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理韌性的力量 > 第三章 靈活性思維 >

第三章 靈活性思維

當聽到不幸的消息時,具有心理韌性的人像我們一樣感到悲傷。他們所具備的關鍵技能之一是變通思維,他們挑戰自己的固有思維,避免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以便於找到看待問題的新方式。

我看到的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自己的樣子。

——塔木德(Talmud)

在9月一個美麗的早晨,我接到好友兼同事比爾(Bill)的電話。比爾也是一名高管教練,從業15年有餘,他是少數擁有國際教練聯合會頒發的高管教練證書的人之一,至少參與2500個小時的訓練時間才能夠達到這個證書的標準。總之,比爾是個非常優秀的教練,我尊重他關於訓練問題的一切想法。不幸的是,比爾打電話說他之前推薦給我的客戶現在選擇別人做他的教練。「好吧,」我想,「這總會發生。這可能來得不是時候,而且這也不是我第一次或是最後一次失去客戶。」總之,我感到失望,但沒被壓垮。在我選擇成為教練時,我就認識到這將會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接著,比爾說了心理韌性值較低的我感到害怕的一些話:「你介不介意我將那位客戶的一些反饋轉述給你聽?」我說:「當然不介意。」儘管我知道那些話會很苛刻而且我真的不想聽。在接下來的幾分鐘裡,比爾告訴我那位客戶是如何覺得我給人過於傲慢的印象。我立即開始為自己辯護,激動得如同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我非常生氣,感覺倍受傷害。但是等我回顧我與那位客戶的對話,我能理解為什麼他會對我有這樣的印象。

我被徹底地擊垮了,因為我不斷地回顧與比爾的對話。我感到難過,開始擔心自己的職業走進了死胡同,我可能並非如先前想得那般優秀……我陷入這樣的消極情緒不能自拔。我懷疑自己將服務銷售給高層主管的能力,我認為同事們永遠也不會向我推薦客戶了。

大概下午3點的時候,我的小兒子從學校放學回家。他坐下來開始做功課,而我在查看郵件,那時我還在擔心我的事業即將分崩離析。兒子感覺到有點不對,問我「還好嗎」。為了兒子們的健康發展,我在他們面前都力爭做好行為榜樣,因此我開始向他敘述我與比爾的談話以及我的感覺有多麼糟糕。

他一臉困惑地說了以下一段話:「爸爸,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你做得很好。為了請你上課,你的客戶們花錢雇你飛遍整個國家。你演講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大聲鼓掌,而且他們都因你的笑話而發笑。他們覺得你太棒了。」

兒子的話讓我目瞪口呆,原因如下:第一,一個四年級的小孩竟然能感知到我很傷心;第二點,他是對的,他列舉出的理由全部都是對的。我當下的思緒忽略了這些鐵的事實,而落入到消極的僵化思維中去了。

像其他所有人一樣,具有心理韌性的人也能體會到愧疚、尷尬、憤怒、恐懼和焦慮,他們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樂觀積極的。當聽到不幸的消息時,他們像我們一樣感到悲傷。他們所具備的關鍵技能之一是變通思維,他們挑戰自己的固有思維,避免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以便於找到看待問題的新方式。

想像一下,你在跟你3歲大的兒子玩拋接球遊戲。拋的時候,你的手重了些,球徑直飛過兒子的頭頂。一個3歲小孩在看到球飛到街上去會怎麼做?他跑著追了過去。你衝他大叫,想讓他停下來,但是他全身心都在球上,繼續奔跑著。為了以一個積極的方式來結束這個虛構的夢魘,我們一起假設你的兒子最終追到了球並且安全回來了。

