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清晰表達的藝術:打造高效的職場溝通 > 第五章 清晰表達第二原則:誠實 >

第五章 清晰表達第二原則:誠實

每當談到誠實,人們的印象始終是有關於倫理和道德。這並不正確。誠實與生產力有關,對人際溝通和思想的進步都有影響。在缺少誠實的企業中,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會被延長。在擁有誠實和清晰表達文化的企業中,問題會馬上被拿到檯面上來,使其得到順利解決。

在開始談論誠實之前,先說說謊言。哪裡最容易撒謊呢?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法庭上、婚姻登記處以及葬禮上,充斥著最多的謊言。而俾斯麥的說法是:選舉前、戰爭中以及被捕後。

在面試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撒過謊,但他們當中鮮有因此被解雇的。那麼,現在請想像一下,如果在面試中有一位誠實的人,誠實到近乎殘忍,會是怎樣的情況。

Karrierebibel. de網站的博客作者約亨·麥收集並公開了一批針對面試問題的過分誠實的回答。這裡是一些範例:

提問:您怎樣看待自己接下來的五年?

嘿!這是什麼鬼問題?我們兩個都知道:五年後,我只想躺在地中海邊的沙灘上,喝著您為我調製的雞尾酒。

提問:您在工作中喜歡團隊協作還是獨立工作?

近幾年來我發現,自己完全不喜歡工作。在團隊中,我只想將任務分派給其他成員。

提問:說說您自己吧!

我想,我已經把個人簡歷交給您了,您沒有讀完?

提問:我們為什麼要錄用您?

當我在碩士論文中為您完成了一項研究之後,您將它賣給了您的客戶。而我呢,近兩年只能為了600歐元的月薪,以實習生的身份工作。最近因為個性上的橫衝直撞而被解約……

面試中的經典提問:您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以前我是大衛·哈塞爾霍夫 [30]的頭號歌迷,但現在卻改為沉迷在米歇爾·溫德勒 [31]的音樂中。

對於最後那個問題的「誠實」回答也可以理解為:我懷孕了。

好吧,做個區分:誠實,過分的誠實。對於清晰表達來講,誠實就足夠了。

誠實並不意味著說出那些未經過濾的,剛巧在腦中作祟的內容。說實話,沒必要說出我們全部的想法,說出的內容剛好說明我們所思考的即可。

如果有人在所有事上都喋喋不休,一定是令人討厭的。將腦中所想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傾訴給別人,那不是清晰表達,而那些被透露出來的個人隱私也不是某種「清晰明確」所需要的誠實。但至少,誠實意味著要不斷地冒犯他人。當談到第五個也是清晰表達的最後一個原則——「同理心」時,我們會再回到這個話題上來。

誠實,意味著別人知道他們自己的位置,與此同時,他們也想知道他們與我的對應關係。我應該向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不應該有任何隱瞞,也不應該選擇性地描述,否則會產生誤會。

但這種誠實會造成傷害。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有人對某種狀況或某人做出了錯誤的期盼,那麼現在就必須糾正。

舉個面試者的例子,他已經通過了兩輪面試,非常有希望得到這份工作。看來一切都很順利,但最後他被拒絕了,理由如下:「我們對您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您在這一領域還沒有足夠的經驗。」這份拒絕是誠實——而痛苦的,但它誠實得並不過分。比這更糟糕的是,面試者被搪塞過去,或者被隱瞞了真正原因,這樣的話他就會一直糾結於為什麼沒有被錄用。這誠實而痛苦的拒絕是有用的反饋。面試者可以反思自己,積累更多的經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努力,找機會應聘更好的工作職位。

誠實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

為什麼沒有誠實就沒有清晰表達?當我這樣自問的時候,首先明確的是,誠實是人際關係的基礎。雖然在夥伴關係、朋友關係、僱傭關係、商業關係和客戶關係中存在著不同,但這絲毫不影響誠實本身。誠信是所有關係的基石。

誠實建立信任。如果在企業中缺乏誠實,則會失去相互信任與相互尊重。在被不信任的氛圍所籠罩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清晰明確的。由於身份和職位的關係,很多人的發言都經過了三番五次的篩選,這其實等於什麼都沒有說。

律師、官僚、政客們的發言,往往無法產生信任。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無可辯駁、冠冕堂皇、嚴謹審慎的發言缺乏真誠。不信任的氛圍不斷傳播,導致沒有哪項工作成果能夠擁有更多的清晰表達。

如果人際關係一直處於良好狀態,那一定是因為人們彼此信任。

信任是我可以相信某人所說即所想,並且他會按照說的去做。信任更多意味著:我可以相信某人是表裡如一的。

我關注到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在商業關係和企業中也特別常見:很多人害怕展示真正的自我。他們將自己置於舞台之上,欺騙著其他人。他們是浮誇者,是演員,是藝人。

