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學經典怎麼讀:從IB中文到批判性閱讀 > 第8講 從源頭涉獵西方文明:談古希臘文化 >

第8講 從源頭涉獵西方文明:談古希臘文化

我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和我同代的人幾乎都是看日本動畫片長大的。我兒時最鍾愛的動畫片是《聖鬥士星矢》,很幸運的,最初那些有關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以及十二星座的知識都源自它。

即便時代過去,這部動畫片已成為「暴露年齡」的古早遺跡,但古希臘神話裡的眾神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在這一講裡,我想通過幾個故事,從我們都熟悉的部分開始,和大家一起瞭解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化的特質。

一、古希臘神話:人是萬物的尺度

我們先從波塞冬、哈迪斯和宙斯三兄弟講起。這三位兄弟聯手擊敗了他們的父親,也就是泰坦巨神克洛諾斯,而後三分天下。宙斯或許大家都聽說過,是奧林匹斯山眾神之王;波塞冬是海神,不同的插畫師會為他作不同的畫像,但是總有一些線索幫助我們辨認出他來,比如他手上永遠拿著著名的三叉戟。

在希臘神話中,當波塞冬揮舞三叉戟,海面就會掀起滔天巨浪;而當波塞冬乘坐金色馬車駛過海面,則風平浪靜,還會有海豚跟隨在他的馬車之後。

波塞冬在希臘神話中還是個野心勃勃的人。

哈迪斯則是冥王。這裡需要特別指出,雖然哈迪斯是冥界之王,但他和我們的閻王爺不同。我們民間信仰的閻王爺實際上源於佛教,他掌管十八層地獄,手下有牛頭馬面負責把陰魂帶到他這裡來,然後他翻開一本生死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按照這個標準決定這些陰魂死後的去處。哈迪斯有別於閻王爺的地方在於:他不負責審判善惡,只是掌管死亡,無論好人壞人,死後都來到冥界,僅此而已。

再講一個關於哈迪斯的故事,這個故事跟一個家喻戶曉的小孩子有關係,即丘比特,在希臘神話中他的名字叫厄洛斯,是愛神。

我們都知道他有弓箭,弓箭分為金箭和鉛箭,如果被金箭射中,則會不可救藥地墜入愛河;而如果被鉛箭射中,則無論追求者的追求多麼熾熱,他(她)都鐵石心腸,不為所動。

有一回,厄洛斯將愛情之箭射向哈迪斯,冥王就愛上了他的侄女珀耳塞福涅(他的妹妹德墨忒耳的女兒)。不必驚訝,希臘神話對應的時間是人類的幼年,人類還不知道近親結婚會生下有殘缺的後代。

哈迪斯愛得如癡如狂,請求地神蓋亞幫助他追到珀耳塞福涅。於是在珀耳塞福涅某次外出郊遊時,蓋亞讓大地開出一朵異常絢爛的水仙花,珀耳塞福涅看得如癡如醉,伸手要摘。就在這個瞬間,蓋亞讓大地裂成兩半,裂縫中,一輛黑馬拉著的黑色馬車疾如旋風倏忽駛來,駕著馬車的那個身形雄偉、戴著頭盔的神將珀耳塞福涅一把抱上馬車,回到冥界,大地合二為一。

這個神不是別人,就是冥王哈迪斯本尊。

故事到這裡沒有完,珀耳塞福涅的母親德墨忒耳因失去女兒傷心欲絕,到處找尋愛女的下落,由於德墨忒耳是豐收之神,於是大地上顆粒無收。饑荒因此發生,眾神得不到祭品,所以他們就請宙斯出面解決這件事,宙斯去找哥哥哈迪斯商量。

哈迪斯同意歸還珀耳塞福涅,但在歸還前,他使了詐,讓珀耳塞福涅吞下三顆石榴籽,意思是今後每年中有三個月她會回到冥界與哈迪斯一同居住,而那三個月,正是大地上的冬天,土地顆粒無收。

說到這裡我停一停,大家會好奇我為什麼要說這些故事,因為這些故事大家也可以自行去尋找,去翻看,何必我多費唇舌?那麼我們就先把剛才所提到的這些細節梳理一下:

(1)海神波塞冬揮舞三叉戟時海面驚濤駭浪,而駕駛金色馬車時,風平浪靜。

(2)厄洛斯是個調皮的小孩,他把金箭射向誰,誰就會墜入愛河。

(3)冥王哈迪斯將所愛之人搶走,帶到他的家中,之後每年有三個月,他愛的人都會和他居住在一起,遠離她自己的母親,大地顆粒無收。

想一想,這些神分別被用來解釋什麼?

