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1763年,年輕的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計劃環歐洲旅行演出。正是這次演出,鑄就了他的傳奇。那一年,莫扎特僅僅7歲,身材矮小得只能勉強看到大鍵琴的頂部,但他用自己演奏小提琴及各種鍵盤樂器的技能,深深地迷住了家鄉薩爾茲堡的觀眾。他演奏的樂器,看上去讓人不敢相信,如此小的孩子居然能演奏。但莫扎特還留有另外一手,甚至讓他那個時代的人更加感到震驚。我們知道他的這種更令人震驚的天才,是因為在莫扎特及其家人離開薩爾茲堡開始旅行演出之前不久,莫扎特父親的故鄉奧格斯堡的報紙上發表了一封寫給編輯的信,信中談到了年幼的莫扎特。

信的作者寫道,年幼的莫扎特聽到某種樂器演奏出來的調子時,不論是哪種調子,馬上便能準確地辨別出來:是高於中央C音的第二個八度音的升A調,還是低於中央C音的降E調。莫扎特甚至能在某個房間裡聽得出另一間房間裡的人彈奏的調子,而且,他不但能分辨小提琴和古鋼琴演奏出來的調子,還能分辨任何一種樂器的調子。莫扎特的父親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音樂教師。他的家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樂器,只要是大家可以想像到的,幾乎應有盡有,而且不僅僅是樂器。莫扎特這個小孩,還可以分辨任何足夠像音樂的聲音的調子,比如時鐘的報時、大鐘的鳴響,以及人們打噴嚏的聲響。在當時,大多數已成年的音樂家,即使是經驗最豐富的,也無法與莫扎特匹敵。他在這方面的奇才,甚至比起他在鋼琴和小提琴上的才華,更能表現出他天生就有的那些神奇才能。

當然,如果放在今天,這種能力並非如此高深莫測。比起250年前,今天的我們,不但知道的東西更多,而且大多數人,至少都聽過那些音調。在音樂上,「絕對音高」(absolute pitch)是個技術術語[更多的人稱之為「完美音高」(perfect pitch)]。它異常罕見,大約在每萬人中,只有1個人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力在世界級的音樂家之中,比在我們普通人之中更加罕見,甚至在樂器演奏名家中,也非同尋常:人們認為,這種能力,貝多芬有,勃拉姆斯卻沒有;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有,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卻沒有;弗蘭克·辛納屈有,邁爾斯·戴維斯卻沒有。

簡而言之,這似乎是一個絕好的例子,證明某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往往只有少數一些幸運的人才會天生擁有,其他大多數人並不具備。事實上,至少在200多年的時間裡,人們普遍是這麼認為的。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對完美音高的理解,出現了極大的差異。如今,人們對完美音高的理解,直指我們人類另一種不同的才華,而不是純粹音樂方面的才華。

獲得完美音高的關鍵

從這種觀察中浮現出來的第一條線索是,獲得了這種「天才」的人們,也在他們孩提時代的早期接受過某種音樂訓練。特別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幾乎每一個擁有完美音高的人,都在年紀很小的時候開始接受音樂訓練,通常在三四歲的時候。但如果說完美音高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要麼你生來就具備它,要麼不具備它,那麼,無論你是否在兒童時代受過音樂訓練,應當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應該說,重要的只是你在人生中的任何時間段裡獲得足夠多的音樂訓練,學會了那些音調的名稱。

研究人員注意到,完美音高在那些講聲調語言的人中常見得多,比如漢語、越南語,以及其他幾種亞洲語言。在這些語言中,詞的意思取決於它們的音調。如果說完美音高確實是一種遺傳的才能,那麼,解釋它與聲調語言的關係,唯一能說得通的是,亞洲人的後代更有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區人們的後代(如非洲或歐洲)擁有完美音高的基因。但那很容易測試出來,只需招募一些帶有亞洲血統、長大後說英語或者其他非聲調語言的人,看一看他們是否更有可能具有完美音高。有人做過那樣的研究,結果發現,帶有亞洲血統、長大後不再講聲調語言的人,具有完美音高的可能性並不會高於其他種族的人。因此,更有可能的是,決定是否具有完美音高的因素,並不在於是否帶有亞洲血統,而在於是否學習過聲調語言。

