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帶來醫治 > 7.1我們如何發展界限 >

7.1我們如何發展界限

真愛來尋求醫治,因為她感到『恐慌來襲』。她丈夫酗酒,引起家中的問題。她試著成為有慈愛肯支持的妻子,卻沒有改善情況,反而愈來愈糟。

她讀了一些有關如何設定界限的書,以及如何不使自己成為促成別人虐待的人。她明白自己必須對丈夫不當的行為說不,有時候當他狂鬧時,必須離開他,不管他。

然而當她限定丈夫的行為時,她感到極度的恐慌。她覺得自己好像掉到一個洞裡。她戰驚害怕。她覺得可怕的孤單要把她吞吃了。

當她越瞭解自己,她發現自己裡面的相連感不夠好。她的內在很孤立,當人不在她身邊,她沒有能力在情緒上保持與人相通。也就是我們前面提過的『情緒對象的平常性』。

真愛在所愛的人離開時,感覺極大的孤寂。

當她離開丈夫,她感到恐懼。但當她不敢離開,她又加強了丈夫對她的虐待。她在兩難之間,正如許多被虐待者所在的兩種捆綁中。他們正是『沒有他活不下去,有他也活不下去』。

真愛學到了一個重要的功課:先要有內在的相連感,才能設立界限。沒有相連,界限發生不了作用。那是缺乏愛的一種界限,正如地獄。

當真愛瞭解自己為什麼不能對丈夫的行為設定界限,她開始為自己缺乏與人依附而努力。她加入了一個支持團隊,使她建立與別人的關係,並在對丈夫的行為設定界限上給予支持。她發現可以與人分離而不孤單,而設定界限並不表示不愛對方。

真愛不再成為丈夫虐待的驅使者。以往,因為缺乏與人相連,丈夫就為所欲為。當她得到外面的支持,她可以為自己站起來,而她丈夫也被迫使去面對自己的問題。他覺悟到自己的行為造成他的孤立,並且他第一次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受苦。後果是行為改變的因素。真愛以往沒有給他改變行為的機會。

漸漸地,他不再酗酒了,他們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若沒有支持團體的插手,幫助她建立相連感,她不可能與丈夫的行為分開。先有相連才能夠有分離。

相連

相連(bonding)是成長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我們要能與別人建立關係才會存活。這也是神的形象中,關係方面的基礎。

如果 一個人不能依附(attach),則分離就沒有意義。我們先要成為別的一部分,才能與人分享。依附感給我們分離的安全感和力量。

恢復和好的關係,是建立與神親密的第一步。『小子們哪 ,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的罪藉著主的名得了赦免。』(約壹二:12)第一步是饒恕,它帶來相連。

當我們研究一個人的發展,第一年是相連感的建立。非常少有分離在第一年發生。這也是建立愛的基礎的時候,使『愛心有根有基』(弗三:17),也讓我們在冒險嘗試分離時,有不可以缺少的安全感,除非我們有相連,我們不可能有真正的分離。

漸漸分離

經過一年的相連和依附,分離的過程開始展開。嬰兒發展出一種奇妙的能力,稱為第二過程(secondary processes),因為是在主要過程之後發展的。主要過程是感覺和愛的發展。

第二過程發展分離和身份:它們基於行動能力、語言發展、思想發展、理解因果關係、更大的行為範圍、增加的身體及情緒分離、以及『意志』的發展。這些聽起來都很好,但很奇怪許多人稱這段時間是『可怕的兩歲(terrble twos)』!我聽到一個朋友稱這段時間為『美妙的兩歲(terrific twos)』.她品嚐孩子蓓蕾萌芽和分離的滋味。這真是一個新鮮的說法。

當這些過程開展時,對母親和嬰兒都是很大的改變。本來幾乎是一體的,現在成為兩個分開的個體。想想神所設計的美好過程:在起初相連的階段,建立信任與關係,從信任建立不至令人害怕的分離。這也是新約中主僕的相連關係。因為我們對神的愛,祂給我們分離的自由,但我們寧願受愛的約束。

當愛在母子間建立,孩子逐漸形成分離的意識。他慢慢理解自己的界限,並與母親分離。他開始瞭解誰是我,誰是母親。當嬰兒有行動能力,他開始走離母親。他開始學習有自己的生活,雖然是小小的一部分。他開始探索周圍的世界。他越有行動能力,他越能自由地離開母親。分離不再是只有母親可以主動,孩子可以照自己的願望主動分離。

當他思想的容量增加,他可以與世界有更好的交涉,甚至可以叫出事物的名字。他開始使喚,並按照目的使用東西。他可以講說事物,要求事物,得不到就大叫。他學習思想並講說一個分離於母親的世界。

同時,他學習在其他方面與母親分離。他學習到有時候走路跌倒,是自己行動的後果,不是母親使他如此。當他跌倒或有新發現,他感覺跌倒的痛苦和發現的喜悅。當母親與他分享這些經驗,她學習重視,並擁有這些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同樣的,他學習到他有能力做事。這是達到目標和培養能力的開始。此外,他也學習到他的能力有限,需要幫助。界限這重要,在於完成一件事的得意洋洋及成就感,是出於自己的行為及後果。他需要學習什麼是被允許的界限,而他的能力會帶來什麼後果。他慢慢學習與外界合作。

這孩子學到他可以想要一些東西,並經由自己的努力,或別人的幫助獲得它。但他不會得到他想要的每一件東西。對慾望的內在界限就形成了。

他理解到他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他選擇打妹妹,會有後果。如果他選擇在街上遊蕩,也會有後果。(這裡所討論的是分離的過程,而非管教,因此我不討論每種行為的後果。)如果他走到窗邊,他會經驗過好的後果就是看到美麗的花。他發現因果定律:『我選擇行動,它會帶來快樂。』但同時選擇也帶來痛苦。『當我選擇去碰暖爐,它會使我痛。』

經過每一次的行動、感覺、和選擇,這孩子越來越瞭解,是他,不是他母親,要為一切負責。他也學到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不一定和母親一樣。他覺得在沙坑多玩一會是個好主意,母親卻覺得應該睡午覺了。他也許不洗澡,但母親要他洗。如果他被允許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不一定樣樣都依他,他會學習對自己的想法、感覺、和選擇負責,不至失去控制。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被允許做全部自己,一方面雙不以自我為中心。

界限發展不好會產生兩種極端。有些人的界限不清楚,是因為他們不被允許擁有自己的感覺、思想、和行為,因此他們也不擁有自我。他們以後也不知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他們沒有藍圖。另一些人在感覺、思想、和行為上的限制太少,他們會以為自己是唯一重要的。這兩種人以後會成為過分負責和過分不負責的人。(常常這兩種人找到彼此而結了婚!)

增加分離

從第二年開始,相連和分離必須攜手合作。到了四、五歲,分離會增多,越來越多人會進入他的世界。他們學習可以和兩個人相處,而不是只能和一個人。他們有玩伴和幼兒園的同學,以及越來越多的經歷。他們主要依附之外的世界在增大,他們可以忍受二十分鐘以上的分離。他們可以花半天在幼兒園,並樂在其中。

當能力、思想、行為、和感覺逐漸發展,分離延伸到學校的世界。在他們界限裡面,他們擁有越多的東西,他們的責任就越大。以後,他們離開家上大學或工作。上大學的人也終究會離開學校的安全堡壘,進入真實的世界。他們一直都要學習維持人際關係,但又增加與相連者之間分離的能力。這能使他們過一個豐富,有生產力的生活,並做一個與人有關係的人。經由平衡的相連與分離,愛能發揮作用,工作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