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理韌性的力量 > 第五章 好奇心與正念捲土重來 >

第五章 好奇心與正念捲土重來

好奇害死貓,但是好奇心對人類有極大的好處。當我們沉浸在好奇心裡,會有些奇妙的事情發生:我們會完全關注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動機水平提高;大腦會建立更多的信息。

世間本無善惡,全憑個人想法而定。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幾年前,我向一位好友傾訴工作中的壓力。「對手」的郵件,直戳我心,而與她面對面的對話就讓我感覺更糟了。我能感覺到喉嚨被堵住了,手心裡冒著汗。每當與她通過郵件、電話或是當面談話時,我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自行啟動,我隨時準備進入戰鬥或應激狀態。

我和好友談話的目的是想要從他那獲得一些建議,以便讓我去回復「對手」的幾封郵件。我大聲朗讀每一封郵件,等著好友的反應。我注意到在我閱讀這些郵件時,我的心率在加快,憤怒也在飆升。將這些郵件讀給好友聽後,我期待著他給我一些機智的回復,好幫我打幾場勝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只是跟我說:「你為什麼不嘗試對下個星期抱著好奇心呢?」

「等一下,所以,你認為我不應該回復?」我馬上問道。

「不,」他回答道,「你就練練保持好奇心的態度,探索一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思考一下這樣對你的情緒和生理有怎樣的影響。是的,就是保持好奇。」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和好友又一起說起這些郵件。這一個星期我都是保持著好奇,沒有任何反應。我的憤怒平息了,的確不需要任何更多的敵對的溝通;我的生活更加美好了;我還走進了好奇心和正念的世界。

好奇心的好處

好奇害死貓,但是好奇心對人類有極大的好處。《韋氏詞典》將好奇心定義為「希望自己能知道或瞭解更多事物的不滿足心態」。從學術的觀點來看,這似乎是準確的;但是從感到好奇的經歷上來看,則還有更多的含義。當我們沉浸在好奇心裡,會有些奇妙的事情發生:我們會完全關注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動機水平提高;大腦會建立更多的信息。托德·卡什丹在他的《感到好奇嗎?》(Curious?)一書中提供了一個健全又有趣的定義:好奇心就是我們意識到新奇,抓住新奇帶給我們的快樂,同時,我們還能從中找到意義。

好奇心並不僅僅是在某個事物上表現出興趣,它還是幫助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更具心理韌性的一個工具或資源。有些人一直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小孩子);而另一些人僅局限於自己的眼光,對他們生活之外的世界表現出很少的興趣。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好奇心可能會持續一生,並將其轉變成一個有意義的職業;有時,我們突然有了濃厚的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趣又消失了。

在我20歲出頭的時候,我在運動管理領域找工作。在無休止地搜索信息、寄簡歷和申請工作後,我在銳步獲得了一份銷售工作。然而,我對這個行業最初的興趣很快消耗殆盡,因為我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在車裡跟那些運動產品的店主討論緊身衣和跑步裝備之類的東西。我完全提不起興趣,管理者只關心我的銷售額。我沒有獲得跟工作相關的培訓,幾乎一半的家人和朋友都離我遠遠的。總而言之,那是一個災難。我幹勁十足地投入這份工作的所有能量似乎都浪費了,最初的高額利息蒙蔽了我的判斷力,使我不想問這些難題:我到底要賣什麼?和誰一起工作?這個工作中最糟糕的部分是什麼?幾個月後,我離開了這個崗位。它幫助我理解了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職業,雖然這是一段痛苦的經歷。

好奇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有重要的影響。當我們第一次見到某人,我們總想知道這個人所有的信息。我們想跟他們在一起多待些時間,盡可能瞭解他們的全部。時間久了,我們開始猜測他們的行為和反應,興趣的火花漸漸熄滅了。這正是為什麼我的一個好友和他妻子習慣每次邀請幾對不同的夫妻來聚餐的原因,這在談話陷入尷尬的時候非常湊效。他們的談話無所顧忌:政治、宗教以及如何養育孩子。有時候,他會故意讓客人開始辯論。當他可愛的妻子加入談話後,他的好奇心立馬活動起來,她會怎樣回答別人的問題呢?有什麼地方會是她特別注意的呢?他又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到妻子的另一個側面。他對妻子的這種好奇心讓他們的感情一直如新。他沒有將對妻子的認識停留在結婚那一刻,他非常清楚,他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瞭解這個女人。

