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得自飛鏢的教訓 >

得自飛鏢的教訓

我手裡有一根硬木棍。如果我把木棍向前和向上扔,它會飛一段距離,然後掉在地上。於是,我把它撿回來,放進熱水裡,將它彎成一定的程度,再把它扔出去——它向外飛去,經過一小段距離後又折回來,向右轉,然後再次掉到地上。我再度把它撿回來,復又彎曲一點,使它變成一個凸形。我稱之為飛鏢(boomerang)。我再次把它向前和向上扔出去,它又會轉著向前。突然,它轉向了,飛回來,慢悠悠地飛回到我的腳邊。它仍只是根木棍,由同一種材料製成,但形狀不同了。這飛鏢有飛回投擲者手中的本能嗎?沒有?那它為什麼會轉回來呢?因為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製成的:一旦把它向前和向上扔出去,它必然會飛回來。事實上,只要做得好,扔得對,所有的飛鏢都會回到或接近投擲者的腳邊,但沒有兩個飛鏢會飛行完全相同的路線,即便用力的方法相同也不行,但它們都叫飛鏢。這個例子對你們也許有點異常。那就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大多數人扔過骰子。把骰子拿起來,用特定的方式來旋轉它,有「六」的一面總會向上。為什麼?因為骰子被構造出來就是以這種方式滾動的。再舉個玩具兵的例子。把它按在一塊半圓的橡皮基座上,不管你怎麼扔,它總是豎直向上,以垂直方式站立。難道這個玩具兵有站立的本能?

請注意,除非飛鏢、骰子、玩具兵被擲向空間,否則它們便不會表現出特定的運動特徵。改變它們的形狀或它們的結構,或大大改變製作它們的材料,那麼它們的運動特徵也會大大改變。人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以特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如果他被投入到某一活動之中(作為刺激的結果),難道他不會表現出像飛鏢一樣(但不會比飛鏢更神秘)獨特的運動(以訓練為前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