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一、行為主義的先行影響 >

一、行為主義的先行影響

導致行為主義產生的先行影響主要有三種傾向:(1)客觀主義和機械主義哲學傳統;(2)動物心理學;(3)機能主義。

客觀主義和機械主義哲學傳統可以追溯至笛卡兒(R. Descartes)。笛卡兒曾聲稱動物是無意識的,否定了動物的意識,試圖對身心作機械主義的解釋。拉美特利(J. O.LaMettrie)則更進一步,認為人的行為的自動化與動物的行為相同。實證主義運動的創始人孔德(A. Comte)把客觀主義和機械主義的觀點推向頂峰,強調實證的知識,認為唯一有效的知識是那種具有社會性,而且是可以客觀觀察的知識。這種傾向波及心理學,促成一種新心理學的產生。它拒絕談論「意識」、「心理」等心靈主義概念,而只注重那些看得見、聽得到和摸得著的東西。它既反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也反對研究意識的手段是內省。

動物心理學直接導致了行為主義。動物學家和生理學家洛布提出向性運動概念,用以說明動物行為。按照向性理論,動物反應是對刺激的直接作用,沒有必要用意識的術語來解釋它。擁護洛布的學者甚至撰文建議放棄一切心理學名詞,如感覺、記憶、學習等,而代之以客觀的名詞,如用受納代替感覺,用反射代替固定運動,用本能代替可變運動,用重鳴代替記憶等。桑代克(E. L. Thorndike)發展了一種客觀的和機械的學習理論。他只注意外顯的行為,而極少參照意識或心理過程。他堅信心理學必須研究行為,而不應研究心理元素或意識經驗。由此,他在研究動物的學習現象時避免使用「觀念」等術語,而用「刺激」、「反應」等術語來解釋學習。巴甫洛夫(I. Pavlov)證實了能用生理學術語來表述動物的高級心理過程,從而使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更大的客觀性。這種影響反映在行為主義發展上,主要表現為把條件反射作為行為的基本元素或原子,為行為研究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具體單元。行為主義者抓住了行為這個單元,並使它成為研究的核心。

機能主義本身不是客觀心理學,它的創始人杜威、安吉爾都在心理學內保留意識,但是比之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機能心理學家已與傳統的意識、內省等心靈主義心理學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卡特爾(J. M. Cattell)為代表的機能主義者公開宣稱對內省的不滿,主張心理學應把注意力集中於行為而不是意識。例如,卡特爾在1904年世界博覽會上發言時評論道:「我不相信心理學應該只限於研究意識。認為離開內省就不存在心理學的那種相當普遍的看法,已為現有成就的雄辯事實所駁倒。在我看來,我或我的實驗裡所做的大多數研究工作幾乎都與內省無關。」華生曾在那屆世界博覽會上聽到過這個發言,他的後來主張與卡特爾這個發言之間具有引人注目的相似性。

上述三種傾向構成了行為主義產生的時代精神。華生清醒地意識到時代提出的要求,利用這三種先行的影響來建立他的思想體系,倡導了一種稱做行為主義的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