卡什丹認為,好奇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有些初步研究表明,好奇心可能會抑制或延緩阿爾茨海默症。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症協會建議「保持好奇心,並投入終生學習」。(該協會承認好奇心與阿爾茨海默症之間的關係還不明確,在將來的研究中還需要關注飲食、睡眠、壓力管理和心理刺激等因素。)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建議人們要做一些益智的活動,比如參加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講座,讀書、讀報、讀雜誌。這些研究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是很有前景。

有研究表明,好奇心會提高我們的注意力。當學習新事物時,我們會自動地給它分類。分類有利於我們從記憶中快速地提取有用信息。例如,當我們認識手機時,我們掃瞄通信類記憶,我們會發現那裡有與他人取得聯繫的幾種方式。因此,當我們越多地瞭解新事物的細節,就越能集中注意力去調取相關的信息。當我們瞭解的信息多起來,也可以把同一件事物放到幾個分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這樣做有利於開發我們的創造力。有時候,人們意識到手機可能是移動設備,但是如果將它歸類到智能設備,則讓人們更容易看到它的強大功能。

說到智能,很多人會想到智商(簡稱IQ)是穩定不可改變的特徵。正如前面提到的,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表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們相信自己可以提升智商。她建議我們要專注於努力和結果的正比關係,積極地與消極觀念作鬥爭。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取得好成績。因此,他們集中精力去掌握一門學科,而不是滿足於在一次考試中拿到高分。好奇心促使他們學得更多。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最早設計了智商測試。他的智商測驗並不是為了檢測出誰更聰明,而是為了辨認出那些在學校裡學習有困難,需要教師的額外關注才會提高成績的孩子。

好奇心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生活的意義和目標。比方說,簡單地瞭解煉乳對健康的影響,對我的生活就很有意義。我根據這些知識調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將這個信息分享給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成年人,他們掌握了必要的飲食科學,就可以吃得更健康。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在關注政治、氣候變化和軍事時找到生活的意義。「只要有新的東西,」卡什丹說,「我們仍然會繼續尋找和創造意義。」

最後,很多研究表明,好奇心與幸福感高度相關。讓參與者參加VIA優勢測驗的一項研究發現,將好奇心作為前五項優勢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在後續的一項研究中,參與者接到新任務,他們需要深入探索這些新活動,並用文字描述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穫。這些參與者對生活的滿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事實上,那些自稱在生活中好奇心水平低的人,在這次干預中也獲益匪淺。

應對焦慮

假設你現在擔憂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最好的朋友在你臉上看到了焦慮,他問你怎麼了?你告訴他自己在愁什麼,他可能給出下列回答中的一種:

·會好起來的。

·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的。

·一切都會好的。

·不要擔心。

這位朋友以為有個叫作「焦慮」的開關,按一下就可以降低焦慮。但是事實上,你按了這個按鈕之後,會發生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水平會上升。研究表明,大自然在我們身上玩了一個小把戲:我們不能直接降低焦慮水平,這個按鈕跟任何事情都不掛鉤。在這個按鈕旁邊,有另外一個叫作「注意」的按鈕,我們可以將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導到我們選擇的任何事物上來。順便說一下,當我們決定客觀地注意一件事情時,我們的焦慮水平會自然地下降。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時,我們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情緒有多痛苦,而是關注如何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學習和獲取新知識面前,我們的情緒就會變成次要的。

這並不是說,在我們感到焦慮時,不應該尋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這只是說,過去經驗的反饋會淡化我們的情緒。當然,別人很容易說出那些安慰人的話,因為他們沒有親身經歷我們的情況。他們關心你,但是他們不是你,也就體會不到你的心情。你經歷擔憂是因為你感知到一些對你重要的事情正處在危險中。好奇心讓我們開放地去經歷可能產生的任何情緒。試圖修復或壓制你的焦慮,就等於是在設置一場博弈,博弈的對象就是你理解的好事和壞事。在下一章中,我們會討論到所有的情緒都是幫助我們識別環境的標識。

