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記 > 附錄 最適宜的年齡遇見最好的書 >

附錄 最適宜的年齡遇見最好的書

怎樣給孩子讀文學(之一)

經典文學讓心靈更柔軟

今年八月底,兒子哲哲滿10週歲。哲哲媽張羅了一個生日派對,還買了一塊大蛋糕。等我回到家,讓哲哲分享一塊美味的生日蛋糕。小傢伙一聳肩,告訴我都被來訪的同學吃完了,並坦陳:「爸爸,要不,我給你個抱抱吧!」

然後,他張開雙臂,把我緊緊地抱住了。這個抱抱,暖暖的,久久的。後來問他怎麼想到這種方式,他說看過一本書,就是用抱抱給媽媽生日禮物的。我這才想起美國童書作家瑪喬裡·弗萊克的那本《問問熊先生》。

以前總以為童書看完了,孩子就忘記了,沒想到看過的書都與孩子的生命產生了化學反應,那些或幽默或憂傷或平淡或感人的故事,都不知不覺沉澱在孩子的生活中,塑造著孩子的心靈與價值觀。就像格雷厄姆·格林曾經說過的:「孩提時,所有的書都是預言書,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種種。或許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會對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好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培養孩子高雅的品質,但劣質的童書同樣危害不淺,尤其是當下的圖書市場童書種類繁多,從中挑選精品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需要父母把好關口,慧眼識珠。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麼書,哲哲兩歲前我曾如盲人摸象般地買了幾本書:「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和一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第一本哲哲愛不釋手,第二本哲哲5歲時才產生共鳴,最後一本乾脆翻了兩頁,再也沒看過。

後來我反覆思考,詢問專家,逐漸意識到兒童閱讀確實有個定律,就是兒童文學要與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匹配。具體來說,6歲之前多給孩子讀圖畫書,也叫繪本。圖畫書畫面精美,尤其是世界經典繪本,每個畫面都堪稱藝術品,故事性強,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與情感,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好的文學啟蒙書。6歲之後,最好從圖畫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作品,依然本著讀經典的原則,引導孩子與最好的故事相遇,借助經典走進世界文學的殿堂。

而選圖畫書時,最好按照靠譜的獎項按圖索驥,如凱迪克獎、格林納威獎、豐子愷獎等;兒童文學作品則要多選紐伯瑞、安徒生獎、雨果獎、星雲獎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也不能偏廢,像張天翼、葉聖陶、陳伯吹、嚴文井等老一輩文學家的童話很值得閱讀。諸如《小馬過河》、《神筆馬良》、《豬八戒吃西瓜》等經典故事也應該納入孩子的閱讀榜單,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裡,使之成為有根的中國人。

除了著名的獎項,父母給孩子選擇文學作品時,也可以參照一些圖書榜單。在眾多的榜單中,新閱讀年度童書榜單注重作品的兒童性、文學性和藝術性,值得信賴,且TOP10圖書都是優中選優的作品。另外,也可以關注一些品牌,如啟發、信誼、蒲蒲蘭繪本館、蒲公英童書館、接力社等出版的童書也都比較靠譜。其實,兒童文學作品適不適合孩子,最好、最直接的辦法是父母和孩子到圖書大廈或圖書館找來樣書先讀一讀,感覺一下。如果孩子喜歡,可以買來收藏。經典作品是值得收藏的,也是童年最好的夥伴。哲哲特別喜歡《鱷魚哇尼》一書,他三四歲時每天晚上都要翻看一遍,然後美滋滋地抱著繪本入睡。

選擇經典文學作品,是讓孩子吸收精神營養,也是為其心靈世界打下良好的底色。更重要的是,讀了經典之後,孩子會不自覺地對不良作品產生一定的抵制。哲哲上小學三年級時,記得一次放學接他,他告訴我同學們都在看《查理九世》。問他是否喜歡,他說:「我看了幾段,覺得太暴力了,都是亡靈啊、死神啊、詛咒啊什麼的,就沒往下看。」我知道該書市場銷量很高,但確實有少兒不宜的成分。又問哲哲:「那你覺得什麼書才是好書呢?」他張口就來:「有想像力的,故事吸引人,搞笑一點,就是好書。」羅列了像《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貓頭鷹王國》、《小淘氣尼古拉》等一長串書單。

透過這些書目,我看到的是充滿童真與童趣、文字與審美趣味俱佳的文學作品。而缺少親子共讀經驗或者沒有童書閱讀習慣的孩子,對書的判斷天然存在短板,甚至只喜歡某一種類題材的書,這樣就走入了閱讀的死胡同。就像一個人長期吃甜品,久而久之敗壞了胃口。而唯有那些營養均衡的孩子,反而會拒絕垃圾食品。當他們逐漸長大,會循著內心的方向追尋經典,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作家龍應台說,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我們: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就是湖水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就我的閱讀觀感來看,經典文學作品中有著太多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孩子的心靈與情感,讓童心變得更加善良、友好、溫情而勇敢,也讓其擁有了一種安定感、幸福感。就像那本陪哲哲入睡的《鱷魚哇尼》,將其抱在懷裡,就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他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