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帶來醫治 > 4. 當我們不能與人相連時 >

4. 當我們不能與人相連時

不能和人有情緒上的依附的人,永遠處於飢餓狀態中。他們有一個不被滿足的需要在心中吶喊,這些人通常經過三種孤立的階段。因為人對「關係」有一種自然的需求,當他們無法與人相連,第一個階段就是抗議。他們抗議沒有「關係」,他們覺得傷心和生氣。如果你懷疑這一點,只要看一個孤單的孩子或一個被棄的失戀者。

孤立者所感受到的痛苦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指出一個重要的需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如果我們的生活已經完美,我們不會尋求神。如果我們不覺得飢餓,我們有可能會餓死,因為我們不吃。

如果孤立太久,沒有解決,抗議者會進入第二階段,就是沮喪和絕望。對需要能被滿足的期望漸漸枯萎,好像植物沒有水一樣。沮喪的人看起來毫無盼望,兩眼無神,肩膀下垂,面容疲累。他們渴望一些得不到的東西。

事實上,這仍舊是一個好的階段。因為沮喪者仍然和自己的渴望有接觸;他們只是感覺他們永遠得不到。「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箴十三:12)沮喪者心憂,因為他們對「關係」的需求得不到回答,但他們仍然感覺到那個需要。

如果沮喪和絕望延長太久,沒有一個人介入使他的孤寂得以抒解,第三個階段就是會產生分離。在這個階段的人,不但與自己的需要分離,也與外面的世界分離。他們從根本與自己隔離,甚至不覺得自己活著。

我的一個女病人覺得有一種要割自己的催促。她這樣形容自己的分離感:「如果我不能感覺痛,我就是覺得裡面死掉了,所以我要割自己,以便知道我還能感覺。」這種自我毀滅聽起來很極端,但這的確是保持活著的一種嘗試。她想要知道自己至少在身體上是活著的,因為在情緒上,她覺得已經死了。她是與人分離的。

在社會中比較被接受的人,是像成功的企業家,追求成就,得到獎勵,賺取高薪的人;然而他們的妻子兒女有不同的故事要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