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 12.踐行傾聽 >

12.踐行傾聽

有趣的是,當一個人開始用心傾聽,其他人也會受到影響。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故事。

你有一個故事,我也有一個故事,我們都想找到聽眾。所以我們試著說出自己的故事——但是無人傾聽,人們都忙著說自己的故事。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坐在從波特蘭飛往安大略省的航班上,航程兩小時,我的座位是8B。在飛機上的時候,我有時候看書,有時候工作。今晚我在觀察,我周圍的人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我想知道他們的故事。

我右手邊的座位是8A,那位乘客正在酣睡,我猜不出他有什麼故事,因為他就那麼斜靠在窗戶上熟睡,但我還是很想知道。

前排7A座位上的乘客大概已經80多歲了,她戴著厚厚的黑框眼鏡,正在閱讀一篇題為《現代約會指南》的文章,她一直在仔細研讀這篇文章,足足有15分鐘了,我也很想知道她的故事。

在我後排,過道對面的9C、9D坐著倆姐妹——她們可能是70後,聊了一路,她們對別人說的每件事都感到好笑,我無意中聽到她們的對話:

「我們怎麼還不起飛?」

「不知道——我瞧瞧窗外。」

「你看到什麼啦?」

「哦,另一架飛機正在著陸,老遠我都能看到它。或者,至少我看到了它的燈。」

「那麼它一定是一架飛機。」

「說不定是鳥,一隻帶燈的大鳥。」

於是她倆開始哈哈大笑,直笑得噴出了鼻息,然後又因為鼻息聲而笑得更加厲害。

飛機已經飛行一個多小時了,她們還在相互逗樂、笑個不停,我也很想知道她們的故事。要是坐的足夠近,我會問她們在笑什麼,沒準她倆會笑得更厲害,直笑得說不出話。

座位8C和我的座位8B之間隔著過道,坐著一位大約30歲的母親,正在照看她2歲左右的兒子。小孩穿著一件灰色的T恤,繫著紅白相間的繡花領帶,戴著一頂灰色的圓頂窄邊禮帽。在字典裡查查「可愛」這個詞,這個小傢伙的照片可能會在那兒出現。他正在忙著玩他的電子畫板,享受著有媽媽陪伴的幸福。他也有故事,儘管很短,那也是故事。

最後一個登上飛機的是坐在7C的那位女士,也是一位老婦人,她穿著鮮紅色的運動夾克、棕色的褲子,戴著金光閃閃的珠寶首飾,看得出她年輕的時候一定很新潮。她有故事,而且她正在講她的故事。

從她入座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跟7D——臨窗而坐的一位30多歲的女士說話,這是一架小飛機,過道兩側各有兩個座位,所以7D那位只有聽的份兒,不過她很樂意當聽眾,聽得很用心。

一開始,我很為7D感到難過,因為7C講述的是她的整個人生。她談到了她的成長經歷、她的孩子、她已故的丈夫、她的事業,以及她十幾歲時的旅行經歷。她還說了她住在哪裡,她喜歡什麼。7D間或會提出一兩個問題,這讓7C談得更起勁了。

7C一直在說,7D一直在聽。

上帝保佑7D,她給了7C一份禮物——傾聽。今晚回家後,7C回想起來會感覺很有價值,因為一個陌生人花了不少時間去關注她。整個交流過程,90%的話都讓7C說了,但7C永遠會記得,7D是一個多麼會聊天的人啊!

作為一個正在努力變得內向些的人,我不會特意去和飛機上的其他人攀談。通常,我在研討班上一說一整天,之後就很想休息。我想瞭解,當有人願意傾聽的時候,對說故事的人有什麼樣的意義。所以,眼下我所要做的就是讓某個故事啟動起來,把我自己的日常工作擱置一下,然後傾聽——愉快地聽一個好故事。

我想知道為什麼一個快90歲的女人正在讀關於約會的書;我想知道是什麼事讓人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來;我想瞭解一個小小雕刻藝術家的旅途……我想聽別人的故事,也希望有人能聽我的故事。

為什麼我們需要被傾聽

當有人因為某件事指責我們,卻又不聽我們解釋緣由的時候,會令人十分沮喪。老闆對我們大吼大叫說我們遲到了,說我們至少應該懂點禮貌,打個電話讓他們知道。可他要是能問問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我們就可以解釋說我們確實打過電話,但他們的電話無法接通。可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指責,加上各種他自己的假設,讓我們已經很難好好地溝通了。

人們渴望被傾聽。我們每天都在說話,但真正的傾聽並不常有。漫不經心的閒聊讓人感覺就像是在垃圾食品中求生,傾聽則能提供平衡的情感營養,給予我們生命。

請看下面的過程分解:

▶我們都有被重視的需求。

▶當我們說話的時候,如果有人傾聽,我們會感覺自己被重視;如果沒人聽,我們會覺得自己被忽略。

▶想要被重視的需求非常強烈,假如沒人聽,我們就會說得更多,希望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讓別人來聽。

