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 7.情緒-人際關係的加油站 >

7.情緒-人際關係的加油站

我們不是在和邏輯產物打交道,我們是在和情感動物打交道。

碰到火,汽油就要爆炸,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這事發生在你的汽車引擎裡,那是好事;要是這事發生在你的車庫裡,那可就糟糕了。汽油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能源,它能夠讓我們駕車穿越城鎮,還可以讓我們坐著飛機滿世界飛。我們一面抱怨油價漲得離譜,一面在加油站排著長隊等著油箱被填滿。世界上很多國家政府都在努力尋找替代能源,但是在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之前,要是我們耗盡了石油資源,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陷入一團糟。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敬畏汽油的力量,它就會展現驚人的破壞力。我們千方百計地妥善地儲存它、安全地灌裝它、小心地使用它。汽油本身沒有問題,它只是一種能源,只有當汽油沒有被正確地使用和控制的時候,才會出問題。

情緒也是如此,它們很好的時候我們歡迎它們,它們不好的時候我們就會排斥它們。畢竟誰都願意樂樂呵呵,誰也不想哭哭啼啼。在我們最珍視的那些關係裡,情緒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喜悅,也可以讓我們承受難言的痛苦。當兩個人相處甚歡的時候,我們喜歡那些情緒,因為它讓彼此積極向上;當兩個人發生矛盾、關係緊張的時候,我們恐懼那些情緒,因為它讓我們衝突不斷。

配偶因為捕風捉影的事兒跟我們鬧個天翻地覆;老闆對我們提交的工作報告百般挑剔;同事將我們曾與之分享的方案構思據為己有;鄰居抱怨我們家的樹葉落進了他家院子……不滿的情緒悄悄潛入原本十分穩定的關係,對話開始變得緊張,這種時候我們沒法進行正常溝通。一旦溝通出現困難,就需要解決困難的策略。

當困難局面出現,人的本能往往是要麼抵抗、要麼逃跑。我們感覺不舒服,局面也很難堪,於是我們想要趕緊結束。我們要麼奮起反抗,強迫別人順應我們的意志;要麼腳底抹油,逃避衝突。這兩種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並不可取。這兩種做法,緣由都起於將情緒看成應該被剔除的負面因素。

上述觀點本身其實就是問題,因為情緒本身無所謂好壞,它只是我們人際關係的加油站。當情緒得到合理的控制和引導時,它能夠為人際關係的成長和成熟提供必需的激情。可一旦情緒不受控制,它也能夠毀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我們排斥情緒,就是丟棄了我們人際關係的燃料。沒有了汽油,車子就走不了,我們會被困在路上,哪兒也去不了。很多夫妻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一個人開始變得感情疏遠,另一個人會盡力表現得平靜、淡定,他在說:「我才不在乎你的感覺呢——不就是個感覺麼!」但是夫妻關係卻越來越淡漠,因為「燃料」快耗盡了。

當我們試圖跟一個撲克臉的人對話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你說得再好聽,他們也一臉超然、無動於衷,非常難溝通。情緒永遠都在那兒,誰都不能免俗。但是如果我們一點同理心都沒有,完全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那麼就很難展開一場真正的對話,因為燃料已耗盡。

即便你忽視情緒,情緒也不會自行離開。把怒火壓抑在內心深處,憤怒也並沒有消失——就像真菌在培養皿中生長一樣,壓抑的時間越長,它生長得越迅猛。我們以為自己冷靜、平靜、鎮定,但是實際上我們正在一點一滴地損耗維持關係的燃料。就像是在我們的關係油箱上鑽了個洞,我們沒有意識到汽油正在洩漏。

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要去消除情緒或者否認情緒,而是要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邏輯能勝過情緒嗎

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當別人在鬧情緒的時候,你試圖用邏輯去說服他?結果怎樣?

我和黛安娜剛剛結婚那陣,她會和我訴說那些讓她不開心的事,不厭其詳。很自然地,我以為她是在尋求解決方案。對我來說旁觀者清,給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很容易,於是我盡力為她提供建議。從我的視角來看,邏輯就是解決之道,只要做了A和B,你就能得到C。

但這不是個好辦法。她不需要我的建議,她需要的是我聽她說。(接下來我將專門用一個章節好好講講傾聽。)其實我靜靜地傾聽,就是在幫助她處理情緒,一旦她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了,就意味著她已經做好準備來談一談具體的處理辦法了。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和他講邏輯是行不通的。邏輯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講的時機不對。只有當一個人的情緒平復下來之後,邏輯才能發揮效用。這說的不僅僅是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如此,正面情緒也一樣,情緒當頭,人們就是聽不進去道理。

