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最傑出的人,練習時間最長 >

最傑出的人,練習時間最長

為了尋找這些差別,我們詳盡地採訪了參與我們研究的30位小提琴學生中的每一個人。我們請他們描述自己的音樂之旅,包括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音樂、誰是他們的導師、他們在各個年齡階段每週分別花多少個小時的時間進行獨奏練習、贏得過哪些比賽,諸如此類。我們請他們說一說,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提高他們的演奏水平方面有多麼重要,比如獨自練習、在團體中練習、獨自為了好玩而演奏、在團隊中為了好玩而演奏、獨自演奏、在團體中演奏、上課、給別人上課、聽音樂、研究音樂史,等等。我們請他們估算一下,上一個星期他們花在每一項這些活動中的時間到底有多少。最後,由於我們感興趣的是他們歷年來在練習上所花的時間,因此,請他們估算自開始練習音樂以來,平均起來每一年中的每一個星期有多少個小時用來單獨練習。

此外,我們還要求30位音樂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天天寫日記,在日記中,要詳盡地記載他們是怎麼過的。還要記錄他們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的活動:睡覺、吃飯、上課、學習、單獨練習、和他人一起練習、演奏,諸如此類。當他們記完日記時,我們能夠詳盡地瞭解他們怎樣安排每天的時間,並很好地掌握他們的練習情況。

所有三組學生(即優秀、優異和最傑出三個組)對我們的大多數問題,都給出了差不多的答案。例如,學生們幾乎一致地認為,獨奏練習是提高演奏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的因素包括與他人一起練習、上課、演奏(特別是單獨演奏)、聽音樂和研究音樂歷史等。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說,睡眠充足也對他們的演奏水平十分重要。因為他們的練習強度太大了,所以需要用整個晚上的睡眠來給自己「充電」,通常下午還打個盹。

在研究之中,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學生們認為,對提高演奏水平重要的大多數因素,恰好也是需要付出艱辛勞動,而且並非那麼有趣的因素;聽音樂和睡覺是例外。從每一位頂尖的學生到未來很可能成為音樂教師的學生全都一致認為,提高水平很難,而且他們不喜歡為提高水平而付出艱辛的勞動。簡單地講,沒有哪個學生熱愛練習,因此,也就沒有哪個學生的動機比別人更強。這些學生之所以激情四射地進行密集練習,並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練習之中,是因為他們發現,這樣的練習是提高他們演奏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練習時間是最重要的差別

另一個至關重要的發現是:在三組學生中,只有一個重要的差別,那就是學生們專心致志地進行獨奏練習所花的時間總和。

我們找來了學生們的日記。他們在日記中估算了自從開始拉小提琴以來每週花多少時間單獨練習,根據他們的估算結果,我們計算了他們在18歲之前累計花了多少時間單獨練習。18歲這個年齡,一般是他們進入音樂學院深造的年齡。儘管他們的記憶並不總是可靠,但有志提高演奏水平的學生通常在每週的日程安排上,每天都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而且,他們在剛剛接受音樂訓練時,就一直這樣做。因此,我們認為,他們對自己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分別花了多長時間練習的回顧式估算,可能相對準確。

我們發現,平均起來,最傑出的小提琴學生比那些優異的小提琴學生花在訓練上的時間明顯多得多,而這兩組學生則比那些從事音樂教育的學生,花在獨奏練習上的時間多得多。特別是,在18歲之前,從事音樂教育的學生花在小提琴上的訓練時間平均為3420小時,而優異的小提琴學生平均練習了5301小時,最傑出的小提琴學生則平均練習了7401小時。沒有人放鬆過練習,即使是成就最不突出的學生,也花了數千小時來練習,遠遠超過那些只為了好玩而拉小提琴的人,但剛剛列舉的三個數字,也明顯體現了三組學生在練習時間上的重大區別。

通過更細緻地觀察,我們發現,這三組學生在練習時間上最大的差異出現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對年輕人來說,要讓音樂訓練繼續下去,這些時期格外困難,因為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興趣要佔用他們的時間,比如學習、購物、和朋友閒逛、參加聚會,等等。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能在這些年裡保持甚至增強他們的訓練強度,最後可能躋身學院中最傑出的小提琴家行列。

我們還計算了在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和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中工作的中年小提琴家估計的練習時間,結果發現,他們在18歲之前花在練習小提琴上的時間平均為7336個小時,幾乎與前面描述過的音樂學院中最傑出的小提琴學生所花時間一樣。

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我們並沒有包含在研究之中,但它們也可能影響,而且實際上確實影響了不同組別中小提琴家的技能水平。例如,一些足夠幸運的學生遇上了傑出的音樂導師,另一些可能遇到技能平平的音樂導師,因此,前者比後者的進步更快些。

