翰·司各脫》,1900年;H.Bett,《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1925年;E.von Erhardt-Siebold,《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的天文學》,1940年。

第一節 信仰和知識

司各脫·愛留根納將神學和哲學、權威和理性以及信仰和知識等同起來,認為宗教的真理就是理性的真理。真正的宗教和真正的哲學是一回事。信仰並不是單純輕信地接受一個命題;它是合理的、明智的信仰。他認為,教義是由理性所發現,並由教會的神父所傳達的真理。為了堅持他的理性主義立場,司各脫不得不經常使用比喻的方法來解釋《聖經》和教會權威們的著作。

第二節 泛神論

司各脫的神學在人們熟悉的新柏拉圖主義和奧古斯丁主義思想的氣氛中發展。上帝是所有事物的開端、中點和歸宿;萬物源於上帝,在上帝之中,通過上帝而存在,並且將復歸於上帝。上帝從無中創造了世界,他是沒有原因的第一因,從自身中產生萬物。或者如司各脫所表述的:自然(作為上帝)是非創造的創造者,是非創造的創造性基質。他根據心靈(邏各斯)中的計劃或者永恆的模式創造世界,這世界是他存在的一個表現;他的理智是事物的形式和秩序的原因,並繼續影響著事物。或者如司各脫所說:自然(作為邏各斯)是一個被創造的創造者,而自然(作為有邏各斯所產生的事物)則是被創造的,並且沒有創造能力。所有事物,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將復歸於上帝,並在上帝那裡安息,因為上帝是所有創造物的最終目標;在司各脫看來,自然在這一方面既不是被創造的也不是創造性的。上帝作為存在者是聖父;作為邏各斯或者智慧是聖子,作為生命則是聖靈。

宇宙是上帝本質的表現或者產物:萬物—上帝的思想、邏各斯和現象世界—皆源於上帝。但是上帝的顯現並沒有與上帝分離;它是上帝的活生生的表現,而不是被上帝所拋棄的東西。上帝與他的創造物是同一的;他在創造物中,而他的創造物又在他之中上帝在其創造物中顯示自己,在此意義上他們是同一的;不可見和不可理解的一使得他自己成為可見的。他自己沒有形式和性質,但是能設定形式和性質。在人看來,宇宙似乎是一個分開的、繁雜或多元的宇宙,是神的顯現;但是就其本性而言,上帝是一個單一的、未被分割的整體,在這一整體中所有的對立都得到和解。

上帝在世界上無處不在;但是他又是超驗的。也即是說,司各脫不願意認為宇宙耗盡或者甚至降低了神性。宇宙只是神性的不完全的展現,與展現在自然中的神性相比,上帝的神性是無窮盡的。正如一束光可以被看見,一個聲音可以被許多人聽見,而光和聲音並沒有減少,萬物都分有上帝的存在而並沒有減損他的存在的完整性。上帝的本性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無論我們用什麼詞語都不能表述這一本性:他超越了語言所能表述的任何事物,遠遠超越了所有思想範疇。實際上,對上帝的任何斷言都是在限制他;肯定一種形式就否定了另外一種。上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本質:他超越了善、神性、真理、永恆和智慧。說起來似乎自相矛盾,上帝是不可形容、不可理解、不可知曉和不可定義的基質,對於上帝,我們不能作出任何論斷,而就萬物都是上帝本性的表達或者顯示而言,我們又可以斷言上帝的任何本性。

由這一泛神論的學說可以推知:人也是神聖基質的顯現;但是司各脫並不願意得出這一結論,因為這將意味著人類的決定論,並將惡歸於上帝。人不只是可感知的肉體,他還是微觀的宇宙,是活生生的精神,並且他自己應當為離開上帝而墮落的行為負責。上帝不可能是惡的原因;因為上帝沒有惡的觀念。如同聖奧古斯丁所宣揚的,惡不過是善的匱乏。邏各斯與人性結合,幫助人們通過與上帝結合,使他們恢復最初對上帝的愛,從而拯救人類。

第三節 神秘主義

萬物來自於上帝,又都力求復歸於上帝:上帝是萬物存在的來源和目標。通過神秘的狂熱和對神性的沉思,通過超脫感覺和理性,只沉思上帝存在的不可理解的超越性,人就能夠復歸於上帝。在這種神秘的無知狀態中,我們進入到神秘的黑暗,忘卻自我。

司各脫·愛留根納可以被認為是經院哲學的先驅,他致力於通過將基督教的觀點融入一個普遍體系中,從而使得這些觀點清楚明白,並且他的哲學中包含了中世紀實在論的萌芽。但是他的思考遠不是獨立性的,他的學說同正統的觀點基本一致,因而在他同時代的學者中不受歡迎。人們不能期望這些學者偏愛這位冒充的狄奧尼修更甚於奧古斯丁。帕斯卡西烏斯·拉伯圖斯的工作更為符合時代的需要,他以簡化的形式介紹了奧古斯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