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傅雷家書 > 永遠的家書永遠的情《傅雷家書》重讀所聯想到的 >

永遠的家書永遠的情《傅雷家書》重讀所聯想到的

大風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因為一本書,改變了對人和事的看法,使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些許亮色;因為書中的一個人物,產生了對生活的渴望和衝動,讓純真本性復甦,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平庸之中迷失了自我?從本期開始我們推出《重溫》欄目,把那些因一本書而沉澱在我們記憶中的思想碎片重新拾起。這些書大都是被稱之為人文經典的作品,經過歲月的洗刷,它們仍使我們感動著、渴望著,讓我們共同來分享那一份美好的情感、一段成長的經歷、一個溫馨的回憶……——編者

偶一日,整理家居,不經意間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躍入眼簾。說它是「小書」,是因為和現在市面上圖書「家族」中那些器宇軒昂、裝幀精美的「貴族」比起來,普通32開本漸變的淡藍色封面上,除了居中一管鵝毛筆和作者手跡的四字書名外,別無修飾,的確是很不起眼。可一旦看了書名,頓時覺得手中的這本書沉甸甸的,令人肅然起敬。這是三聯書店出版的《傅雷家書》(1984年第二版)。翻開卷首,影印的傅先生娟秀的字跡,重又點擊了我記憶長河中許多靠泊過的碼頭,索性停下手中的活計,展卷復讀。

《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至1966年間傅先生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家信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後來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灑灑數萬言,從父親對國事、政事的看法,與兒子就音樂和藝術的探討以及對兒子生活的噓寒問暖中,教育兒子懂得國家的尊嚴和榮辱,做人的態度和品格。信中也不乏傅先生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自責和悔贖,文章雋永,字字愛意湧動,使閱者無不為傅先生愛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動。傅先生是一代宗師,治學嚴謹,治家也不例外。傅先生也是嚴厲的,一生做事力求盡善盡美。《傅雷家書》,這本傅先生以仁慈的博愛,滴著心血寫就的舐犢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映了先生培育子女,延續自己生命的心路歷程。正像樓適夷先生在該書《代序》中指出的那樣,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傅先生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磨難,「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要為大家所認識,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也正是因為如此,《傅雷家書》雖然內容嚴肅,但自1981年出版以來,一版再版,不論在大陸還是海外,都很暢銷並影響深遠。

書信之於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無疑是溝通兩地相思情感的使者。人們常把家比做港灣,離家在外的人就是漂泊在江河上的行船。不論是太平盛世還是炮火連天的年代,接到家書,猶如霧夜航行中看到了燈塔。親人祝福的笑容,情人髮辮的香氣,還有家鄉那沁人心脾的稻花的芬芳,親情、愛情、鄉情紛紛躍然紙上;欣喜、激動、釋然伴隨著潸潸,方寸之間淋漓盡致。還是在舉國上下全都陷入「瘋狂」的年代裡,16歲的我有幸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在遼西的一個縣城邊上服役,每人每月三兩油、半斤肉,合下來每天的生活費僅四角多一點。我所在的部隊正在執行施工任務,體力消耗甚大,每天收工回來就再也不想動一動,說苦不堪言那是一點都不誇張。部隊雖然距縣城近在咫尺,但紀律很嚴,幾個月、半年才能輪到一次外出的機會,惟一能和外界接觸的渠道就是通信。

家信每每由母親執筆。母親文化不高,信中沒有什麼修辭,但很實在。除了平安和詢問的話外,再就是鼓勵和寫一些如何待人處世經驗之談。母親的每一封來信,我都要反反覆覆看上許多遍。每當夜深人靜我在翻閱這些信的時候,猶如把玩藏在密隅的心愛之物,總能在幻覺中隱約看到母親的影像和聽到她的聲音。家裡的來信時間不定,在接不到信的日子裡,疑慮、惆悵煎熬著的思念和企盼,還有於精神和身體雙重疲憊之中的行船人對港灣渴望的心情,到現在都不能忘懷。這種心情狀態,就像等待已久的心靈,撫摸著由遠方而至的親人的面龐和肌膚,是一種那些無法互通家書的人在現實中難以體察到的感覺,好像沒有進過沙漠戈壁的人,不知道在驕陽的烘烤和高溫的蒸騰下,一滴水對於人生命的重要。傅先生是大家,其處世的風格和文章的長短,當然不是我輩所能指指點點的。但傅先生苦心孤詣、垂范後來的教子家書,我卻能從散發著內心感動的字裡行間,感受到在襁褓中父母留在記憶裡的體溫和心的搏動,自然、溫馨,如細雨潤物,充滿了親和力;熾熱、真誠,像酒窖的醇釀,熏陶著情操的昇華。傅先生的家書還於殷殷切切之中,又多了一層信念的支撐,能使苦旅中的人們見到光明和希望,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如此家書便也就不僅僅是家書,而成了推動舟行長河的順風順水了,僅此,足見家書的風骨。

翻看著手中這本內文紙張略微泛黃的《傅雷家書》,再次想到我的母親。如今和母親同住一個城市,離的也不遠,信,是早就不用寫了,什麼時候想了,過去看看也很方便。母親老了,母子相見時只有很少的家常話,更多的便是沉默。但從母親的眼神裡,我永遠都能看出那深藏在她內心的對子女的摯愛之情。歲月留給母親的衰老遲早也會光顧我們,正像傅先生在家書中說的那樣,「人的關總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父母對於子女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情感之愛,尤其是他們為你花費的心血最多,卻從來也沒有向你索取什麼!今天的年輕人,恐怕長到這麼大都沒有接到過一封真正意義上的家信,當然也不會有等信、寫信的心情了。至於有一天,你也為人父母,也有離家求學或外出務工的子女,你會像傅先生那樣,拿起你的筆(可能今天更多的是電話、手機短信或E—MAIL),把你從父輩那裡繼承下來的和你自己生命中積澱下來的統統告訴他們嗎?抑或像傅先生那樣,把你對子女全部的愛,也像園丁那樣,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送到世間去讓別人享受嗎?

這,又怎是一個情字所能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