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史 > 第二章 前智者派的哲學發展 >

第二章 前智者派的哲學發展

思辨的推動力在伊奧尼亞物理學家,即畢達哥拉斯學派、赫拉克利特、埃利亞學派、恩培多克勒、原子論學派和阿那克薩戈拉那裡首次得到了真正表述。這些哲學家試圖通過自然原因而不求助神話事物來解釋現象。前智者派哲學的發展展示了一個非常顯著的邏輯模式:這一時期具有一個結構組織,在這個組織中每個問題都是自然地從以前的問題中產生,對問題的各種可能解決方案以幾乎系統的形式加以探究。可能在哲學史的其他時期,沒有任何問題和解決方案的歷史順序同邏輯結構的原則所規定的制度如此吻合。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早期哲學家向他們自己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實體問題,所有米利都派哲學家都將有形體的實體視為基本的實體。他們的問題是:構成世界的基礎性質料是什麼?他們用感覺的具體對象,例如水、空氣或者一個假設的、感覺對像得以產生的未分化的東西來回答這一問題。他們使用單一原則(一元論)力求解釋不同物體和它們的變化所具有的性質,這些物體及其變化都是原始質料的轉化。他們的觀察表明,實體變成其他的實體(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按照類似過程,最初的元素必定也已經變成我們現存經驗世界的不同實體。

米利都派哲學家也沒有完全忽視變化問題;但是變化問題並沒有與實體問題區分開來。變化事實自身由這一觀點得到解釋—所有早期希臘思想家都默認這一觀點—實在是有生命的:原初的實體在其自身具有運動和變化的原因(物活論)。

作為個體的哲學家,雖然他們都是物活論者,都假定變化和運動的原因賦予原初實體以生命,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原則,但是他們自己在表述事物是如何從原始質料中產生的這一點上並不相同。泰勒斯素樸地假設第一原則是水,水變成了其他事物—這些事物是由水的變化而產生的。在阿那克西曼德那裡,他提出了更為精緻的觀點,認為事物在某種程度上是從無定中分離出來的,在無定中,事物最初是以混合或合併的方式存在的。阿那克西米尼在描述各種事物從原始質料即「氣」中產生時,認為這是由於氣的凝聚和稀薄。由此,這些早期的希臘思想者提出了三個原則性方案,來解決無數的派生性事物是如何從最初的基本實體中產生的:(1)通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單純轉化,而不試圖描述這一轉化的準確特徵。這可能是泰勒斯所採納的方法。(2)通過事物同原初實體的分離,這一原初實體是事物的同質混合或者結合,這一觀點在阿那克西曼德那裡是默示的,而在赫拉克利特那裡是明確的。(3)通過凝聚和稀薄,阿那克西米尼堅持這一觀點,認為空氣凝聚時就成為水,而膨脹時就成為火。

實體問題也是畢達哥拉斯學派首要關注的問題,他們提出了抽像的數理論:數是事物的基本原因。他們並不關注具體的、感知的實體,而是關心事物之間的關係,如世界的秩序、一致性或者和諧。既然這些可以通過數表達,他們就將實體理解為數。

在赫拉克利特和埃利亞學派那裡,變化問題最為重要。他們分別討論變化的存在和不存在問題,但是也仍然討論實體問題。赫拉克利特與伊奧尼亞學派一樣認為有生命力的實體(火)是原則,但是他有意識地挑選出變化或者生成的事實,認為這很重要。在他看來,世界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所有事物都處於流動狀態;事物中沒有真正的永久不變。與他的前輩相比,他更清楚地指出,是理性在統治著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埃利亞學派也將注意力轉向變化的觀念,但是拒絕變化觀念,認為變化絕對不可設想。很難想像像火一樣的元素會變成其他事物;一個事物不可能變成它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無論如何,事物必定是它自己;永久,沒有變化,這是實在的重要特徵。

赫拉克利特和埃利亞學派之間的激烈爭論對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構成了挑戰,他們希望在變化的哲學和不變的哲學之間尋找折中。

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贊同埃利亞學派的觀點,認為就變化一詞的字面意義而言,絕對的變化是不可能的,沒有事物能夠變成其他事物。沒有事物能夠從無中產生;沒有事物能夠變成無;沒有事物能夠變化成為絕對不同的事物。儘管如此—赫拉克利特也贊同這一點—事物確實會變化。但這一變化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存在著永久不變的元素或者微粒,它們的結合形成了物體:這就是事物的起源。物體的各個部分被分開:這就是事物的衰敗。在絕對的意義上,沒有什麼事物真正地變化、產生和消失;但是世界上永久不變的元素能夠也確實在改變著它們之間的關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同物活論者和泛靈論者產生了重大區分,後者只是在表述他們的前輩。運動和變化的原因並不是存在於最初實體中,並賦予其生命力,而是傾向於同原始要素區分開來。恩培多克勒的愛與恨,阿那克薩戈拉的心靈就是這樣分離的運動原則。在這兩個人看來,形成所有事物的基本實體在性質上是有差異的;他們所贊同的觀點被稱為質的原子論,這一觀點區別於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量的原子論。量的原子論者接受了一個新的觀點:元素不變,變化的是元素之間的關係。但是他們在其他方面與留基伯、德謨克利特並不相同:後者假設了元素和分離的運動力,而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則假設了物質的無數細小而不可分的微粒,他們稱之為原子,並認為運動是原子自身所固有的。

在接下來的三節中我們將考慮:(1)實體問題,涉及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的具體實體理論,以及畢達哥拉斯抽像的數的理論;(2)變化問題,考察赫拉克利特的變化哲學與埃利亞學派的存在哲學之間的爭論;(3)出現在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的質的原子論同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量的原子論中的實體和變化問題。智者派對這些問題都採取了消極的態度,宣稱這些解決世界問題的嘗試是徒勞無益的,因為在這一領域不可能存在確定的知識。

參考書

J.Burnet,《早期希臘哲學》,第4版,1930年;W.A.Heidel,《前蘇格拉底哲學中的自然概念研究》;K.Goebel,《前蘇格拉底哲學》,1910年;E.Zeller,《從早期到蘇格拉底時期的希臘哲學史》,1881年;J.I.Beare,《希臘基本的認識理論》,1906年;N.Hartmann,《柏拉圖之前的希臘哲學中的存在問題》,1908年;A.W.Benn,《早期希臘哲學》第一部分:從泰勒斯到柏拉圖,1914年;G.Kafka,《前蘇格拉底哲學》,1921年;E.Howald,《歐洲哲學開端》,1925年;R.M.Scoon,《柏拉圖之前的希臘哲學》,1928年;R.K.Hack,《到蘇格拉底時代希臘哲學中的上帝》,1931年;P.Guerin,《早期希臘哲學家體系設計中的正義理念》,1934年;M.T.McClure,《早期希臘哲學家》,1935年;H.F.Cherniss,《亞里士多德對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批評》,1935年;W.Capelle,《前蘇格拉底哲學》,1935年;J.Croissant,《伊奧尼亞哲學中的物質和物理變化》,1944年;O.A.Gigon,《希臘哲學的起源,從巴門尼德到赫西俄德》,1945年;W.Jaeger,《早期希臘哲學家的神學思想》,1947年。殘篇和殘篇的翻譯:H.Diels,《前蘇格拉底殘篇》(希臘語和德語),1934年~1938年;K.Freeman,《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補充》,1948年;C.M.Blackwell,《古代哲學資料》,修訂版,1939年;M.C.Nahm,《早期希臘哲學選集》,第3版,1947年;A.Fairbanks,《早期希臘哲學》,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