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不打、不罵、不動氣的溫暖教養術 > 識別你為人父母的消極行為 >

識別你為人父母的消極行為

現在讓我們來談一談你為人父母的消極行為。讀一讀下面的清單,檢測你表現出來的為人父母的消極行為。

( )吼叫 ( )內疚

( )嘲笑 ( )刺激挑釁

( )諷刺挖苦 ( )撒謊

( )打罵 ( )跟別的父母說閒言碎語

( )忽視 ( )威脅

( )嘮叨 ( )貶低

( )說教 ( )扔東西

( )打斷 ( )否定感受

( )羞辱 ( )沒有耐心

( )停留在過去( )不切實際的期望

( )批評

如果你檢查出上面的許多行為你都有份,也不要太難過。我們為人父母,並非聖賢,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也會犯錯誤,當然就會表現出一些負面的父母行為(有的表現得更多)。作出上面的任何行為都沒有什麼好處,而且對你們的親子關係而言,一些行為比另一些更具有破壞性和殺傷力。

吼叫和打罵 沒有什麼比吼叫和打罵更會讓孩子產生叛逆行為了。當你對孩子大喊大叫,而且還大打出手時,你的情緒處於失控狀態,你會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任意發洩胸中的怒火。這會帶給我們什麼生活教訓?說實話,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大喊大叫過,我也不例外。甚至對早已過去的幾件小事,我也會抓住不放。我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好意思。我想讓你意識到,當我們對孩子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時,其實我們是在欺侮自己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你成功地阻止了他們的冒犯行為,事實上這只是暫時的停止,從長遠而言,你倒真正是在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與打罵相比,越來越多的吼叫則是父母問題中最為常見、最為普遍的消極行為。第三天的計劃會幫助父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大喊大叫以及如何停止這些消極行為。

批評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批評孩子,請馬上停止。批評意味著你對孩子的思想、體會感受、觀點和他們的自我觀是持否定評價的。孩子常常把這些批評當作貶低。貶低包括罵孩子、嘲笑孩子、評判和責備孩子。這些做法確實會傷害孩子,事實上就是如此。貶低孩子對親子之間的有效交流是有害無益的,而且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被父母打壓的孩子,經常會有被拒絕和不被愛的感覺,會覺得特別無助。

理所當然地,你應該針對孩子的行為或他所做的事情提供建設性的反饋,而不要批評孩子本身。

嘮叨 嘮叨意味著你反反覆地對孩子說一些你已經說過許多遍的事情。我接待過許多孩子,他們坐在我的辦公室裡,耷拉著眼皮和耳朵聽父母談論他們,而父母並不是在和他們進行對話,只不過是在嘮叨而已。俗話說「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你在對你的叛逆孩子嘮叨個不停時,結果肯定就會是這個樣子。當你要告訴你的孩子什麼事情時,講一次就足夠了,最多兩次,用不著反反覆覆地說。嘮叨會讓孩子拒絕傾聽,或變得更具有防範性,或者變得厭煩。從今天開始,一直貫穿於整個10天之中,我會給你提供許多策略和例子,告訴你如何用不著嘮叨孩子就會聽你的。我的計劃會幫助你與孩子達成一致,改進你們的親子關係的質量,讓你成為有效能的父母。到時你就會看到,如果他覺得與你關係親密的話,你的孩子很可能會遵照你的要求,去做他本來要做的事情。

打斷 打斷孩子是父母問題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當你的孩子在說話時,你應該給他機會,讓他把話說完,然後再說你想說的。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如果孩子覺得他們說話總是被打斷,或他們沒有機會說話,就可能慢慢變得不與父母進行交流了。

糾纏過去的衝突 一旦一個問題或衝突已經得到解決,你就不要再提起。應該允許孩子以一個全新的面貌重新開始。喜歡翻舊賬的父母,等於是一長段時間都在對孩子耿耿於懷,不能釋懷。這對孩子、對自己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其實,孩子需要知道,一旦一件事情得到了解決,這件事情就成了過去,用不著總是去追究。