菜鳥如何利用好奇心

20世紀70年代中期,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將他的《星球大戰》(Star Wars)賣給一些大的電影工作室或製作方。他收到初期經濟支持的承諾後,開始制定計劃,並僱用團隊去開創「太空劇」。雖然關於太空的電影和電視劇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盧卡斯希望用自己的視覺特效將「太空劇」帶到一個新紀元。他想設計當在狗打架時,可以看到多艘太空船,這時攝影機需要從一側滑到另一側。特效工業的專家們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盧卡斯帶著他的構思去了好多家特效公司,但是他得到的答案都一樣: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盧卡斯不想放棄,他知道一定會有辦法的。他決定將自己的假設付諸實踐。他僱傭了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把問題拋給了他們。最後,他們的好奇心、熱情和興趣成就了與眾不同的特效。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最後期限的逼近讓他們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們從未放棄尋找新方法並解決問題的好奇心。他們工作中的許多部分都是新奇、有趣的,這激發了他們每天都要學習新知識的動機。因此不需要刻意減少他們的焦慮,因為在壓力之下,這些焦慮會激勵他們走向一個新高度。是他們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心讓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在我寫到這裡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總共已賺了65億美元。)

利茲·懷斯曼(Liz Wiseman)在《新鮮感》(Rookie Smarts)這本書中表示,從事商業的基本條件是學習的意願和能力,而不是經驗。菜鳥的定義是:剛被賦予新角色的人,而不一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實習生。她可能是一個新上任的高級副總裁,她之前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從事銷售行業,而現在她被指派來整頓客戶服務。根據懷斯曼的觀點,如果她抱著好奇心,通過試驗新想法來工作,而不是依靠過時的知識和所謂的「實踐得出的經驗」,她更容易成功。我們一般認為「菜鳥」擅長從錯誤中學習,而「老手」卻試圖掩蓋自己所犯的錯誤;「菜鳥」非常願意咨詢別人,他們渴望新知識,「老手」花時間和精力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擁有了全部的知識。

好奇心和正念

好奇心的近親是正念,而正念風靡一時。幾乎每天都有人給我轉發關於正念對領導者、孩子和父母都有好處的文章。幾十項實驗都關注到了正念的影響,大多數的實驗結果都是積極的。一項元分析表明正念冥想可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提高人們應對和減少壓力的能力。如果我們想要更加幸福、有效率和充滿心理韌性,那麼我們就離不開正念的幫助。

雖然「正念」被新聞或出版物多次提到,但是它仍然被人誤解。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應用正念的人還不多。讓我們先定義這個概念,然後討論它的好處以及如何把它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馬薩諸塞大學的一位冥想專家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將正念定義為「有意識的覺察、活在當下以及不做判斷」。有些專家專注於注意力,而另一些專家則相信「不做判斷」是正念的靈魂。

實踐正念和解釋正念,是正念的兩大難題。如果你不能用既有意義又有可行性的方式巧妙地解釋什麼是正念,你就很難勸客戶去嘗試正念。在我看來,治療師兼《靜坐如蛙》(Sitting Still Likea Frog)的作者伊林·司麗爾(Eline Snel)所做的正是這件事。司麗爾寫這本書是為了幫助家長將正念的技術教給孩子。因為這可能是一個很難被完全理解的概念,我認為司麗爾的方法對成年人也同樣適用。她對正念的定義(故意的、友好的注意)很簡單,她的建議很簡單易操作。

例如,司麗爾寫道:「希望和渴望讓我們向前看,只有我們不再拘泥於自己的想法時,我們才會變得更好。」正如之前討論過的,我們的許多想法都是由事實和故事構成的。如果相信這些想法都是絕對的事實,我們就會建立一個情緒的向下螺旋。司麗爾給家長提供了三項非常簡單有用的方法,他們能夠用來觀察不按我們期望表現的孩子。

·在場。一定要完全在場,你要意識到,陪孩子的時候,一邊玩手機、平板電腦或是其他電子設備,是起不到「在場」的作用的。

·理解。要對孩子的事情感到好奇,問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什麼事情讓他有這樣的表現?

·接受。見證孩子的表現,不要企圖去改變他。這一點可能是最難的。因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識,認為孩子應該怎樣表現,他們需要怎樣表現,以及他們必須怎樣表現。

一旦開始客觀地覺察自己的想法,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的思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運行的。就像一個壞脾氣的小孩,思維也需要休息。不斷地評判這個世界是好還是壞會使思維疲倦;無休止的擔憂未來讓我們感到疲憊;對那些已經發生、不能改變的事情的思考也會耗費我們寶貴的能量。另一方面,正念能夠幫助我們恢復良好的夜間睡眠。比方說,冥想後,你可以帶著恢復的能量甚至是全新的觀念回到工作中或是帶孩子中。

