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 10.營造安全感 >

10.營造安全感

當別人感覺到你是在真誠地關注和關心他們時,安全感就會增加。

最近,我在俄亥俄州西切斯特的一家公司進行了幾天的培訓。一天夜間雷暴來襲,閃電一個接著一個,雷聲震天,旅館的牆壁卡嗒卡嗒作響。我喜歡這種類型的雷暴,自從我住到鳳凰城,還從來沒有經歷過。

第二天上午,這場雷暴成了全班討論的話題。一位女士告訴我,這是她在過去20年裡所見過的最令人恐慌的雷暴。還有人說,當時還以為這八成是一場颶風的前奏,猶豫了好一陣要不要去地下室躲起來。

有人說:「你住在南加州,對吧?所以這對你來說一定很可怕。」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另一個人就說:「你們那兒常鬧地震,和地震相比,這些雷暴都不算什麼。你怎麼能忍受住在那裡呢?」

我回答說:「實際上,我寧願發生地震也不願經歷龍捲風或颶風。有了龍捲風,你就會著急。你會擔心它有多快,有多糟糕。而地震呢?你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若是來了,你得花幾秒鐘的時間才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等你弄明白的時候,它通常已經結束了。如果你還活著,該幹什麼接著幹什麼就是了。」

被譽為「懸念大師」的電影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曾經說過:「懸念和恐怖不能共存。」懸念構建緩慢,而恐懼則要直截了當和出乎意料。在他的電影裡,他會營造場景讓觀眾感覺到有什麼不好的東西要來了,所以當它最終發生時,那是意料之中的事。這就是懸念。

換句話說,當某件東西毫無預兆地從陰影中跳出來,害得你大吃一驚時,恐怖就發生了。這裡沒有懸念,只有震驚。如果希區柯克的觀眾覺察到了懸念,那麼驚駭元素就會消失——那就沒有恐怖了。

颶風屬於懸念,地震屬於恐怖。

希區柯克就是在利用人們的恐懼,他曾經寫道:「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花大把的錢去吃苦歷險,只不過是為了去體驗恐懼……小男孩們常常玩走鋼索也是尋求恐懼感,賽車也是如此,同樣的還有登山及狩獵大型動物。」

人際關係中的恐怖時刻

不是只有在好萊塢才能找到恐懼,每一天,恐懼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知道老闆信任自己,那麼面臨工作中的高難度對話時,我們就能從容應對;假如我們害怕飯碗保不住或是發覺老闆不支持自己,那麼在挑戰面前我們就會缺乏自信。

所有人際關係都會經歷「恐怖」時刻,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失業、家庭危機、疾病、事故、財務問題——冷不防地打破原本的平衡,讓我們感到恐懼。這些突發事件考驗人際關係的底線,向我們展示這段關係的實質。突發事件沒有什麼選擇性,無論是特別健康的人際關係還是極其糟糕的人際關係,都可能遇到。

有些關係的特徵是「疑慮」。他們的溝通很緊張,雙方都感到如履薄冰,都害怕把棘手的問題拿到桌面上來討論,因為他們害怕對方會發火、冷淡、設防或離開。這種關係沒有安全感可言,他們彼此都沒有做出長期承諾的信心。

另外一些關係則被認為是「安全」的。這些人有著健康的溝通方式,而且他們確信對方會把共同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他們不喜歡艱難對話,但必要的時候也不逃避,他們對這份關係有信心,彼此信任,這樣就為深入、誠實的互動提供了基礎。

當突發事件撞上疑慮重重的關係,就很容易在兩人之間挑起爭端。他們之間沒有達成共同面對這類事件的共識,所以他們即便盡了最大努力,也是各自為政。可這些努力卻將他們越推越遠,這些突發的挫折堵在兩人中間,他們的隔閡越來越深,有效溝通化為烏有。

當突發事件碰見穩穩當當的關係,就會傾向於拉近兩個人的距離。他們對彼此有承諾,同心協力解決問題,把突發的挫折攔在兩人感情之外,所以兩個人不僅沒有因為挫折而分開,反倒更加親密了。

