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條件性情緒反應的泛化或遷移 >

條件性情緒反應的泛化或遷移

在用白鼠做實驗之前,阿爾伯特已經與兔子、海鷗、毛皮套筒、護理員的頭髮和假面具玩了好幾個星期。當他再一次見到它們時,他對白鼠形成的條件反射將會如何影響他對這些動物和物品的反應呢?為了檢驗的目的,我們在接下去的5天沒有對他進行實驗,即在這5天中,不讓他看到上述東西中的任何一件東西。第六天結束時,我們還是先用小白鼠來測試他,看看他的條件反射的恐懼反應是否仍舊發生。記錄如下:

11個月零15天大:

(1)先用積木進行測試。他很快拿起積木,像平時一樣地玩,表明不存在一種對房間、桌子、積木等一般的遷移。

(2)只用白鼠。立刻哭泣,收回右手,轉過頭和軀體。

(3)再用積木。馬上開始玩,微笑並笑出聲。

(4)只用白鼠。軀體向左邊傾斜,試圖盡可能逃避白鼠。然後倒在地上,馬上用四肢撐起,盡可能地急轉身爬開。

(5)再用積木。迅速去拿積木,像以前一樣微笑或大笑。

表明條件反射在這5天中維持著。下面我們依次呈現兔子、狗、海豹皮衣、棉花、人的頭髮和假面具。

(6)只用兔子。突然將一隻兔子置於他面前的墊子上,孩子反應明顯,馬上出現消極反應。他盡可能倒向離該動物遠的方向,哭泣,然後痛哭。當兔子碰到他時,他將臉埋在墊子裡哭,四肢趴地,匍匐逃離,邊爬邊哭,這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測驗。

(7)一段時間之後,再給他積木。他像過去一樣玩積木,4個人觀察到他比以前更為精力旺盛地玩積木。他高高地舉起積木,用很大的力往下摔。

(8)只用狗。對狗的反應不如對兔子的反應那麼強烈。當眼睛注視狗時,他身體蜷縮,並且當狗走近時,他試圖四肢著地。開始時並沒有哭,一旦狗離開了他的視野,他變得安靜了。然後讓狗接近他的頭(他當時躺倒在地),孩子當即挺直身體,向相反方向滾出,把頭轉過去,然後開始哭泣。

(9)再用積木。他即刻開始玩它們。

(10)海豹皮毛。馬上躲向左邊,並開始顯得煩躁。皮衣放得離他左邊近一點時,他馬上轉向,開始哭,並試圖匍匐爬離。

(11)棉花。棉花放在紙袋裡。最上面的棉花沒有用紙蓋住。先將紙袋放在他的腳邊,他用腳把它踢開,但沒有用手去觸摸。當他的手放在棉花上時,他立即縮回,但並沒有類似其他動物或皮衣在他身上引起的反應。然後,他開始玩紙袋,避免接觸棉花本身。可見,不到一個小時,他就已經不再對棉花產生消極反應。

(12)實驗者W在遊戲時,低下頭,看一下阿爾伯特是否玩他的頭髮。阿爾伯特的反應完全是消極的。另兩位觀察者也同樣這麼做,他馬上開始玩他們的頭髮。然後,將一個聖誕老人的面具呈現在阿爾伯特面前,他再次出現明顯的消極反應,儘管他早已玩過它們。

由此可見,我們的記錄提供了一個關於泛化或遷移(spread or trans-fer)的令人信服的證明。

在這些遷移中,我們進一步證明條件性情緒反應與其他一些條件性反應完全相同。請回憶一下我在第二講中講過的分化反應(differential responses)。那裡,我表明,如果你訓練一隻動物對一個呈現的音頻(比如說,音調A)建立起條件反射,開始的時候,幾乎其他任何音調都可以引發反應。我也向你們顯示了繼後的實驗——比如說,只有當音調A聲響而不是其他音高聲響時,才給餵食——你馬上就能得到它只對音調A作出反應的結果。

我認為,在條件性情緒反應的泛化或遷移例子中,相同的因素在起作用。

我相信儘管我未曾做過這些實驗,但是我們可以在情緒領域建立起一種如同在任何其他領域一樣的鮮明的分化反應。我的意思是指僅僅通過把這個實驗長久地進行下去,我們就可能明顯地在白鼠出現的任何時候而不是在其他任何毛茸茸動物出現的時候引發恐懼的反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分化的條件性的情緒反應。看來,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可能發生的。我們大多數人在嬰兒期和幼兒期處在未分化的情緒狀態之中。許多成人,特別是婦女,仍舊停留在那種狀態。所有未受過教育的人都停留在那種狀態(迷信等)。但是受過教育的成人在操縱物體、接觸動物、使用電器等等方面受到了長期的訓練,從而到達了次級的或者分化的條件性情緒反應的階段。

如果我們的推理是正確的話,那麼就有一個完全正確的方法來解釋遷移的情緒反應,以及弗洛伊德的所謂「移情」(free floating affects)。當條件性情緒反應剛建立的時候,一個廣泛的彼此類似的刺激(在本講例子裡是所有的毛髮物體)將首先引發一個反應,並如我們所知,持續下去直到實驗的步驟(或者一個非常巧合的情境設置)把未分化的條件性反應提高到分化的階段。在分化的階段中,只有原本的你在其上建立條件反射的物體或情境才能引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