我們談到過科技的作用以及科技在當下如何發展變化。當我們的手機放在桌上,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郵件、臉書和未閱讀的短信,我們因此錯過了身邊人一次意外的皺眉,或是他們在講述故事時的猶豫。全身心地投入在此時此刻,是給自己和你陪伴之人的禮物。人類大腦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它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時間機器。我們可以立即回憶起30年前的高中生活,贏得的州賽冠軍。我們可以在第一次約會時就暢想,如果我們決定結婚,有了小孩,生活會變成怎樣。從我們所知的動物王國來看,這是人類特有的能力。我們可以飛快地回憶過去,暢想未來,也可以迅速地去體驗喜悅、悲傷、希望和敬畏,這台時間機器還可以用來治癒我們的傷痛。

根據哈佛大學馬修·基林斯沃斯和丹尼爾·吉爾伯特的研究,我們的頭腦近50%的時間都在開小差。大腦開小差的時候,我們的幸福感會降低。他們認為,開小差可能是大腦的默認狀態,思考過去,暢想未來才是我們所做的。他們還假設我們有4.6%的幸福可以從參與的特定活動中獲得,而大腦的漫遊對10.8%的情緒負責。研究表明,活在當下是一個非常明智的生活策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下時刻是非常重要的。過去不可追,未來尚未出現。我們唯一可以驗證的事情是,我們現在過多地關注了昨天發生的事情和明天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為退休和上大學做好計劃;當然,我們也確實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不少東西。

根據斯坦福大學已經退休的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研究,對待時間有幾種方式。我們可能關注過去、現在或未來。每一個時間角度下,我們又可能會有積極或消極的眼光。例如,我的童年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積極的經歷。父母給我提供了居所、健康的食物和全部的關注,我從未質疑父母對我的愛和他們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付出的努力。遺憾的是,有一些人只會注意到父母對他們的不關心、到處欠債和情感的疏離。我也很幸運自己在用積極的方式思考未來。我打算和兒子們保持密切的連接,繼續寫更多的書,與所愛的人交往,學會一些新愛好,還有好好發展我的事業。但有些人用消極的方式思考未來,他們可能會想到恐怖主義正在惡化,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還有氣候的變化會把我們全部摧毀。最後,我們能夠享受當下,津巴多將之稱為享樂主義。對我來說,我可能沉迷於一集《宋飛正傳》(Seinfeld)、出去跑步或是吃一個甜甜圈。

最好的時間視角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結合起來。積極地面對過去,有一個溫和的享樂主義愛好和一個積極的未來視角看起來是最好的。因此,我們不是要拋開過去和未來,但不能因此影響我們享受無數美好的現在。太多的關注過去和未來可能會讓我們錯過美麗的日落,錯過孩子在沙發上依偎著我們的美好時刻,甚至是錯過了上司對我們在近期項目上付出的傑出貢獻的讚揚。

思維跟我們玩的另外一個不錯的把戲是「評判」。當事物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就會刻意評價它們是好還是壞,這幾乎是一個自動化的反應。據說,我們在相遇的30秒內就會開始評價對方,並形成一個長期的判斷。(例如,你永遠沒第二次機會形成第一印象。)我們是評判機器,我們會將事物標記成好和壞,而那些缺失的細節,我們會用故事來補充。當我們思考的時候,評判就會暫停,我們可以重新認識目前的情境,並冷靜地觀察外在的情境和內心的想法。

作為一個高管教練,我受過專業的訓練,我知道要延遲評判,這樣我才能夠給客戶提供客觀的建議。我更傾向於客觀地看待事物,而我的一些客戶則可能成為故事和情緒的受害者。當我們延遲評判時,我們都有能力成為自己的教練。延遲評判可以讓我們轉換視角,更有效率地應對面臨的困難。

要想延遲評判,關鍵是要使我們的想法具體化。看看這句陳述:「我生氣了。」有一種解讀是,你是個喜歡生氣的人。技術上來說,這是關於我們大腦狀態的一個長期的描述。同時,這句話也是在定義你。我是波蘭人、德國人、法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這就是我,這是不能更改的。它存在於我的血液裡,決定了我是誰。

我建議我的客戶用另外一個方式談論自己的情緒。比如說:「我現在正在經歷生氣的情緒。」這樣的描述就會更有意義。首先,描述你的情緒狀態,使之客觀化。你正在經歷生氣這種情緒,但這並不代表你就是個愛生氣的人。我們的目標是將情緒分離出來,有時候感覺會蒙蔽你的觀察力。埃克哈特·托利是《當下的力量》的作者,他認為正念讓我們對心靈產生共鳴。當我們熟悉了這個理念,我們就會開始像孩童時代一樣,閱讀自己的心靈,停止對自己苛刻。當我們用「現在」這個詞來結束思考,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收到訊號,知道那些感覺都是短暫的。當強烈的消極思維將我們籠罩時,這個辦法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提醒作用。