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做過好些年的婚紗攝影。我在鳳凰城一家很受歡迎的影樓裡,跟一位高手學習。主攝影師在婚禮現場拍照的時候,我一直為他打下手,他會跟我描述他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

有一次,他告訴我:「賓客隊列很長,我們要一直盯著新郎新娘。」(婚禮那天,新郎新娘及其家人會列隊迎賓,與來賓一一握手,接受他們對新郎新娘的祝福。)常常會有些老太太不按次序,等不及要擠到新娘跟前,開始給她一些建議。這些七大姑八大姨會告訴新娘,要看好自己的丈夫,因為這個時候她對丈夫的人品還不夠瞭解。她們還會告誡新娘子,一過了蜜月,男人就會變樣——要做好思想準備。

這樣的場景我見過很多次,新娘往往會謙遜地說:「哦,非常感謝,真的很感激您的忠告。」但很顯然,等到跟下一位來賓握手的時候,她就已經忘記剛才的話了。即使新娘很感激那些建議,也只不過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婚禮上,新娘興奮得都快飛起來了,什麼話也聽不進去。這是積極的情緒不假,但依然會讓人們聽不進道理。

對話矩陣

人人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秉性、語言風格、背景和交際方式組成的一個綜合體。當我們遭遇一場富有挑戰性的對話時,常常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什麼類型的對手。這感覺就像是,我們走在一所動物園裡,忽然動物們紛紛逃脫,我們要想確保安全,就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應對不同的動物。

有許多書籍探討了面對有不同溝通方式和性格特徵的人應該怎麼辦,它們都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這裡,針對如何化解溝通障礙,我們大體結合兩種類型的人和兩種類型的反應來進行探討:

1.他們偏外向還是偏內向?

2.他們更容易憤怒還是更容易恐懼?

要學會與人交流,我們需要看談話矩陣中的四種類別。

當溝通開始變得困難時,彼此的情緒越來越激動,人們就覺得有了威脅。他們的反應往往分為兩類:憤怒或恐懼。

容易憤怒的人往往會選擇爭鬥,他們的性格傾向於競爭,而且他們的自然反應是盡力贏得爭論。他們可能會操控這場對話,甚至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那麼富有邏輯性。要是別人看不到他們的邏輯,他們就會想:你有毛病嗎?這麼明顯的事兒都看不出來!他們傾向於發怒和強人所難,簡單地說,他們會挑事兒(有時候甚至會攻擊別人)。

容易恐懼的人往往會選擇逃避,他們傾向於逃離衝突,因為他們害怕衝突導致的後果。他們不知道當時應該如何回應,而且會感到害怕,他們只想著趕緊結束爭端。假如對方用的是邏輯,那麼對於這個想要逃跑的人來說,會認為那不是邏輯,因為他們正處於對當下問題或遭遇的強烈情緒之中。簡單來說,他們會逃避問題。

當一個易怒型的人跟一個恐懼型的人進行對話,才是真正的挑戰。易怒的人千方百計想要解決問題,而恐懼的人只想著趕快結束爭端。雙方都認為對方不能理解他們的觀點,因此陷入僵局。

通常,真正的問題是因為各自具有不同的氣質,一些人比較外向,而另外一些人比較內向。害羞、開朗只是表象,關鍵是兩者在如何處理信息方面表現得大相逕庭。

外向的人習慣在說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有人在身邊,他們就會興致勃勃,而且他們需要參與對話,在對話中確定自己的想法。

內向的人則需要時間整理自己的思路進而形成某種想法。在群體之中,他們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他們通常會先聽別人怎麼說,然後拿出時間來整理思路,最後再確定自己的想法。

外向的人通常思維敏捷,而內向的人通常思想深邃。內向的人在外向的人面前常常感到緊張,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在瞬間做出回應,他們總是在對話結束十分鐘後才想出完美的回應。而外向的人看到內向的人一時間沒有回答,就以為他們沒有好的主張。

哪一個是對的?沒有對錯,只是他們不同而已。在高難度對話中,控制情緒的關鍵之一在於瞭解對方的脾性,進而接受這個事實。我們會想,為什麼他不能和我一樣?那是因為你們本就不一樣,他是他,你是你。

運用上述對話矩陣,我們就能看清每個與自己對話的人的獨特話語風格和需求。

象限1:這類人不會羞於進行高難度的對話,而且常常還願意推動問題解決。在一個內向的人看來,他們是可怕的;對其他外向的人來說,他們則充滿挑釁。我們說這個象限是高能型的,是因為他們對任何話題都充滿激情。

