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彷彿若有光:女主播抑鬱症日記 > 親愛的,這些不是抑鬱症,它們只是它的亞類型 >

親愛的,這些不是抑鬱症,它們只是它的亞類型

讀到這本書的你,可能會拿蔣術或其他一些抑鬱症朋友的症狀對號入座,然後在心裡默念:「完了完了,我是抑鬱症了。」其實,即便是抑鬱症,也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大部分症狀屬於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規範的翻譯應該叫作「重度抑鬱障礙」。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也是我們每每談到「抑鬱」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的一種。

但是,其實抑鬱症還有一些其他的亞類型。

1.心境惡劣障礙

與抑鬱症的急性發作不同,心境惡劣障礙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的心理疾病,它的基本的診斷標準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陷於抑鬱的情緒之中,有抑鬱情緒的時間會比沒有抑鬱情緒的時間多,而且這種狀態已經持續兩年以上。心境惡劣障礙更有點人格層面的意味,患者的症狀不如重度抑鬱症那麼嚴重,不至於過分影響生活,但是情緒長期不好,長期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身邊的人,甚至患者自己,都認為「這就這麼個人」「他就這樣」。除此之外,患者還需要符合至少以下兩種症狀。

(1)胃口不好,或者總是吃得過飽;

(2)失眠或者嗜睡;

(3)精力差或總是感到疲憊;

(4)自責或低自尊。

聽上去這些症狀和抑鬱症很像,但與之不同的是,它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只是生活和社交的質量不高;而且患者也不會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是自尊感低,顯得「好欺負」。

心境惡劣障礙的時點患病率在世界範圍內是3%,終生患病的風險是6%,其中女性的患病率更高。心境惡劣障礙不受種族、教育和收入的影響。

心境惡劣障礙貌似沒什麼危害,不過就是長期不高興罷了,但是請想像一下:一個人在至少兩年裡的大部分時間都悶悶不樂,不能享受生活、睡眠不好、對自己感到厭惡、做事拖延、缺乏行動力、常常覺得無力又無望,彷彿廢人一樣沒有能力做任何事;不是他在駕馭生活,而是生活在碾過他;在你眼裡的每一天是鳥語花香,可是在他眼前日子是殘酷的、蒼白無力的、令人心煩的;他的每一天都在忍受痛苦和作自我犧牲,他覺得簡直生不如死——他自己該有多難受啊!

如果是父親或者母親得了心境惡劣障礙,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通常,這樣的孩子都是焦慮的、緊張的,很難跟同齡人建立關係,在學業上也比較吃力。孩子其實很清楚父母身上一定出現了問題,他們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就會變成「小大人」,照顧大人的情緒。為了討得父母歡心,他們察言觀色、過分懂事,表現得非常獨立;或者相反,呈現出長不大的狀態,表現得非常依賴。令人心疼的是,他們會在小小年紀就下意識地承擔起讓家庭氣氛好起來的責任,去照顧大人的情緒、體貼大人的感受,或者是扮演一個「小混球」和「小麻煩」,只是為了讓父母分散注意力,能積極動起來。這樣的孩子無論是過分懂事還是過分頑劣,其實內心都會壓抑相當多的憤怒,並且對父母產生深深的不信任。

對於心境惡劣障礙患者而言,有時候家庭卻是最大的加害者,伴侶的強勢和不接納、情感上缺少溫暖和支持、固執、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和長期的不滿、抱怨,都會加重病情。

壞消息是:心境惡劣障礙的患者有極大的患抑鬱症的風險。

好消息是:心境惡劣障礙和抑鬱症一樣,都是可以治癒的。

2.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就是情緒有兩個方向,躁狂和抑鬱在患者身上交替出現。躁狂發作的時候,人會極端地興奮,充滿能量、自信而無所不能,嚴重時出現幻聽、幻視的症狀,甚至不能覺察自己的行為。而在抑鬱發作的時候,人會覺得絕望、無力、無慾,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重度抑鬱只是讓人更加難過,而當雙相情感障礙發作時,在躁狂的狀態下人實際上感覺更愉悅;往往只有在抑鬱狀態發作的時候,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才會覺得自己需要向人求助。

