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 16.有效的家庭關係 >

16.有效的家庭關係

打造有效的家庭關係的關鍵在於要把家人放在心上。我們很容易忽略家人,認為他們的陪伴是理所當然的。

「你的孩子可真棒!」我們經常會聽到其他父母這樣誇我們的孩子,「他們特別有禮貌而且舉止得體,你一定非常驕傲!」

我們會想,他們這是在說誰家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們一直都很棒,現在仍然如此。不過,在父母眼裡,孩子們有時候很棒,有時候很糟。如果是去別人家拜訪,孩子們通常都會盡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但一回到家裡,他們就會放鬆下來。於是,我們就能既看到他們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們放鬆的一面,而放鬆的一面不會總是很好。

對於陌生人,我們往往要比對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更加友善。我們會表現得彬彬有禮,和他們談論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如果他們邀請我們登門共聚晚餐,我們可能還會帶上一份小禮物。即使不喜歡餐桌上的飯菜,我們還是會吃並在用餐時誇讚它們。第二天,我們說不定還會給他們發出致謝短信或電子郵件,告訴他們,我們一起共度的時光是多麼美好。

其實,這些都是常見的禮節。我們尊重別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個個完美無缺,而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我們只是在踐行一條「黃金法則」,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當中所應當遵循的待人之道。

但到了家裡,我們估計就會忘記那條黃金法則。我們可能會把它改寫為:「為所欲為,因為他們該得。」

一個可以真正地進行艱難對話的地方

任何新事物都會經歷一個蜜月期。無論是一段新感情、一份新工作、一幢新房子,還是一輛新車。剛開始,新事物總是令人異常興奮,但日子長了,新鮮感就會逐漸消失。新車會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冒出異響來,新工作也開始變得平平常常,新房子開始變髒,新感情變得輕鬆自在。凡此種種,人們總在被誘惑著要以舊換新了。

在一段關係中,「新」總是美好且令人興奮的。但是當蜜月期結束時,我們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投入方可繼續維持好這段關係。當我們的關係變得輕鬆自在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將它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輕鬆自在固然是好事,但即便是很輕鬆、很自在,我們也不能忘記要以禮貌和尊重來對待彼此。

如果我們去別人家吃晚飯,行為方式如同在自己家裡一般,結果會是怎樣?在家裡我們可以不跟主人打招呼就進門,撲通一聲坐在椅子上,然後問:「晚上吃什麼?」我們可能會邊吃邊抱怨這一天有多糟,我們有多累,告訴家人今天哪些事情不太對勁。我們可能會只專注於「我我我」,而從來不問「你你你」。如果我們不喜歡桌上的飯菜,我們可能會說:「我猜你的烤箱定時器壞了吧?」我們可以不說「謝謝」就走,第二天不打招呼就來,言行舉止,一切照舊。

當然,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會很累,無論是去公司上班,還是在家辦公,抑或操持家務。我們很容易忽略家人,覺得他們的陪伴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大概哪兒也不會去。如果我們不好好對待客戶,他們就會和別人合作,而家人總是在我們身邊。

幾年前,我曾聽一位心理醫生說過,當他聽病人訴說了一整天後,他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輔導六年級的女兒做數學。但是當他結束一天的工作,把車停在車道後,他會關掉引擎,靜靜地坐一會兒再進家門。他提醒自己,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做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了。

如果我們忽略家人,他們也許人不會離開,但心會離開。我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讓自己感覺舒適的地方,我們需要一個放鬆的、無所顧忌的地方。但其他家庭成員同樣需要這些,家也是一個讓他們舒服的地方,而不僅僅是讓我們自己舒服。

我和妻子在結婚前參加了婚前咨詢,咨詢師反覆提到的一句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等候你的有溫暖懷抱,還有烤箱裡熱騰騰的麵包。」他的意思是,我們關係的目標是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營造一個安全的港灣。有些人也許會用角色來解釋這句話——一個人在外面工作,一個人在家裡做飯。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所有人都需要知道,雖然在外面他們可以被打敗,但他們可以回家,家裡有愛(溫暖的懷抱),家能滿足基本需求(爐子裡的麵包)。

這種安全感並不意味著家裡永遠都不會有強烈的情緒或者艱難的對話。但是我們將營造一個無條件接受的地方,在這裡,家人們互相珍惜、彼此尊重。如果我們能把家打造成一個安全、真誠的港灣,那麼家就是一個可以真誠地進行艱難對話的地方。

這是目標。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無瑕的,我們都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那些最不正常的家庭可能看上去是沒救了,也許可以通過專業輔導去幫助他們組建安全系統。但是,無論家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仍可以尊重他們。也許我們需要進行艱難的對話,但是當我們用尊重的態度引導他們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影響他們了。如果我們能夠掌控好自己並且踐行「黃金法則」,我們就開始影響這些重要的關係了——不管現在這些關係多不健康。