這個答案似乎過於簡單了,在人類的童年,因為生產力低下,人們無法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於是古希臘人描繪了海神,用他發怒與否來解釋海洋的陰晴不定。

冥王哈迪斯搶親的故事,很多學者認為是古希臘人用來解釋婚姻習俗的來源,因為以前的婚姻常常呈現為新娘永久地被新郎從女方家中帶走。同時,這個神話也用來解釋為何地球會有嚴寒的冬日。

都說愛情是盲目的,英語中表示墜入愛河,我們都知道是「fall in love」,既然是「fall」,那就是不可控制的,於是古希臘人就解釋說,正是因為愛神是個調皮的小孩啊,所以愛情才會如此撲朔迷離,甚至不可理喻。

我們可以沿著這條線索再往下想:愛神是誰的孩子?

維納斯(希臘神話中稱作阿佛洛狄忒)。美和愛有著緊密的聯繫,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在希臘神話中也是,常常是阿佛洛狄忒對她的孩子說:你去射這個人,你去射那個人。愛總是接受著美的指引,就好比在現實生活中,美的人總是佔據著更多的愛,不是嗎?

愛神的父親是誰呢?

戰神阿瑞斯,這不是很奇妙嗎?愛也時常引起紛爭,所以在希臘神話中,愛的親屬就是美和戰爭。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但這多少都是所有神話的共性,我們的神話也包含我們的祖先解釋自然現象的智慧,比如女媧捏土造人、后羿射日等。那麼古希臘神話的個性,或者說西方文明之源的特質,在哪裡呢?

讓我們作個粗略的比較,我剛才舉了一些中國神話裡的神,具體來看,如逐日的誇父,補天的女媧,開天闢地的盤古,填海的精衛… …這些神有什麼共性特徵?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神都很剛毅,沒什麼缺點,憑一己之力頑強地反抗絕境。

似乎也有極少數違背這類形象,比如嫦娥,她偷食了丈夫后羿的仙藥,化作仙女飛昇至月亮上的廣寒宮。但是這個故事本身似乎很難為中國百姓所接受,所以為了解釋嫦娥的行為,我們有了以下不同的版本:

一個版本說,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得到百姓的愛戴,所以有不少人來拜師學藝,這當中就來了個心術不正的人叫逢蒙。他一聽說后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了不死仙藥,就趁后羿不在家的時候,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不想讓仙藥落入惡人手中,只好吞下仙藥,而後成仙。

還有一個版本,說后羿雖然勇武過人,但性格暴虐,而且因是有窮國的國王,所以弄得生靈塗炭,善良的嫦娥不能容許這樣的人長期魚肉百姓,就偷吃了仙藥,飄然成仙。

當然還有一個版本是說,嫦娥拋棄了丈夫,獨吞仙藥,但是補了一條後續:奔月之後,那位貌美如花的嫦娥變成了癩蛤蟆。

看這些解釋,似乎都想把神重新歸為拯救蒼生的英雄,如果實在無法歸為英雄,則作為反面教材告誡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那麼,古希臘的神在這個意義上和我們的神有什麼不同?

最明顯的例子,我們都熟悉的眾神之王——宙斯,在神話中最為人所知的特質是什麼?

不是他的威嚴,也不是他的力量,而是他整日拈花惹草,搞桃色新聞。

我讀中學時美劇《老友記》正流行,有一集羅斯無意中親吻了好友喬伊的母親,喬伊自然要找羅斯算賬,他們約在紐約的中央公園咖啡廳,喬伊喊得很響: 「但是你吻的是我的媽媽! 」所有人的眼睛都齊刷刷望向羅斯,羅斯自然感到很尷尬,但他只用了一句話就緩解了自己窘迫的處境。這句話是什麼呢?