健康關係的基礎

人在小時候就會形成各自的安全觀。人無法選擇父母、家庭經濟水平、生長地,同樣無法選擇接受何種教育和熏陶,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怎樣的與人相處之道。我們只能承繼,跟隨我們在成長環境中接觸的那些人的腳步。

人在處於早期的那種依存狀態時,一切只能聽任擺佈。如果他認為周圍的人們值得信賴,他就會形成這樣的印象:世界是安全的;反之,他就會覺得世界是可疑的。

這些印象為人們提供了處理生活問題的初始工具——人們會將其運用一生。這些印象還為人們建立了如何看待他人的默認設置。如果一個人在他生命的初始階段感覺到人們是值得信賴的,那麼即使到了成年,其默認設置仍可能是信任(除非在這期間有別人顛覆了他的認知)。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認為人們不值得信賴,他可能會把所遇到的大多數人都看成是可疑的。人們所獲得的這些工具也就是他今後將運用的那些,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我改不了,我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人是可以改變的,這也許很難,可畢竟是有可能的。不管過去我們對人的看法怎樣,現在我們可以轉變。首先,我們要認清自己的默認設置是什麼,然後再決定如何做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回應。

默認設置可以一成不變,但我們仍然可以學會如何變通。計算機有運行操作系統的主板,但計算機也可以使用其他軟件。同樣,也許我們的基礎硬件不可改變,但還是可以通過運行不同的軟件,以新的方式做出回應。

這是一個值得思量的重要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安全感這個基本需求。在一段關係中,當安全感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好辦;當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是挑戰。安全感是人際關係得以健康運轉的基礎。

我的朋友吉姆是一位結構工程師,曾經有一個城市要建一棟摩天大樓,他們僱傭吉姆承擔所有的地基工作,他要確保基礎工程絕對牢固,要考慮到項目所在地的所有地質特徵。吉姆是這一領域的權威,項目承包商信任他,他們知道如果由吉姆來負責地基工程,即使往上建50層或60層,也不用擔心會出什麼問題。工程完工的時候,沒人能看到吉姆的作品,也沒人會想到他所做的這些工作。但因為有了堅實的基礎,地面之上的一切才能成為可能。

如果我們不確定自己的關係是安全穩固的,我們的對話將困難重重。當安全得以保障、基礎牢靠的時候,溝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安全濾鏡

幾年前,我和一個抄表工談起了狗。抄表是要進到別人家的院子裡的,他幹這一行已經有好多個年頭了,每家每戶有什麼動物他都一一列在小本子上——什麼種類,是否被鎖起來,以及是否有狗。他還帶著一根棍子,棍子的一端有個橡皮球,他接受了訓練如何用它來對付要咬他的狗。

我問:「你以前被咬過嗎?」

他回答:「咬過,還不止一次呢。但是,每次都是小狗,而且好幾次都是主人剛剛說『沒事兒,它不咬人』,話音剛落它就撲到了我的腿上。」他說因為受過訓練,他不再怕狗,但他還是謹慎對待這些動物,他會假定每一隻狗都有可能咬人。跟這些狗打過多次照面後,他知道了哪些狗很乖順,哪些狗需要當心。最開始,他戴著「危險」的濾鏡看待所有狗,直到它們證明自己——這個時候他把濾鏡換成「安全」。

每當開始一段新的關係,我們會先判斷這段關係是否安全,一旦做了決定,那決定就成了濾鏡,此後我們就會通過濾鏡來看待這份關係。而且從那時起,我們也假定那些濾鏡都是準確無誤的。

如果我們確定一個人值得信賴,那麼即使他們把事情搞砸了,我們也會為他們開脫。我們相信這是一次失誤,或者是一個好人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我們告訴自己:「他不是有意這麼做的。」只有當這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種錯誤時,我們才開始懷疑自己的濾鏡。

如果我們確定一個人不值得信賴,我們則會懷疑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質疑他的動機。「他只是想讓我覺得他已經改變了,沒門兒!」只有在看到他們的行為始終如一後,我們才會甘冒被欺騙的風險去信任他。

使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的情形是,破壞信任只需要一次行動,但是要再次獲得信任可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把事情搞砸了的時候,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夠了,要重新贏得別人的信任,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積極行為。