▶每個人都在這樣做,人人都想要別人聽自己說,所以人人都在說,卻沒人在聽。

經年累月,我們形成了一種說的文化而不是聽的文化,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集體思維定式——給予建議比耐心傾聽更有價值。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別人,我們只需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就行了,聽起來很有用,不是嗎?他們有問題,我們有解法,這簡直契合得天衣無縫。

然而問題是,忠告幾乎從來解決不了問題,能解決問題的是傾聽。這看似違背常理,但是,大多數情況確實如此。如果有人提出建議,我們往往聽不進去。但如果他們願意聽我們傾訴,我們就會想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想想最近一次有人給你提建議,或者擺事實講道理,試圖說服你你的立場是錯的,他們才是對的。你大概不會說:「哇!這比我的觀點棒多了!很明顯,我的立場是錯誤的,我會立即改正,就按你說的辦!」不,不會這樣的,你多半認為他們大約是瘋了,或者太狂妄自大,或者你乾脆直接退出談話。

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來向我們推銷雜誌,或者向我們兜售糖果的時候,我們不願意開門。因為門口的那個人是要來說服我們的,也許他們經過練習,已經學會了用恰當的反應讓我們感覺被傾聽,但是他們的真實動機還是難以掩藏。

當我們想讓人們聽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越說越多,畢竟只要我們說,他們總能聽一點吧,對吧?但事實恰恰相反,吸引別人注意的最好方法是傾聽,當一個人首先真誠地對另一個人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本能地想要聽聽對方的話。

所以,關鍵是要少說,而不是多說。安靜地傾聽。

沉默的價值

我在大學任教的這些年裡,經常會有學生跑到辦公室來找我說話。有些人對作業有疑問,而另一些人則想知道下個學期安排了什麼課程。

通常,我們說著說著就聊起了家常。他們初離父母、涉世未深,總有一些解不開的困惑,需要和值得信賴的人交流探討。

我喜歡跟他們聊天,這是我工作中最開心的一部分。這些談話產生的影響使我感到驚喜,學生們會分享他們的想法、夢想和挑戰,他們會談論……好吧,就是東拉西扯。我幾乎不怎麼回答,只是豎著耳朵聽。我總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我應該拿出更好的建議——說得更好些。我本應該深掘自己的閱歷和智慧,給他們傳授一些真知灼見,讓這些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我常常感覺思維枯竭,說不出什麼來。

所以我只是聽著,只要有可能,我會肯定我注意到的他們身上的強項。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自己卻常常沒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這些優點。對我來說,這只是一次隨意的聊天,可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轉折點。

人們渴望被傾聽,當他們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時候,有人願意傾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有價值的。如果人們不自信,他們可以在說的過程中,從別人的傾聽裡汲取信心——直到找回自信。

越是值得珍視的關係中,傾聽就越顯得重要。當兩個人唇槍舌劍,不停地數落對方的時候,就像是火上澆油。可是,假如這兩個人學會傾聽,怒火沒了燃料,很快就能平靜下來。

學習傾聽

傾聽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技能,它並不專屬於內向的人或敏感的人,只要我們願意,哪怕再歡脫的人都能學會。為此我們需要認識到兩件事:

1.我們為什麼不傾聽。

2.怎樣才能學會傾聽。

1.我們為什麼不傾聽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發現自己只顧說,不傾聽:

▶我們相信自己是對的。如果我們堅信自己的立場,那麼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別人無知或固執,我們就不會誠心實意地想去傾聽別人的觀點,因為在我們看來,再聽下去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是別人的錯。如果我們相信對方是罪魁禍首,而自己是無可挑剔的,我們就會認為沒有必要去探究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角色,一心只想著去糾正別人。

▶我們害怕被批評。如果我們不喜歡爭執,就會千方百計避免它出現。我們會表明姿態,然後對別人的話充滿戒心。但這樣做實際上是關上了交流的大門。

▶我們覺得自己理應受到優待。如果我們把別人的不同意見視為批評,我們就會閉目塞聽。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於是就不願意傾聽別人的觀點。

▶我們擔心一旦承認自己錯了,就意味著自己在這場爭論中失敗了。如果兩個人不分析出現的問題,而是試圖爭辯誰對誰錯,對話就難以進展。如果我們承認自己錯了,感覺就像是拱手讓對方贏了似的。我們想要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我們不喜歡坐在一個瘋狂的司機的車裡當乘客,這讓我們擔心出什麼意外。我們寧願自己坐在駕駛座上。

▶我們想的比他們說的要快。如果對方需要時間來整理他們的思路,我們可能想要他說快點,別吞吞吐吐的,希望談話能快速推進。這時我們就開始心煩、走神,聽不進去對方的話了。