活在當下,保持客觀

在和一個充滿智慧的朋友談過情感困擾的問題後,我開始每天早上花幾分鐘冥想,出去散步的時候親近大自然,工作當中偶爾暫停一下聽聽自己的心跳聲或是呼吸聲。

正念和好奇已經成為我的習慣。大概6個月後,我和「對手」有了一次頗有成效的對話。事實上,我的心跳沒有加快,手心也沒有冒汗,我們對幾個月前不可能達成一致的問題有了新認識,並找到了解決方案。我將自己保持好奇心的狀態報告給那個給我建議的朋友,他說:「對啊,你的大腦已經改變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練習正念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韌性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當今這個過度關聯、過度安排和千變萬化的社會。

我熱愛科技,喜歡各種小裝置和應用程序,它們可以幫助我提高效率,如今智能手機的功能甚至比曾經送宇航員登陸月球的計算機都更強大。在我居住的北弗吉尼亞,同時忙幾件事情已經成為一項榮譽。科技讓我們更容易忙起來,但是這對我們真的好嗎?它會不會消耗我們的心理韌性?

當我們談到心理韌性、科技和正念時,有幾件事情需要注意。首先是信息,其次是時間,第三是關係。想想看你一天之中會收到多少信息?你接收郵件、短信以及其他社交媒體的通知,比如圖片分享應用、臉書和領英。我對這些應用都沒有什麼意見,我對所有的科技都是保持中立的態度,區別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們。比方說,你的手機在接收各種通知時不停發出的提示音或振動就可能讓自己變成手機的奴隸。

上個週末,我參加了小兒子的旅行籃球賽。按照慣例,每個隊的家長需要當一天志願者,負責計時並把比分記到官方冊子上。我到得有點遲,因此被安排去做計分員。我認真對待這份工作,並全神貫注地盯著比賽。另一個隊的家長告訴我,她已經多次負責這個任務了。比賽剛開始,我注意到她在和別人發短信。很多次,她都要問我誰得分了?誰犯規了?這樣她才能把這些數據補上。在第四節時,我在電子板上看到的分數和她記錄的有出入。她兒子正在打比賽,而她也放棄了幾個小時的個人時間來陪伴他,可惜她還是被手機拴住了。

當然,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當我在工作室給一群人培訓時,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是能看到他們在桌子底下玩手機的。有些人跟我說,他們壓力很大,總是要趕各種截止日期;而有些人則覺得根本沒必要去管我們開始上課時說的「遠離手機」的忠告。每當這時候,我通常會跟他們分享下面這個故事。

大約20年前,我們被殘酷的暴風雪襲擊。幸運的是,我安裝了吹雪機,這台吹雪機工作起來還是相當賣力的。我花了幾個小時去弄走車道上的積雪,還要反覆做這種清除積雪的工作。很早就上床睡覺的我在凌晨1點鐘就醒了,我想去看看雪是不是還在繼續下。當看到窗外的景象,我大吃一驚。我發現我的車道完全被雪覆蓋住了,我之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了。暴雪和狂風讓車道上的積雪越來越厚,這讓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微不足道。

這個故事讓人們突然停下來了。正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深層次的正念給我們帶來謙卑,這種謙卑讓我們過濾掉給自己設定的那些難以承擔的重任。一旦缺少謙卑,我們就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為此拋棄集體達成的共識——因為我們真的很重要。這可能是讓人厭倦的,也會導致愚蠢的行為。

雷勒·格雷西是格雷西學校的合夥創始人,他也是柔術四級黑帶。他和他的兄弟瑞榮(Ryron)繼承了家族100多年的產業,開發了一個幫助學生掌握柔術的課程。雷勒相信正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甚至將正念稱作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武術」。在坐墊上,正念可以幫你看清當下。如果你正在和對手決鬥,而你又處於困境中,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助於你找到轉敗為勝的辦法。在柔術之外,雷勒相信正念是人際交往中的寶貴財富。雷勒說:「保持正念教會你謙卑,而謙卑讓你在被冒犯的時候,學會克制自己。」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時,我們傾向於在被冒犯時表現得更脆弱,我們會認為項目和團隊沒有自己就不能生存。這些想法都讓生活更加忙碌。

