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保持動機 >

保持動機

2006年暑假,274名中學生來到華盛頓特區參加全美拼字大賽,最後,來自新澤西州斯普林萊克的13歲少年克裡·克羅斯(Kerry Close)摘得桂冠,他在第20輪的時候成功地拼出了「ursprache」這個詞。我的學生和我也到了比賽現場,想找出到底這些最傑出的拼寫者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我們給每位參賽者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詢問他們如何訓練。這些問卷還包含一些旨在評估參賽者個性特點的項目。拼字大賽的參賽者在準備比賽時,採用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單獨學習來自各個列表和許多詞典中的單詞,另一種是由其他人來測試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些列表中的單詞。我們發現,參賽者剛開始練習時,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請別人來測試,但到後來,他們更多地依靠單獨練習。當我們拿各個參賽者在大賽中的表現與他們學習的過程進行比較時,發現最傑出的拼寫者比其他同伴在有目的的練習中花費的時間明顯多得多,這主要是在單獨的練習中,他們專心致志地記住盡可能多的詞彙的拼寫。最傑出拼寫者花更多的時間接受別人的測試,但他們在有目的的練習中所花的時間多少,與他們在拼寫大賽中的表現關係更加緊密。

然而,真正令我們感興趣的,是這些學生受到什麼激勵,以至於花這麼多的時間來學習單詞的拼寫。這些學生贏得了地區級比賽,進而參加全國的拼寫大賽,甚至那些最終沒能晉級全國大賽的學生們,在比賽之前的幾個月裡,也都投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時間來練習。為什麼?特別是,是什麼驅使那些最傑出的拼寫者比別人多花如此多的時間?

有些人說,那些在練習中花了最多時間的學生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這種學習,並且會從中獲得某種樂趣。但拿到了我們調查問卷的學生,卻否認了這種觀點。他們說,他們根本不喜歡這種學習。沒有一個人喜歡,包括那些最出色的拼寫者。他們花那麼多的時間孤獨地練習著拼寫成千上萬個單詞,並不是為了好玩;如果換成做別的事,他們會高興得多。相反,最成功的拼寫者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儘管他們對這種學習感到很厭倦,而且也受其他一些更好玩的活動的吸引,但依然能夠保持投入。

保持動機也許是每個投入到有目的訓練或者刻意練習中的人最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新年決心效應

著手做並不難。例如,新的一年剛開始時,很多人選擇上健身房玩兒兩把,這些人深知,剛開始,自己也許經常想著去健身。你確定想讓自己身材更好一些,或者想學習彈吉他,或者想學一門新的語言,因此,你開始行動起來了。那令人興奮。歡欣鼓舞。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成功減肥10千克,或者能夠用吉他彈唱搖滾歌曲《少年心氣》(Smell Like Teen Spirit)時,那感覺該有多好。然後,過了一段時間,現實打擊了你。你很難找時間去鍛煉或者練習了,時間越來越少,因此,你開始缺課。你沒有像你想像的那樣飛速進步。那不再是件有趣的事了,你原本信誓旦旦想達到目標的決心開始衰退。到最後,你完全停了下來,不再重新開始了。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新年決心效應」,這正是為什麼健身房在1月份的時候人滿為患,到了7月份時只剩一半人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在克雷格列表[1]這個網站上可以找到許多只用了一兩次的二手吉他的原因。

簡單地概括,這就是問題所在:有目的的練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難以堅持下去,即使你仍然在堅持練習,比如,你還是經常去健身房,或者你每個星期依然花很多時間練習彈吉他,但你難以保持專注和努力,因此,到最後你不再能推動自己前進,而且不再進步。問題是,你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是注意到,儘管需要付出努力,但你一定是能夠繼續前進的。每一位世界級的運動員、每一位芭蕾舞團的首席女演員、每一位音樂會上的小提琴家、每一位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都是活生生的證據,也就是說,他們證明人們可以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刻苦練習下去。這些人全都想出了怎樣克服「新年決心效應」,而且使刻意練習成為他們生活中持續不斷的一個部分。他們怎麼做到的?我們可以從那些傑出人物身上學到些什麼?是什麼讓他們能夠不斷前行?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讓我們撇開這些,直奔主題。我們似乎十分自然地假設,那些能夠年復一年堅持高強度練習的人,可能具有一些罕見的意志力天才,或者是「勇氣」或「持之以恆」的品質,我們其他人就是不具備這樣的品質。但那種假設是錯誤的,其原因有兩方面,而且十分令人信服。