開啟治癒之旅的唯一途徑

我之前寫過一本書《不為他人抓狂》,很多讀者告訴我,他們覺得這本書裡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沒法改變別人。如果我們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行為之上,我們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痛苦之中。當我們把精力用在掌控自己的時候,才能得到自由。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他人的行為負責。

我們不能勉強別人去改變,但我們能影響他們。怎麼影響?我們改變自己。我們自己改變了,別人也會調整對待我們的方式,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假設我對你很生氣,但我什麼也沒說。每次無論你說什麼,我都冷嘲熱諷。剛開始,看上去也許像是隨便說說,但是時間久了,你就會厭煩。你試著阻止我,但我偏要這麼做,你覺得受到了攻擊,最終在我們之間築起了高牆,你需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我開始消極回應,因為兩個人之間有隔閡,生活變得很痛苦。我開始給你製造痛苦,因為你從不聽我的。我開始叨嘮,你這兒不行,那兒不好,需要改變。這使得情況越來越糟,因為在你眼中,需要改變的人是我才對。兩個人都感覺很無望,因為我們都認為除非對方做出改變,否則事情很難有起色。這樣,我們之間的牆越來越高,而且我們還在給那堵牆添磚加瓦。

有一天,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應負很大責任,不再等你首先做出改變了,我決定停止挖苦你。我自覺地下決心,以後說話之前要三思。我要學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再話裡藏針或者貶損你。

你會懷疑嗎?絕對會。你想知道我這是在幹嗎,我的潛在動機是什麼,或者我這樣改頭換面能撐多久。但是,如果我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之後,你會開始相信我是真的改變了。我這樣做不能保證你會轉而接受,因為畢竟我們的關係已經有了裂痕,而且可能還很深。但你會覺得沒有必要再抨擊我了,因為我已經不再對你施壓了。

然而,我改變的動機必須是真誠的。我不能迴避真正的問題,簡單裝裝好人,還希望你能做出不同的回應。假情假意是掩飾不了的,時間久了總會露餡,特別是你會去探尋它。無論你怎樣回應我,我都需要尊重你,是因為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我得依靠你才能找到幸福和安寧,那麼我就放棄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權。

這是底線:如果我誠心改變,也許你會做出改變來回應我。但開啟治癒之旅的唯一途徑是從我開始,而不是你。我的一舉一動是我唯一能夠真正做出改變的地方。

如何處理群體關係

一對一的關係確實有挑戰性,但是當親戚們聚在一起時,事情會變得更麻煩。家庭聚會往往會把最好的和最壞的事情都帶出來,特別是在節假日。我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假日場面就像托馬斯·金凱德的油畫一樣,鴿子在窗台上咕咕叫著,人們啜著蘋果酒,聽著好笑的故事,熱鬧地笑著。但我們心知肚明,事情遠不止於此,可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的娛樂廣告,這讓我們滿心期待。

這些家庭活動很快就會展現出現實的一面。在一個不正常的家庭裡,每一個人都在說,卻沒人在聽,而且所有人都在等著瞧熱鬧,看衝突最先在哪爆發。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大家有相互信任的基礎。可是每個家庭裡總會有一兩個出格的成員,他們會鬧得全家都不得安寧。當期望值過高、溝通技術又有限的時候,最好的慶典都有可能落得分崩離析。

大多數人都喜歡音樂、綵燈、節日裝飾和特別活動。但是一面臨家庭聚會時,我們就感到壓力很大,好幾天都提不起精神。我們怎樣才能享受這種慶典呢?

▶放棄對這一天的預期。如果我們相信一切都將進展順暢,那就要做好失望的準備。如果我們心懷期望,就意味著我們不會去想將要發生些什麼;但如果我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場冒險來對待,就意味著我們知道這一天不會是完美的,但我們準備好迎接一些驚喜。

▶在聚會中,不去試圖修正某些人。有些人已經按照他們不健康的溝通方式生活很長時間了。假如他們想要攪亂這場聚會,場面將很難堪。我們通常會問:「你怎麼回事?」接著批評他們的生活方式,告訴他們如何影響了別人。但這些應該是另外一個時間段的對話,不應該當場指責。我們最好把他們拉到一邊,就事論事地處理問題,不要試圖修正他們的性格。

設定界限。為了享受這一天,我們需要提前決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界限。如果我們選擇單獨待在廚房幹活,那就不要等到被一堆人攪和得頭疼時才告知大家。最好是一開始就說:「接下來的45分鐘,我要在廚房裡準備飯菜,你們就去書房玩吧,準備好了之後我要請出幾個自願者來幫我擺餐桌。」我們不必當一個獨裁者,但可以為自己明智地做一些安排。