當你繼續玩拋接球的時候,你可能詢問自己:「為什麼我的兒子不聽我的?我反覆叮嚀他不要跑到街道上去。我的家教出問題了嗎?為什麼兒子不尊重我?我是怎麼想的,在院子裡玩不是更安全麼?或者我為什麼不跟他換個邊兒,這樣球就不會落到街道上去了?」這個向下的螺旋就這麼開啟了消極的情緒,從而導致你精神不佳、與伴侶爭吵、放棄更艱巨的任務甚至是厲聲斥責你的兒子(他沒做錯任何事)。

我們再對剛剛的場景做些細小改變。想像一下你的鄰居在遛狗時看到你將球彈在地上的時候太用力了。球清晰地劃過兒子的頭頂,而你的兒子徑直向街道上跑去。如同前面一樣,你衝他大叫,但是他繼續跑去撿球並安全地返回。目睹這一切的鄰居對你說:「你是什麼樣的父親/母親?你怎麼能讓你的兒子跑到街道上去呢?為什麼你的兒子一點兒也不尊重你呢?還有就是,你為什麼不跟他換個位置,或是在更安全的院子裡玩呢?」

如果你和我差不多的話,你會立即與鄰居爭執:「我來告訴你,我是個多麼好的父親。因為他害怕雷聲,我凌晨兩點鐘起來陪他。他早上不舒服,我就推掉工作待在家裡。然後,等他稍微感覺好點兒,我又陪他玩樂高!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父親!」兩個場景的不同就在於你是否能變通自己的思維,不把自己禁錮在「正確」的思維裡和不質疑自己。

與自己爭論是一個方法,首先認識到你的想法缺乏思想高度。我們本能地會與那些稱我們為壞家長的鄰居進行爭論,因為我們認為他們說錯了,因為我們相信有另外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本能地將自己的想法作為真理,並且毫不質疑。變通思維的第一步就是承認故事可能還存在其他答案。

我們與一些公司合作,成立幫助員工提升心理韌性的工作室,易位構詞遊戲(給你一組亂序排列的字母,你需要移動字母的位置直至組合成正確的英語單詞)總能引發大家的思考。我們要求員工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解出10個易位詞,每一個易位詞僅在屏幕上停留15秒。他們立即行動起來,並四處張望,想看看同事們做得怎麼樣,臉上露出不自然的微笑,甚至訕笑出聲。有些人直接放棄答題,有些人將在屏幕上看到的題目記錄下來,想要稍後再進行解答。

在完整的10個易位構詞遊戲題目在屏幕上結束放映後,我們就這個練習進行了一個重要的總結,問了如下問題。第一,我們要求他們想像,在遊戲過程中,一台電子設備連接著他們的大腦並且記錄下他們的內心活動。很多人想的是自己答不上來。另一些人對自己說「天啊,我好笨」。或者說「我無法相信我是唯一一個不擅長這個的。我還是寫寫劃劃,以免別人知道我什麼都不會」。第二個問題中我問他們感受到哪些情緒。他們所體驗到的典型情緒有挫敗、焦慮還有一絲憤怒!

接著,我揭秘道,只有兩道易位構詞題是有解的,這通常會引一些人發笑。這個練習的目的是培養意識,這樣人們就會在事情不如意時開始傾聽自己的聲音。如果在出現了四道易位構詞題以後,你開始對自己說:「我的智商不夠解這個題。」這意味著你將要放棄並且錯過遊戲中最後兩個容易解答的問題。這些我們用來描述自己當下心理狀態的詞語是極其有力量的。我們有太多次將它們當作真理,卻未能去質疑對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

主觀視角和客觀事實

意識到別人的僵化思維通常很容易。並不是每個人都懷揣遠大理想,也不是每個人都得經歷轟轟烈烈的情感糾結。我們僅從外部看待當下情形,但將情感與事實綜合能夠使我們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當我們在與自己對話而感受到強烈的焦慮、憤怒或者失望時,我們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思維的。元認知就是意識到自己的思維的能力,這是組成變通思維的元素之一。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找出標記,證明你所想的未必是準確的。