如果想建立一種安全的關係,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去做一些積極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會信守承諾和言行一致。另一個人也終將明白,你是認真的,你把彼此的關係放到了首位。

如何讓他人感到安全

地震之所以會引發災難是因為人們相信大地是不會移動的。一旦它動起來,人們平時信賴的東西就消失了,人們就會緊張不安,失去安全感。

在一段關係中,「安全」是什麼樣子的?當一個人的需求能借由另一個人得到滿足,且是相互滿足,這段關係就是安全的。

我們都想被愛、被肯定、被珍惜、被呵護。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它們就會一直存在。如果別人不重視我們,我們會找到其他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我上高中的時候,經歷了許多青少年都經歷過的那種在通往成年道路上摸索的惶惑不安。我想要人們喜歡我,但我又不看好我自己,所以我試著做點什麼事,好讓別人喜歡我。我開始做一些其他人不願做的工作,想著如此一來,人們就會高看我一眼。我在一家縣醫院的太平間工作過,賣過樂器,做過膠印,當過電台播音員,還做過婚紗攝影。別人一聽,就會印象深刻,但這並沒有讓我感覺好一點,做這些事確實讓我獲得了不少關注,但我感覺給人們留下印象的是這些事,而不是我這個人。

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人人都想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們就都處於一種索取模式。人人都希望「人人為我」,但如果每個人都在索取,而沒有「我為人人」,那麼這段關係就會日趨冷淡。

學著去關注他人的需求,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自己的需要,逆來順受。它只是要我們有意識地讓別人感到被珍視。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能幫助他們找到最基本的安全感,當他們的安全需求得到了滿足的時候,他們也願意做同樣的事情來回報我們。結果呢?用以應對高難度對話的基礎就搭建好了。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在操縱他人,好讓他們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必須懷著真誠去幫助別人,因為我們在乎他們。我們無法保證他們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但這讓我們有了一種不同的心態,專注給予而不是索取。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別人感到安全呢?

1.把它們描述出來

當別人感覺到你是在真誠地關注和關心他們時,安全感就會增加。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認真傾聽(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專門討論這一點)。

大多數人聽別人講話時漫不經心,還常常用別人的話作為跳板,轉而說他們所想說的事情。但一個優秀的傾聽者不會快速轉移話題,他們會認真對待對方所說的話。

在一場交談中,對方說:「在工作上,他們從來都不聽我的,感覺他們好像看不見我似的。」典型的回應可能是:「是啊!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我記得有一次……」這個時候,我們不是在傾聽,而是在說自己的故事。

更好的反應是停下來,然後把它們描述出來:「你說感到自己被無視,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說了什麼還是做了什麼讓你感到不舒服?」這種程度的關注會讓他們知道,我們非常關注並願意深入瞭解他們的感受。我們重視他們,而且想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瞭解他們的想法。我們並不是在試圖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只是在他們的旅途中陪在他們身邊。

2.控制我們的反應

當我們在激烈的談話中對別人發火或心懷戒備時,我們的關係就開始不安全了。情緒不是問題,因為情緒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表達情緒。對別人進行言語攻擊,會讓他們感到威脅,沒有安全感,他們覺得我們是在針對他們,而不是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可以表達情感,但這需要誠實和控制。不要說:「你太蠢了,你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可以說:「你這麼做我真的很生氣,而且感覺很受傷,我覺得似乎很難相信你了。」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加控制地亂發脾氣就好比火上澆油,只會讓衝突升級。衝突是問題所在,但如果做法不當,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如果你的配偶或上司正在發火或發洩,他們實際上就是中止了有效的對話。在衝突中試圖讓對方改改脾氣看似很誘人,但其實這是在拿邏輯對付情緒。我們可以和對方談論關於脾氣的問題,但這應當在以後大家都很放鬆的時候——不是在脾氣當頭的時候。

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們能談談前不久發生了什麼嗎?對於眼前的麻煩,我真希望咱們能坦誠相待,不過我想現在我們可能遇到了一些阻礙,不如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然後我們可以討論各自的觀點,而不是強辯和互相攻擊。