羅斯對咖啡廳裡的其他人說: 「我們正在排練古希臘悲劇。」

可見,和父母親友搞緋聞的故事在古希臘的神話和悲劇中都很常見。

古希臘神話中也有一個神似乎鶴立雞群,沒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普羅米修斯,他從天庭盜火種給人類,惹怒了宙斯,受到懲罰。然而如果你翻閱古希臘神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聖人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僅此一位,更多的神是有明顯缺點的。

宙斯朝三暮四,天後赫拉妒火中燒,到處迫害宙斯的情人和私生子,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也都是小心眼,想必大家都聽過不和女神和金蘋果的故事。

不和女神厄裡斯因為沒有獲邀參加人類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懷恨在心,她在婚禮上留下一個金蘋果,上面寫著「獻給世上最美的女神」。於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赫拉都來爭蘋果,三人爭執不休。他們找了牧羊人帕裡斯來仲裁,三位女神就開始賄賂他:赫拉許諾給他權力,雅典娜許諾給他智慧,而阿佛洛狄忒許諾給他世上最美的女人。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帕裡斯把金蘋果給了阿佛洛狄忒,而阿佛洛狄忒許諾給他的女人就是海倫,從而引發了特洛伊戰爭。

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神有神的慾望,人有人的慾望,而在某種程度上,神的慾望和人的慾望並沒有差別。也就是說,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其實是人。

而且,不像我們的嫦娥奔月故事,最後總要設法繞回到道德的教諭上來——嫦娥有苦衷,或嫦娥不得善終,古希臘的神沒有任何報應,就算有,也不會妨礙他們依舊瀟瀟灑灑、我行我素地生活,因為他們是可愛的人類的投射。

於是有了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的名言: 「人是萬物的尺度。」可見古希臘對人的價值有極高的推崇。

他們也肯定世俗文化,肯定人的基本慾望,英語中有個詞叫「amoral」,意思是與道德無關的,古希臘的神不掌管道德。再說回普羅米修斯,我們都知道,他盜火的行為惹得宙斯大發雷霆,於是宙斯命令其他山神把普羅米修斯用鎖鏈捆綁在高加索的巨石上,然後有一隻飢餓的老鷹每天來啄食他的肝臟,啄食之後,他的肝臟又再長出來,次日,老鷹又來,這樣的痛苦要延續三萬年。

這裡有一個和其他文化明顯的差異,即宙斯的懲罰不代表善惡審判,而只是代表他個人作為眾神之王的權威被冒犯了,甚至我們完全可以認定,對普羅米修斯的懲罰才是不道德的,不是嗎?

二、古希臘悲劇:無法繞過的宿命

我們剛提到古希臘神話對於人的價值的高度推崇,但是很奇怪,古希臘神話和史詩中真正的人類都是很卑微的存在。

古希臘神話中也有涉及創世的部分,即人類是如何誕生的,但是這個部分只是被提及而已,並不是神話的核心,這迥異於很多其他文化。在《荷馬史詩》中,有普羅米修斯捏土造人的傳說,他對最初的人類呼了一口氣,於是人就有了生命。但是,人類的一舉一動仍受制於性格脾氣變幻莫測的神,好比說《荷馬史詩》裡記載的特洛伊戰爭,你會發現在人類的戰爭背後是神族的紛爭,人類沒有主導權,當某一方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首先思考的就是他們做了什麼惹惱了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

還有世間的第一個女子,是作為宙斯報復普羅米修斯的工具而存在的。普羅米修斯告誡他的弟弟埃庛米修斯切勿領受神的禮物,但是當宙斯把美麗的女人潘多拉送給他的時候,他把哥哥的教誨忘得一乾二淨。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潘多拉有個盒子——其實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個甕,神告訴她這個甕不能打開,但是她還是出於好奇揭開了甕蓋,這裡面飛出的有死亡,有瘟疫,全是宙斯使的詐,她一看放出來的是這些災禍,就驚慌失措,立馬把蓋子蓋上,結果被關在裡面的東西是希望。