可能您已經注意到這種情況:有些人總是在強調強硬與堅韌,而危機來臨時,他們卻首先神經質一般變化無常,甚至直接跑掉。反而是一些比較不顯眼的人,在困難時期還保持著平靜和對全局的觀望。原因其實很簡單:大多數角色扮演只能適用於順境,當困難來臨之時,面具就掉了下來。

害怕展現真面目的心態,成為不誠實的溫床。那些扮演角色的人,那些戴著面具的人,他們做不到有話直說,因為全部的時間裡他們都在忙著讓自己不要暴露。

當我自問,為什麼誠實就這麼難以實現的時候,總是會回到「害怕」這個話題上來。害怕會引起不滿,會暴露真實的自己。害怕其他人只是在等待自己說錯什麼話或者犯什麼錯誤。最終,害怕於失去權力,恐懼於失去特權。

舉個例子:我與一家企業合作共事,這家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擁有十幾位管理者以及近千名員工。我幾乎能從有些人的身上感覺到他們充滿了害怕和猶豫:公開地說出真實的想法,保持誠實,不顧惜自己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的業績?或許明天就會丟了飯碗——以及公司的那輛配車?

我非常欣賞托馬斯·曼 [32]的一句話:「一句痛苦的事實,也好過一句謊言。」

當然,無論是誰,在表達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實的時候,都應該保持公正。

誠實並保持公正

過分的誠實是魯莽的,有些人甚至不去想一想,他的話會引起別人什麼樣的反應。在最壞的情況下,過分的誠實是不公平的。某人只是隨意地說出他當下所想的,卻完全不恰當的內容。泰勒·摩森 [33]說:「我的父母責怪我的行為。」那也許是她的真實想法,然而並不公平。因為她的父母保障了她所有的,不論是生活中還是作為演員和歌手的成功路上所需要的東西。

誠實與公正是一體的。在商業領域,如果這兩者被迅速丟到一邊的話,那麼清晰表達也就不再有任何可能。

我最近看到一個例子:一位經銷商想要一家新興的IT公司編寫一個包括在線商店在內的全新網站。結果所有人都很滿意:網站看起來很酷,在線商店系統用戶體驗也非常好。只是在應該由誰來主持和管理網站的問題上尚有分歧。這家新興的IT公司很希望能接手網站的管理。這些人覺得他們編寫了一切,是最合適的人選,而經銷商公司內部已有一大批專職的IT人員。他們這樣說:「我們有足夠的服務器與足夠的人手,因此,網站與在線商店應該由我們管理。」從商業角度他們認為:「這很有意義而且可以節省資金。」最終,他們決定採用這種方式。

而幾周之後卻發生了一起較大的信用事故:在線商店發生系統錯誤,經銷商這邊沒人瞭解是什麼原因,訂單一片混亂。IT部門的員工們抱怨那家IT公司所編寫的程序就是一堆「廢品」。緊接著憤怒的郵件和電話從經銷商這裡湧向了編程公司。編程公司非常冷靜,他們首先嘗試在自己的測試環境中來尋找故障原因,然後準備查看經銷商的服務器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可他們卻遭到拒絕。經銷商內部的IT員工是這樣回答的:「拒絕訪問!我們神聖的服務器不允許你們這些小丑染指!」對此編程公司的人員只好說:「那麼我們也看不出哪裡出了岔子,比如是軟件的運行問題,或者你方數據庫的鏈接錯誤,還是哪裡的問題。」

一起合作而不是互相針對

經銷商這一方的態度並不是一起尋找解決辦法的態度,只會讓衝突升級。例如,經銷商方面的IT員工們批評網站的細節,而三周前他們卻還對此讚賞有加。對於事故原因的討論陷入了僵局,沒有人清晰明確地發言,取而代之的只是更深地挖掘項目的歷史經過,當找到什麼把柄的時候,就又開始了另一層面的指責。

您對這樣的情況感到熟悉嗎?我還可以舉出同樣模式下的好多例子。

在上面的例子中,經銷商只有在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在自己架構的主機上進行並通過了測試,同時讓自己的IT部門和編程公司對網站的運行狀況共同負責的話,才是誠實與公正的。

誠實意味著,某人如果想描述一個準確的形態,就要向其他人表達出所有的相關信息。因此在上面的例子當中,IT公司裡負責編程的工作人員要解釋清楚所有信息,哪些是他們所做的及更改的。雖然按照尊重事實的原則,沒有什麼應該被掩蓋或者粉飾太平。但相反,這些內部的IT員工太自負了,沒興趣與經銷商找的那些二十來歲的「書獃子」多說些什麼。

這些編程公司的年輕人當然也必須保持公正。即使經銷商已經對網站的方案表示贊同,他們也必須對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強烈的警告。如果他們公正的話,即使問題不在其職責範圍內,他們也應該為了尋找解決方案而努力。

這個事例可以花上一個星期來進行討論。在人際層面上的那些不公平該由誰來負責任的討論,都可以基於「各打五十大板」的原則而得出結論。這條原則是這樣的:無論事情的真實狀況是怎樣的,我們放棄所有對旁枝末節的分析和簡單的假設,雙方都對發生的問題負50%的責任。無所謂事實究竟如何,只是作為假設,在此假設的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探尋解決辦法。

現在您會反駁說,人的情緒有時候會變得非常激烈,怎麼能要求隨時都做到公平?