你有多頻繁說出這樣的話:「我應該多聽我的隊友的。」「我必須參加這個會議。」當說出「應該」和「必須」這種字眼時,我們就關閉了討論的可能性。最近,我承諾一位客戶在週日晚上之前給她發送一份提案,這樣她週一早上就可以進行評估。我一直都打算在週五完成這份工作,這樣週末我就可以完全自由,專注於陪伴我的孩子度過家庭時光了。週五比想像中要忙得多,那項提議沒能完成。在那個週日下午的某個時候,我的兒子問我是否要一起玩《戰艦世界》(Battleship),我這才感到完成這份提案的緊迫感。我差點對他說:「抱歉,我必須得把工作完成。」

想想「我必須」會向兒子傳達什麼樣的意義。當我們用到這個字眼時,我們表達了自己必須完成某件事情的義務;我們放棄了自主權力;我們無力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案。這不是我想給兒子傳遞的信息,也不是我真正相信的結果。一次又一次地說「我必須」造成了受害者的一種心理模式,我們停止挑戰現狀並且盲目接受面前的一切遭遇。最終我是對兒子這麼說的:「我非常想和你玩《戰艦世界》,但是要等30分鐘。我先要忙一位客戶的工作,因為我不希望等到晚上累了之後才來做。」需要重申的是,偶爾使用「我必須」或者「我應該」是精準且適宜的,但如果將其用作借口或者對待事情的默認態度,這就會使你喪失選擇不同解決方案的能力,造成受害者的心態——僅僅關注於外部世界是如何讓我們無能為力的。

作為一個高管教練和一位父親,我有太多次聽到另外兩個字眼。這兩個字眼使我們喪失了以一個更變通的方式進行思考的能力:「總是」和「從不」。我最近在訓練的一位客戶辛迪(Cindy)對我說了以下有關於她老闆的話:「簡(Jan)總是質疑我。」我接著問了這位客戶一個問題:「你可以定義一下『總是』麼?」電話的那一端有片刻的沉默,這意味著客戶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的刻板用詞。這個時候,我和辛迪開始尋找她的老闆在多種場合下重視她想法的證據。我們還談論了使用「總是」的後果:這個字眼不夠準確;這個字眼讓辛迪每次遇到老闆時都會感覺如坐針氈。永久性的語言表達準確的情況十分罕見,而且這些語言會給我們帶來無望感。

另外一個將我們的靈活性置於險境的因素是偏愛他人。更具體地說,迅速地喜歡上一個人會是個問題。2007年,在我們幸福公司為眾多投資人舉辦的一個產品推介會上,我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提姆(Tim)。那時候還是1月份,提姆就有著完美的小麥色肌膚。我注意到他戴著一隻昂貴的手錶,與他的高檔西裝完美地相稱。提姆身材高挑、笑容迷人,他還告訴我們他為一家在《財富》雜誌排名前50強的公司經營著「全球訓練業務」。儘管這個會議原本是為了我們公司籌集資金,而且我們認為提姆是一位有潛力的投資人,但是他說被我們公司的理念震撼到,並且表示想要在我們公司謀求一份工作。在我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公司總裁在幾天後聘用了提姆並且給他開出了豐厚的薪資,前提是他可以在6個月時間內利用他的人脈關係籌資至少50萬美元並且給公司帶來幾十萬的營利。因為我們極度缺乏現金和客戶,這個交易聽起來很划算。

那周晚些時候,我在辦公室遇到了提姆,並急切地想要跟他討教一番。在我們聊到了公司策略的某個話題時,我提及我們有項非常有趣的產品,如果在市場營銷上多花點資金,消費者會願意付費購買這項產品。而提姆的反應令我很是詫異,他說:「道格,招攬消費者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們非常成功,我們都不需要客戶服務人員來處理各種咨詢。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持將產品賣給企業。」聊天顯示,提姆不太瞭解如何經營一家網店,更別提如何快速經濟地利用技術手段擴大客戶服務的能力。