科技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時間。它提供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讓我們以為可以通過科技把生活整理好:出現在日曆上的30分鐘或1小時的邀請提醒,各種應用軟件的更新通知,甚至包括我們的旅行時間提醒。我培訓的絕大部分高管和參加我工作室活動的人都覺得工作日幾乎沒有自由時間。他們在開會期間查看並回復郵件,有時候還不得不在深夜裡處理郵件。現在有些人會起得特別早,以便在其他人到達之前先處理一些「工作」。還不止這樣,當家庭成員有活動時,他們就更忙碌了。孩子們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參加活動,這個孩子去參加籃球訓練,那個孩子要去踢足球。我們從非常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把時間表排得滿滿的。

大部分成功的高管,正是那些已經學會對沒有意義的活動、邀請和任務說「不」的人們。《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項研究表明,正常休假的員工更可能得到升職。總的來說,美國人正處在40年來休假最少的時期。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假期設置得都合理。事實上,最近我和朋友們度過了一個假期,我們發現每個人都忙於處理手機、筆記本上的事務或是參加「強制的」電話會議。我知道時代已經改變,但是我不能想像我小時候父親在假期中接工作電話的樣子。當然,這可能會因為智能手機而改變,但是我還是想說我擁有了父母全部的關注。

作為一個軟件合作公司的企業家,阿莎娜(Asana,公司的名字取自於一個瑜伽動作)的創始人擁有38000000美元的風投基金,他們認為,正念是成功的核心因素。在他們看來,正念對個體和組織都有很多益處。他們不只是專注於生產力,他們相信保持正念可以將個體看作一個人,而不是一台機器。生產力仍然很重要,只有能量爆滿的人才能創造生產力。保持正念讓我們有休息和反饋的空間,它幫助你及時調整方向,集中能量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以助你完成任務,實現最有價值的目標。

正念和多重任務

跟過去比較起來,為什麼現在職場上有很多人都覺得負荷太重,心力交瘁?多重任務毫無疑問是主要的殺手之一。因為多重任務往往會導致任務的模糊不清,降低我們的成就感,增加錯誤率,還會降低能量。一般來說,上課發短信或查看社交平台的學生會獲得較低的分數。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同時完成多重任務的我們會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他們的研究指出,多重任務會降低注意力,同時似乎還會影響短時記憶。(有趣的是,執行多重任務的人通常認為他們很擅長這個,但是研究表明一次處理一件事情比同時完成多重任務要好很多。)還有一項研究表明,同時處理多重任務會導致智商下降。要知道,智商下降15個點,可能會讓一個成年男人的智商變得跟8歲男孩一樣。多重任務對你的傷害並非是暫時的,它似乎有長期的影響。經常執行多重任務的人無法忽略無關的數據,即便他們當時沒有同時處理三件事情。他們發現新事物並參與進去後,還會去找下一個新目標,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記憶變得更差。

科學似乎要告訴我們,嘗試同時參與多件事情是錯誤和倦怠的原因。甚至「多重任務」這個名詞本身就是不準確的,我們真正做的是轉換任務。比方說,有人準備寫篇論文、博客或是一本書,但是他得停下來去接電話、和孩子說話或是查看郵件,這會耗費很多能量,導致思維中斷。他需要回到最初,重新閱讀剛才寫的東西,試著記起基本要點,才能繼續寫下去。

有些數據表明,多重任務對我們的傷害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形式。我們的人際關係受到的影響較大。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情,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和別人談話時,還能查看電子郵件。我侄子最近告訴我,他的大學教授很喜歡他的蘋果智能手錶,因為他和別人談話時也可以隨時抬起手腕查看一下郵件。這個教授認為這是個好東西,因為別人不會發現他沒有注意到對方在說什麼。重要的是,我得表揚一下我侄子意識到這是個壞主意。

除了讓我們保持平靜安詳的心態,正念也幫助我們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情。有了正念,我們在處理問題和應對困難時表現得更高效。要看到當下,就必須先活在當下。查看郵件、反思你的錯誤或是擔憂未來都會阻止你全身心地專注當下。停止評判對我們也是益處多多。堅持我們的故事是有缺陷的,這會讓我們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也確實會讓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典型的應激反應。