當我們發現自己沒有傾聽的時候,應該有一個觸發器,觸動我們去想一想我們的關係怎麼了,意識到導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潛在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怎樣才能學會傾聽

很多人形成了一種完全無效的對話模式:

▶一個人在說,但另一個人在準備自己的回答。

▶第二個人給出回答,而第一個人又在一門心思地準備自己接下來的回應。

▶第一個人回答後,第二個人又在一邊聽一邊準備回答……

這個模式讓談話的有效性呈螺旋式下降,逐漸趨於無效。人們都一直在說,但沒人在聽。

為了學習更好的傾聽,我們需要真誠地把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對方身上。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自己的需要,把對方當作關係的全部。這意味著我們要定期暫時地放下自己的議程,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瞭解他們的看法。我們沒用心傾聽,是因為我們在想辦法去反駁他們的觀點;我們用心傾聽,僅僅是為了瞭解對方的觀點。在一場對話中,我們應該多一些這樣心無旁騖的傾聽。事實上,這是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聯的最有效的方式。

一個健康的談話場景應該是,當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另一個人放下自己的事情,投入百分百的注意力去傾聽。輪到第二個人開始說話的時候,第一個人也全神貫注地傾聽。

「但是假如他們不配合呢?我可以聽他們說,可他們卻不聽我說該怎麼辦呢?」

確實有這種可能。我們沒辦法左右別人的行為,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選擇。有趣的是,當一個人開始用心傾聽,其他人也會受到影響。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兩個人面對面,往前伸出手臂,用手掌互推,只要他們都保持用力,他們會保持原地不動。可如果其中一個人後退撤出,另一個人沒有了與之對抗的力量,他如果仍然往前推,就會向前撲倒。高難度對話也是這樣,假如兩個人都只顧著說,對抗的力量就在兩個人中間僵持著。但是當其中一個人開始真誠地傾聽,從對抗中撤離時,另一個人就很難繼續對抗。

《聖經》箴言篇講過:「溫柔的回應能平息憤怒。」當我們情緒當頭的時候,這似乎很難做到。但是,學習有效地處理高難度對話,需要我們轉變平時的做事方式。這意味著我們要刻意地做出選擇,而不是僅僅對別人的言行做出直接反應。

想要溝通得出全新的結果,我們就要採用新的談話方式,包括以下內容:

▶傾聽。當一場對話開始變得有難度時,我們很容易搶先拋出自己的觀點。但最好的做法是把行動從說服別人轉向理解別人,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扭轉了談話的方向。

▶不要打斷別人說話。當別人在整理思路的時候,一個好的傾聽者是不會貿然打斷他人的話語的。不要害怕沉默,不去催促他們下結論也是一種尊重。談話中,我們需要掌控的是自己,而不是雙方。

▶關注別人的反應。當我們說話的時候,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而忘記了對方。好的傾聽者會時刻注意觀察對方細微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以瞭解對方的反應。

▶不要揣測別人的想法。在沒有任何視覺線索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假設別人不同意我們的看法。找到答案的唯一辦法是直接提問:「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你這會兒在想什麼呢?」

▶練習不做過多解釋。在高難度對話中,當對方不同意我們的觀點時,我們往往傾向於過度解釋。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翻來覆去地重複自己的話,會讓對方很受挫。比較好的方法是,擺出自己的立場,然後等待他們主動要求解釋。

▶用一個問題來推進談話。如果對方看上去沒有在聽,我們就不應該多說了。相反,應該停下來,問一個問題:「我說的有道理嗎?」這會讓對方找到重新投入談話的動力。

▶請對方解釋問題以加深理解。我們不是要對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都做出反應,而是要放慢速度,請他們對一些問題做出進一步解釋,這樣能確保我們跟得上對方的節奏。解釋澄清有助於我們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你說錢是問題所在,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關於這個,你能多告訴我一些嗎?」

「你說我不重視你的需求,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

「你說你想要從我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結果,那麼對你來說,什麼算是更好一些的結果呢?」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情。我們很難向一個素食主義者抱怨肉價上漲。

▶總結一下對方說過的話。要想讓別人知道我們在認真聽,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他們說過的話,然後詢問他們是否正確,比如:「那麼如果我沒聽錯的話,你是想……我說的對嗎?」

高難度對話的技巧

在高難度對話中,傾聽是打破障礙的最簡單的方法之一。要懷著謙虛的心去傾聽,當一段關係比一個問題重要的時候,傾聽是通往真誠連接的最快途徑之一。

▶請別人講述他的故事,當他說話的時候,你要看著他的眼睛。

▶將真誠的傾聽作為禮物送給對方,在高難度對話中,這是緩解緊張氣氛的最快途徑。

▶對著遇見的每一個人練習傾聽。把自己的計劃暫時放到一邊,只為理解而傾聽。

▶用總結別人的話作為回應,不要添加自己的想法。一旦把關注點轉移到自己身上,你就不是在傾聽了——而是在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