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在試圖消除恐懼反應時所採用的不同方法 >

在試圖消除恐懼反應時所採用的不同方法

確定兒童的條件性恐懼反應:把許多不同年齡的兒童置於一組能引起恐懼反應的情境(situations)之中。正如我們已經提到過的那樣,在家裡撫養的孩子表現出恐懼反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反應是條件化的。通過讓每個個體經歷這些情境,我們不僅能夠找到兒童最明顯的條件性恐懼反應(conditioned fear reactions),而且能夠找到引起那些反應的物體(和一般的情境)。

我們是在不利的條件下從事研究的。我們不知道兒童恐懼反應的遺傳史。因此,我們不知道一個特定的恐懼反應是直接被條件化的還是僅僅是遷移(transferred)。這是一種不利條件——是我們研究中尤為艱難的一部分,我將在後面介紹。

通過廢除(disuse)來消除恐懼反應:當我們確定了一個兒童的恐懼反應和引起恐懼反應的刺激,接著我們就試圖去消除它。

一般的假設是,長時間的刺激消除會使兒童或成人「忘記他的恐懼」。我們都聽說過這樣的話:「讓他遠離它,他就會不想它,他會忘記所有的一切。」實驗室測試證明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我引用了瓊斯夫人的實驗室記錄:

案例1——羅斯(D. Rose),21個月。

一般情境:與其他孩子一起坐在遊戲圍欄裡,沒有人表現出特殊的恐懼。一隻兔子從屏障後出來。

1月19日。看到兔子,羅斯大哭,當實驗者拿起兔子時,哭聲減弱;當兔子重新被放到地板上時,又哭了。當兔子被拿走後,她安靜下來,拿了一塊餅乾,重新回到她的積木上去了。

2月5日。2個星期以後,這一情境重新出現。看到兔子時,她又哭又發抖。實驗者坐在兔子和羅斯之間的地板上。她繼續哭了幾分鐘。實驗者試圖用玩具轉移她的注意力。她最終停止了哭泣,但是繼續看著兔子,並不想去玩。

案例8——博比(G. Bobby),30個月。

12月6日。當一隻關在籠子裡的老鼠出現時,博比表現出輕微的恐懼反應。他與老鼠保持一定的距離,從遠處看著它,往後退並哭了。接下來的3天訓練使博比達到這種程度:能容忍老鼠,與老鼠在一個圍欄中遊戲,並去觸摸它,而沒有表現出恐懼。之後,不用老鼠對他進行刺激。

1月30日。在幾乎2個月沒有經歷特殊的刺激以後,博比再次被帶進實驗室。當他在圍欄裡玩耍時,實驗者拿著一隻老鼠出現了。博比跳了起來,跑出圍欄,並不斷哭泣。於是,老鼠重新被放入箱子。博比奔向實驗者,抓著她的手,表現出明顯的被驚擾的反應。

案例33——埃莉諾(J. Eleanor),21個月。

1月17日。當她在圍欄中玩耍時,實驗者手拿一隻青蛙從她背後出現。她看著它,走近它,最後去觸摸它。青蛙跳起來,她倒退。後來,每當青蛙出現時,她總是搖著頭,猛烈地推開實驗者的手。

3月26日。在2個月未跟青蛙接觸以後,埃莉諾又被帶入實驗室。青蛙出現,並跳將起來。她往後退,跑出圍欄並且哭了起來。

這些測驗和許多其他類似的測驗使我們相信,消除情緒干擾的方法並非通常假設的那麼有效。不管怎樣,應當承認,測驗沒有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以產生完整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