在寫這本書的期間,我去參加了法蘭克福書展。在那裡,對於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 [34]的出現,媒體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為何要這樣?其實這都是為一本即將上市的新書造勢。也許您還記得:科爾曾於九十年代陷入政治醜聞,並因此辭去了所有職務,以及為其撰寫回憶錄的代筆作者——歷史學家海利貝特·施萬。這位作者曾對科爾有著超過600小時的訪問,之後由於訴訟兩人分道揚鑣。他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採訪摘要出版了《科爾實錄》這本書,並在2014年書展上被展出。對於科爾來說,這真是個極糟的狀況,他沒有及時通過法律手段制止這本書的出版。

雖然後來出版商不得不刪掉部分段落,但已經太晚了,在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很多對書中內容的引用。例如在Stern.de網站上登載的科爾涉嫌侮辱他的政壇好友——前部長諾伯特·布魯姆,科爾將其評價為一個「叛徒」。前聯邦總統理查德·馮·魏茨澤克則是「刪除了自己的智商」。安格拉·默克爾被描述為「都不能正確地使用刀叉進餐」。

這本書是否被授權出版,已無緊要。這不是有話直說,也不是過分的誠實。這是不公正!

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要保持公正。顯然,在所謂的口述記錄下,科爾經歷了最糟糕的時刻。他對那些在野的政治人物的人非常生氣。但並不代表他有權把諾伯特·布魯姆這樣一位在所有部長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人叫作「叛徒」。毫無疑問:私人談話中可以發洩不滿。但,海利貝特·施萬所摘取的卻並非私人談話。那麼,一旦某些內容不屬於私密的話,人們就必須自問:「我有權利將其個人化麼?」

顯然,在政壇和新聞界保持誠實與公正是相當困難的。不過我認為:再難也要堅守底線!並且,持有此觀點的絕不是我一個人。

如何看待清晰表達

「商報在線」總編輯

奧利弗·施多克

奧利弗·施多克出生於1965年。在大學研修歷史與經濟學之後,他進入到了《漢諾威匯報》實習並開始了記者生涯。緊接著是他在職業生涯中的幾個決定性的變化。首先施多克成為薩克森州經濟與交通部的發言人,在臨近2000年的時候他加入了《商報》,負責領導「第二頁」板塊(定期專欄)。於2003年末又是一次職業上的變化:施多克成為瑞士與奧地利分部的駐蘇黎世記者。在2008年夏天他成為財務部門負責人。從2011年8月起奧利弗·施多克成為「商報在線」的總編輯。「商報在線」官網在轉年二月獲得了1680萬的訪問量。2013年,在他管理下的門戶網站第一次通過自身力量實現了盈利。目前。他就職於Sentif網絡公司,一家以分析金融市場歷史狀況及當前形勢為主要業務的新興網絡公司。奧利弗·施多克已婚並且有三個孩子。他寫過很多書,如《大陸集團的企業發展史》《瑞士商業領袖肖像集》等。

發言核心

→清晰表達是一個有關於文化與精神的問題。

→人們有明確發言的權利。

→連接到自己的想法總是很簡單的。

→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姿多彩的。

→戰略和戰術是「清晰表達」的對手。

沒有誰會聲稱自己的表達難以理解,或者講話不清楚。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講話「清晰明確」,然而情況卻並非如此。當人們進入到一個更大的、擁有內部關聯的圈子中,或者涉及複雜問題的時候,更容易表達明確的言論。而當人們處於陌生環境或不熟悉的狀況中時,在缺乏聯繫的情形下,則很難用適當的語言「直截了當」地表達。

此外,還有巨大的文化差異問題。根據我的經驗,德國人幾乎很少用「不」來表達困難。而美國人則喜歡明確的態度。他們嘗試將所有內容都用更積極、柔和的態度表達出來。在日本幾乎不可能將「不」清晰地表達出來。日本人認為,對商業夥伴不加掩飾地表達「不」是一種深深的侮辱。因此,我們可以假設,「清晰表達」是具有文化背景的。

假設「清晰表達」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那些與我們相關的人有權利知道我們的主張。在一場討論中,不同的觀點可以被闡明和交流。這是文化瞭解的一部分。

