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 >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

1997年,一位名叫奈傑爾·理查茲(Nigel Richards)的新西蘭人闖進了新西蘭全國拼字比賽決賽。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奪得了冠軍。兩年後,他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世界拼字錦標賽決賽中贏得冠軍。他在世界錦標賽中摘得三次桂冠,在美國的全國拼字錦標賽中五度稱王,英國的公開賽中六次奪魁,並且12次贏得由泰國王室贊助的國王杯,該項賽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拼字比賽。他還贏得了拼字這個項目有史以來最高的等級分。也許最令人咂舌的是,他甚至不會說一句法語,卻在2015年的法國拼字比賽中奪得冠軍。他花了9周時間來強記法文拼字詞典,比賽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拼字比賽這個領域,從來沒有出現過像奈傑爾·理查茲這樣的奇才。但在其他一些領域,肯定並不少見。許多天才的名字已經為我們所熟悉,貝多芬、凡·高、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邁克爾·喬丹、泰格·伍茲,等等。這些人所做的傑出貢獻,徹底改變了他們所在的領域或行業。他們是引領整個時代的人進入全新世界的開拓者。這是傑出成就的第四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些人超越了他們的領域和行業中現有的知識,做出了獨特的創造性貢獻。這個階段,也是所有四個階段中人們最難理解和最有興趣去瞭解的階段。

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

關於這些創新者,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情是,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領域或行業中工作了很長時間,已經成為傑出人物,然後再開始開闢新的天地。這也是合理的,本該如此。畢竟,如果你根本不熟悉自己的領域或行業,怎麼可能提出一種寶貴的科學理論或者一種有益的新技巧,並且還能夠複製前輩們的傑出成就呢?

在有的領域和行業,新發明似乎並不是明顯建立在前輩成就的基礎上,但即使這樣,上述道理也成立。以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為例。如果你只知道他後期創作的更著名畫作,可能認為他創作那些畫作的靈感,一定不是從早期的藝術傳統中獲得的,因為那些畫作與傳統畫作大相逕庭。這也是合理的推測。但實際上,畢加索起初的創作風格,幾乎是一種古典風格,而且,他在這種風格上同樣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探索了許多其他的藝術風格,然後將它們結合起來並進行調整,以形成自己的風格。但他作為一位畫家,在這個藝術領域浸淫多年,努力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極度擅長前輩們已經掌握了的繪畫技巧。

但是,這樣的創造性歸根結底來自哪裡?難道不是刻意練習所達到的另一個全新的高度嗎?雖然它是根據前人已經想出的方法來練習,以便發展那些前人已經發展出的技能,可我認為,他們的傑出成就,事實上就是通過刻意練習而達到的更高高度。我研究了許多創造型天才的例子,清楚地發現,傑出人物確實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他們所在領域和行業的界限,創造了新的事物,但他們在實現這些創造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方式與他們一開始抵達那一界限時所採取的方式極為相似。

從這個角度來想一想:那些已經抵達其職業界限的傑出人物,也就是最傑出的數學家、世界頂級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贏得了四大賽事的高爾夫選手、在國際上展開過巡迴演出的小提琴家等,並不是只靠模仿他們的導師才達到現有的高度。首先,到了這一階段,他們大多數人已經超越了導師的水平。他們能從導師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經驗就是:他們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訓練的一部分,導師幫助他們創建了心理表徵,他們可以用那些表徵來監測自己的表現與水平,思考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並想出各種辦法來實現那樣的改進。那些心理表徵是不斷鞏固和增強的,也在指引著他們邁向卓越。

你可以把這個過程想像成一步一步搭梯子。想像自己登到了梯子的頂端,並且需要在那裡再搭建一級階梯,搭好之後踏上去,再又去搭建新的階梯,依此類推。一旦你已經抵達自己所在領域或行業的邊緣,而且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搭建這一級階梯,那麼,你便非常清楚,如果你接下來需要搭建更多的階梯,還得做些什麼。

研究人員研究了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實現了創新的創造型天才,結果發現,創新的過程總是一個漫長、緩慢、反覆的過程。無論是科學、藝術、音樂,還是體育以及其他的行業或領域,都不例外。有時候,這些開拓者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做,就像一位畫家絞盡腦汁在觀眾的眼裡製造一種特別的效果那樣,因此,他們會在各種道路上摸索,以尋找正確的道路。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到達了什麼地步,但他們意識到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局面,就像數學家想盡辦法來證明某條棘手的定理那樣。然後,他們要在過去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再去試著做不同的事情。所謂另闢蹊徑。

在此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這些傑出人物認為的重大飛躍,他們的進展,只在局外人看來才是重大進展,因為那些人並沒有見證過所有那些微小的進展,而正是這些小小的進展,才累積成重大的飛躍。如果沒有付出大量艱苦卓絕的努力,那些著名的令人驚奇的時刻也會不存在,即發明家首次看到自己的發明成功時,倍感興奮與驚奇。正如中國古代先賢荀子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此外,人們對各領域(特別是科學)中最成功的創造型傑出人物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創造力與他們能夠刻苦工作並在漫長的人生中保持專注是分不開的,而這些,恰好是刻意練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傑出能力,一開始就是通過刻意練習造就的。例如,一項以諾貝爾獎獲得者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發現,他們通常比同行更早發表科學論文,而且,在整個職業生涯期間,他們在自己的學科內發表的論文比別人明顯多得多。換句話講,他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

開拓者的超越與帶動

創造性總是保有某種神秘感,因為就其本身而言,創造就是製造出人們尚未見過或體驗過的事情。但我們知道,成就人們專業特長的那種專注與努力,還有另一個特點:體現了開拓者在超越前輩時付出的種種努力。

一位心理學家研究了奈傑爾·理查茲的拼字能力,把這種現象稱為「奈傑爾效應」。理查茲在拼字舞台上的傑出表現,以及他在各項比賽中取得的驚人成績(他在參加的所有比賽中贏下了75%的冠軍,這對於任何一位經常面對世界級強手的選手來說,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超高決賽勝率),表明了其他的拼字選手也可能在比賽中達到這樣的成就。在理查茲橫空出世之前,人們都覺得,這世間不可能有人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同時,理查茲的存在也迫使其他拼字選手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沒有人知道理查茲到底為什麼如此強大,他出了名的不希望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的訓練方法或策略,但部分原因在於,他顯然比任何競爭對手都知道更多的詞彙。其他的拼字選手在緊追不捨,要麼記住大量的單詞,要麼採用其他方法抵消理查茲的這種優勢。到我們寫作這本書時,理查茲依然是這一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同行一定會想出種種方法來與他抗衡,甚至超越他,那麼,這一領域將向前推進,獲得發展。

現實總是這種情況。那些有創造性的、不安分的、有進取心的人總是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尋找各種辦法來向前推進,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一旦開拓者們展示了某件事情可以怎樣做好,其他人便能學習那一技能,並跟著做。即使開拓者像理查茲那樣,沒有和大家分享那種特定的方法,但只要知道某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也會驅使其他人去思考。

這些進展是由那些不斷超越自己、著力思考哪些事情有可能的人創造的,而不是那些沒有付出努力來超越自己的人創造的。簡單地講,在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那些得到了很好發展的領域或行業,我們必須依賴傑出人物的帶動,才能不斷前進。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幸運的是,那正是他們做得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