第一,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世間存在一種可在任何情形中運用的一般的「意志力」。例如,沒有跡象表明,那些具有足夠「意志力」、為參加全國拼字大賽而苦練無數個小時的學生,如果讓他們練習彈鋼琴、下國際象棋或者打籃球,也能表現出同樣的「意志力」。事實上,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現有的證據顯示,意志力是一種完全依情況而定的屬性。人們通常發現,在某些行業或領域之中,他們更容易逼一下自己;在另一些行業或領域,則很難逼自己。如果卡蒂在研究國際象棋10年之後,終於成為特級大師,而卡爾則在練習半年之後就放棄了,那是否意味著卡蒂比卡爾有著更強的意志力?

第二,對於意志力這個概念,還存在更大的問題,涉及天生才華的錯誤思想,我們將在第8章進行討論。意志力和天生才華,都是人們在事實發生了之後再賦予某個人的優點:比如,傑森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優秀網球選手,因此,他一定生下來就具有這種出色才華。傑姬年復一年地練習拉小提琴,每天堅持幾個小時,因此,她一定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志力。不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不能在各種可能性成為現實之前就做出這樣的判斷;不論是哪種情況,任何人都不能辨認出這些假設的天生性格特徵中潛藏的基因。因此,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我們體內存在著某種決定意志力的單個基因;同樣,也沒有哪些科學證據證明,我們體內存在著在國際象棋或鋼琴演奏等領域取得成功所必備的基因。此外,一旦你假定人們的某種才華是天生的,那麼,它會自動變成你無能為力去改變的東西:假如你不具備天生的音樂才華,那就不要懷揣當一名卓越音樂家的夢想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那就別想從事那些需要付出大量艱苦卓絕努力的工作了。這種循環思維(比如,「我不能堅持練下去,這是事實,它表明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而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也是事實,它解釋了我為什麼不能堅持練下去」)完全有害無益。它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因為它可以讓人們相信,在自己沒有天賦的領域,甚至試都不用去試。

保持動機的兩個組成部分

我認為,談一談動機,更加有益。動機與意志力完全是兩碼事。我們在各種不同的時候,在各種不同的局面下,全都有著各種不同的動機。有的更加強烈,有的稍顯薄弱。於是,我們要回答的最重要的問題變成了「動機由什麼因素構成」。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便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提升我們的員工、孩子、學生和我們自己的動機的各種因素上。

提高水平與減輕體重之間,存在某種有意思的共同之處。要讓那些體重超重的人啟動一個節食減肥計劃不是太難,而且,他們通常可以通過節食來減輕一些體重。但到最後,他們幾乎全都發現,自己的進展停滯了下來,而大多數人的體重甚至還會緩慢地反彈,重新恢復到剛開始節食時的體重。那些長期堅持下來因而成功減肥的人,成功地重新設計了他們的生活,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並且使自己堅持那些持續減輕體重的行為,儘管一路走來,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可能危及他們的成功。

對於那些長期保持有目的訓練或刻意練習的人們,有一件事情與之相似。他們通常培養了各種習慣,幫助自己繼續前行。我覺得,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業或領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應當每天花1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專心練習那些需要全神貫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這是一條經驗法則。

保持這種推行此類體制運行下去的動機,包括兩個組成部分:繼續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腳步的理由。你不再做自己當初想做的事情,是因為停下腳步的理由最終戰勝了繼續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動機,要麼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麼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成功地保持動機,通常包括這兩個方面。

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人們可以採用多種方式來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是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不受所有其他義務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擾。要讓你在最好的條件下逼著自己練習,真的很難,但是,當你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時,你總是面臨一種持續不斷的誘惑去做別的事,並且告訴你自己,那件事情真的也得去做,以此來當成分神的借口。如果你經常這麼幹,你的練習開始越來越少,而且很快,你的練習計劃將陷入死胡同。

我在研究柏林的小提琴學生時發現,他們中大多數人更喜歡早晨一起床就開始練習。他們已經制訂了練習日程,以便在那個時間不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擾。那個時間是專門留給練習的。除此之外,把那個時間作為練習時間,還製造了一種習慣與責任的感覺,使自己不太可能受到其他事情的誘惑。在柏林的小提琴學生中,最傑出的和優異的學生,平均每週比優秀的學生大約多睡了5個小時,最主要是午休時多睡了一些時間。參與我們研究的所有學生,無論是優秀的、優異的還是最傑出的,每週花在休閒活動上的時間大致相當,但是,最傑出的學生比其他學生能夠更準確地估計他們參加休閒活動的時間,這表明,他們會盡更大的努力去規劃時間。良好的規劃,可以幫助你避免受到許多佔用你大量時間的事情的干擾,以便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練習。

