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我們詞語組織的最後階段(動覺) >

我們詞語組織的最後階段(動覺)

現在,你們已經很清楚,言詞習慣是像手的操作習慣一樣被建立起來的。你們可以回憶一下我曾經向你們提及過,一旦一系列反應(手的操作習慣)圍繞著一系列物體組織起來,我們便可以在一系列原始的物體沒有出現的情況下進行整個系列的反應。換句話說,當你第一次在鋼琴上用一個手指學習樂譜,一個音一個音地彈奏「楊基歌」(Yankee Doodle)的曲調時,你首先看一下樂譜,看到音符G,然後你按下琴鍵彈奏它;接著你看到音符A,於是就彈奏A;再後來,看到音符B,於是就彈奏B,等等。你所面對的音符是一系列視覺刺激,你的反應按照這個系列組織起來。但是,當你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即使有人把樂譜拿走了,你照樣能繼續正確彈奏。你甚至可以在晚上當有人請你彈奏鋼琴時(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朋友說出的話成了這個過程開始的最初刺激),便會毫不猶豫地在鋼琴上彈奏出樂曲。你知道怎樣解釋這個現象——你知道你作出的第一個肌肉反應——在開始彈奏樂曲時,你彈奏的第一個鍵,替代了第二個音符的視覺刺激。現在,肌肉刺激(動覺的「Kinaesthetic」)替代了視覺刺激,整個過程像以前一樣順利進行。所有這些,我都在前幾次的講座中提出,以至於到現在為止,這種解釋成了一個固定的習慣!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言語行為方面。假定你從你的小人書中讀到(你的媽媽常常作出聽眾的樣子)「現在一我一躺下一睡覺」。看到「現在」,作出說「現在」的反應(反應1),看到「我」,作出說「我」的反應(反應2),整個系列如此進行下去。不久,僅僅說「現在」一詞就成了說「我」等等的運動(動覺)刺激。[3]它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能夠脫離刺激的世界,流利地交談所見所聞或發生在以往歲月中的事件。來自旁觀者的言語,來自朋友的提問,甚至來自你所面臨的所見所聞,都有可能觸發這一舊的言語組織。但是,你說這是「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