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結構差異與早期訓練差異將導致後來行為的差異 >

結構差異與早期訓練差異將導致後來行為的差異

我剛才說過,在承認個體結構變異的前提下,我們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人的非習得的行為隨年代發生變化,或者說他比在1925年更擅長某種複雜的訓練。由於生物學的問世,人們已經知道人類中間存在著結構上顯著的個體差異。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知識去分析人類的行為。在本次講座裡,我將利用另一事實,它是最近剛剛由行為主義者和其他一些動物心理學家發現的。也就是說,習慣形成可能從胎兒期就開始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從很早起就開始了,這一事實使得哪些行為是遺傳的,哪些行為是習得的舊觀念不攻自破。出生時就有巨大的結構差異,以及出生後習慣的迅速形成,所有這些,可供你用來解釋許多所謂的「心理」特徵的遺傳。讓我們提出兩點:

1. 人的群分。我在上一講裡闡釋了人體物質結構的複雜性。如此複雜的組織在組合上有差異也是很正常的。我們也闡述過這樣一個事實,有些人生來手指長,有些人則生來手指短;有些人生來長臂,有些人則生來短臂;有些人骨頭硬,有些人則骨頭軟;有些人腺體特別發達,有些則特別不發達。我們還可以根據指紋判別不同的人。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相同的,人的掌印與動物的掌印也有明顯的區別。沒有兩個人的骨骼是完全相同的,人們無法從其他哺乳類動物身上找到人類的骨頭。嬰兒之間爬、哭、尿、叫、吃、動的行為方式都有個體差異,即使雙胞胎也不一樣,因為他們在化學結構上存在差別。在感覺器官、大腦和脊髓結構、心臟和循環系統的機制、橫紋肌系統(striped muscular systems)的厚密度和彎曲度等方面也有差別。

雖然存在這些結構差別,但是,人還是人,他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雖然個人的習慣有所不同,但構築的基本方式是相同的。

2. 早期訓練的差異造成更大的個體差異。人與人之間在結構上存在微小的但是重要的差異。早期訓練的差異更為顯著。這裡,我將不中止對這一問題的論證——下面幾講還會充分展開。我們知道,條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es)在孩子出生時就已開始(可能更早些)——即使是同一家庭的孩子,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早期訓練。例如,一對夫婦有雙胞胎孩子——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的穿戴也一樣,餵食也一樣。但父親喜歡女兒;母親喜愛兒子;可是,父親卻要求兒子步他的後塵;母親要求女兒謙恭如淑女。這些孩子很快就會表現出很大的行為差異。從嬰兒期起,他們的教育就不同。後來,又生了第三個孩子。現在父親的工作更忙了。母親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家裡雇了僕人。年幼的孩子有哥哥姐姐;他們的成長環境與大孩子不一樣。生病的孩子得到特殊照顧,嚴格的訓練因此放棄了,因為對生病的孩子來說沒有規則可言。此外,一個孩子出現了恐懼——對恐懼形成條件反射——膽小怕事。我們可以舉出實際的案例,兩個9歲女孩住在相鄰的房子裡。母親教養她們的方式相同(提供同樣的溫情,根據同樣的規則教養她們)。一天,她們一起去散步。左邊的女孩注視著街道,並且只觀看街道的情形;右邊的女孩只注視街上的房屋,並且觀看一個男人暴露他的性器官。此後的日子裡,右邊的女孩顯得相當煩躁,情緒紊亂,在同她父母討論了幾個月後情緒才得以平靜。

我將在後面再次列舉這些事實,用以說明訓練和條件反射的早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