我將我們的對話詳細地複述給我們的總裁聽,但是他說應該相信提姆的人脈和經驗。幾個月後,提姆沒能接觸到一家企業,他主導的與一位潛在的投資人的會議進行得也不順暢。沒人出席那個會議,提姆明顯非常尷尬:他讓我們所有人失望了。我又與我們的總裁進行了交談,他再一次地指出了提姆的人脈網絡和經驗。就這樣又過了6個月,我才說服我們的總裁相信提姆沒有給公司增添任何價值,他必須得走。但是我們的總裁在這件事情的變通上表現得極慢,因為他從一開始就非常喜歡提姆這個人,並為他製造借口,這造成我們幾十萬美元的損失。不幸的是,一年對於我們的現有投資人來說時間太久,我們不得不關閉了自己的公司。

我培訓的一位客戶名叫貝蒂(Betty),她一直跟她的管理者相處困難。我參加了他們倆都出席的一個會議,初次觀察他們是如何相處的。會議期間,管理者說自己想出一個好主意,她應該在每週例會期間,按照我們事先制定的目標標準對貝蒂進行評測。

我的公司總裁和貝蒂到底怎麼了?實際上,他們處於兩個極端。總裁太過喜愛提姆以至於他只能看到讓他做出聘用提姆的有效信息;貝蒂只能看到管理者負面的信息。心理學家稱之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這就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趨向選擇迎合自己的立場。當提姆的投資人的會議無果時,我們的總裁只聽信提姆的理由而忽略了事實。在貝蒂的案例中,她忽略了管理者做出的善意舉動,只記得管理者對她的負面評價。這種思維方式的問題在於一個非常強大的觀點會導致我們忽略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好決策的信息。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觀看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和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研究顯示,這些廣播電視利用確認偏誤,使得我們的社會向兩極分化。福克斯新聞頻道有句標語叫作「公平公正」,這句標語恰恰顯示它的片面性。無黨派智庫的多項研究,如皮尤研究中心,出示了福克斯再三地接收保守黨派觀點甚至是宣揚保守黨派議程的證據。另一方面,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標語可能沒有問題,但是他們在報道的時候同樣帶有傾向性。評論員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報道新聞,因此他們在報道中,總是選擇對自由黨派有利的議程和觀點。這對我們的靈活性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就像貝蒂和總裁一樣,我們觀看電視台節目並且給與我們的利益相關的候選人投票。而這些電視台總是那麼善於辭令,把片面的觀點當作事實,來忽悠觀眾。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因為獲取的信息並不夠客觀準確,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舉個例子,貝蒂會對她的管理者做出以下評價:「她讓我感到信心不足。」「她覺得我不關心團隊。」這兩個句子通常是僵化思維模式的標誌。當你說出你的管理者帶給你的某種感覺時,你就賦予了他不並具有的力量。誠然,別人對你的情緒可以產生積極或是消極的影響,但是如果你過於關注別人的評價,你的情緒就會變得不受控制,這還會導致你不能變換角度來看待別人的言行。這通常會讓我們給別人打上「壞的」或是「差的」標籤,這樣我們改善人際關係的成績就大打折扣。

「她覺得我不關心團隊」是不靈活思維方式的標誌,因為這句話做出了一個相當大的假設。我還沒發現哪個人會讀心術。那些非常瞭解我的人有可能在我走進房間的時候可以判斷出我的情緒,至於我沮喪或是開心的原因,他們也只能猜猜了。請警惕自己聲稱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有兩點原因:第一,這是不可能的。第二,當我們聲稱自己知道另外一個人在想什麼時,我們會過度強調內在的永久性格對他的行為的作用。總而言之,我們將他們的行為歸結於他們的性格缺陷。當一個人會議遲到並且忘記拿一份關鍵性的文件時,我會說「他沒有條理性」。我們未能認識到他一個人在做著3人的工作量,他的妻子剛剛離世,丟下4個孩子,因為交通擁堵,他花了兩個小時來上班。當我們會議遲到、忘拿文件或是犯其他錯時,我們非常快速地解釋我們當下的壓力有多麼大。給別人貼上負面的性格標籤會讓我們看不見他出色的想法和觀點,認識不到別人的身不由己,就很難與別人建立連接或是從別人的智慧中受益。

