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寫給內向者的溝通心理學 > 第10章 壓力,一種積極的溝通力量 >

第10章 壓力,一種積極的溝通力量

對於有效溝通來說,壓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如果我們感覺到壓力,這就說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

別擔心,你並不孤獨

交談過程中你是否有以下症狀?

● 手心出汗/手心濕冷。

● 雙手發抖。

● 胸口發悶。

● 口乾舌燥。

● 聲音顫抖。

● 大腦一片空白。

如果你是這樣,不要擔心,因為你並不孤獨。事實上,每個人都很緊張。越是充滿挑戰,就越容易緊張。很多運動員和演員經常提到在大型賽事或演出之前倍感緊張,有些人甚至出現了身體不適。這很正常,也很普遍,對於重要的比賽或演出來說,緊張可以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關鍵看你怎麼處理。

當感受到壓力的負面影響時,我們都希望壓力消失。不過,如果所有的壓力真的都消失,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缺少具有創造力的適度緊張,我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更無法應對人際關係中的各種挑戰。

任何值得去做的事情都需要耗費能量,而適度的壓力能夠輸送所需的能量。正如小提琴需要一定的拉力才能演奏出曲調,拉力不足,就無法演奏曲調了;拉力過大,琴弦就可能崩斷。特定場合的壓力和緊張也是無法消除的,如果能夠恰當地加以利用,壓力就會成為創造性互動能量的源泉。

我們為什麼會如此緊張

在社交場合,壓力往往來自於涉足未知的領域。你加入一個群體,群體中其他人似乎彼此都很熟悉,而你成了唯一的「陌生人」。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身上,你的壓力倍感增加。如果能夠將注意力外移,壓力感就會減少。

在社交場合,我們為什麼會緊張呢?

● 我們擔心無人可以交談。

● 我們擔心無話可說。

● 我們擔心他人覺得我們無趣。

● 我們擔心沒有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 我們擔心因說錯話而尷尬。

導致緊張的因素可能還不止以上這些。我們傾向於將上述因素視為消極的,因為它們往往和痛苦的經歷相關。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它們是積極的,並加以合理利用,往往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上本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壓力和緊張並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對事件的解讀。

比如,十幾歲的孩子參加某項活動,家長往往會規定回家的時間。如果有那麼幾次,孩子並沒按照規定的時間回家,家長就會有一連串的想法了,比如:

● 首先,家長會注意到孩子遲到了。

● 幾分鐘後,家長會覺得孩子不遵守規定,等他們回來後要好好談談。

● 時間繼續推遲,家長開始煩躁不安。

● 煩躁不安變成了關心。

● 然後關心又變成了擔心。

● 一定時間之後,開始恐慌,甚至想像最糟糕的可能。

時間越長,壓力就會越大。然而如果幾分鐘或幾個小時之後孩子回來了,家長的恐慌就會瞬間消失(當然,新的壓力這個時候會登場,這要看遲到的孩子會給出什麼借口)。

其實事實很簡單:孩子遲到了。家長的壓力是來自對於這一事件的解讀。

如果能夠改變思考的方式,家長就能改變自己的感受。比如上述故事中,一旦家長腦海中出現了最糟糕的可能,就很難說服自己不去擔心。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分析自己的感覺,然後判斷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知識鏈接——積極壓力和消極壓力

漢斯·塞利是較早開始研究壓力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壓力的概念、壓力的作用及如何控制壓力等。他認為壓力主要有兩種:消極壓力和積極壓力。消極壓力是不好的,會麻痺並阻礙我們採取行動;積極壓力就不錯,我們會因此而充滿能量,繼續向前。周圍發生的事情叫做壓力源——壓力的源頭。有趣的是,壓力源往往都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我們如何認識和分辨這些壓力源決定了我們會做出怎樣的回應。

分析壓力:我們都對自己說了什麼

壓力就像是汽油,汽油無所謂好壞,如何應用是關鍵所在。如果出現在起居室,那就糟糕了,可對於汽車的引擎來說,卻是關鍵所在。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有效利用壓力?首先,我們要分析我們跟自己說了些什麼;然後,我們要採取特殊行動疏通壓力。

識別我們跟自己說了些什麼很重要。交談過程中感覺壓力重重時,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狀況:

(1)一味指責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對於事件的解讀。

威廉·格拉瑟在《事實療法》一書中寫到,每個人都深受過去經歷的影響。成長的環境和過程、他人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今天的我們。不過,他認為即使每個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過去的產物,但依然有選擇未來的權利。如果我們選擇一如既往地走下去,那麼一切都不用再歸咎於過去,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在交談中,認識到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很重要。比如說,以前我們可能覺得對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是導致交談中斷的原因,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對於他人所言所行的解讀,對交談的影響更大。交談進展不順或失敗,或許確實是對方造成的,但是,我們因此而指責對方,並無任何益處,交談依然會停滯不前。

(2)設想出最糟糕的結果。

在交談開始之前,有些人就會猜想,整個過程一定是笨手笨腳、讓人不舒服的。在交談艱難前行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想像著自己尷尬的模樣,對方如何拒絕自己,如何走開的。然後,他們會總結說,交談只會暴露自己的拙劣,他們將此解讀為自己的錯,進而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和他人順利交談。最終的結論是,在交談方面,自己確實是無可救藥了,很難交到新朋友,注定要平平庸庸一生。雖然上述假設有些極端,不過,並非妄談。因此,抓住消極的思想,從宏觀著眼很重要。交談當然有可能進行得不順利,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其實,交談有不順利的可能,同樣也有很順利的可能。如果我們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和順利相比,不順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對於不順利的交談印象深刻,是因為不順利的交談給我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查克·施溫道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他也因此而出名。如果交談進展不順,我們的態度會決定我們的應對方式。交談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不單單是我們單方行為的結果,因為交談至少在雙方之間展開。基於事實的態度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不能把交談的失敗歸咎於某一方。

(3)認定自己的過去一定能夠預測未來。

以過去的表現來推測未來很常見。如果我一再被告知自己很害羞,以後我就會繼續這麼看待自己。在交談中如果遇到過尷尬,我就會假設每次交談都難免尷尬。

但是,因一次失敗而影響整個未來是不公平的。對自己一定要實事求是,而非一味地說「我就是個失敗者」,告訴自己準確的信息,例如,「交談沒有按照我預想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我害怕他們拒絕我,我怕自己應付不來」等類似的信息;要對自己說,「如果我沒有得到想要得到的回應,那麼我就應該更多地談論對方,少說自己。雖然可能有些尷尬,但是,我覺得沒問題。我會繼續向前的。」

疏通壓力: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一般而言,我們都會覺得壓力是消極因素。其實,如果合理疏導,壓力恰恰可以促進交談的順利進行。當你感受到壓力時,不妨想像著自己開車進入了加油站,你往油箱裡加滿汽油,然後充滿動力前行。

在交談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 注意對方說了些什麼,而非時刻關注自己的感受。這個需要練習,不過,一旦你能不再擔心自己的表現,就會感到自如的。

● 交談順利進行需要花一定的時間,要認識到這一點。這就像和一位陌生人跳慢步舞,你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掌握對方的節奏和風格。

● 認真準備。明白自己有哪些探索工具,如何使用。

● 交談成功,不要獨攬功勞;交談失敗,也不要獨自擔負責任。交談的順利進行,至少需要雙方的配合,無論結果怎樣,都不是哪一方的責任。

在群體交流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 先從小範圍開始。在社交場合,嘗試尋找看起來友善、有親和力或你認識的人,從這裡開始。可能你會注意到在某些方面和你很像的人,比如說,穿衣風格很像,或者對方也是一個人在自助餐桌前享受鵝肝醬等等。不妨和這樣的人一起交流,實踐一下自己的交談技巧。這樣,你會更加自信地和他人交談,對方也有可能將你引薦給他人。(注意:隨著時間的推進,無須開啟太多交談。)

● 活動結束後,回顧你的「表現」——只要一次就夠了。體育隊一般都會回放前一周的比賽拍攝錄像,以便弄清楚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對於交談來說,這也是比較有效的。思考哪些地方表現不錯,哪些地方依然需要學習,確實很有價值。

● 不要將自己的表現和在場其他人的表現相比較。如果真的這麼做了,你一定會挑選出最擅長交談的人,失落感自然難免。相反,如果你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較,就容易自負。只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就行了——即自己過去的表現及對於以後的期望。

如果感覺有壓力,可以採用以下應對措施:

● 手心出汗——多洗手。每次感覺手心出汗,就出去洗一下。手邊放一塊紙巾也可以。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和醫生聯繫一下。