直到幾年前,我們才知道,從小就學習音樂,是具有完美音高的關鍵要素,而在長大的過程中說聲調語言,增大了具有完美音高的可能性。科學家不能確定地說完美音高究竟是不是一種天生才能,但他們知道,如果它是一種天才的話,那麼,只有在孩提時代就接受了某些音高訓練的人之中,才有可能顯現出來。換句話講,它可能是那種「長期不用便會作廢」的才華。甚至那些幸運地擁有完美音高這種才華的人,也必須做某些事情,才能不斷發展這種才華,特別是在年幼時接受某種音樂訓練。現在我們知道,也並非這麼回事。

2014年,東京的一音會(Ichionkai Music School)開展了一項實驗,並將實驗結果在《音樂心理學》科學雜誌上發表,揭示了完美音高的真正特性。日本心理學家柛原彩子(Ayako Sakakibara)招募了24個年齡為2~6歲的孩子,組織他們進行長達數月的訓練,目的是教他們如何通過聲音來辨別鋼琴上彈奏的各種各樣的和弦。這些和弦全都是帶三個音高的大和弦,比如帶中央C、E和G音符的C大調和弦,後兩者的音高,高於中央C。

研究人員給孩子們上了四五節時間較短的訓練課,每節課僅持續幾分鐘,一直訓練到孩子們能夠辨別柛原彩子選擇的所有14首和弦為止。有些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練習,另一些則花了一年半時間。然後,一旦某個孩子學會了辨別那14首和弦,柛原彩子便會對他進行測試,以觀察他能否正確說出單首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訓練之後,參與研究的每個孩子都被培養出了完美音高,並且可以辨別出在鋼琴上彈奏的單曲的音高。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儘管在正常的條件下,每萬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但參加了柛原彩子研究的那些孩子,卻個個都擁有。這顯然意味著完美音高根本談不上是只有幸運的少數人才擁有的天賦,而是一種只要經過適度的接觸和訓練,幾乎人人都可以培養和發展的能力。這項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們對完美音高的理解。

人人都可成為莫扎特

那麼,怎麼來解釋莫扎特的完美音高呢?只要對他的背景稍稍進行一下調查,就很好理解了。莫扎特的父親名叫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一個具有中等天賦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從來沒有達到自己渴望的成功,因此開始把心血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力求使他們成為他自己一直渴望成為的音樂家。父親首先從莫扎特的大姐姐瑪麗亞·安娜開始培養。安娜當年11歲,同時代的人稱她為鋼琴演奏家、大鍵琴演奏家和職業音樂家。莫扎特的父親還專門撰寫了一部用於發掘孩子音樂才華的培訓書籍,並在莫扎特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教莫扎特。莫扎特4歲時,父親開始全職教他學習小提琴、大鍵琴以及更多其他樂器。儘管我們不知道莫扎特的父親究竟用什麼樣的練習來訓練兒子,但我們知道,莫扎特六七歲的時候受過的訓練,和通過柛原彩子的培訓課來培養和發展完美音高的24個孩子相比,不但強度更大,時間也更長。所以,回想起來,對於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我們應當不用感到那麼驚奇了。

那麼,7歲的莫扎特是否具有完美音高的天賦呢?既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他是不是生來就有某些罕見的基因遺傳,使他能辨別鋼琴的音調或者吹口哨、燒水壺的響聲的調子呢?根據科學家們對完美音高的研究顯示,並非如此。實際上,如果莫扎特小時候並不是在如此濃厚的音樂氛圍中長大,或者說,如果他沒有足夠多地接觸音樂,肯定不可能培養出那種能力。不管怎樣,莫扎特其實是有天分的孩子,而且,參加柛原彩子的培訓課的那些孩子們也有天分。他們全都具有如此靈活的頭腦,再加上接受了適當的培訓,培養和發展出了讓不曾擁有那些才華的人們感到十分神奇的能力。

簡單地講,完美音高並不是一種天才,但是,發展出完美音高的能力,反倒是一種才華,同時,我們幾乎都可以分辨出,差不多所有人都具有那種才華。

這是一個美好而令人震驚的事實。數百萬年來,人類從無到有,從原始人進化為現代人,幾乎可以肯定,我們會喜歡那些能夠辨別小鳥歌唱的準確調子的人們。儘管如此,我們今天還是能夠通過相對簡單的訓練來培養和發展完美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