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 > PRINCIPLE 12 >

PRINCIPLE 12

ANTI-PRINCIPLE 反向原則

忽視自己的責任,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PRINCIPLE 正向原則

如果你正在讓事情變得更糟,停下來。

佛家認為,厭離心是智慧的根基。就是說,對無益習慣日漸增長的厭倦,終將幫助我們做出改變。

因為,在衝突過程中改變我們的習慣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這不僅需要對之前的事態發展產生厭倦之心,還需要做出改變的決定,並做好付諸於行動的準備。

有時候,我們對衝突的反應方式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改變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看待和處理衝突的方式並不是我們本性的一部分,而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行為。所以,我們可以改變它。

想一想你置身於衝突中的主要目的:有什麼潛藏的需求和利益訴求?問問自己,你的行為和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選擇不同的行為方式。

例如:

一位母親與她的十多歲的孩子就起床上學發生衝突,比較一下這位母親的言行及其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

每天早晨有個輕鬆的開始,讓每個人都能夠按時到達各自的目的地。

言行:

「你能起床了嗎?別再像個五歲的孩子一樣了!我真是厭倦了,你快要讓我瘋掉了!」(攻擊和責備)

可能帶來的結果:

衝突愈演愈烈。孩子也很生氣,充滿反抗心理,然後開始對著幹。

沒有解決方案,準時離家上學的可能性變得更渺茫。

有時候,一些無益的行為會帶來一種短暫的滿足感,於是,要放棄這些行為就變得更加困難。試著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有意識地去考慮其他備選方案。回過頭去再看一看本書開頭列出的反向原則清單,如果你的行為與上面的內容有一致之處,後退一步,然後改變方向。

在上述衝突中,一旦母親注意到她選擇了一種帶有責備和攻擊性的方式,就可以有意識地調整方式、改變對話。她可以停止攻擊和責備,而採取相反的應對措施:詢問和傾聽孩子的需求,再表明自己的需求,從而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例如:

「看來按時起床去學校對你來說是一項很難的任務,是這樣嗎?我們來談一談,看看怎麼做才能把它變得容易一些。我希望我們每天都能有個美好的開始。告訴我哪些是較大的阻礙?我可以做什麼?你又可以做什麼?」

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在衝突中的表現。這種努力可能讓人望而生畏,但我們可以每次先嘗試一小步。改變習慣的過程並不是單一性事件,而是一系列決定的實施,一旦我們決定如何去聆聽和融入這個世界,我們就要將其付諸於每天的行動之中。通過不斷地努力,我們便能夠去停止一種行為,開始另一種行為。

WE CAN CHANGE WHTA WE DO.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A WAY TO PRACTICE 一種練習方法

考慮一下你在衝突中採取和不採取的行動。

向自己提出以下問題:

1 「我有沒有在阻止建設性對話的發生,或導致衝突向破壞性方向發展?」

2 「我是不是在妨礙一種可能十分有價值的協議的達成?」

3 「我是否在逃避一些十分困難卻重要的談話,或是在造成彼此間的分裂並妨礙彼此間的聯結。」

4 「我的行為與我的目標一致嗎?」

THE CHOICE 你的選擇

INHABIT CONFLICT DESTRUCTIVELY 以一種破壞性方式解決衝突

INHABIT CONFLICT CONSTRUCTIVELY 以一種建設性方式解決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