最終,很多引起我們注意力的情境都要求我們在A與B之間作出選擇。正如奇普·希思(Chip Heath)和丹·希思(Dan Heath)在《決斷力》(Decisive)中寫道,當你用這種方法做出決定或是找出問題,你就嚴重限制了自己思考和行動的靈活性。在大部分情況下,「二選一」這樣的表述是有局限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你沒有什麼緊迫的任務需要完成,你問自己是看本書還是散個步。當然,這個問題試圖創造非此即彼的世界。你能選擇的活動幾乎是無限的,而強大的消極情緒為「二選一」的框架提供了播種的肥沃土壤。

什麼時候是最合適的

世界上是否有過度的心理靈活性呢?至少有兩個例子表示這真的會發生。第一,如果我們考慮了太多的選項,以至於沒能及時做出選擇,這就是我們優柔寡斷的信號。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十分努力地想要在當下做出最完美的決策。記得巴裡·施瓦茲的關於利益最大化者和滿足主義者的研究嗎?利益最大化者傾向於做出「完美的」決定,但結果往往是在做出決定後,他們反而並不滿意。

第二個過多靈活性的例子與時間有關。急救員、高級軍官和在需快速決斷領域工作的人需要更少的評估時間和更多的行動力。然而,這是有點欺騙性的。他們是通過上百個小時的反覆評估帶來的直覺來進行快速判斷的,某個時刻的靈活性就能決定生死。

當說到靈活到什麼程度最「適當」,這取決於判斷力。如果能有個公式幫助你評估更多的選擇並且教你什麼時候該堅定立場就太好了,但是事實上這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經驗和智慧的。生活是混亂的,我們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介紹更多的技能,來幫助你培養樂觀、平和和積極的情緒以及支持的關係網絡。

我們已經找出了幾個主要的跡象來指示你的靈活性是否處於危險中。好消息是,根據時下的情況,你可以利用一系列的策略來擴展思維方式、提高思考能力。當然,意識到「什麼事不太對」是應該跨出的第一步。實際上,僅僅是意識到我們思考過程的策略就要求擁有強大的力量。當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個不偏不倚的控制後,就沒有什麼能凌駕於我們的能力之上了,我們就能對情境進行自由地而非被迫地反應。為了將這些帶入到我們的思想中,按下「暫停鍵」會有所幫助。能夠暫停的能力讓人類變得與眾不同,這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主要不同之一。

幾年前,我的兒子們在休息室裡玩摔跤,我轉過頭去看他們是不是玩得太過於粗暴。就在那個時候,我小兒子一拳頭直直落到大兒子的頭上。確認好大兒子沒事後,我把小兒子叫到了廚房。他的兩肩聳拉著,一臉順從的表情,他脫口而出:「爸爸,是他開始打我的……」我等他說完,然後走到寄居蟹那裡,將它從籠子裡提出來,問我兒子:「當一個人將手指放在螃蟹附近,它會怎麼做?」我們都認同螃蟹會立即溜回自己的殼裡。我接著解釋了螃蟹實際上在刺激和反應上是沒有選擇的,他的大腦就跟紙上的逗號一樣大。「你跟螃蟹的區別,」我說,「在於你做出的選擇。」

這對你們也同樣適用。下一次當你覺得自己被迫做出某種行為,你感覺徒勞無益或者你認識到你沒有充分考慮可以進行的選擇時,試試以下的步驟:

·暫停。無論你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暫停下來。思考你的心理狀態,專注於你腦海裡的想法。不要評判它們是好還是壞,僅僅作為旁觀者進行觀察。