在一場非常激烈的對話中,我們很有必要認識到,他們表達出來的這些想法很可能是剛剛才形成的,而且是一種個人情緒的表達。《箴言》中說過:「和善的回答能驅散憤怒。」為了避免高能型的人壟斷談話主導權,我們的反應必須溫和且鎮靜,而且不要急於回應。我們可以這麼說:「很明顯你對這件事非常在乎,也很感謝你告訴我這些,但我需要一點時間好好想一想。」

象限2:這類人總是不假思索地分享他們的想法,而且輕易表達出他們的擔憂。他們的目光總盯在問題上,而不是去尋求解決方案。在交流過程中,他們傾向於表現得悲觀、憂慮。你很難跟他們講道理,因為他們實在太憂慮了。我把這個象限概括為高慮型,因為談話時,他們憂慮的情緒就像一片烏雲,遮擋了他們的邏輯。

跟高慮型的人對話的時候,我們需要意識到他們的想法尚在形成過程中,所以不要以為他們有什麼深謀遠慮。如果我們立即回應,有可能會被誤導,因為他們表達出來的問題只是基於他們當時的想法。也許他們說著說著,越說越明白,甚至換了想法。與高慮型的人打交道時,我們要由著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憂慮,耐心傾聽,不要反駁他們所說的任何話。花一些時間去理解、發掘他們的憂慮,能夠幫助他們放鬆下來,平復焦慮的情緒,因為這讓他們有了一個可以表達自己的渠道。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往往才願意跟你討論邏輯問題和解決之道。

象限3:處於這個象限中的人,你可能很難搞懂他。他們有著強烈的情緒,卻沒有成熟的意見。他們不願意表達自己沒把握的觀點,也不願意讓自己聽起來很傻,所以在艱難對話中,他們選擇把所有的想法埋在心底。他們面臨問題時,可能會選擇被動等待,假裝一切都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這個象限稱為「生悶氣」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類人處理自己想法和感受的需求,我們就不會急於得到他們的及時回應了。這種做法會導致積怨,欲速則不達,因為要他們趕快說出不成熟的意見,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我們可以這樣回應:「看上去你對這件事很有感觸,我真的很想聽聽你的想法和看法,你願意思考幾天,然後我們再好好談嗎?」這些話才是振奮這類人的正確選擇。

象限4:跟這個象限的人說話,感覺特別沒勁,因為他們缺少動力。他們拿不出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根本沒時間去思考,他們滿腦子都是負面信息,只盯著各種糟心事。他們很容易陷入壓抑和憂愁的泥淖之中,遇到挫折他們容易選擇放棄,逃避衝突。這就是他們被稱作退縮逃跑型人的原因。

和處於這個象限的人溝通時,你需要意識到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兒。我們可以這麼說:「我估計我所知道的有限,你的顧慮還有不少,對嗎?我想確定,我不會錯過任何一點你所顧慮的重要問題,這幾天我們能再好好談談嗎?」如果我們能幫助他們從壓力中解脫出來,他們就能夠燃起希望。

把情緒作為觸發器

當關係開始僵化,人們很容易把情緒看作敵人,憤怒或者恐懼似乎都會妨礙解決問題。但情緒不應該把我們嚇跑,因為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它是由某些事情引發的,我們需要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然後解決它。

當我們看到或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時,這種情緒就是觸發器,促使我們重新關注引發這種情緒的問題,而不能把這種情緒作為攻擊對方的理由。傷害他人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耽誤問題的解決。如果不好好處理,無異於火上澆油,如果鬧得難以收拾,最終就會摧毀我們的關係。要是我們任由情緒在兩個人之間蔓延,隔閡將越來越深。我們需要從情緒中抽身,一起面對它。

人人都有情緒

所有我們在這個章節中談到的內容都適用於任何類型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婚姻、友情、親情,還是職場。

伴侶關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親戚關係和鄰里關係等都有著類似的動態發展過程,都要經歷相似的階段。關係越是長久,我們的情緒越是容易激化。

但是,情緒只是燃料。我們不是要摒棄它們,而是要努力控制它們。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如果人與人之間一點情緒都沒有,那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就沒有未來了。

引導情緒的實際步驟

要保持健康的溝通,情緒至關重要。疏導強烈的情緒是不容易,但總好過失去彼此。如果交流出現困難,我們又該如何掌控好自己的情緒呢?此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忽視情緒,不隱瞞情緒。我們需要向別人傾訴,坦誠自己的情緒。

▶要承認情緒,無所謂好壞,情緒就是情緒。

▶要認識到不帶任何情緒的對話只不過是閒聊。豐富的情緒是深厚的情感連接的動力和燃料,特別是當談話變得艱難時。

▶向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學習。去研究他們的性格和交流風格,然後用心打造通往他們內心的溝通途徑。

▶欣賞差異。力求協同配合,避免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