一般來講,要找出那些可能干擾你練習的事情,並想辦法將其影響控制在最小。如果你可能被你的智能手機分神,把它關機。或者,最好是把它關機之後,還放在另一個房間。如果你早晨起不來,而且發現早晨的鍛煉格外艱難,那麼,把你的跑步或鍛煉安排到晚些時候,到那時,你的身體不會如此抗拒鍛煉。我注意到,那些難以在早晨開始練習的人們,往往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理想的情況是,你每天應當睡到自然醒(也就是說,不能讓鬧鐘鬧醒你),並且在你起床之後,覺得神清氣爽。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你可能得早點上床睡覺。儘管任何一個特定的因素可能只對你產生微小的影響,但各種因素的影響是會累積的。

想讓有目的的練習或刻意練習變得高效,你需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區,並保持專注,但這些都是讓人心力交瘁的活動。傑出人物往往做兩件有益的事情,它們看起來似乎都與動機無關。第一件是一般的身體保養: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保持健康。如果你疲倦了或者生病了,就更難保持專注,更易分心走神。如我在第4章中提到的那樣,小提琴學生全都注意讓自己每天晚上保持高質量的睡眠,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會在上午的練習結束之後午休一會兒。第二件是將練習課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左右。如果比那個時間長得多,你將無法保持高度的專注。而且,你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還要將時間壓縮一些。如果你的練習時間超過1小時,過1小時就休息一下。

幸運的是,你將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練習似乎更容易一些。你的身體和大腦將習慣練習和鍛煉帶來的痛苦。有趣是的,研究發現,儘管運動員會適應與他們的運動項目相關的特定類型的痛苦,但他們不能適應一般的痛苦。他們依然會感受到其他類型的痛苦,而且,這種痛苦感將和其他人的感覺一樣強烈。同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音樂家和高強度練習的其他人會達到這樣的地步:和他們剛開始時相比,連續幾個小時的練習似乎在心理上沒那麼痛苦了。這種練習從來不會變得十分有趣,但到最後,它越來越接近自然,因此,繼續下去也就沒那麼難了。

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

我們剛剛研究了削弱讓我們停下腳步的傾向的幾種方法,現在看一看增強讓我們繼續前行的傾向的幾種辦法。

當然,動機一定是一種強烈的渴望,渴望做你更擅長的事情,不論那些事情是什麼。如果你沒有這種渴望,為什麼要練習呢?但這種渴望,可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

它可能完全是內在的。比如,你總是渴望能製作折紙。不知道為什麼,但你內心就是有這種渴望。有時候,這種渴望只是其他更重大事情中的一部分。比如,你愛聽交響樂,你確定自己真的喜歡成為交響樂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你想成為管絃樂團中的一員,親自演奏出那些美妙的聲音,並且從那個角度來感受交響樂的美好,但是,你並沒有一種無法抗拒的渴望來演奏豎笛或薩克斯風或其他各種類型的樂器。

或者,也許這完全是出於實用的外在目的。又比如,你討厭公開演說,但你意識到,正是因為你缺乏那種演說的技能,從而妨礙了你在職場的進步,因此,你確定你想學習如何對觀眾演講。所有這些,都是動機可能的根源,但它們不會是你唯一的動機,至少不應該是。

對傑出人物的研究告訴我們,一旦你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並且可以看到結果了,這種技能本身就可以成為你動機的一部分。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從朋友對你的稱讚中感到愉快,你的身份感也變了。你開始把自己看成一位公開演講者、豎笛演奏者或者折紙的製作者。只要你能認識到這種新的身份來自你長時間的刻苦練習,專心提高自己的技能,那麼進一步的練習給你的感覺更像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一種代價。

刻意練習中另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當你真的覺得不喜歡自己的狀態,為了逼一下自己,你必須相信你可以提高自己,並且躋身最優秀者的行列,特別是對那些著眼於成為本行業本領域傑出人物的人而言。這種信念的力量十分強大,甚至可以戰勝現實。

