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何實現有效社交:做一個高段位的溝通者 > 搭橋技術:重回預定的軌道 >

搭橋技術:重回預定的軌道

所謂「搭橋」,就是指在談話跑題之後,通過某種方式把談話重新引回預定的軌道上去。當對方提出對你不利的問題之後,你可以借勢引導話題,並最終得出比較積極的結論。

專家提示

要想創造奇跡,除了要有知識之外,還要懂得冒險。

比如說,我曾經為美國最大的非盈利組織做過一次關於如何鼓勵公司捐款的研究。在匯報研究成果時,出現了一個意外。當時我已經走上講台,一切準備就緒,我的秘書開始宣讀實施方案。我發現他的報告跟我最終審定的不一樣,很顯然,有人動了手腳。

雖然心裡很生氣,但我還是決定要冒險一試:我轉向該組織的主席和其他八位董事會成員,請他們投票否決這份方案,轉而考慮一下我最初起草的那份。

效果好極了!每個人都同意了我的方案。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我能保持冷靜,我很瞭解自己要說什麼,而且我決定冒險一試。兩年之後,我為這家組織成功募集到了數百萬美元的捐款,並用這筆捐款成功地資助了一項公共教育改革運動。

——唐納·雷默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這種技巧,只是我們可能意識不到。比如說,相信很多人都說過「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就這樣,談話的主題一下子就從一部電影轉到了一本書上——這就是搭橋。

但有時候談話可能進行得並不那麼順利,尤其是在面對面的交談過程中,交談雙方的壓力相對較大,這時你會更加需要搭橋。如果你需要捍衛自己要說的東西,或者說,如果你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交流,這時一旦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你很容易就會立刻發起反攻。千萬不要這麼做,反攻只會讓你看起來脆弱——大家會感覺別人的反對可能的確是有道理的,或者大家會以為你可能心裡沒底。

這時你可以用搭橋的方式輕鬆化解分歧。這樣你既不用同意某個人的觀點,也不用讓任何人感覺受到了挑戰。它只是幫助你把談話從一個話題引到另一個話題。

比如說公司開會討論一項福利計劃,有人對你的發言不屑一顧,認為你上一次提的計劃就適得其反——為什麼還要聽你在這裡繼續胡說八道呢?通常來說,你的第一反應——這也符合人之常情——就是立刻反攻,「你怎麼敢跟我這麼說話?」或者你至少會先保護自己,「不,根本不是這樣!」

但只要能換種方式,你就不僅可以重新把話題轉回到你的思路上,而且還可以為自己加分,你可以這麼說:「事實上,這份新計劃今年夏天剛剛實行,結果要比上一份計劃好得多,因為……」或者「從事實情況來看,我的這份計劃是非常成功的,比如說……」或者「事實上,考慮到我們今年的預算和財務狀況,我的這份計劃恰恰是最合適的,因為……」

當有人問你一個問題時,你要思考的重點並不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這個問題會把你引到什麼方向上去。比如說你要考慮,這個問題是否會讓整個談話偏離主題?這個問題是否會打亂你精心組織的演講方案?這個問題是否會引出一些你並不想提及的話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說明你該搭橋了,而且要快!

要想成功地搭橋,你首先要讓對方感覺你是在回答他的問題,就算你的答案跟他的問題並不直接相關也沒關係,但你必須把話題轉到你本來的談話上去。一般來說,你有三十秒鐘時間來完成搭橋,在這三十秒之內,你必須在聽眾耐心耗盡之前回答完對方的問題,並轉回到自己的話題——所以你根本沒有時間可以猶豫和浪費。

搭橋工具箱

下面幾種方式可以幫你成功地搭橋:

· 「你說的不錯,但我要強調的是……」

· 「除了你剛才說的,我還想補充的是……」

· 「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

· 「相關資料清楚地表明……」

· 「但更重要的是……」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位飛行員做嘉賓的一期節目,當時這位飛行員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年輕人投身航空領域。這位飛行員顯然是一位搭橋高手,他不僅引出了自己想談的話題,比如說「你應該去看看世界」,而且還給出了一些具體的例子:「去年,我被派往加勒比海工作六個星期。」這位飛行員詳細談到了自己在加勒比海的情形,幾句話便讓聽眾心馳神往。

搭橋過程中,如果有可能,不妨突出一些自己的個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你的信譽,而且可以增強你的吸引力。搭橋可以讓會議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強化你的觀點,讓會議進行得更順利。一句話,搭橋可以讓整個談話過程變得更安全,尤其是在你跟記者打交道的時候,更是如此。

嘿,請注意!

在接受採訪之前,千萬不要有類似於「我要被採訪」之類的念頭,要反過來想,你可以把這個看成是傳播信息的機會。記住,真正重要的不是對方問什麼,而是你想要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