正念在情緒中也扮演著有趣的角色。正如前面提到的,好奇心是對未來過度焦慮的解藥,它讓你用一個開放的視角去看待新信息。事實上,你想要更多的好奇心,而焦慮卻讓好奇心戛然而止。保持正念會讓好奇心向前一步。如果我們感到被焦慮纏身,就要及時下定決心活在當下,不做評判,這會使我們接受現實。工作中,一個老同事在我抱怨的時候會說:「本就如此。」幾年前,這話通常使我憤怒,我們在抱怨的時候會感覺良好。但是,幾年後我意識到,他想要表達的是,總是有一些我們不能控制的外力會把一些糟糕的事情帶到我們面前。更重要的是,我想他也幫助我明白:越早接受這個事實,就會越早做出正確的反應。

很多自助書籍都教導我們要摒棄壓力、焦慮和憤怒。正念教導我們停止去做非此即彼的鬥爭,簡單地接受你正在生同事的氣,對這個情緒的認知和理解會降低它對你的消極影響。我的小兒子特別愛體育運動。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正專注於打籃球和旗幟橄欖球(美式奪旗橄欖球),他幾乎每天都要說:「爸爸,你想不想打球?」有一天,他吃過早餐後開始準備比賽,我注意到他不像平常那樣愛說話了。他說:「爸爸,我真的很緊張,我感覺都要吐了。」我停下來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緊張。他談到自己可能會犯錯,輸掉比賽,還有可能會讓隊友難過。我沒有跟他說他不需要擔憂,而是告訴他可以從其他角度看待這些焦慮。我告訴他,這些焦慮感受就是在告訴他這個比賽很重要,要對這些情緒保持好奇心。他很快就回去準備比賽了,而且贏得了錦標賽。

正念和目標

自古以來,都有人在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此刻,我沒打算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認為答案因人而異。研究表明,心懷正念時,我們會經歷更多有意義的時刻,也更容易制定個人生活目標。有目標後,我們才能在重要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當然,還有一個悖論,如果我們過於關注目標,就會脫離當下。保持正念,會助你時不時地回歸現實。通過一種平靜有思想的方式,你可以客觀地看到你目前的目標是否與人生觀相匹配。記住,你可以改變目標。

瑪莉蓮·弗雷澤唯一的目標就是將三個孩子養育成人,現在已成為祖母的她專注於慈善工作。她寫信跟我說起她生活中的正念:「當我養育孩子的時候,我總是太過於擔心現在和未來,以至於沒能好好享受當下的快樂。現在我跟家長們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地陪伴他們。因為時間過得很快,他們很快就長大了。」瑪莉蓮為孩子的安全背負壓力,她要開車送孩子去不同的球場,要確保孩子在學校有好成績,但是她從未崩潰——目標感讓她相信自己能行。

丹尼爾·波特感覺到強烈的正念,他甚至清楚地感覺到正念和心理韌性緊緊地連在一起。他說,正念是打開意義之門的鑰匙。我沒有自己期望的那麼有正念,但是,當我處於正念時,它就像一條黃金線索,將所有的意義都串起來。作為一個作家,正念是創造力的養料。正念讓我意識到生命的能量在身體裡流淌,它激發了好奇心、欽佩、關聯和領悟,而這些恰好是我想要通過寫作傳達給讀者的信息。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我寫過一篇自己很喜歡的文章。我仍然記得當時我坐在什麼位置,當時看到的風景,我甚至記得當時身體的感覺——有一股能量在身體裡流淌的感覺。對我來說,那就是正念。

當然,現在有研究表明,經歷更多意義和目標,哪怕是在等待意義和目標也會讓人們壽命更長。意義和目標幫助我們在遭遇困難時關注重要的一面,從而實現反彈。我的一個同事剛剛從一段糟糕的婚姻中解脫出來。當時,離婚不僅給她留下了債務,面臨著官司,她還要擔心如何獨自撫養兩個可愛的孩子。那些客戶爽約或員工辦錯事之類的問題,對她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她的目標就是養孩子。她仍然有自己的時間,仍然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是,她現在的平靜是我之前沒有看到的,她強調說這是她的目標。我認同這個說法。

我們在前面章節中討論過,即使是好東西,你也不能要太多。正念也是如此。喬治城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正念水平較高的人在一些任務上表現出較低水平的內隱學習。對刺激過於開放和敏感的心理趨勢可能會使習慣的養成變得更難。正念就是將我們潛意識裡的當下帶到意識裡面來,這些完全清晰的時刻可能是沒有效率的。想想看,如果一個棒球球手時刻想著每小時95米的快球,或者一個銷售能手對潛在的客戶兜售產品,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慣性去行動。