如果需要,給自己一點空間。這一天開始得很早,結束得很晚,一整天都鬧哄哄的,大小問題不斷,就像是不間歇的高速駕駛。當這一天有潛在的衝突時(不管衝突多麼小),我們需要妥善安置自己的情緒。休息一小會兒以保存精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尤其如此)——比如到自己的房間裡待一會兒,獨自出去散會兒步,或者跟另一個人一起走一走。如果別人問我們去哪,可以如實回答:「我需要一點空間,10分鐘後我會回來。」

關注個人。家庭聚會的時候,我們眼裡很容易看到的是一大群人,而錯失了個人關係的樂趣。歡聚的時刻,要是某位家人想要添亂,通常大家都不想搭理他。但是要是你能拉他到一旁坐一坐,認真聊聊,踐行一下「黃金法則」,這樣就能拂去散佈在大家心頭的不愉快。不管我們是主人還是客人,我們都需要與自己最關心的人以及讓我們覺得最有挑戰性的人來一場無干擾的談話。

我們做出回應而不是反應。當有人開始做出負面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選擇如何回應,而不是衝動之下就做出反應。對付那些刻薄的話,正確的方式是思考幾秒鐘:好吧,我知道我想說什麼,不過這種場合說這些真的合適嗎?然後再選擇最好的回應方式。

對核心關係的承諾

我總是為那些不得不租下一整個禮堂或公園來舉行家庭聚會的人感到驚訝。一次聚會可能會有100個甚至更多的人來參加,協調家庭聚會就像召開一場重要會議。

我的家族沒那麼大,我們最近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家庭聚會是在我弟弟家舉行的,我弟弟、我妹妹和我,一共三個人參加。我們考慮過用照片做名簽,但又認為這樣就把聚會費用提高太多。(如果我們的配偶和孩子都來,參與人數將增加四倍之多。)

不管一個家庭有多大,我們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給予每個家庭成員以同等的關注。這讓人很為難,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家人。「畢竟,他們都是家人,難道不該得到我們最好的關心嗎?」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只有這麼多,怎樣分配它們需要好好規劃。當我們花時間陪伴一個人的時候,自動等於這段時間不能分配給其他人。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人比其他人重要或更有價值,這意味著我們不想為了外圍關係而損耗我們的核心關係。

這很像一個帶寬的問題。一個低帶寬的互聯網連接就像一個比較細的花園水管,在固定的時間段中,只能容納一定量的水(數據)通過。粗一些的花園水管在同樣的時間內能讓更多的水通過,高帶寬的網絡連接在同一時段能處理更多的數據。

對於我們的關係而言,我們的帶寬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需要給自己的關係編排優先次序,我們需要決定哪些家庭成員應該得到最多的關注,哪些成員應給予最少的關注。並不是因為誰更有價值,而是因為我們不願虧待心尖上的那個人。

我把我的家庭看作一組同心圓——像一個靶子。內圈代表了我的直系家庭關係。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我的妻子是最重要的,她處在我個人雷達的核心位置,她永遠應該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關注。如果我希望我的婚姻能長久,我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其實現。

孩子們位居其次。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我為他們付出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是永恆的。我的孫輩們也是這個圈子的一部分,因為祖父母對他們來說,與父母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隨著圓圈由內向外擴展,它們包括了姻親、兄弟姐妹及其他家庭成員。我很珍惜這些關係,而且我與他們中的某些人關係非常親近,我為這些關係投入時間和精力,但不以犧牲內部圈子為代價。

當我的「帶寬」達到限度時,我不想犧牲內部去成全外部,我的精力分配總是先內後外。

有的時候,外部圈子沒有內部圈子那麼多事、複雜,因為我們跟外部圈子的人見面比較少。我們很容易傾向於親近他們,因為當內部圈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外部圈子顯得更輕鬆有趣一些。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對核心關係的承諾,投入精力,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注。

把他們放在心上

打造有效的家庭關係的關鍵在於要把家人放在心上。我們很容易忽略家人,認為他們的陪伴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越是珍貴的,越是需要呵護。

家庭能帶給你最大的幸福,也能帶給你最大的痛苦。在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幸福和痛苦都是有益的。

結婚誓詞承諾「無論好壞」,我們能把這種心態用到所有家庭成員身上嗎?當然可以,在我們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之前,我們不會等到他們任何的改變。這是我們的事,無論他們怎麼做。

我們沒法改變我們的親戚,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然後看看他們是如何回應的。這就是家庭興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