·思考。放慢思考,自己對於下一條想法、下一句話或是下一個反應是有不同選擇的。

·選擇。不要像那只寄居蟹一樣,你需要選擇自己的想法和行動。

這個獲取思維靈活性的方法可能看起來過於簡單,但是這就是暫停、思考和選擇的美所在。在我這麼多年指導的經歷中,這三個詞通常是工作室或者訓練課程中最受歡迎的部分。

多戴幾頂帽子

在工作場合,我們說某個人戴多頂帽子,是指他身兼多職,馳騁多個專業領域,或是獨自承擔很多人的工作。雖然這看起來壓力很大,因為會耗盡他的心理韌性,但是在我們擔心自己有思路閉塞的危險時,身兼多職能夠很好地為我們服務。

在緊要關頭,我們傾向於只考慮到一個角度:自己的角度。有意識地多戴幾頂帽子(身兼多職)就能迫使我們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在我們需要不同意見卻沒有時間去召集多人智囊團來出謀劃策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

請用一秒鐘想像一下:你會如何描述鄰居家的房子?如果你站在前院,你可能會指出房子前門的顏色,客廳裡的大飄窗,還有門前人行道上的一排灌木叢。如果你走到房子邊上的車庫,你可能會形容一下這個車庫的門大到可以同時開進去兩輛車以及車庫屋頂的景觀。隨著在房子裡變換位置,你對房子的描述就會跟著改變。同樣一座房子,你每變換一個角度,你看到以及描繪的景象就會有大不同。將這個工具添加到你的心理韌性工具欄,試著採用下面的步驟去實踐:

·悲觀的帽子 沒錯,就是這樣。花幾分鐘試想一下最壞的情況,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把你的想法寫下來。不要壓抑你的感受或想法,重視你的消極想法。事實上,讓你想像一下可能會發生的最糟糕的情況,對你是有幫助的。同時也要重視你的消極情緒,給這些消極情緒命名,並記錄下來。

·偵探的帽子 20世紀60年代末期,有一個叫作《天羅地網》(Dragnet)的電視節目,節目中有一個虛構的偵探喬·弗賴迪(Joe Friday),喬的工作是去犯罪現場採訪證人。當一個證人開始編造故事來猜測嫌疑人的動機或是在訪談中描述過多時,喬就會很快告訴他:「只說事實,兄弟,說事實就好。」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總是」和「絕不」這樣的詞語通常都是不對的。堅持只說事實,把那些能得到求證而不會被質疑的事實列下來。

·牛仔帽 回想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比如說老西部(the Old West)。問問這段歷史教會了你什麼呢?你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嗎?

·積極的帽子 戴這頂帽子的目標是扭轉消極情緒的趨勢,給你注入一些正能量,讓你開始思考可能有哪些解決方案。問問你自己,這個情境中有哪些好的方面?這個情境怎樣能使我變得更強大?

·播種的帽子 是時候播下一些種子了,請相信它們會生根發芽,你已經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了。盡可能地列出多種解決方案,請不要過濾掉那些瘋狂的想法。這一步並不容易,它會真正地發散你的思維,去思考用一些不太現實的方式理解一些複雜情況。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你找到了新思路,或者你將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方案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解決效果。

