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我們的情緒生活是如何變得複雜起來的? >

我們的情緒生活是如何變得複雜起來的?

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些觀察同成人情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大量複雜的東西劃上等號呢?我們知道,許多兒童害怕黑暗;我們也知道,許多婦女害怕蛇、老鼠和昆蟲。情緒附著於許多幾乎是每天使用的普通物體上;恐懼存在於人所處的情境之中。比如,樹林、水,等等。同樣,引起怒和愛的物體和情境也是大量增加的。起先,怒和愛並不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個物體而產生的。我們知道,在後來的生活中,僅僅看見人就能引發這兩種基本的情緒。這種「依附」(attachments)是如何發展的呢?那些開始沒能喚起情緒的物體後來怎麼又喚起了情緒,並且因此大大地增加了我們情緒生活的豐富性和危險性呢?

自1918年起我們開始研究這個問題。起先,我們很不願意做這類實驗,但是這種研究是如此的必要,以至於我們最終決定對嬰兒身上建立恐懼的可能性進行實驗,嗣後再研究消除這些恐懼的辦法。我們開始選擇了被試阿爾伯特(B. Albert),一個重21磅,11個月大的嬰兒。阿爾伯特是哈瑞特・萊恩(Harriet Lane)醫院一個護理人員的兒子。他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醫院裡,而且是一個妙極了的「好孩子」。在與他相處的幾個月中,我們從來沒有看見他哭過,直到我們做了實驗以後!

在我們轉而講述這些實驗之前(借助這些實驗的手段,我們在實驗室裡建立起了情緒反應),你們有必要回憶一下,我曾經試圖告訴過你們的條件反射的建立。我假定你們知道,當你建立一個條件反射的反應,你一定有一個開始能喚起該反應的基礎刺激。你的下一個步驟是提供一些其他的刺激來喚起它。例如,如果你試圖在蜂鳴器響起時,使手臂和手猛地一動,那麼你必須在蜂鳴器響起的時候使用電擊或其他討厭的刺激。很快,你就會知道,當蜂鳴器響起的時候,手臂開始震動,如同被電擊了一樣。我們已經知道,現在有一個能夠很快地、輕易地喚起恐懼反應的無條件反射的基礎刺激。這就是巨大的響聲。我們決定使用這個刺激,就像我在第二講中告訴過你們的在實驗中使用電擊一樣。

我們對阿爾伯特的第一個實驗的目的是:建立對小白鼠的恐懼反應的條件反射。首先,我們通過重複的實驗證明,對這個孩子來說,只有巨大的響聲和失去支持才會引起恐懼反應。這個孩子對其周圍12英吋距離以內的所有東西都想觸及和操作。他對巨大聲響的反應特徵是和大多數孩子一樣的。一根直徑1英吋、長3英尺的鋼條,用木匠的斧頭敲打,產生了最顯著的反應。

以下是我們實驗室的記錄,它表明了建立條件反射的情緒反應的進展情況:

11個月零3天大:

(1)他已經玩了3天的白鼠,突然之間,白鼠被從籃子裡拿出來(通常的程序),並呈現在他面前。他開始伸出左手想觸摸白鼠,正當他的手剛觸摸到白鼠時,鋼條即刻在他腦後敲起。嬰兒猛烈地跳起,向前摔下,將他的頭埋進墊子裡,但他沒有哭。

(2)正當他的右手剛觸摸到白鼠時,鋼條又開始敲起,他又猛烈地跳起,向前摔倒,並開始哭泣。

由於他的情況有點紊亂,所以一個星期之內沒有給予進一步實驗。

11個月零10天大:

(1)在沒有響聲的前提下,白鼠突然出現,他一動不動地盯著它,但沒有觸及它的意思。然後,白鼠被放在近一點的地方。於是,孩子的右手開始試著去觸摸它。當白鼠鼻子碰到嬰兒的左手時,這隻手馬上縮回。他開始用其左手的食指觸摸白鼠的頭,但是在碰到之前又一下子突然抽了回來。這就表明上周做的兩個聯合的刺激還沒有失效。接著,馬上用他玩的積木對他進行測試,以便觀察是否具有同樣的條件反射。他立刻把它們撿了起來、扔掉或敲打,等等。在以後的實驗中,積木時常用來安慰,並且測試他的情緒狀態。當條件反射的進程正在進行時,積木總是被移出視線之外。

(2)白鼠和響聲的組合刺激,孩子驚起,然後馬上向右倒下。沒哭。

(3)組合刺激,向右倒下,並用手撐著,轉過頭避開白鼠。沒哭。

(4)組合刺激,同樣的反應。

(5)白鼠突然單獨地出現,孩子皺起眉,哭泣,身體猛然向左退縮。

(6)組合刺激,突然向右邊倒下,開始哭泣。

(7)組合刺激,猛烈驚起並哭泣,但沒有摔倒。

(8)白鼠單獨出現。一旦白鼠出現,嬰兒馬上哭泣。幾乎同時,他一下子轉向左邊,撲倒在地,在地板上匍匐前行,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差不多爬到墊子邊上時,才讓大人趕上。

當然,關於恐懼反應的條件反射起源的證明,使我們在情緒行為的研究中有了一個科學的自然的基礎。這是一隻比詹姆斯的貧乏詞語公式更為多產的下金蛋的鵝。它產生了一個解釋性原則,以說明成人情緒行為的大量複雜性。我們不再為了解釋這種行為而求助於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