例如,中長跑運動員貢德·哈格(Gunder Hgg)是瑞典最著名的運動員之一,他曾在20世紀40年代初15次打破世界紀錄。他的父親是一名伐木工人,他小的時候和父親一起在瑞典北部的偏僻山區生活。剛剛十多歲時,貢德十分熱愛在森林中跑步,他和父親都對他究竟能跑多快感到好奇。兩人在叢林中找到了一條約1500米長的路線,貢德在沿著那條路線跑的時候,父親就拿著一個鬧鐘來測量他跑步的時間。有一次,貢德跑完了全程,他的父親告訴他,他在4分50秒的時間裡跑完了1500米,這對於在叢林中跑步的人來說,是特別優秀的成績。後來,貢德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時聽父親說到這個成績,他倍受鼓舞,相信自己在跑步這個項目上有光明的前途,因此開始更加認真地訓練。果然,他後來成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長跑運動員。多年以後,貢德的父親向他透露,那天他第一次跑完全程實際上花了5分50秒,但父親誇大了他的速度,因為擔心他會失去對跑步的熱情,並且他需要得到父親的鼓勵。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曾管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其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特別是,有幾位傑出人物曾提到,他們年幼時出現生病或者受傷的情況,在很長時間內某種程度地影響到他們的練習。等到他們身體終於痊癒並恢復練習時,很難達到生病或受傷之前的那種水平,因此感到十分沮喪,只想放棄練習。他們的父母告訴他們,如果真的想放棄,可以放棄,但他們首先需要繼續練習下去,以恢復到他們生病或受傷之前的水平。而這發揮了作用。過了一段時間,等到他們恢復了以前的水平時,他們意識到,他們實際上可以繼續進步,他們面臨的障礙只是暫時的。

信念十分重要。你也許不如哈格那麼幸運,有一位支持你的父親在暗中鼓勵你,但你一定可以從布魯姆研究的傑出人物的案例中吸取一些經驗:如果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某個目標,要麼是因為你的水平已經倒退了,要麼是因為你陷入了停滯階段,此時,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和你自己達成一個協議,你將盡自己的努力回歸到之前的狀態或者跨越停滯階段,然後你再放棄。到那個時候,也許你不會放棄了。

外部動機的一種最強烈的方式是社會動機。這可能以幾種形式表現出來。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是其他人的認可與崇拜。一方面,年幼的孩子通常有強烈的動機去練習某種樂器或某項體育運動,因為他們在尋求父母的認可。另一方面,年齡較大的孩子通常受到積極反饋的激勵。他們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技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時,能力變得廣為人知,比如,人們見到他們都會說,「這孩子是個藝術家的料」「這個孩子鋼琴彈得非常不錯」「這個孩子將來很可能成為傑出的籃球運動員」,諸如此類,而這種讚譽可以為孩子提供不斷前行的激勵。許多青少年以及不少成年人都開始練習一種樂器或者一項體育運動,因為他們相信,在那個領域的專業特長會使他們變得在異性眼中更有吸引力。

一種營造和保持社會動機的最好方法,是使你自己身邊的人們都鼓勵、支持和挑戰你的努力。柏林的小提琴學生不僅經常和其他同樣學習音樂的學生在一起生活,而且往往和那些學生約會,或者至少是和那些欣賞他們對音樂的熱情、理解他們把練習放在人生目標首位的人約會。

讓身邊都是支持你的人,在那些由團體或團隊共同完成的活動中最容易做到。例如,如果你是管絃樂隊中的一員,你會發現自己有動機去更刻苦地練習,因為你不想讓同事們失望,或者因為你和他們中的有些人展開競爭,力求成為最擅長你所演奏的那種樂器的那個人,或者兩種情況兼而有之。棒球隊或壘球隊的隊員可能共同提高水平,以便贏得錦標賽,但他們也明白,在隊伍的內部同樣存在競爭,而且可能也受到那些競爭的激勵。

不過,在這裡,也許最為重要的因素是社會環境本身。刻意練習是一種孤獨的追求,但如果你有一群和你處在同樣地位的朋友(例如,你所在的管絃樂隊、棒球隊、國際象棋俱樂部中的成員等),就擁有了一個內部支持體系。這些人理解你投入到練習中的努力,可以和你分享練習的秘訣,欣賞你取得的成績,並且對你遇到的困難表示同情。他們信任你,你也可以信任他們。

