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十五講 > 第十四講 費希特和謝林 >

第十四講 費希特和謝林

費希特的知識學 謝林的同一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有四位主要代表人物:康德、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我們這一講討論費希特和謝林的哲學思想。由於黑格爾哲學不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思想更晦澀,內容也更豐富,所以我們在下一講專門討論。

關於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與康德哲學之間的關係,歷來有不同的看法。

哲學史上有時將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哲學運動稱為「德國唯心論」,他們的哲學思想應該是一脈相承的。然而,人們一方面將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看做是康德的繼承者,另一方面亦意識到他們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於把康德與他之後的德國哲學是否歸屬於同一個哲學思潮,總令人有些猶豫不決。更有甚者如邏輯經驗主義的哲學家們,他們不僅不把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看做康德的繼承人,而且視之為康德哲學的叛徒。例如賴欣巴哈就認為,把黑格爾看做康德的繼承者乃是對康德的嚴重誤解,也是對黑格爾不當的過譽。(注1:賴欣巴哈:《科學哲學的興起》,第61頁,商務印書館,1983年。)這種觀點有相當的代表性。

今天,我們雖然對待康德和他的後繼者尤其是黑格爾已經不再堅持非揚此抑彼不可的激進態度,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他們對哲學的貢獻和意義了,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依然是一個難題:德國古典哲學如果像恩格斯所說的是一個「連貫的、合乎邏輯的、必然的」發展過程(注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589頁。),那麼表面看來完全不同的費希特、謝林尤其是黑格爾哲學與康德哲學之間的內在關聯究竟體現在哪裡?換言之,應該怎樣看待康德之後的德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之間的關係?

因為從康德哲學出發,可以走不同的方向。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也是新康德主義的代表人物文德爾班在評價康德哲學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瞭解康德,就是要超越康德。康德哲學對後人的影響,一方面是他將哲學的維度深入到了理性批判的層面,使獨斷論不再有市場,從而構成了以後哲學思考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從康德的理性批判如何向前走,乃是擺在所有哲學家面前的課題。所以文德爾班的意思是說,沒有人能夠停留在康德哲學上不向前走,我們甚至可以不無誇張地說,連康德自己也不能停留在康德哲學上止步不前:康德晚年最大的心病就是體系的問題。

然而,康德已經不可能再超越康德了。但是後人卻不能不超越康德。

從康德哲學出發,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從費希特、謝林到黑格爾,至少是其中的一條道路,雖然不是惟一的道路。在康德的後繼者中,費希特的思想與康德哲學是最相似的,他拋開了康德的物自體,從「絕對自我」出發來構建哲學體系,他稱之為「知識學」。與康德對理性認識能力的靜態的結構分析不同,費希特試圖把康德的範疇體系從「自我」中推演出來,從而發展了一種按照正、反、合的方式運行的辯證法。謝林則試圖超越費希特的「自我」,他從主客同一的「絕對」出發,以一種自然哲學來補充知識學的缺陷,並且為哲學融入了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工作已使黑格爾哲學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