3.確認期望

你的老闆交代道:「明天中午我要和菲爾開個會,你去安排一下。」所以你打電話給菲爾,安排他明天中午到老闆的辦公室來開會。

你的老闆知道後說:「我想要的是一個午餐會,不是在我辦公室裡開會,這是中午,午餐時間,這麼顯而易見的事你應該明白。」

你按老闆說的辦了嗎?是的。你的老闆滿意嗎?不滿意。

當然,上司應該交代得更清楚一些,可是他沒有,你只是按照他說的辦了。誤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期望不明確。

你很容易認為這件事是上司的錯,是他沒說清楚。但是,我們不能左右老闆怎麼做,我們能做的是在接受任務時採取主動,確認他的期望。「好的,我這就去安排,你希望在哪裡見他?會議預備多長時間?菲爾需要提前準備些什麼嗎?」

如果人人都能準確描述自己的期望,那就再好不過了,但是無論處在什麼關係中,我們能把握的,只有我們自己。如果預先花點時間來確認期望,你就會為自己避免許多潛在的失敗。

4.接受他人的缺點

人無完人,包括我們自己。當人們的行事方式與我們大相逕庭,尤其是當我們「知道」自己才是對的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惱怒。但人們只有在知道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價值是分開的時候,才能在彼此的關係中找到安全感。如果他們知道即使自己把某事搞砸了,我們依然會接受他們,他們就不會在彼此的關係中失去安全感。

你丈夫準備了晚餐想給你一個驚喜。他不是個好廚師,但他找到了一個絕妙的菜譜。結果……嗯,不怎麼樣。你會說什麼?

如果你們倆都認為晚餐結果不太好,那就承認吧。但要以誠實的方式對待食物,也要以真誠的方式對待配偶。「你不知道,你盡全力所做的這一切對我有多重要。我知道你對做出來的飯菜不滿意,但食物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的時間。謝謝你!」

我們沒法忽視缺點,因為它們真實且明顯,但我們不能用缺點去定義一個人。關係是建立在兩個不完美的人彼此真誠相待的基礎之上的。當我們試圖讓另一個人變得完美,或者將他們修正成我們心目中的模樣時,我們實際上就破壞了關係的發展。

5.在人際關係中建立界限

正如羅伯特·弗羅斯特所寫的:「籬笆好,好鄰居。」你可以信任住在你隔壁的人,可以不設籬笆。但當他們院裡的雜草開始偷偷爬上你家的草坪時,最終還是會導致你的情緒波動。界限並不是不信任的標誌,它是保持人際關係健康的一個工具。

和自己在乎的人相處,要防止外部力量把我們分開,也要各自看管好自己的內心。不公開討論敏感問題,對另一個人生氣的時候不尋求外部支持,有話要和對方說,而不是對其他人抱怨。

安全感來源於你有所準備

當飛機遇到氣流時,飛行員會告訴乘客們要繫上安全帶。我注意到很少有人真正這麼做,畢竟只是有一些顛簸,又不是瘋狂的過山車。

可一旦飛機開始俯衝,人們就會立馬繫好安全帶。僅有飛行員的指示,讓問題看起來不那麼嚴重。但當人們覺得自己處於危險之中時,他們就會開始防範。

關係持續的時間越長,彼此遇到的波折就會越多,重大的動盪也會在所難免,這就是關係成長的一部分。當重大動盪發生時,我們開始尋找解決方案,我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但事情往往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能力。

把安全帶繫上的時間應該是在飛行開始時,而不是當氣流襲來時。這種安全感來自於你有所準備,有備才能無患。

當人們在一段關係中感到安全時,他們就有了處理關係中問題的基礎。安全,為彼此的關係提供了一個可長期增進並走向成熟的環境,也為可能來襲的暴風雨做好了準備。

想要安全感?現在是時候繫上安全帶了。

高難度對話的技巧

▶當對話開始變得艱難時,別讓問題擋在兩個人之間,我們要一起努力,共同解決問題。

▶不要指望別人去改變,我們可以敦促他們成長,但要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是否改變,我們都接受。

▶就算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也要表示出對他人的尊重,我們不能讓問題破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