但從這項研究中,有兩個因素格外清晰:首先,要變成傑出的小提琴家,需要進行幾千個小時的練習。我們並沒有發現什麼捷徑,也看不出哪個學生是幾乎不需要怎麼練習,就能達到專家水平的「神童」。其次,即使是在那些有天賦的音樂家中,也就是能進入德國最好的音樂學院深造的那些學生之中,明顯花了更長時間來磨煉技藝的學生,總體而言比那些練習時間較短的學生成就更為突出。

我們在這些學生小提琴家中發現的規律,與在其他行業或領域的從業者中發現的規律完全一樣。準確地觀察這一規律,既取決於能夠很好地估算人們在培養某項技能時總計的練習時間(這並非一直那麼容易做到),又取決於能夠較為客觀地分辨出在某個特定行業或領域中優秀、優異和最傑出的人。這些都不容易做到。但是,當你能夠做好這兩件事情時,往往會發現,最傑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種有目的的練習中花了最多時間的人。

來自芭蕾舞演員的證據

僅僅幾年前,我和兩位同事研究了一組芭蕾舞舞蹈演員,以觀察練習在他們的出色表演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兩位同事,一位名叫卡拉·哈欽森(Carla Hutchinson),另一位是我妻子娜塔莉·薩克斯–艾利克森(Natalie Sachs-Ericsson)。參與研究的那些舞蹈演員來自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墨西哥國家芭蕾舞團和美國的三家公司:波士頓芭蕾舞團、哈萊姆舞劇院和克利夫蘭芭蕾舞團。

我們給芭蕾舞演員發放一些調查問卷,以瞭解她們什麼時候開始練習,以及每週花多少時間專門練習(是指在導師的指導下,在舞蹈房中接受的持續不斷的練習),同時,我們特別將排練與上台表演排除在外。我們通過兩個方面判斷舞蹈演員的技能水平:首先確定她在哪個級別的芭蕾舞公司中跳舞,比如,地區級公司(如克利夫蘭芭蕾舞團)或國家級芭蕾舞團(如哈萊姆舞劇院)或國際級公司(如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或波士頓芭蕾舞團),同時確定芭蕾舞演員已經在公司內部達到的最高級別,無論是首席演員、獨舞演員或者只是劇團中的成員。舞蹈演員的平均年齡為26歲,但其中最年輕的為18歲,因此,為了進行類比,我們觀察了舞蹈演員17歲以前累計的練習時間以及18歲時達到的技能水平。

儘管我們採用了一些相當粗糙的測量指標,既包括練習的總時長,又包括舞蹈演員的能力指標,但是,在報告的練習時長與舞蹈演員在芭蕾舞蹈界已經達到的高度之間依然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練習時間更長的演員往往也更優秀,至少根據她們所在的劇團,以及她們在劇團中的地位來看是這樣的。不過,不同國家的舞蹈學員需要練習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某種程度的熟練水平,卻並沒有顯著的差別。

和小提琴家一樣,確定某一位芭蕾舞演員最終技能水平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她專心投入練習的累計時間。當我們計算舞蹈演員在20歲之前花了多長時間練習時,發現她們平均超過10萬個小時。不過,有些演員練習的時間比平均時間長得多,而另一些則少得多,這種在練習時長之間的差別,與她們的舞蹈水平在優秀、優異與最傑出之間的差別是相對應的。同時,我們發現,如果哪位演員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刻苦練習,或者比別人更加刻苦地練習,並沒有跡象表明她天生就有某種才能,使她能夠躋身最傑出的舞蹈演員之列。對其他一些對芭蕾舞演員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些。

到現在為止,從眾多系列學科的廣泛研究中,我們可以大膽得出結論:如果不花費無數小時的時間進行刻苦練習,沒有人能夠培養傑出的能力。

我不知道是否有哪位嚴肅的科學家會懷疑這一結論。不論你研究哪個行業或領域,音樂、舞蹈、體育、競技比賽,或者其他一些對技能水平有著客觀測量標準的行業或領域,你都會發現,最傑出的人物花了大量時間來專心培養和提升他們的技能。例如,從一些對世界上最傑出棋手的研究之中我們知道,幾乎沒有人能夠不經過長達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達到大師級的水平。即使是貴為最年輕國際象棋大師、被許多人評價為史上最偉大棋手的國際象棋傳奇人物博比·菲捨爾(Bobby Fischer),在他躋身大師行列之前,也潛心研究了9年的國際象棋。自菲捨爾之後,隨著培訓和訓練方法的不斷進步,年輕棋手能更快地精進棋藝,因此,其他奪得大師榮譽的棋手也在越來越小的年紀便摘得這一頭銜,但不管怎樣,在他們達到這一目標之前,依然要經歷多年的不間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