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寫給內向者的溝通心理學 > 第6章 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

第6章 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對於交談來說,「樣樣都通」比「一門精通」更重要。所以,平時要多留意搜集信息,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這是有效溝通的秘密之一。

事先做好準備

在給很多企業做培訓的時候,我會讓自己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出門。這樣,我就可以和與會人員提前打個招呼,找一找彼此的「共同點」了。這並不是什麼「鬼把戲」,我感覺真的有必要瞭解一下參會的人,畢竟大家要共度一天的時間呢。這一個小時的時間非常關鍵,我可以根據客戶的特殊需要調整自己的交流方式。

當然了,這對客戶來說也很有幫助。我發現,在討論開始之前,如果我和某位參會人員聊一聊,哪怕只是兩三分鐘,也能找到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氣氛就會不一樣了。還有一種身份轉化的問題,你們彼此之間似乎已經有了某種的聯繫,不再是簡單的老師/聽會者這種角色了。

我還發現,你與對方的「共同話題」越多,在對方看來,你就顯得更為有趣。

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為日常的交談和會面做什麼準備,交談不順時,往往弄不清楚問題出在哪兒。其實,事先為社交場合做準備,就好比野外探險前研究地圖,你會因此建立方向感。在事先準備的基礎上,比較具體的觀點才會一一浮現,這樣,交談中你才能不偏離軌道。這就是你的指南針,時刻指引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那如何為交談做準備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看——

(1)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

會面前,準備一份「自我介紹」是必要的,注意介紹一定簡要,因為你一旦成為主要的關注點,繼續探索的能力就會減弱。

也可以準備兩份「電梯演講」式的簡短介紹,其中一份大概30秒,主要介紹自己的概況和工作;第二份內容大致相同,只是不含工作介紹。第一份用得比較多,因為人們開始交談時經常會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不過,相比較而言,第二份更容易開始交談探索的嶄新領域。

(2)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

提前準備一些開場白式的話題。想一下有哪些具體問題適合問,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對方會不會有尷尬感。不妨將這些問題寫下來,以便加深記憶。

想一想接下來會遇到誰,你們會說些什麼,將這些內容寫下來。想一想,你對他們有哪些瞭解,比如說,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日、觀點及背景信息等。可以向熟悉對方的人詢問。如果對方是公眾人物,不妨上網搜索,當然,我並不是說要你成為「人肉」高手,你只是從公開的信息中盡可能多地尋找自己需要的而已。

(3)將注意力集中於所處的情境。

在健康友好的談話氛圍中,雙方的信息輸入應該是平衡的,注意力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失衡。因此,將注意力集中於你們所處的情景,是最為安全的做法,就是將問題和評論集中於彼此都感興趣的大環境或外部事件。

不妨每天花一些時間瀏覽報紙的頭版頭條,瞭解人們可能談論的事件。我和妻子就喜歡討論彼此知道的新聞事件以及頭一天重大體育賽事中的獲勝方。我們知道,客戶會討論到這些問題,所以,對此有基本的瞭解有助於融入他們的交談之中。

任何可以開闊你的視野,提供新的信息的事情都可以去嘗試。參加免費的課程或俱樂部都是不錯的選擇。參加市政會議、閱讀「新聞第一時間」等可以幫助你瞭解你所在的地區發生的最新事件。如果你暫時前往其他地區,不妨在網上瀏覽當地新聞,看看那裡發生了什麼。

對於交談來說,「樣樣都通」比「一門精通」更重要。所以,平時要多留意搜集信息,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這是有效溝通的秘密之一。

如何準備開場白

要想加入一個交談群體,你如何準備自己的開場白呢?首先要說什麼呢?