躁狂發作前往往有輕微和短暫的抑鬱發作,所以多數學者認為躁狂發作才是雙相障礙,只有抑鬱發作的是單相障礙。DSM-IV(《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由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中將雙相障礙分為兩個亞型,雙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發作及重性抑鬱發作,雙相II型指有輕躁狂及重性抑鬱發作,無躁狂發作。值得注意的是,雙相障礙未引起臨床醫生的足夠重視,有報道稱,37%的雙相障礙患者被誤診為單相障礙,長期使用抗抑鬱藥治療,從而誘發躁狂和快速循環的發作,使發作頻率增加。

雙相情感障礙的平均發病年齡是30歲,有研究報告顯示,0.4%—1.2%的人在一生的時間裡都會出現雙相情感障礙;在任意時間點上,有0.1%—0.6%的人正在承受著這一疾病的痛苦。

躁狂抑鬱症的發作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1.出現不正常的和持續的興奮、高昂或是暴躁的情緒;

2.在一個階段內出現至少三種以下情況——

(1)自尊膨脹或狂妄自大;

(2)睡眠需要顯著減少;

(3)強制性言語;

(4)思維奔逸;

(5)顯著的注意力分散;

(6)目的導向的行動增多或精神性躁動;

(7)過分投入玩樂活動而不顧負面後果;

3.症狀必須嚴重到對正常生活造成困擾,或者是將自己和他人置於危險境地;

4.症狀的出現絕不是由於精神分裂或者藥物濫用。

作為一種疾病,躁狂抑鬱症也是可以治療的。但是在臨床上,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藥物與抑鬱症的藥物不同。治療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藥物,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而言,反而是有害的。

3.季節性抑鬱

季節性抑鬱症又稱季節情緒失調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季節的變化而引起的抑鬱。它在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常在秋末冬初開始,春末夏初結束。這並不是單純的冬季抑鬱症,或小屋熱(cabin fever)。還有一種罕見的季節情緒失調症,即夏季抑鬱症,開始於春末夏初,秋季結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造成季節性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從而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患有季節性抑鬱症的人會有抑鬱症的一般症狀:傷心、焦慮、易怒、對事物興趣索然、社會活動減少、注意力無法集中。其特有的一些症狀包括:嗜睡、糖類需求量增加、食慾旺盛、體重增加。

意大利的醫生們認為,如果堅持每天早晨連續散步30—60分鐘,讓臉好好曬曬溫暖的陽光,抑鬱的心情就會隨之消失。醫學研究證實,陽光是極好的天然抗抑鬱藥物,而早晨的陽光效果最佳。躺在窗戶朝東的病房裡的病人不服用藥物,也要比躺在窗戶朝北的病房裡的病人早康復幾天。

光照療法有時稱作「光線療法」,就是讓病人接受白色燈管的照射。燈管要用塑料包好,防止紫外線對人體造成傷害。光線強度至少為10000勒克司,病人不要直接看著光,而是坐在距離光源0.6—0.9米的地方讀書或吃飯。光線療法安全有效。

這個方法聽起來特別可愛,每天在燈泡下面照一段時間,假裝是曬了太陽,然後就像北極熊一樣爬出洞來,伸個懶腰。——有陽光的地方真美好!

4.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女性精神障礙中最為常見的類型,是女性生產之後,由於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而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的變化。典型的產後抑鬱症是在產後6周內發生,可持續於整個產褥期,有的甚至持續至幼兒上學前。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在15%至30%之間。

產後抑鬱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四點。

(1)情緒的改變

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鬱、無精打采、睏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鬱鬱寡歡」「淒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牆」之類的詞句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的情緒是低落的,即使期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鬱。儘管如此,患者的抑鬱程度一般並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鬆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患者本人也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的不正常,但往往將之歸咎於他人或周圍的環境。

(2)認知改變

患者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體驗不到有趣事物帶來的快樂;常常感到自卑、自責和內疚,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黯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

(3)意志與行為改變

患者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儘管她們可能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卻很少腳踏實地地去做。她們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患者處處表現出被動和過分依賴的心理,它的癥結在於不願負責任。一般而言,這類患者很少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覺人生空虛而乏味,聲稱想死。

(4)軀體症狀

約80%的患者,因主要苦於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症狀而向醫生求助。這些症狀往往給人體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症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這些症狀多隨著抑鬱情緒的消除而消失。

產後抑鬱症不僅危害母親自身,還有可能傷及孩子。有一些女性會產生想要傷害孩子的念頭,甚至想和孩子一起自殺。因此,產後抑鬱症也是危害極大且需要立即引起人們重視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