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到底有無本能? >

到底有無本能?

讓我們永遠忘掉能力的遺傳、「心理」特徵的遺傳、特殊能力的遺傳(並不包括那些以結構上的特定優勢為基礎的能力,比如歌唱能力需要一副好嗓子,彈琴能力需要特別的手型和結構上健康的眼睛和耳朵,等等),專門來討論一下為什麼世界上會有稱做本能的習慣。

這個問題不易回答。反對行為主義的人認為,人是一種有著許多複雜本能的生物。一些早期的學者,在達爾文(Darwin)倡導的理論影響下,相信人類和動物都有完善的本能。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精心選擇了一些本能,並列表如下:爬行、模仿、競賽、好鬥、憤怒、憤恨、同情、搜索、恐懼、佔有、渴望、盜竊、建造、遊戲、好奇、社交、害羞、清潔、謙虛、慚愧、愛、嫉妒、父愛和母愛。詹姆斯聲稱,除了人類之外,任何動物都沒有如此豐富的本能。

行為主義者顯然不能同意詹姆斯的觀點,也不能同意其他一些心理學家所謂人類具有複雜的非習得行為的觀點。但是,你們也許是讀著他們的著述長大的。你們會說,詹姆斯把本能看做「一種行為傾向,這種行為傾向能在未預見到結果的情況下帶來某些後果」。當然,這一闡釋適合於人類兒童和動物幼仔的許多早期行為。你們可能認為這個說法很令人信服。但是。如果根據你們自己對兒童和動物的觀察去檢驗,你們會發現這一闡釋並非是科學定義,而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假設(metaphysical assumption)。你們是被「預見」(foresight)和「結果」(end)等字眼弄糊塗了。

我不會因為這種混亂而責備你們。在過去的3年裡,就有100多篇文章專述本能。這些文章的作者從未觀察過動物和人類幼兒早期的生活史。哲學不會回答本能問題。這些問題是一些實際問題,唯有通過對發生的觀察才能解答。讓我再倉促地補充一下,行為主義者關於本能的知識也缺乏觀察的事實,但是你們不能指責他的推理超越了自然科學。在試圖回答「本能是什麼」的問題之前,讓我們作一次小小的機械旅行。也許,通過下面的討論,你會發現根本不需要本能這個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