表達情緒的日記

心理學家和研究者詹姆斯·潘尼貝克(James Pennebaker)已經在寫作療效的領域研究了30多年。他的研究表明,記錄情緒能夠提高個體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這個策略之所以有效,主要有以下原因:它降低了抑制水平,因為我們採用了容易被自己接受的方式來思考事情可能有多糟糕,也讓我們開始對逆境有新的理解;寫作讓你的思想結構化,可以追蹤一個想法,直到事件結束;將想法寫到紙上,你會有一種抽離事件本身的感覺,從而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事件本身。關於如何執行,潘尼貝克給出了如下指導:在未來的4天裡,我希望你寫下在你最沮喪的經歷中,有哪些深刻的情緒和想法。真正地放下這件事情,來探索一下你的感覺和想法。在寫作中,你可能將這個經歷與你的童年、與父母的關係、你愛過的人或是真正愛的人以及你的職業聯繫起來。這段經歷對你的個性塑造有什麼影響?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你會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並沒有經歷過創傷體驗,但是我們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衝突和壓力,你也可以把它們寫下來。你可以每天記錄相同的事件,也可以記錄一系列不同的事件。你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寫作的時候真的放下了這件事,從而可以去探索你內心深處的情緒和想法。

認真傾聽

跟靈活性相關的一個主題是認真傾聽:辨認一下跟別人說話和跟自己對話有何不同。有多少次你不公正地將壓力放在自己身上?有多少次你不經意地就給自己提出了這樣那樣的要求?仔細梳理一下你經常使用的短句,將會有助於你回答這些問題。你不妨考慮下面的幾個句子:

·「我需要……」

·「我必須……」

·「我應該……」

堅持一個星期,數一數你大聲對別人說了多少次這樣的話,又對自己說了多少次。

跟別人談談

對你來說,重要的是什麼?家庭、朋友還是平衡的生活?在你的人際網中找一些人,他們與家庭連接不緊密,不用心交朋友,但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生活中很多重要的方面,你可能都不贊同這個人的方式。嘗試找一些與你思維方式不同的人。比方說,如果你在做決定時總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那麼你就找一找首先客觀地考慮事實和數據的人。

當這些人參與進來時,你要保持一顆好奇心,盡量不要去評判他們。不要把這個事情變成一個爭論,你要做的是尋找一個不同的觀點。所以當你提出問題時,要保持思路開闊。

用事實代替故事

我的一個訓練課的客戶芭布(Barb)在談到她的團隊時,她這樣說:「他們都在等著看我如何失敗。」當我們假設自己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或是知道別人的動機時,我們就應該停下來,要意識到我們是在編故事,而我們給自己編的故事通常是為我們的憤怒、尷尬或是恐懼做掩護。故事會將有些人妖魔化,讓我們做出一些任性的行為,或是將整個情境描繪成悲劇。

這些故事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因為它們習慣了從固有的觀點出發,將別人、自身以及情境類型化。分類意識不容易被我們看到,卻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還往往被我們當作是事實。當我們貼標籤認為「別人是壞人,自己是好人」的時候,可能會高興一陣子。但是,長期來看,這些編造的故事會阻礙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或是做出選擇。

試試看這樣做:在你的手腕上戴一個橡膠帶。注意一下你如何解釋那些不如意的情境?可以是別人如何對待你,也可以是管理層如何領導你們公司。當你辨認出自己在講故事,就簡單地將橡膠帶從一隻手腕移到另一隻手腕。這其中基本的原理就是提醒你注意自己所講述的故事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意識到這是我們編造的故事,就能使我們避免被故事所迷惑。當我們看清自己的故事,我們就開始看到還有多種解釋,這樣有助於我們拓寬思考的範圍,提高在逆境面前的行動力。

有時候,編造一些故事能夠把我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特別是,當我們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自身的時候,就很有可能錯過其他原因。幾年前,我兒子在娛樂聯盟打籃球,他總是在離中場區還有兩步的時候被防守員搶走球。這時,他耷拉著腦袋,向教練請求換人來帶球,在教練的鼓勵下,他再次帶球。但是遺憾的是,球再次被搶走。這時,兒子倒在地上,抓著他的腳踝,彷彿腳扭傷了一樣縮成一團,看起來很痛苦。

幾分鐘後,球賽結束了,我本能地第一時間跑去安慰兒子,告訴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還想告訴他,其實他本可以使用一些策略讓球不被別人搶走,但是我知道,此刻他並不想聽到這些,所以我沒有說出口。