引發內疚 某些時候問一問你的孩子,如果他處在你或其他人的位置,他會有什麼感受,這樣對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做,就是在走極端了,就等於是讓孩子覺得非常內疚,為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而內疚。父母用內疚來控制孩子,會導致疏遠孩子的危險。我的一個來訪者叫羅英,她過去經常採用這種方式管教她14歲的兒子小羅,因為鄰居發現小羅在抽煙。在10分鐘裡,羅英連珠炮式說出「我覺得現在鄰居知道了我們的問題,我簡直是無地自容到了極點」、「難道你沒有意識到你是怎樣損毀你的信譽嗎」之類的話。小羅被激怒了,而且大發雷霆。這個時候,我引導羅英暫時把她那受傷的自我放在一邊,要她給兒子真正需要的:支持與理解。羅英使用了冷靜、堅決和非控制的方法,這也是我在本書中教你使用的方法,讓小羅對她敞開心扉,坦誠應對來自那個拉他下水的同伴的壓力。他們不斷地溝通交流,最後,小羅離開了那些對抽煙感興趣的問題同伴。

使用尖酸刻薄的挖苦 如果你說出來的話並不是你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你說的話與你在說的口氣意思相反的話,那麼你就是在諷刺挖苦人了。比如說這樣的例子,當你的孩子作出了錯誤選擇時,你說:「哦,你可真是聰明啊。」使用諷刺挖苦非常傷孩子的心。諷刺挖苦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的一大障礙。

說教 當父母跳出來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不是讓孩子想出具體解決辦法採取行動時,父母就是在進行說教了。當眾指揮和控制你的叛逆孩子,我敢保證,他絕對不會聽你的。而且極有可能,他會反其道而行之。你總是告訴孩子,他們應該如何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會認為他們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這些孩子最終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他們會討厭父母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之類的,結果就是拒絕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

威脅 威脅孩子,特別是威脅叛逆孩子,一點效果都不會有。事實上,威脅常常會讓孩子感覺無能為力,並怨恨他們的父母。對於叛逆孩子而言,威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撒謊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撒謊,比如說,避免談論令人覺得渾身不自在的性問題,你也不應該撒謊。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你的孩子坦誠相待,持開放心態。這樣做會鼓勵孩子對你敞開心扉,坦誠相待。其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一般都能覺察到什麼時候父母對他們是不真誠的。這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

否認孩子的感受 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他有什麼感受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這個感受。比如說,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輸掉了一場足球比賽時「不應該」覺得傷心,你可千萬不要這樣說。在這個情況下,你最好說一些鼓勵性的話,比如說「我知道你真的非常想贏。可是,有時候失敗了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對於4~6歲的小孩子,你可以用更為簡單的、具體的詞語(如「爸爸和我明白,小兔子死了你很傷心」)。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時,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與理解。作為父母,在孩子表達感受時表示你的理解,就等於是給孩子提供了一件特別漂亮的禮物。作為叛逆孩子的父母,理解真的非常重要,所以我在第二天中會專門探討這個問題。

上面描述的所有父母的消極行為,都可能增加你孩子的叛逆行為。說「我絕不會再做這樣的事情了」真是太容易了,但孩子還會舊病復發。其實也可以有例外情況發生的。當你表現消極行為時,就等於是在向孩子示範消極行為。

許明是一位單親爸爸,最近他高興地告訴了我他在應對13歲兒子小安時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許明自稱自己是個「舊病復發的強驢」。他有過在家裡和足球場上向兒子小安大喊大叫的經歷。許明不怎麼用批評方式已經好一段時間了,他在與兒子建立良好關係上取得了很大進展。可是,有一天晚上,當小安和許明出席一個足球頒獎會時,因為小安領獎時沒有抬頭,許明批評了兒子。我耐心勸導許明不要被自我給打敗了,因此,他決定繼續減少對孩子的控制,要對孩子更為坦誠。因此,許明走向小安,對他說:「兒子,我為剛才批評你的事情向你道歉。我看到你站在那裡領取獎勵時,讓我覺得,我是你的父親,我真是光榮!」小安後來告訴我:「爸爸現在真的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向孩子示範你對自己消極行為的負責態度越強,你就越能影響你的孩子,讓其採取同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