記住:你的目標是找到共同興趣點。剛剛加入一個交談群體就想要控制整個交談或者想要開始新的話題並非明智之舉。更好的選擇是繼續你剛剛聽到的話題,對他們所談之事稍加評價,當然,這種評價最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的結果,而非你個人的觀點。

比如說,你剛剛加入一個交談小組的時候,聽到他們在談論汽油價格,這個時候如果你接著說:「噢,這個價格比我們小區附近高50美分。」就不怎麼樣了,不妨這麼說:「這個價格不錯啊。在哪兒能買到這麼便宜的汽油呢?」如果大家在談論天氣,你沒有必要一五一十地嘮叨自己曾經居住的地方,你應該仔細聽一聽他們談論的地方,然後試著問一句:「你們都住在那裡嗎?」這樣的話,你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說出了自己此刻的想法,只要等待他人繼續你的話題就行了。這個時候,你無需展示自己的交談技巧,只需和交談群體裡的人建立信任即可。

想一想你和他人正在交談,這個時候有人插話,並把話題引向新的方向,你會是什麼感覺?如果當時你正在說話,那麼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斷會讓你很沮喪,就算沒人和「入侵者」交流,你也會憤憤不平,埋怨他們對於這種貿然闖入者坐視不理。

當你加入新的群體時,請牢記以下幾點:

● 一開始不要只談論自己,這樣會顯得很自我。

● 一開始不要談論他們的觀點。對於剛剛見面的人,就開始對其觀點評頭論足很冒險。初步接觸之後,再深入探索當然沒問題,但是,一開始就這麼做不合適。

● 對於大家正在討論的話題,稍作評論,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評論要簡短,且盡量避免爭議和武斷。你的首要目標是和大家建立聯繫。這一步完成後,彼此之間才有足夠的信任,才能繼續深入交談。

● 誠實坦然。問問自己,「我在貿然打斷他人嗎?」他們很可能會邀請你加入,不過,你一定要足夠敏感。如果他們繼續討論明顯只有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那不妨借合適的時機優雅地離開。

● 開場白千萬不可以使用諷刺性的話語。這太冒險了。

● 一開始不要對工作、運動、健康、政治或宗教評論。這個時候並不合適說服誰加入你的陣營,而應該通過交流建立聯繫和信任。

● 選擇和當時情境相關的交談開場白,例如:

——「嗯,你是怎麼認識『主持人』的?」

——「你們彼此都已經認識了嗎?」

——「今天的交通特別堵。你們在路上遇到了嗎?」

——「你們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 集中注意力於「此刻」。屏蔽周圍發生的事,這樣你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交談對像身上。這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有利於將注意力集中於交談群體,而非你個人。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一位從事執法工作多年的朋友曾經告訴我,警察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注意力。多數人都會被眼前發生的事情所吸引,從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而警察經過多年的嚴格訓練,他們可以密切關注周圍的事件,不會因眼前的情境分心。

人際溝通也是如此,我們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方身上,想知道自己是否給對方留下了良好印象,從而忽略了與交談相關的有效信息。而「溝通達人」則善於通過聽覺、視覺及其他感覺系統捕捉周圍環境的變化,他們往往會關注小細節,並以此調整交談的方向。

當別人就我們的問題作答時,我們可以從中篩選信息,從而判斷他們願意進一步探討的話題。比如說,你詢問對方在哪裡長大,他如果回答說,「哦,多數時間都是在美國東海岸。不過,自從爸爸參軍後,我們搬家就比較頻繁了。」從這句回答中,你可以繼續以下問題:

● 他屬於哪個軍種?

● 你還在哪裡居住過?

● 這麼說來,你覺得哪裡可以稱得上「家」呢?

● 你們多久搬一次家?

● 對於孩子來說,沒幾年就要搬遷,重新開始,這意味著什麼?

幾周前,我在貝克爾斯菲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南部城市)的一個教堂給一些人做演講,當時負責的是一位助理牧師,和他談話的時候,我注意尋找彼此共同點的線索,後來發現,他之前在菲尼克斯做牧師,那裡恰好是我的家鄉。就這樣,我們開始談論體育,因為我們都是菲尼克斯太陽隊(美國著名籃球隊)的粉絲。彼此的談話時間不長,但是卻不乏話題,比如,菲尼克斯的酷熱,房地產的價格,城市的迅速增長等,這些是任何一個生活在菲尼克斯的人都可能瞭解的。

只要我們學會觀察,慢慢就會發現與共同興趣有關的簡單問題,比如說:

