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我們的結論 >

我們的結論

在有關才能或心理特徵的遺傳問題上,怎樣看待上述兩點解釋呢?讓我們來假設一種情形:有兩個男孩,一個7歲,一個6歲。父親是頗具才能的鋼琴家,母親畫油畫,專畫肖像。父親有著一雙大手,手指長而靈活(這是一種關於所有藝術家都有細長手指的神話),大兒子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大手。父親喜歡長子,母親喜歡次子。結果大兒子成了出色的鋼琴家,小兒子則成了另一種類型的藝術家。小兒子由於經歷不同的訓練,或不同的傾向,加之他的手指不長也不靈活,所以成為不了鋼琴家。請注意,鋼琴這種樂器需要手指長,手型好,有腕力。但是,假定父親喜歡小兒子,對他說:「我要你成為鋼琴家,我想嘗試一下。你的手指不長,也不靈活,但我會為你造一架鋼琴。我把鍵變窄,以便適合你的手指,再改變鍵的形狀,使你按鍵時無須特別用力。」誰又會知道,小兒子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會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呢?

在遺傳研究中,這類訓練方面的因素完全被忽視了。我們尚無事實去建立有關特定行為遺傳的統計資料,除非這些事實為人類幼兒的研究所證實,否則對人類行為和優生學的各種形式的進展資料都應慎重對待。我們的結論是,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實特質的遺傳。如果把一個健康的小孩放到不良的環境裡,他也一定會變成小偷。每年,有成千上萬個生活在好家庭裡的小孩淪為失足少年。之所以出現成千上萬個不良少年,是因為他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開闢其他的道路。有些人喜歡用下述例子來說明道德卑劣和犯罪傾向的遺傳:即祖輩行為不端的子孫,在被他人領養以後仍幹壞事。事實上,在我們的文明社會裡,並不存在認真對待的記錄,以便我們作出這樣的結論——儘管心理測驗學家和其他一些犯罪研究學家持有相反的結論。事實上,領養的小孩從來沒能享受到像親生孩子一樣的待遇。不能把來自慈善院、孤兒院的觀察數據作為證據。你可以親自去那裡看看,瞭解一下真實情況,當然我並非有意與這些機構為難。

現在我將進一步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並在我自己設定的特殊環境中養育他們,那麼我願意擔保,可以隨便挑選其中一個嬰兒,把他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等,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傾向、能力、天資和他祖先的種族。不過,請注意,當我從事這一實驗時,我要親自決定這些孩子的培養方法和環境。

如果在結構上存在遺傳的缺陷,例如有著明顯的腺體疾病,有著「智力」缺陷,有著像梅毒和淋病(gonorrhea)一樣的宮內感染(intra uterine infection),那麼就會在很早並且很迅速地表現出行為上的困難。這些孩子在結構上沒有接受訓練的可能——正如大腦與身體缺乏基本的聯結一樣。再者,如果結構上的缺陷像多指或截指等畸形或殘疾那樣很容易被觀察到,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社會自卑(social inferiority)——拒絕平等基礎上的競爭。同樣,當「下等種族」(inferior races)和「上等種族」(superior races)放在一起培養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沒有關於黑人自卑的確鑿證據。然而,在同樣的學校裡教育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或者在同樣的家庭裡養育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當社會開始發揮其決定性影響時,黑人的孩子可能跟不上。

事實是社會不願面對事實。種族的自豪感太強,因此有了我們的五月花號祖先。我們喜歡吹噓自己的祖先。我們喜歡認為,一個紳士的背後至少有三代人的努力,而我們的背後還不止三代人。此外,關於傾向和特質的可遺傳觀念又幫助我們解脫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誤。母親會在兒子犯錯時說:「瞧瞧他父親」,或「瞧瞧他爺爺」(或她所不喜歡的其他一些人)。「在他父親那兒有著這樣一位長輩,怎麼可能期望這個孩子有出息呢?」同樣,父親也會這樣說:「你能指望她什麼?她媽媽老是想讓每個她所接觸到的男子愛上她。」「如果這些傾向是遺傳的,那麼我們就沒什麼好說了。在舊心理學中,心理特質是上帝賜予的,如果我孩子出了問題,作為家長,我不該受到責備。」

你們也許會說,行為主義者如此闡釋自己的觀點是否另有企圖?是的,行為主義者有著他們的企圖——我們在嬰兒心理學的研究中花了許多錢,浪費了許多年華,但仍為那些前提和假設所禁錮。看來,唯有廢除這些前提和假設,我們才能建立一種真正的人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