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記 > 我覺得你挺謙虛 >

我覺得你挺謙虛

考不上也沒關係

快期末了,班主任的短信裡多了家長盯緊孩子複習的內容。

快到學校的時候,哲哲問我:「爸爸,你說哪次考試最重要?」「可能是高考吧,大學對於很多人來說,意味著命運的改變。不過,現在好像也不是這樣。」「第二重要的呢?」「應該是研究生考試吧,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那你說我要是考不上大學,會怎樣呢?」「考不上也沒關係,只要你有生存的能力就好,就像你畫畫那麼好,又有想像力,一定生活得很快樂。」意猶未盡,接著教誨他:「其實啊,人生有很多考試,不只是在教室裡。比如,別人受傷了,你救還是不救;面對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拿還是不拿;對於老人,你是孝順還是不孝順。這樣的考試我覺得更重要。」「爸爸,我肯定會孝順你們的。」小傢伙說完,就進了教學樓。

不知道哲哲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很奇怪,說完這些之後,心裡一陣感慨:這些話從來沒有人對我說,當我說給小傢伙時,自己好像通過了人生中最難的考試。

我也不願意考低分

第二天上學,語文模擬考試,哲哲分數很低。

晚上散步的時候,小傢伙喃喃:「爸爸,我也不願意考低分。」「我知道的。」「考低分,老師要留很多作業,最難受的是被同學們笑話。我不怕你,因為你對我比較寬容,對吧?」「嗯。但我有三個前提的,一是要認真複習,全力以赴之後考多少分數都沒關係。二是不能馬虎,學習上馬虎是不好的習慣,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三是不能抄襲,任何時候都不可以。」

哲哲使勁點點頭,轉而聊起路飛與七武海之間的恩恩怨怨。看他的高興勁兒,告誡自己以後不能在分數上給孩子施壓,否則對不起「寬容」這兩個字。

多給我幾次改正的機會

散步回來,拋出一個問題給哲哲:「寶貝兒,你覺得爸爸怎麼樣?如果滿分是100分,你打多少分呢?」「我啊,給你打90分。」「哇,這麼高。我很多地方其實做得不夠好!」「爸爸,你知道嗎,你比以前好多了。」聽到表揚,更加沾沾自喜。

「那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繼續追問小傢伙。「有啊,我希望你再寬容一點,就像我犯了錯,多給我幾次改正的機會。」「那你將來會做一個什麼樣的爸爸?」「我啊,教育孩子有方法,我會對他好一點……」

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有首詩是這樣寫的:「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我苛求自己成為一個好爸爸,給孩子積極向上的東西,因為我知道這不只是修煉自己,也是在修煉孩子——對自己要求再「嚴格」一點,對孩子「再寬容一點」吧!

把學習當成快事

學校發短信提前通知了期末考試成績,哲哲雖然沒有得滿分,但都過了90分,稍稍高出平均線。

告訴小傢伙考試成績出來了,他一下子變得很期待,「多少分啊?」「語文××分,數學××分,英語××分。」依次報分數。「嗯,還不錯嘛!不用寫作業啦!」說完直蹦高。想想自己小時候每次發成績,也是非常期待,尤其是得知考了好成績後,更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美中不足的是父母沒什麼獎勵。

等拿到卷子,我告訴他:「你發現了嗎?雖然成績還不錯,但不該錯的地方還是錯了,說明基本功還有待提高,下次注意,繼續努力,好吧?」小傢伙點點頭。看他炯炯的眼神,想起那個堅定的小錫兵。但願他以後能像我一樣把學習當成快樂的事。

習慣

回想這一學期的學習,感覺哲哲進步了很多。

每天放學回家,吃點東西後,哲哲很自覺地在書桌前寫作業。寫完,讓我檢查簽字,之後開始在畫本上寫寫畫畫,勾勒他心目中的偉大航線及草帽團隊。我看著小傢伙極其專注的身影,心裡總是不由得湧起一陣感動——這就是所謂的「習慣」吧。

家庭教育專家劉稱蓮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書中提到,孩子習慣的養成其實是對家長耐心的一個考驗。家長這關過了,孩子的那關也就過了。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就算他養成了習慣,也會有偷懶的時候,這時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小毛病,多鼓勵少指責。

如此看來,我也算是過關了。你們呢?

還是習慣

儘管以前注重培養哲哲做家務的習慣,但並未強制執行。

某週六值班,看到一篇《不做家務的孩子很難有出息》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觀點很受啟發——「對孩子來說,勞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從干家務開始的」「如果家長把自理性勞動和家務勞動這些對孩子而言舉手之勞的事當成負擔,剝奪了孩子最基本的勞動權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賴家長、懶得自己動手做事便成為習慣」。

天津教科院研究員關穎的這篇文章,讓我堅定了讓哲哲做家務的決心。輕鬆的交流過後,他答應每天自己洗襪子,每天練習半小時小號。儘管偶爾也忘記,但經提醒後,他還是能夠遵守約定,雖然有時候沒擰乾,濕嗒嗒地淋了一地的水。

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在拿哲哲做實驗,而且他的自覺行為的確堅持了20多天後成為習慣——科學家說得還挺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