● 在婚禮上,你可以問,「你是怎麼認識新娘/郎的?」

● 開會時,你可以問,「你參會的目的是什麼?」

● 如果某人剛剛從手術中恢復,你可以問,「現在沒有哪裡不舒服吧?」(我之前就遇到過這種情境,對方說,這是她聽到的最讓她舒服的問題了。)

觀察肢體語言有助於我們作出判斷。多數的肢體語言都是無意識的,因此,這恰恰能反應出對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眼神交流、手勢及動作都為交談的進行提供了一定暗示。一般來說,內向型人在傾聽時和對方的眼神交流要多一些,自己說話時眼神就會移開。外向型人說話時往往會和對方進行眼神交流,因為他們很專注。不過,如果長時間只聽不說,他們的眼神也容易移開。如果我們不瞭解這些事實,我們就可能錯誤地以為對方走神了,而實際上他們在認真關注我們所說的內容。

關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運動衫的商標或某件珠寶都可能成為交談的話題。觀察對方家裡或者辦公室裡的圖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對方的價值觀和經歷。現在就可以試試,觀察一下你的周圍,看看哪些事物可以在交談中使用。

真誠的讚美會為開始順利交談的雙方架起一座橋樑。對方會因為你的細心觀察而感覺良好,他們對自己也會充滿信心,因而在交談中會更放得開。對於那些真正打動你的事物給予讚美:比如,對方的家、裝飾、食物等。指出你注意到的他們的優點,比如說,他們和客戶或客人交談的能力,這會讓他們在交談中自如且充滿安全感。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充滿好奇的人往往都是「溝通達人」。 越是好奇,我們能夠談論的話題就越多。這並不是要我們對各個話題都精通,我們沒有必要成為各個領域的專家,但是,每個領域略知一二,你就可以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我們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增強自己的好奇心。注意各種性格的不同之處(性格分類以邁爾斯–布裡格性格測量表為依據)或許會增強好奇心:

● 直覺情緒者:愛好思考,因此,好奇心會自然而然產生。他們會運用想像力及意象,依照新的方式看待事物。可能他們會選擇記日誌的方式,抓住並組織觀察所得,關注信息輸入給他們帶來的感受。如果在迪士尼樂園待上一天,他們會不停地走動,關注每個設計的細節。在一天的活動結束後,他們會根據不同事情帶給他們的感受將一天的不同時間段記住。

● 理性思考者:愛好分析,因此,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詳細詢問:這是誰?那是什麼?什麼時候?在哪兒?如何發生的?為什麼會這樣?他們要確定自己獲取了所有的事實,然後再去分析這些如何暗含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何將其應用於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在迪士尼待上一天,他們會弄清楚在場的人數,隊伍要排多久,並且根據所遇到事件的意義將其分別記住。

● 感性判斷者:相較於抽像的概念,感性判斷者更喜歡具體的觀點。他們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觀察周邊的世界,然後思考內在的邏輯關係。較之於應用,他們更在意細節。如果在迪士尼待上一天,他們會如數家珍般告訴你一天的所有細節。他們知道每次排隊的時間,行人交通有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

● 感官感知者:擅長於同時進行多項任務,並且通過行動來學習。他們通過參與不同活動獲得觀點和看法。如果在迪士尼樂園,他們會急於享受一天的時間,根本顧不上分析發生的一切。如果一天結束之後還記得些許細節,那一定是他們在講述自己的經歷。

培養好奇心和攝影很類似。我曾經聽到一位《亞利桑那州高速公路》雜誌的攝影師跟我說過,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作品會那麼獨特。他說,他看到的一切別人也都看得到,只是,他會選擇不同的角度,比如,從更高、更矮的角度,借助日出或日落的光,再或者選擇陰天等等。他會充分運用自己的想像力,找出不同於旁人的觀察方法,因此,他的作品總會鶴立雞群。當人們看到他的作品時,總會驚訝不已,因為景物並非不常見,只是,角度非常獨特。

簡單來說,好奇心就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常見事物。

實際上,培養好奇心並不難。如果你的好奇心已經束之高閣很久,不妨嘗試以下小練習,讓其恢復曾經的銳利:

