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本能變成了什麼 >

本能變成了什麼

難道我們不準備承認整個本能的概念是學術性的和無意義的嗎?甚至從最早時刻起我們就發現習慣因素存在著——甚至在許多顯然簡單的動作中存在著,以至於我們習慣地把這些簡單的動作稱為生理反射(physiological reflexes)。現在讓我們回到詹姆斯的「本能表」(list of instincts)或者回到其他一些本能表中去。就詹姆斯描述的行為——例如模仿、競爭、清潔,以及他所列舉的其他一些形式——能被觀察到的那一時刻而言,嬰兒實際上是習得反應(learned responses)這門學科上的一名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

因此,實際的觀察使我們不可能再容納本能的概念。我們已經看到,每種行為均有一種發生史(genetic history)。難道這不是用來找出疑問中的無論什麼行為並觀察和記錄其生活史的唯一正確的科學程序嗎?

就拿微笑來說,它在出生時便開始出現——是由機體內的刺激引發的,也是由接觸引發的。很快,它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一見到母親便會引發微笑;接下來是聲音的刺激,最終是圖片的刺激,都會引發微笑;再接著是詞語,然後是看到的、聽到的或讀到的生活情境都可能引發微笑。很自然,我們笑什麼,我們笑誰,以及我們和誰一起笑,都是由我們特定的條件反射的整個生活決定的。不需要什麼理論來解釋它——只需要對遺傳事實的系統觀察。弗洛伊德派的(Freudian)信徒們精心編造的關於幽默和笑話的一派胡言不過是一些無用的穀殼。一旦觀察挑明了事實,它們就會被風吹到一邊去。

讓我們再提一下操作問題。它開始於第120天,到嬰兒6個月時,這種行為變得穩定、明顯和熟練。它可用千百種方式建立起來,主要有賴於容許它發展的時間,嬰兒玩的玩具,嬰兒是否被其玩具傷害過,嬰兒玩玩具時是否被玩具發出的聲音驚嚇過,等等,脫離了早期的訓練因素而侈談什麼「建設性的本能」(constructive building instinct)是違背事實的。

再有,在教育宣傳中存在一種類似的毫無意義的口號——採取像「讓兒童發展其內在的天性」之類的形式。表述這些癖好和本能的神秘的內在生活的其他短語有「自我實現」(seif-realization)、「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未受教育的生活」(untutored life)(例如,未開化民族的生活)、「野性」(brute instincts)、「人的卑劣自我」(man』s base self)、「基本的事實」(elemental facts)等等。這些作者如阿爾伯特・佩森・特荷恩(Albert Payson Terhune)、傑克・倫敦(Jack London)、雷克斯・比奇(Rex Beach),以及埃德加・拉斯・波羅斯(Edgar-Rice Burroughs),把他們從一批讀者中引發出的反應歸之於由社會傳統(尤其是通過性的禁忌)所奠定的結構,這些由社會傳統所奠定的結構受到了這些心理學家本人的誤解的支持。

為了使你們更加容易地掌握行為主義的一個中心原則——也即一切複雜的行為均來自簡單反應的成長或發展,我想在這裡介紹「活動流」(ac-tivity stream)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