關於這個神話,歷來都有這樣的解釋,說因為希望留在了盒子裡,所以人世間充滿災禍,唯獨沒有希望。但是,反過來說,希望最初被放置在盒子裡,也就是說希望一開始就被看成是災禍,這和我們慣常的理解很是不同。此處又涉及古希臘人對世界的理解,他們認為希望給你營造了彷彿能夠掌控未來的錯覺,但是人是無法掌控未來的,所以這勢必是一種危險的幻象。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古希臘文化的母題——宿命,講得通俗些,一個人的命運在他降生之初就已經被設定好了,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比較典型的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國的王子,他一出生就被預言說他長大要弒父娶母。他的生父自然很恐懼,就把他拋棄到深山希望他自然死亡,但是他被好心的牧羊人救起來,還因為他當時雙腳受傷腫脹,所以被取名俄狄浦斯,意思就是腫脹的腳。

陰差陽錯,他成了忒拜鄰國的王子,因為鄰國的國王沒有子嗣。他長大後,在德爾菲神廟聽到了這條神諭,說自己要殺父娶母,他害怕預言成真,就離開了他成長的國度並發誓再也不回來。

於是,他來到了忒拜城,進城的道路很狹窄,只容一人通過。這時俄狄浦斯的生父正好也在,他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讓路,俄狄浦斯不認識他,覺得這個人怎麼可以用這種口氣跟他說話?一氣之下就和他爭執起來,錯手殺死了生父。

當時的忒拜城,因為人類惹怒了天後赫拉,所以赫拉送來了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要求路人猜一個謎語,如果沒人能解開謎語,這個怪物就要吞食忒拜城的居民。這個謎語今天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

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我們都知道謎底是「人」,但當時的忒拜城無人能解,只有剛進入忒拜城的俄狄浦斯解開了謎語,就這樣成了拯救忒拜的大英雄,被推舉為國王,而依照當地的習俗,他娶了喪偶的王后,也就是他的生母,從而應驗了弒父娶母的神諭。

我們會看到,這個故事裡,無論俄狄浦斯,還是俄狄浦斯的生父,不管如何規避都逃不開命運的安排,冥冥中注定如此。無法逃遁的宿命也是古希臘悲劇的一大特徵,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人完全地聽命於神。

我們今天當然還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古希臘的宿命論,因為當時的人類面對不可預測的自然災難,感到朝不保夕,所以會認定命運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我不想與大家僅僅停留在這裡,對人類幼年的圖景一笑了之,我想和大家一同看與宿命緊緊相連的另一個主題——英雄。即便人無法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人也仍然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迸發出璀璨的光芒。

三、 《荷馬史詩》:書寫英雄的文學

前面我們已提到了《荷馬史詩》,著名的《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也分別譯為《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傳說這些史詩由盲人詩人荷馬記錄,從而得以流傳,但按照現在的研究,學界基本認定《荷馬史詩》是古代民歌、神話和英雄傳說的集合,是經過口頭傳誦集體整理的結果。

有意思的地方是, 《荷馬史詩》或許和我們預先設想的寫法不同。拿《伊利亞特》來說,這部作品的背景是我們都聽說過的特洛伊戰爭。帕裡斯王子拐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引起了這場耗時十年的特洛伊戰爭。

對戰的雙方是古希臘的城邦(《荷馬史詩》中稱為阿開奧斯人)和特洛伊(有版本譯作特洛亞人)。希臘方面的首領是阿伽門農,也是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哥哥,他們最著名的英雄是阿喀琉斯(或者譯為阿基琉斯);特洛伊的英雄則是赫克托耳。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按照歷史的方式,寫一場十年的戰爭,應當怎麼寫?

打開百度百科或維基百科就可以發現,多半是按照時間順序,先是戰爭緣起,然後記錄每一場戰役,一直寫到戰爭如何收場。

那麼《荷馬史詩》,或者說文學的方式,是如何處理的呢?