我曾問過佩爾·霍爾姆洛夫,是什麼激勵著一個七旬老人每星期投入如此多的時間來贏得黑帶。他告訴我,他第一次對空手道感興趣,是因為他的孫子們開始練習,而他喜歡看著孫子們練習,並且在他們練習時與他們互動。但驅使佩爾多年來一直堅持練習的,是他與同伴和導師的交互作用。空手道的練習往往是兩人一組進行的,佩爾解釋說,他發現自己的一個練習夥伴格外支持他,經常對他的進步加以讚許。這是一位女性,大約比佩爾小25歲,她的孩子們也在學校裡練習空手道。另外,在佩爾的學校,還有幾個年輕的男生也支持他,這些同伴為他繼續堅持提供了最強烈的動機。

2015年的夏天,佩爾已經74歲,我和他進行了一次交談,那也是我和他最近的一次交談。我瞭解到,他和他的妻子已經移居到奧勒市的山脈附近,一個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阿斯彭差不多的瑞典滑雪聖地。他已經達到了藍帶的水平,並計劃參加棕帶的測試,但由於他再沒有機會在空手道學校裡和其他的學生一起練習,於是他覺得不得不放棄自己贏得黑帶的努力。他依然每天早晨練習,並且嚴格遵照他的導師為他制訂的日程安排,包括熱身、練習空手道的姿勢、練習壺鈴、進行冥想,而且他經常在山中步行。他告訴我,他的人生目標是「智慧與活力共存」。

這讓我們再次想起了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時,他對各種類型的學識追求醉心不已,包括哲學、科學、發明、寫作、藝術等,他希望鼓勵自己在那些領域中的發展。因此,在21歲時,富蘭克林在費城招募了11位對學術最感興趣的人們,組成了一個共同進步的俱樂部,把它命名為「小團體」(the Junto)。俱樂部的成員每週五晚上聚在一起,相互鼓勵其他成員不同的學識追求。每次聚會,要求每一位成員至少提出一個有趣的交談主題,涉及道德、政治或科學。這些主題通常被當作問題提出來,並由小團體「本著探求真理的真誠精神,不以爭論為目的,也不以在論辯中勝出為渴望」來進行探討。為了使那些探討公開進行並具有合作意味,小團體制訂了嚴格的規則,禁止任何人與其他成員產生衝突,或者過於激烈地表達意見。每隔一個季度,小團體的每位成員必須寫一篇文章,主題不限,並將文章讀給團體中其他人聽,再由大家一起來討論。

俱樂部的一個目的是鼓勵成員們積極參與當時的學術主題討論。富蘭克林創建這個俱樂部,不僅保證他自己經常能接觸到費城對學術最感興趣的人,而且給了他更強烈的動機來深入鑽研這些主題。他知道,自己每週都至少要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而且要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這使得他有額外的動力來閱讀和研究在那個時代的科學、政治學和哲學等學科中最緊迫的、在學術上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這種方法幾乎可以在所有的領域或行業中使用:將對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所有人聚集起來,或者吸引他們加入一個現有的團體,並且將團體的同志情誼和共同的目標作為達到你自己目標的額外動機。這是許多社會組織背後的理念,從書社、棋社到社區劇院,而加入(或者在必要時組建)那樣的團體,對於成年人來說,可能十分有利於保持動機。不過,要注意的一件事情是:確保團體中的其他成員也制訂了和你相類似的進步目標。如果你加入一支保齡球隊,目的是想提高你的球技,而隊伍中的其他人主要是為了好玩,幾乎不關心他們是否能夠贏得聯賽冠軍,那你會倍感失敗,而不是受到激勵。如果你是一位吉他手,著眼於取得足夠的進步,以便將來靠音樂表演來謀生,那麼,假如有個樂隊,成員們只想在每個星期六的晚上聚集在車庫裡大聲嘶吼一番,那你不要加入這樣的樂隊。

精心設置目標

當然,刻意練習的核心是一種孤獨的追求。儘管你可能為尋求支持與鼓勵找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但是,你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依然取決於你自己的練習。你怎樣在那種連續不停的專注練習中保持自己的動機?

