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從有目的的練習講起 >

從有目的的練習講起

本書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將探索刻意練習是什麼、它為何如此有效,以及怎樣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中運用它。但在我們深入研究刻意練習的細節之時,最好是稍稍花一些時間來瞭解某些更為基本的練習,也就是大多數人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經歷過的那種練習。

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讓我們首先來看人們一般是怎樣學習某種新技能的,比如開車、彈鋼琴、做長除法、畫人物畫、編寫代碼,或者許多其他事情。為了列舉一個特定的例子,讓我們假設你在學習打網球。

你一定在電視上看過網球比賽,看起來很有趣,或者說,你的一些朋友喜歡打網球,你也想加入他們的行列。因此,你買回了一些網球裝備,包括球鞋、防汗帶、球拍以及球,等等。現在,你決心開始學習,但你不知道打網球的第一件事到底是什麼,你甚至還不知道怎麼握拍,因此,你得花錢去上一些課,聽網球教練進行講解,或者請某位朋友告訴你一些基本知識。你可能還會花一些時間去練習發球,一遍一遍地練習朝牆上擊球,直到你非常確定你可以對著牆來「打比賽」了。

在那以後,你再回頭找你的教練或朋友,請他們再教你一次,然後你再花更多時間訓練,之後再上課、再訓練,過了一段時間,你覺得自己可以和別人一起打了。你依然不是很優秀,但你的朋友有耐心,每個人都在幫你提高和進步。你不斷地一個人練習,並且經常吸取一些成功的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犯那些真正讓你尷尬的錯誤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比如擊不中球,或者在雙打時直接把球打到隊友的後背上,等等。你對每一次擊球都越來越熟練,甚至還可以背後接球了,有時候,當你面對對手凶狠的接球時,能像職業球員那樣漂亮地把球回過去(或者,你對自己說,你感覺就像是職業球員)。你已經達到了一種舒服的境界,可以外出和別人打上幾盤,並且即使是比賽,也感到很有趣。你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每一次擊球,都變成了自然而然的動作。打球的時候,你不必想太多了。所以,隨著每個週末都和朋友打球,你開始喜歡比賽和訓練了。你變成了一位網球運動員。那也就是說,你已經在傳統意義上「學會了」打網球,你的目標就是練到這樣的水平:在球場上,你的所有動作都是自動做出的,你的表現也被人們所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如此一來,你可以真正在球場上放鬆,享受比賽。

到這個時候,即使你對自己打球的水平並不是徹底滿意,但你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你已經掌握了容易的技能。

但你很快便會發現,你依然有一些弱點,不論你多麼經常地和朋友打球,這些弱點總是暴露出來。比如,也許每次用反手來接那種直奔你胸前、稍稍帶點旋轉的球時,你總是接不到。你知道這個弱點,而對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每次都有意打出這種球,逼你失誤。對此,你感到挫敗不已。不管怎樣,由於這並不會經常發生,而且你永遠不知道對手什麼時候打出這種球來,因此,你沒有機會繼續去改進,每次面對這種球,你總是以幾乎一模一樣的方式漏接這種球。

在我們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時,從烘餅乾到寫一段說明文,我們全都遵循很大程度上相同的模式。首先,一般性地瞭解我們想做些什麼,從導師、教練、書籍或網站上獲得一些指導,然後開始練習,直到我們達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來,讓這種技能變成自動的、自然而然的。這種方式並沒有錯。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只需要我們達到中等水平便可以了。如果你想把汽車安全地從甲地開到乙地,或者在彈鋼琴時能熟練彈好《獻給愛麗絲》這首曲子,那麼,你只需要採用這種辦法就行了。

但在這裡,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已經達到了這種令你滿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你的水平,無論是開車、打網球還是烘焙餅乾,你就已經不再進步了。人們通常錯誤地理解這種現象,因為他們自以為,繼續開車、打網球或烘焙餅乾,就是一種形式的練習,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夠更擅長,也許進步較為緩慢,但最終還是會更出色。人們認為,開了20多年車的老司機,一定會比只開了5年車的司機更擅長開車;行醫20年的醫生,一定會比只行醫5年的醫生更優秀;教了20年書的老師,一定會比只教了5年書的老師能力更強。

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那麼,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甚至說,在本行業干了20年的醫生、老師或司機,可能還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高,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緩慢地退化。

有目的的練習VS天真的練習

如果對這種自動化的表現並不滿意,你要做什麼?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師,你想做一些事情,讓學生對你上的課更感興趣,並讓你在課堂上更加高效,你該做什麼?你基本上每個週末都打高爾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該怎麼辦?你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打字員,想讓別人對你的打字速度感到驚歎,又該怎麼辦?

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經過幾次練習之後發現他自己所處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對自己能夠聽到一串數字、把它們記下來,然後再念給我聽等,感到很滿意,而且,由於大家知道,短時記憶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現也和人們期望的差不多,中規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這樣記下去,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最多能記住8個或9個數字。但他並沒這樣做。他參加了我設計的這個實驗,而我設計這個實驗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續不斷地接受挑戰,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記住一位數字,同時,也因為他是那種天生就喜歡挑戰的人,所以,他在逼迫自己變得更優秀。

他採用的這種方法,我們稱為「有目的的練習」,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他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成功。正如我們接下來將看到的那樣,這種方法並非總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這是通向刻意練習的第一步,而我們的最終目標便是刻意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幾個特徵,使得它與我們所說的「天真的練習」區分開來。所謂「天真的練習」,基本上只是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並指望只靠那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史蒂夫·奧爾(Steve Oare)是威奇托大學從事音樂教育的專家,他曾提供過一段假想的對話,假設對話在一位音樂導師和年輕學生之間進行。這種關於練習的對話,音樂導師經常會跟學生講。在這個例子中,導師試圖搞懂為什麼年輕的學生一直沒有進步。

導師:從你的練習清單可以看出,你每天練習1小時,但你每次測試的時候,總是只有C的成績。能不能解釋一下原因?

學生: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導師:你演奏了多少次?

學生:10次或者20次。

導師:你彈對了多少次?

學生:唔,我不知……一次或兩次吧……

導師:哦……你是怎麼練習的?

學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頭彈!

簡單地講,這就是天真的練習:只是埋頭干!我剛剛揮起球拍,努力去擊球。我剛剛聽到了那些數字,想辦法去記住。我剛剛看到了那些數學題,正試著解答。有目的的練習這個術語,意味著要比這種天真的練習更有目的性,考慮更周全,而且更為專注。特別是,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