幾個小時後,我注意到他在開心地玩玩具,看上去情緒已經好多了。我決定來試驗一下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The Optimistic Children:A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Against Depression and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一書中所提到的,你應該為失敗或逆境找到幾個不同的原因。首先,我問尼克是否願意跟我談談這場比賽。接著,我問他是否知道為什麼對方總是搶他的球。他回答說:「因為我不夠厲害。」這時,我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下另一個圓。這一次,我問他:「一份比薩一共有幾片?」我們都贊同大部分的比薩有八片。因此我將紙上的圓畫成八等份。我把「不夠厲害」寫進其中一片。我繼續問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球被搶呢?」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會有多種原因的。他停了一下,然後說:「我每次都往右邊跑,所以對方的防守總是知道我的路線。」「這就對了!」我說,然後我將「每次都往右邊跑」寫進了第二片。這時候,尼克忽然想到他其實可以在到達中場區之前將球傳給隊友,或者如果他學會左手運球,效果會更好。他又想到了幾種可能,很快我們填滿了整個圓。我能看出來他如同重獲力量,他甚至還拉著我去陪他打籃球,因為他想提高自己的球技。

下一次,當你發現你在將某個問題的責任全歸因於自己,或是將全部責任算到某個人或某件事上時,試著給這個問題找出多種原因。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找出一個問題的多個解決方案。安妮·洛爾是北弗吉尼亞地區的一名高管教練,她的客戶有很多是來自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幾年前,當安妮還不是教練的時候,她在困惑中糾結著。她在考慮下一份工作,但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她找到她的教練,希望他能夠給自己一些建議。教練問她可能對哪15種工作感興趣?她在紙上寫下了14種職業,卻沒有一種適合她。教練激勵她再多考慮一種,他還說了句:「當個教練怎麼樣?」安妮一直信賴教練的支持,卻從未想過自己也可以從事教練這個職業。這些年過去了,安妮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她在全國,甚至是全球培訓高管,她在新的職業領域裡游刃有餘,取得了讓人驚歎的成績!

僅供參考的建議

· 學會與自己辯論。當憤怒、悲傷、沮喪或者其他消極情緒將你困住的時候,停下來與自己好好辯論一番。試著為你目前的處境找到原因,要多找找其他可能的原因,並盡可能客觀地分析問題。

· 不要做情緒的奴隸,不要在情緒衝動時快速地做出反應。至少先經過3個簡單的步驟來加強自我控制。

停頓:靜坐10~15秒;

思考:在半分鐘到1分鐘的時間裡,盡可能多地想想不同的解決方案;選擇: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去執行。

· 注意自己的語言。看看自己多少次說到了「我應該……」「我需要……」或者「我必須……」,這些語言會限制我們思考其他方案的能力。

· 謹慎使用「總是」和「絕不」。靈活控制使用它們的頻率,要正確使用時間頻率副詞。

· 思考一下你用多快的速度評判別人。第一次見到老闆的時候,你喜歡他嗎?第一次在車道上碰見鄰居的時候,你喜歡他嗎?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在沒有全面瞭解一個人的時候就對他們下了定義。

· 從不同資源渠道獲得信息。對自己讀到或聽到的東西,要加以批判地理解,不能盲目地全盤接受。

· 停止說「他認為……」或「他想……」,每一次當我們猜測別人在想什麼或是有什麼樣的動機時,我們的猜測都是不準確的。

· 警惕「非此即彼的情況」。任何問題都很少出現只有兩種可能性的情況,鼓勵自己思考更多的可能性,並把它們都寫下來。

· 當你考慮房子、車子或其他重要的事情時,你在嘗試做一個完美的決定嗎?停止去嘗試做任何完美的事情,思考如何做一個「好決定」會讓你往前一步。

· 複習詹姆斯·潘尼貝克關於情緒表達寫作的指導,投入地去做四五天,每天花上15~20分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