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記 > 怎樣給孩子讀文學(之二) >

怎樣給孩子讀文學(之二)

讓孩子過上閱讀的生活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哲哲和媽媽去外地旅遊。由於路上要坐幾個小時的火車,小傢伙特意帶了兩本書,一本是他反覆閱讀的《在那遙遠的森林裡》,一本是列入閱讀計劃的《大衛的規則》。看他行李不多,我又推薦了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升上小五的哲哲愛上了狗。到了目的地,他給我打電話,說我推薦的書「有點暴力,但寫得非常好,希望你繼續給我推薦好看的狗書」。其實,從小到大一路堅持閱讀的他,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閱讀已經和吃飯、睡覺一樣,嵌入他的每一天,成為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遺憾的是,娛樂主義盛行的社會大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正在被電視、手機等強烈吸引著,關注著「都教授」「奔跑吧,兄弟」「花千骨」等內容,文學正在遠離他們的生活,家長們亦在追逐所謂成功的路上,腳步匆匆,很少慢下來關照自己的內心和修養,沒有引導孩子過一種閱讀的生活。有的父母還認為閱讀無益。一次聽講座時,專家講了閱讀的種種好處,如可以豐富孩子的情感。一位家長立即反問道:「可是,情感豐富有什麼用呢?」搞得專家無言以對。

一個人,總要慢下來,經營自己的精神生活,為自己的內心做些什麼,而文學由於展現了另一種豐富的世界,便是最好的媒介。其實,看與不看文學書籍的孩子,內心世界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長大之後,他們走的也將是兩條不同的道路。內心豐富的孩子更懂得人間冷暖,更能珍惜生活中的幸福,更嚮往過一種充實而完整的生活,即荷爾德林所言的「詩意地棲居」。

現實來看,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愛看文學書,多半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文學故事能夠觸動他們的心靈,文學沒有與他們的生活產生化學反應。這其中父母和老師有一定責任。有效的辦法就是依據孩子的心性,為其量身定做,讓文學打動進而影響孩子的生活。例如,哲哲五六歲時特別淘氣,尤其喜歡惡作劇。我就找來《淘氣的阿柑》、《小淘氣尼古拉》、《淘氣包埃米爾》等書籍,每天晚上給他讀。讀到阿柑給自己的弟弟起了那麼多好玩的綽號、埃米爾所犯的種種錯誤、小淘氣與喬方之間的搞笑經歷,哲哲常常開懷大笑,彷彿找到了知心夥伴,以至於對親子閱讀變得格外期待,早早洗漱完,趴在被窩裡,喊著「爸爸,我們開始讀故事了,今天該讀阿柑幫爸爸攆鴿子那段了……」

每個孩子脾氣、秉性都不一樣,智力發展不一樣,讀的文學作品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喜歡這本書,有些喜歡那本書;有的這段時間沒興趣,過個一年半載便愛不釋手,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給孩子選文學書的首要原則,就是符合他們的個性,尤其是他們剛剛走上閱讀之路的時候。當孩子發現文學作品寫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或者道出了他們的內心秘密,他們就會覺得文學作品很好玩,不再牴觸閱讀,再大一點也就逐漸意識到了文學的重量與意義。

文學就是一個萬花筒,折射出生活的魅力。記得看「弗朗茲」系列時,哲哲驚訝於外國的孩子和他們一樣,甚至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規律:「爸爸,我發現啊,大多數奇遇和歷險的故事主角一般都是孤兒,因為沒有人那麼嚴地管他們,所以他們有機會去外面探險。而爸媽陪在身邊的,一般都是比較快樂的故事,你看弗朗茲啊,阿柑啊,米麗啊,瑪蒂娜啊,他們的生活多有趣、多好玩啊。」他一連串說了好多文學人物,我知道文學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

閱讀到一定數量的故事,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自然會對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感興趣,如歷史小說、動物小說、冒險小說、科幻小說,乃至擴散到童話、散文、詩歌、戲劇等其他種類。我常常以為,生活主題的故事就像一處光亮,將孩子引到文學殿堂的門口。哲哲上小學三年級時,讀完「貓頭鷹王國」系列,他開始轉向各種動物小說,再帶哲哲去圖書大廈的時候,他就主動搜索與昆蟲和狗有關的書籍,我也找來自己讀過的經典作品推薦給他,如《靈犬萊西》、《黑狗哈拉諾亥》、《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等。等到他幾乎通讀了所有與狗有關的小說,我又和他一起看了《忠犬八公》、《導盲犬小Q》、《極地大冒險》等感人的電影,還開始追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神犬小七》。

沒想到,文學作品與電影對照之後,哲哲開始分析兩者的不同,後來總結的經驗是,各有千秋,都不錯,讓一直傾向文字而鄙視電影的我刮目相看。實際上,經典文學作品與相關電影相對照,讓孩子對故事有了多種角度的理解,發現不同藝術形式的同與不同,幫助孩子構建一個立體的認知世界。更重要的是,這種多元閱讀的效果,使孩子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難忘的體驗,留給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能起到積極的催化作用。

此時,文學才算真正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