「清晰表達」的最終結果是不同的觀點是可以被理解的,討論者們可以在衡量利弊後,做出決定。如果討論之後仍是一團混亂,沒有任何結論,則標誌著參與討論的成員們沒有做到「清晰明確」地表達。

在任何情況下誠信都是「清晰表達」的基本前提。在不坦誠的情況下,某人是否會從始至終地擁護自身提出的想法,都是未知的。人的態度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改變,然而這不應該是由等級制結構或壓力形成的。至關重要的是,在一個明確的時間段內,參與討論者要相信自己所表達出的觀點,否則就無法談論規劃和決策。

誠實與事實必須區分開來。誠實是比較主觀的,事實則是在一定範圍內可以確定的客觀情況。個人的誠實,主觀的印象不必與客觀的事實相吻合。所以當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將主觀的、完全誠實與確信的感受表達出來。

這種說法基於一個事實,新聞自由乃至於新聞業是民主的第四大支柱。當這份自由被例如濫用權力或者過分的自私自利所動搖,特權思想將會從內部危害民主。人為架構和誇張的媒體曝光會損害誠實的重要性以及對其的信任。

如果想要有所作為,擁有新的動力,那麼建議您使用經過深思熟慮的「清晰表達」。用充滿力量的明確言論直擊他人內心敏感的思考區域。例如,與一個有合作可能的業務對像進行清晰明確的溝通。通過人類歷史我們已經學習到,直白的「撞擊」基本不會有什麼效果。「清晰表達」則是經過思考掂量的,對於狀況具有敏銳鑒別力。並且不是任何情況都一定要有利可圖的,可以效仿新聞工作的原則:沒有如果和但是。

「清晰表達」是一把雙刃劍。明確的言辭可以使工作流程運行得更加簡單,更加迅速,使下一步進展成為可能。而在某些情況中,清晰明確的表達受到了阻礙,被有意地放棄了。通常這種策略性的方法是被否定的。或者在交流中乾脆被掩蓋起來。每個人都必須問自己這個問題:「它會給我帶來哪些利益?究竟是明確直白地發言還是寧可使用策略性的方法,才可以貫徹我的觀點?」

加入一個想法總是簡單的,困難的是加入針對某觀點的反對意見。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可能,建立一個觀點並以此形成自己的看法。通常,人們從某一角度支持某些事,又從另一角度表示否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不同的角度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這第三個變化結果是想法架構的巔峰之作。這並不容易,它需要經驗、紀律,以及總是要再次面對自己,和為自己的想法去奮鬥的決心。

有話直說是典型德國式作風

奧利弗·施多克說,清晰表達是擁有文化背景且存在著巨大文化差異的。對此我只能表示贊同。面對一個日本人,你不能簡單地用一個「不」就給他重重一擊。因為在他的文化背景中,這是很不敬的事。不過我寧可相信,「殘酷的事實」這個題目是典型德國式的。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期盼誠實、公正以及明確的責任。這一切都體現在「清晰表達」當中。在我看來,我們必須將文化背景與人性中的核心部分區分開。德語中的「清晰表達」與英語或法語中的「清晰表達」是有所不同的,而在日語或中文當中,也是有區別的。但它始終是「清晰表達」。在各自的文化背景當中,這個見解意味著清晰的、經過深思熟慮的、誠實的、勇敢的、熱情的以及富有同理心的。

奧利弗·施多克刻畫的美國人的特徵是正確的,正如他所描繪的,大多數美國人比德國人更加有溝通手腕。在美國,人們更重視那些批評中的積極方面。我在網上找到了美式英語中對於「清晰表達」的一種解釋:to talk turkey。當您下次在硅谷與別人談論事情的時候,嘗試這樣說:「Okey, guys, let's talk turkey.」(然後您可以給我寫封郵件,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我的觀點是:清晰表達是一條普遍的原則。文化背景必須要被考慮進來,這是來自於奧利弗·施多克的重要提示。謝謝!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被欺騙,也不會有哪種文化背景中的人喜歡謊言,喜歡不誠實和錯誤。

我們來舉個例子。您在一場會議中發言,在場的所有人也都對您表示贊同。後來,當您蹲在廁所隔間裡的時候偶然聽到,兩名參會人員在洗手池邊議論,說您之前所講的一切都是胡說八道。您完全有理由感到震驚。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每當談到誠實,它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有關於倫理和道德。這並不正確。誠實與生產力有關,對人際溝通和思想的進步都有影響。在缺少誠實的企業中,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會被延長。您還記得那個經銷商、編程公司和在線商店的例子嗎?一整個星期裡問題都在衝突邊緣被討論著,只是因為一些IT人員不想誠實地說出他們究竟做了些什麼。在大多數偵探小說中,當所有人都對警長誠實地說出了最近幾天的行蹤,那麼小說在五頁之內就會結束了。向所有的相關人員提問——情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