高歌吧!女神!為了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暴怒!

他的致命的憤怒給阿開奧斯人帶來

無盡的苦難,將戰士的健壯的英魂

打入冥府,他們的軀體成為野狗

和禿鷹的美食,宙斯的意願實現了。

請從阿特柔絲之子、人民的國王阿伽門農

和神一樣的阿喀琉斯之間的爭執開始吧!

說書人的重點非常明確,他要講述的就是英雄阿喀琉斯的憤怒。事實上整部《伊利亞特》就是圍繞阿喀琉斯的兩次憤怒展開的,而且時間限定在特洛伊戰爭的最後50天。

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憤怒源於希臘方的首領阿伽門農拒絕歸還一名女俘,而這名女俘的父親恰好是阿波羅的祭司,於是這位父親就向阿波羅哭訴,希望能夠領回女兒,阿波羅便給希臘方降下瘟疫。後來希臘軍隊通過占卜知道了瘟疫由阿伽門農引起,阿喀琉斯要求其歸還女俘。阿伽門農礙於身份,不得不歸還女俘,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心裡有憤懣嚥不下,就搶奪了阿喀琉斯心愛的女俘。阿喀琉斯又憤怒又悲傷,向母親海洋女神忒提斯哭訴,他第一次憤怒的結果是他拒絕為希臘方出戰。

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憤怒又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他拒絕出戰,而他又是希臘方面唯一能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抗衡的人物,故希臘方節節敗退,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替後者出戰,最終為赫克托耳所殺,這激起了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此次憤怒的結果是阿喀琉斯重新出戰,殺死赫克托耳,並凌辱屍體。最終,赫克托耳的老父親隻身來到希臘方的軍隊,請求贖回兒子的屍體。

這一段非常感人,阿喀琉斯也被這位老父親感動了,他說:

不幸的人,你心裡忍受許多苦難

你怎敢獨自到阿開奧斯人的船邊來見

一個殺死你許多英勇的兒子的那個人?

最後,阿喀琉斯同意將赫克托耳的屍體歸還,全特洛伊為赫克托耳哀悼下葬。

史詩到此結束,並沒有涉及阿喀琉斯的死亡。

我們在這裡打住,這裡有幾個地方很值得我們留意。

兩種寫法,第一種按照時間順序描述整場特洛伊戰爭,十年生死兩茫茫,第二種只寫戰爭結束前50天,聚焦阿喀琉斯的憤怒,有什麼區別?兩種寫法的重點分別是什麼?

前者是戰爭的進程本身,後者是阿喀琉斯這個人本身。所以你可以看到古希臘傳統對英雄的高度推崇,他們有濃重的英雄主義情結!

我們之前提到宿命,說人的命運早就注定,無法改變,英雄也是一樣。大家都聽到過「阿喀琉斯之踵」的說法,說阿喀琉斯的母親、海洋女神忒提斯在兒子出生不久就用手握住他的腳踵,將他全身浸到冥河之中,使得他刀槍不入,但是他身上唯有一處沒有浸到冥河水,就是忒提斯手握住的腳踵,因而這個諺語的意思是「致命傷」。希臘神話記載,特洛伊戰爭的最後,阿喀琉斯就是被帕裡斯王子的弓箭射中腳踵而死的。

他的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阿喀琉斯也有不可抗衡的命運——他將名垂青史,但注定不得長壽,年紀輕輕就會死在戰場上,所以他的母親希望他能夠刀槍不入。忒提斯後來還作過別的努力,比如在特洛伊戰爭爆發後,她把這個兒子藏在宮中,把他打扮成女孩,後來阿伽門農得到神諭,如沒有阿喀琉斯參戰,特洛伊城將無法攻破,於是希臘方的人來宮中尋找阿喀琉斯。阿喀琉斯相貌俊美,又是女性打扮,所以只憑視覺無法分辨。後來是奧德修斯想出一計,他在宮外吹起號角,那些女孩都害怕地逃跑,只有阿喀琉斯鎮定自若,還要拿武器保衛宮廷,他就這樣被認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