最好的建議是精心設置目標,以便你能持續不斷地看到進步的實質性信號,儘管並不會總是出現重大的進步。將漫長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標,並且每次只關注它們中的一個,甚至可以在每次達到一個目標時,給自己小小的獎勵。例如,鋼琴教師知道,最好是為年幼的鋼琴學生將長期目標分解成一系列的等級。這樣一來,學生每達到一個新等級,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既有助於增強他的動機,又使他在練習中看似沒有進展的時候,不太可能灰心喪氣。怎樣來設計那些等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導師將那些看起來無窮無盡的練習材料分解成一系列清晰的步驟,使得學生的進步看起來更具體、更鼓舞人心。

曾制訂了「丹計劃」來訓練高爾夫球的丹尼斯·麥克勞克林先生,在他對參加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巡迴賽的追求中,採取了與上述方法十分類似的方法。從一開始,他就將自己的追求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驟,每個步驟專門用來練習一種特定的方法,並且在每個步驟上,他都想辦法來監測自己的進步,以便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在追求的路上走了多遠。丹尼斯的第一個步驟是學會擊球入洞,連續幾個月,他唯一使用的高爾夫球桿就是推桿。他自創了各種不同的「比賽」,以便反覆進行同樣的嘗試,而且,他也密切關注著自己在這些「比賽」中的表現怎麼樣。例如,在早期的「比賽」中,他可能標記出6個點,每個點距離球洞約0.9米,均勻地分佈在球洞的周圍。然後,他會試著從這6個點中的每個點上輕輕推球入洞,每個點上重複17次,總計練習102次推球入洞。在每一組的6次推球入洞時,丹尼斯會計算自己有多少次成功了,並在一張紙上記錄下他的得分。以這種方法,他可以非常具體地監測自己的進展。他不僅能夠分辨出自己會犯哪種錯誤、在哪方面需要改進,而且一週一周地練習下來,還可以看到自己取得了多大的進步。

後來,在丹尼斯逐一學會了使用其他的高爾夫球桿後,如劈起桿、鐵桿、木桿,最後是發球桿等,到2011年12月,也是他開始練習的一年半以後,他可以打完一整場高爾夫球了,此時,他以好幾種不同方式來記錄自己的進步。他持續追蹤自己發球的準確度,他的開球有多大概率把球準確地打到球道上,有多大概率把球打偏。一旦來到草地上,他又會持續追蹤每次擊球入洞時平均的進球率。諸如此類。那些數據不僅使他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需要強化哪些練習,而且可以作為他在通向高爾夫大師路上的里程標記。

任何熟悉高爾夫球的人們知道,度量丹尼斯的進步,最重要的指標是差點。計算差點的公式稍顯複雜,但基本上會告訴你,丹尼斯在他練習得較好的日子裡,有望在比賽中打出怎樣的水平。例如,有人的差點是10,那就假設他能以高於標準桿10桿打完18洞。差點使得不同水平的球員能夠在接近同等地位的條件下比賽。由於某人的差點是根據他過去打過的20場左右的整場高爾夫球來決定的,因此,它是不斷變化的,也記錄了此人的球技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2012年5月,丹尼斯開始計算並記錄他的差點時,差點為8.7,對只玩了幾年高爾夫球的人來說,這已經是十分不錯的成績。到2014年下半年,他的差點在3和4之間浮動,那真的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寫這本書時,也就是2015年下半年,丹尼斯在受過一次傷後恢復練習,那次受傷的經歷,在一段時間內妨礙了他繼續進步。他已經練習了6000餘小時,因此,他已經在自己確定的1萬小時訓練的目標上完成了超過60%的部分。

我們依然不知道丹尼斯能否實現他參加美國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的目標,但他的經歷清晰地表明,一個年齡已達30歲、從來沒有真正打過高爾夫球的人,通過正確的練習,可以將自己變為一位高爾夫大師。

在我的郵件收件箱中,充滿了類似這樣的故事。一位來自丹麥的精神治療醫生運用刻意練習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最終錄製了一些歌曲,在全丹麥的各家廣播電台播放。一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機械工程師通過刻意練習提升了繪畫技能,並送我一幅他第一次畫的油畫,那真的非常不錯。一位來自巴西的工程師決心練習1萬小時(又是這個數目!),使自己成為折紙手工專家。這些例子數不勝數。所有這些人,只有兩件事情是共同的:他們全都懷揣一個夢想,而且,在瞭解了刻意練習的知識後,全都意識到,總是有一條路徑通向他們的那個夢想!

而最為重要的是,人們應當從所有這些故事以及所有這些研究之中瞭解到,沒有理由不去追尋夢想。刻意練習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但你可能一直以為自己「夠不著」那些可能性。摒棄這種想法,大膽去闖、去試!

[1] Craigslist 是由創始人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於1995 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創立的一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