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心理」特質是遺傳的嗎? >

「心理」特質是遺傳的嗎?

關於骨骼、腱和肌肉的遺傳問題,大家都是承認的。「現在,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心理特質(mental traits)是遺傳的嗎?偉大的天才難道不是遺傳的嗎?犯罪的傾向難道不是遺傳的嗎?當然,我們可以證明它們是能夠被遺傳的」。這是一種舊觀念,現在,我們知道是縱貫嬰兒期的早期生活造成了這些差異。人們常這麼說:「瞧,那些音樂家的兒子也是音樂家,而韋斯利・史密斯(Wesley Smith)是大經濟學家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兒子——老子是什麼樣人,兒子當然也會是那樣」。你早就知道行為主義者會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他們不會承認諸如心理特質、氣質或傾向等東西。對他們來說,不存在才能遺傳問題。

韋斯利・史密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與經濟、政治等問題有關的環境裡。他與其父的接觸很頻繁。所以,他會自然地走上這條道路。這跟你兒子可能成為律師、醫生或政治家是一回事。如果父親是鞋匠,或掃大街的工人,或是幹任何一種不被社會認可的職業,那麼兒子不會那麼輕易地步父親之後塵,不過這又另當別論了。有許多兒子都有出名的父親,但為什麼只有韋斯利・史密斯出名了呢?難道是因為只有此人遺傳或承襲了其父的才能嗎?除了這個原因,可能還有無數的理由。假設約翰・史密斯有3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有同樣的生理學上和解剖學上的軀體結構,表現出與其他兩個相同的組織(習慣)。再進一步假設,所有3個兒子都從出生後6個月起就致力於經濟學研究。[1]其中一個受其父親寵愛。他跟著父親亦步亦趨,在父親的教導下,趕上並最終超過了父親。韋斯利・史密斯出生兩年後,第二個兒子出生了;但父親仍喜歡大兒子。二兒子沒法亦步亦趨地學習父親;他自然就受到母親的影響,很早就放棄了對經濟學的興趣,踏上了社會。又過了兩年,第三個兒子也出世了,但沒人關心他。父親喜歡大兒子,母親則愛二兒子。第三個兒子也學經濟,但沒有父母的照顧,每日與僕人們為伴。12歲時,一個司機把他變成了同性戀者(home sexual)。後來他與鄰居為伍當小偷,最後吸毒上癮,死於瘋病。假設3個兒子彼此之間沒有遺傳上的差異,出生時都機會均等。如果他們分別娶了家世優越的妻子,他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健康的兒子的父親[除非第三個兒子後來患上梅毒(syphilis)]。

你可能會說,我是在優生學和實驗進展的已知事實面前老生常談——發生學已經證實,父母的許多行為特徵傳給後代——比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和其他許多能力。我的回答是,這種觀點是在舊的「官能」心理學(faculty psychology)的旗幟底下得出的。沒有必要過於看重這些結論。在本次講座結束之前,我將會向你們證明,並不存在可以稱做「才能」或「本能」的行為「官能」的「定型模式」(stereotyped patt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