● 每天瀏覽報紙。閱讀你感興趣的文章,不過,對於不太感興趣的也稍微關注。將注意到的關鍵條目寫下來,然後向自己提問新聞的主要要素:誰?什麼?什麼時候?哪兒?如何?為什麼?領悟文章的言外之意,尋找其中的原因和目的。這就是說,你和別人看到的信息一樣,但是,卻讀出了不同於別人的內涵。

● 尋找周圍你平時不怎麼注意的事物。沿著繁忙的城市街道走一走,聽一聽自然的聲音。即使身處擁擠的交通之中,你也有可能聽到鳥兒的歌唱。

● 沿著街道前行的時候,嘗試想像擦肩而過的人在想些什麼。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想像他們這一天過得如何,將去哪裡。

● 觀察的同時,寫下你的所得。並將無法回答的問題記錄下來。下一次和他人交談時,不妨將這些問題拿出來,看看對方有怎樣的想法。

● 看電視的時候,也可以問自己一些新聞要素(誰?什麼?什麼時候?哪兒?如何?為什麼?)。想像撰稿人為節目忙碌的場景。為自己看過的電視劇想像一個不同的結局。

● 像孩子一樣,多問幾次「為什麼」。不要在交談中反覆使用某一個詞語,應該讓問題引領你去探索和討論。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從而得到你想要的信息是非常有力的交談工具。

● 探索每次交談中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心,去挖掘交談一開始時你並不知道的信息。

好奇心派上用場無非有三個時間段:交談前、交談過程中和交談後。如果有意去培養好奇心,在這三個時間段裡你就會有所受益。請記住,你是在探索,你的面前有很多隱藏的寶藏,你的任務是找到這些寶藏。如果你覺得這些寶藏都不存在,那麼談何尋找和找到呢?

這就是交談成功的秘訣:假設所有和你交談的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且很有趣的事情。弄清楚這些內容,並以此為目標。探索隱藏在表層之下他們真正的反應。無須在腦海中列出一堆的話題,其實對方才是你挖掘話題的源泉。如果你是真的充滿好奇,想要弄清楚他們的興趣所在,那和對方交談就容易多了。

我們的好奇心去哪兒了

在研討會上,我經常會在空白的便簽紙上用馬克筆點一個點,然後問他們,這是什麼,多數人都回答說:這是一個黑點。可是,如果被提問的是一群孩子,幾乎沒人給出這樣的答案,他們可能會說:

「這是地面上的一個洞。」

「這是一隻南瓜蟲。」

「從上面看這是電線桿。」

「這是一滴墨水。」

「這是一個球。」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如果你和一群四歲的孩子相處,你就知道他們有多麼喜歡問「為什麼」了。因為這樣的好奇心,他們才會很自然地探索周圍的世界。一開始很可能只是玩耍,比如搭積木,運用想像力、字詞以及各種物品等。隨著經歷的增多,一切都在朝著複雜化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們卻因有了新的觀點而愉悅不已。就這樣,因為喜歡而反覆,沒有人強迫,只是內心的歡喜使然。不斷反覆最終也就有了精通,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就隨之而來了。有了自信心,他們就想繼續探索周圍的世界。你看,這個循環的開始和結束都和好奇心有關。

成年人就不同,已經具備的能力反而成了障礙。擅長做一件事之後,我們往往會丟掉最初的好奇心。畢竟,我們的目的是將工作做好,因此總覺得沒有必要挑戰不同的方式。工作中每日面對的挑戰,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更是加速了好奇心的丟失。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因此,我們開始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最終只做那些我們熟知的事情。

要是在幾年前,粉刷房屋這類事情我們肯定親力親為。雖然耗時耗力,可完成後心裡卻很滿足。不過,對於這件事,人們現在的反應卻讓人吃驚:他們會想,明明可以請專業人士來做的事,居然自己動手做?有人甚至會說:「如果我自己動手粉刷,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有些事情確實太複雜。比如最近,我們買了一些廚房用品,有些商標明確注有嚴格的警示:任何維修非專業技工不得進行。也就是說,維修工作超出了買主的能力範圍。可是以前並不是這樣:我們會先自己修理,實在不行,才向維修店求助。今天卻反過來了,自己動手之前我們就先尋求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