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帶來醫治 > 2.2但是為什麼要這麼久? >

2.2但是為什麼要這麼久?

詩篇第一篇將我們比喻成一顆樹,栽在溪水旁,而我們的成長,也有不同的「季節」。有栽種的季節(春),有澆灌的季節(夏),有收成的季節(秋),有凋零的季節(冬)。

有些基督徒希望每天都是收成的季節。治療師會問:「為什麼有些人要這麼久才好?」回答在於,時間是神用來治療我們的方法。我們需要時間讓恩典與真理發生效力。這些基督徒就像沒有耐性的園主,他們叫著說「砍下來」,而使別人負著奴僕的軛。

傳道書的作者明白凡事都有定期: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三:2-8)】

萬物都有定時。保羅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說:「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裡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林前三:1-2)

如果我們不知道基督徒的成長有不同階段,我們會有問題。我們必須在一個階段成熟之後,才能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而要進入下一階段,我們除了恩典與真理,一定需要時間。舉例而言,嬰兒在消化系統發展健全前,不能吃固體食物。六個月大的孩子無法把玩具收進盒子裡,因為他不會走到玩具盒那兒。房子的水泥地基需要時間凝固,樑柱才能架上去。蘋果樹要等枝幹成為強壯,才能承受成熟的果實,神知道發展的過程,因為是祂創造的。祂用的就是時間。

但人常常喜歡催促。當耶穌的弟兄想說服祂離開加利利到猶太去,他們說:「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約七:3,6)耶穌所跟隨的是一個更大的計劃——天父救贖的計劃。祂執意不去猶太,國為猶太人想要殺祂。

後來當耶穌教導門徒說祂「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彼得想攔阻這個計劃。耶穌用強烈的語氣責備彼得:「撒旦,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八:33)

耶穌知道祂必須經過受苦和時間的考驗。雖然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8,9)我們成長的模範是我們的救主。我們也必須經過受苦,經過曠野,經過時間的考驗。但人總是想要實時、快速的解決。

想想魔鬼怎麼試探耶穌(路四)。牠以立刻解決飢餓,馬上得到榮耀,及時的安全來試探耶穌。耶穌三次都拒絕了。祂知道要得到這些,必須經由神所計劃的過程。

我們常被快捷方式引誘,而快捷方式常等於失敗,這就是撒旦的目標,撒旦用馬上致富與賺錢的伎倆試探我們;而神所祝福的是長時間的誠實:「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箴二十八:20)撒旦用熱情的性關係得到馬上的親密感試探我們;而神所給的是以忠誠建立的愛的關係。流行的快速減肥引誘我們,但這並不會使我們發展出維持體重所須的長期節制。藥品和酒精使我們立刻從痛苦中解脫,但並不能建立持久的品格。

在撒種的比喻中,耶穌警告我們不要作發苗最快卻沒有根的人。這些種撒在土淺石頭地上,「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太十三:5,6)快速的成長而沒有確實的生根,總是表面而短暫的。深的成長總是緩慢的。心理學者常擔心有些孩童表現出來的激烈,不合年齡的行為,通常是由於太快速的成長。神的方法總是需要時間的。

當人因為很深的問題來找我時,我常被提醒「需要時間」這個真理。當我做了初診,通常會告訴病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想快速解決的人通常說「那樣太久了。我沒辦法等這麼久,你能不能轉介給我一個快一點的治療師?」我通常會解釋快速的治療常常不能解決問題,當他們拒接我,我就會介紹他們去一個能快速治療的地方。然後,過了一兩年,他們會打電話給我:「我去作了輔導,我覺得好一點了,但我的詛喪又回來了,我需要更多的說明。」

不幸的是,這些人以為他們失敗了;事實上他們是選擇了「保證」失敗之路;要成長卻不給時間。我並非責備短期治療;它可以提供不少幫助,像理出方向及事件,以便解決問題。但真正的成長一定要花時間。

我喜歡一個古老的諺語:「兩點之間最長的距離就是走快捷方式」想要走近路,最後可能花更多時間,不如一開始就走遠路。每次當有人想「立即」得到什麼,他們通常以後會付出代價。

屬靈的成長和情緒的成長都需要時間。而改變通常發生在一段時間之後,甚至當事人也不知道是怎樣發生的。

司坦為了不能控制爆發的怒氣而尋求治療。他為了控制脾氣已努力多年。他常悔改,禱告,查有關怒氣的經文。但他只關注於問題的微狀,而當他改變注意力,作了一些挖得更深更廣的工作,才發現怒氣的原因而有所改變。

司坦加入了一個治療小組。他發現組員們很接納他;他們也為相同的問題掙扎過。他們的接納使他逐漸能面對自己的本相:他內心有一些很寂寞的地方,他覺得的自己不好,沒有人愛。因為他覺得這麼沒有人愛,他以替人服務來贏得別人的愛。他覺得他必須做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要他做的事。很快地,他懷恨自己老是說「好」,他沒有力量拒絕別人。但當覺得被別人愛和接納時,司坦覺得自己強壯得可以對別人說「不」了。而當他的力量增加時,他就不那麼容易憤怒。他更輕鬆釋放了。

有一天司坦帶著笑容來到小組。他說:「我太太今天交待我一大堆該做的事,有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我對著這張這麼長的單子發笑,我一點沒有生氣。過了一會兒,她也和我一起發笑,我不知道怎麼發生的,但就是這樣。」

司坦成長了,因為他經驗到恩典、真理,並給予時間。小組員所給的恩典,使他有一個安全之地可以對自己誠實。結果就像一個農夫,在春天的某日,驚喜地發現了初現的花苞。而這正是果實的開始——只要加上時間,適當的施肥澆灌,以及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

當司坦說,他不明白事情是怎樣改變的,我想到耶穌說到神國的比喻:

【「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芽,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可四:26-28)】

這段經文對成長提出了重要的真理。成長不是靠我們的意志。我們可以用恩典、真理、時間來,促進成長,但只有神使其成長。當我們沮喪時,我們無法不沮喪,我們可以用恩典、真理及時間,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然後我們會逐漸轉變到有更大的喜樂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