● 流汗——採取防汗的措施。口袋裡備好手絹或紙巾,出汗時及時擦一擦。也可以去衛生間處理,讓自己恢復一下。

● 胃裡不舒服——隨身準備抗酸劑。確保不要空腹,這樣不適感會加重。如果食物是引起胃部不適的部分原因,那就避免選擇讓自己不舒服的食物。

● 因緊張而口渴——在交談之前,當天要多喝水。手邊備一杯水,便於交談過程中潤潤口,減少口乾舌燥的感覺。切記過猶不及。如果談話無聊,以去衛生間為借口是一回事;如果大家都在侃侃而談,而你卻因為生理需要一再往衛生間跑就是另一回事了。

● 大腦一片空白——在交談開始之前,選擇一些自己可以討論的話題,記在便簽紙上。盡量將這些話題記在腦海裡,交談間隙可以迅速瀏覽便簽紙以便回顧。如果確實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些什麼,不妨優雅且溫和地結束交談。在再次開始和他人的交談之前,重新看看準備的記錄。

● 雙手冰冷——如果雙手冰冷,和你握手的人可能並不會覺得怎樣,但自己肯定感覺會不舒服。人們一般都知道,不同的人體溫和體質也不同,手的溫度就是表現之一。在交談的過程中盡量不要讓雙手放在衣服的口袋裡,休息的時候可以這麼做。如果可以將冷飲換成熱飲,這樣,雙手就可以取暖了。

● 聲音發顫——嘗試有意放慢語速。對方發言的時候深呼吸,這樣可以放鬆肌肉,有利於自己發言。

● 雙手發抖——多數人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除非你手裡拿著紙或端著杯子。如果說話的時候雙手發抖,盡量手裡不要拿東西。

以上多數情況通過呼吸練習都可以得到緩解。閉上眼睛,通過鼻腔做五次緩慢的吸氣,然後通過口腔呼氣,控制節奏。這樣你可以感到放鬆,注意力也會轉移到呼吸之上。同時,呼吸可以增加體內的氧含量,因此整個身體也會獲得更多能量,更有效地工作。

如何有效地掌控壓力

對於有效溝通來說,壓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如果我們感覺到壓力,這就說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因此,我們要給予疏導。

首先,我們可以練習從心理層面控制壓力。本章主要討論準確、真實地評估所處狀況,而不是給予錯誤的解讀。如果想像著交談能夠順利進行,且事實如此,我們會覺得特別舒心;如果進展不順,心裡就會不舒服。不管情況如何,我們都要如實對待,分析一下,將來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改變。而現在,對於進展不順利的交談不要總是糾結,過去的事情就讓其過去。

比如說,想像你馬上要和某位重要人士進行一次交談。有些人感覺很消極,想像著交談會失敗,結果就真的應驗了。如果意識到有否定自我的想法,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真實情況是什麼,這樣你的想法就會糾正過來了。

從本書以上討論的內容來看,人們願意和他人建立聯繫。那就以此為內容,展開想像吧,腦海中展現出自己和他人接觸的畫面。想一下如何自我介紹,想像交談進展很順利的情境。將這些深深鐫刻在腦海裡,為下一次與他人的交談做好準備。多數時候,你會發現,積極的心理意象其實更接近現實情況。

如果事實並非像期望般順利怎麼辦?花些時間仔細考慮一下原因所在。問問自己:「如果再次面臨這種狀況,我會怎麼說呢?會做出哪些改變呢?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應該怎樣給出更好的回復呢?」在腦海裡再次回顧會讓你受益匪淺,注意:回顧一次即可,不用總是糾結,將注意力轉移到將要到來的交談之上。過去的交談已經無法改變,因此,切忌深陷其中。

第二,我們可以嘗試從身體層面控制壓力。不要總想著一切都無法改變,相反,可以實踐本書前面討論的簡單技巧。很多壓力症狀通過呼吸練習、鍛煉都可以得到緩解,並非一定都需要心理治療。如果交談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牙齒之間居然藏著菠菜,這種情況下,什麼交談技巧都不需要,有牙線就可以了。

第三,我們要經常練習,學會控制壓力。一旦認識到控制「燃料」的價值,我們就會尋找機會不斷實踐。實踐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壓力不會消失,我們也不想讓其消失。在交談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其成為我們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