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帶來醫治 > 6.12負面的表明 >

6.12負面的表明

我們的身份大部分來自正面的表明,敘述我們是誰,像『我喜歡運動』或『我相信耶穌是主』。我們用正面的敘述來表明我們是誰。我們是運動愛好者及基督徒。

我們也看到神以敘述祂是誰及祂不是誰,來表明祂的身份。正如神以負面的敘述來訂出祂的界限,我們也是一樣。當我說:『我恨不公義,』我在說出我反對的是什麼,這是一個重要的身份敘述。如果我說:『我不喜歡科學,』這個敘述正如我說:『我喜歡哲學』一樣重要,可以表明我是誰。

許多人對於『我不是』的感覺不敢觸及。那個對醫學沒有興趣的男孩,對於『他不是』的身份不能做夠強烈的表明。他需要大聲叫道:『我恨醫學,』直到別人聽見。負面的表明總會以某種形態出現。這個男孩是以學校的壞成績及實習失敗出現。負面的表明是一個事實。正如我們要對我們的界限內的事負責,我們也要承認界限外的事。

耶穌曾說過一個故事,可作為負面表明的例子: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麼說,他回答說:父呀,我去。他卻不去。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那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太二十一:28-31)

事實上,小兒子不知道他是誰。他不想去葡萄園工作,但他無法說:『我不去。』也就是他無法觸及自己的感覺。大兒子能說不,因此他對自己的感覺有接觸,這也導致他後來真的去了。這種能說不的人,當他說好的時候,就真的會有行動。我們必須觸及負面的表明,並控制它,否則它會控制我們。負面的表明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出現,小兒子的情況則是以遲延出現。

負面表明諸如:『不,我不喜歡在大眾面前說話。』『不,我不喜歡你在別人面前取笑我。』『不,我不會為那樣的酬勞工作。』『不,我不准賭咒發誓在我們家裡發生。』『不,我不喜歡古柯鹹。』『不,我不要你碰我那裡。』『不,我不同意你的理論。』『不,我不喜歡那個電影、餐館、或隨便什麼。』

藉著和我們負面感覺的接觸,我們更清楚的把自己的身份向別人和世界表明出來。如果我們不能說我們不是什麼,我們就不可能成為聖潔,因為我們不會恨惡罪惡,分別為聖。界限薄弱的人很難拒絕不屬他們的東西。就像皮膚不拒絕異物,則血液可能永遠被感染。如果我們不能將『不是我』表明在我們的身體、感覺、態度、行為、思想、能力、選擇、渴望、和界在線,我們不能把壞東西摒除於靈魂之外。

對珊蒂而言,『不是我』的表明可以是『媽媽我愛你,但我這個感恩節不會在家裡過,我想和朋友在一起』。如果她母親生氣,她應該表明,『我很難過你會生氣,但你可以安排別的計劃來過感恩節,我不能在家,你必須自己面對問題。』

這聽起來很冷酷,但這直接的表明,對那些不願為自己的失望負責的人,也許是必須的。事實上,這樣的表明對珊蒂的幫助比對她母親的幫助更大。這幫助她瞭解誰該為什麼負責。如果她母親太過控制,用自己的失望來指責女兒,珊蒂也許根本就不必聽她。

能夠負面的表明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會說什麼『不是我』,然後才會有一個『我』。除非我們知道我們不喜歡什麼,我們所喜歡的才有意義。如果我們從不拒絕,我們的答應就沒有意義。如果什麼都可以餬口,我所選擇的職業就不會使我有熱忱。如果我們從來不對任何事表示不同意,我們的意見和思想就沒有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