正如卡什丹和比斯瓦斯-迪納在《黑暗中的曙光》一書中所問的:如果人類不會思考,人生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從未經歷後悔與希望,人生又會是怎樣的?我們可能會學得更少,犯錯更多,設立有意義目標的可能性也更小。每天繁忙的生活可能會讓你疲憊,而這時候,你很需要正念給你帶來平靜和悠然。忙碌了一天過後,獨自看一集有趣的《宋飛正傳》或是陪孩子們看看《摩登家庭》都是我最需要的。如果使用得當,正念將對你非常有用。滿懷正念的生活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你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而任何人都可能會犯錯。對自己善良一點,寬恕讓正念成為可能。放下思慮,表達憤怒、嫉妒、希望、敬畏、貪婪和喜悅會讓你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

僅供參考的建議

· 下一次,當你感覺必須立刻改變什麼事情的時候(比如說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上班路上的交通狀況或是你們管理者的優先考慮的事),請試著對這些問題保持好奇心。孩子現在感覺如何?擁擠的交通狀況是如何導致的?為什麼管理者會有這樣的結論?停止評判自己給出的答案。

· 練習對那些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事情保持好奇心。我們可以找一個角度去瞭解、探索。

· 每天都抽出時間對自己喜歡的事情保持好奇心,找到學習瞭解它的新途徑。如果你不是那種能坐下來看本厚書的人,去網上搜索或是翻一翻相關的雜誌也行。

· 去TED網站上搜索跟你需要的主題相關的視頻,或是註冊一個賬號用於接收新聞。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每個月瀏覽一本新書。

· 拿到一個話題時,給出自己的假設,然後再回過頭來仔細看看這個假設。可能你的假設像一個笨小孩說出來的,你儘管去笑話自己。

· 給自己找一個新角色,嘗嘗當「菜鳥」的感覺。對我來說,練習柔術就是一個新角色。當第一天坐到軟墊上時,我比在場的所有人都更「菜」。我別無他法,唯有帶著好奇心,接受自己會犯很多錯的事實。

· 閱讀艾克哈特·托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慢慢讀,做好讀書筆記。

· 在智能手機上下載一個可以指導你冥想的軟件。蘋果和安卓系統的軟件商店裡都有很多相關的免費軟件。

· 吃每餐飯的前幾口時,都要思慮一下即將入口的食物。考慮一下你會如何跟一個沒在地球上吃過飯的外星人解釋你吃的是什麼?描述一下食物的質地、溫度和口感。

· 每天都要掃視幾遍身體。找個舒適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關注自己的呼吸至少五次。盯著你的腳看看,你的注意力可以從腳步移到頭頂。慢慢移動,要帶著好奇心。有時候你的大腦可能會神遊,要及時把思緒拉回正軌。保持好奇心,停止評判。

· 不帶批判地觀察自己的思維。如有讓你感覺不舒服的想法進入腦海,不要急著去壓制這些想法,與它們和平共處。注意身體帶來的感覺,以及這些感覺引起的各種情緒。

· 注意一下,你一般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和別人談論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習慣說「我是一個愛生氣的人。」現在試試換個方式,你可以說「我碰到一件讓人生氣的事。」這兩種說法差別不大,但是影響卻很不一樣。後者是將你的想法從永久的、個人的感受轉變為臨時的、客觀的。

· 管理一下你的電子產品(如筆記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各類推送。為什麼不關掉郵件、社交媒體、短信的推送呢?這些東西會打亂你的生活,讓你經歷多重任務,甚至無心思考。

· 當別人安排你做一些你平常會同意的事情時,嘗試拒絕,給自己留一些時間休息和復原。在待辦事項的列表旁邊,建立一個「停止去做」的列表。

· 努力地嘗試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每次拿起手機,或是投入「任務轉換」時,要警醒自己。

· 在執行一些常規任務時,比如為家人做晚餐,為公司製作項目計劃,或是送孩子去訓練,在這些過程中找到意義。一頓常規的晚餐恰是連接家庭的紐帶;項目計劃能給你的團隊帶來新的價值和目標;送孩子去鍛煉正好給你寶貴的時間與孩子相處。

· 佩戴一個「正念的手鐲」,橡膠手環也很不錯。看看哪些信念阻礙了你的心理韌性和健康。每當這些信念出現在腦海時,將手鐲移到另一隻手腕上去。無需懲罰自己,簡單地警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