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行為主義》導讀 >

《行為主義》導讀

李維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華生對心理學的深刻影響正如美國心理學會於1957年(他逝世的前一年)在授予他榮譽的一段褒獎文字所說,他的工作成為「現代心理學的形式與內容的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變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線的出發點」。


1912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的華生。

行為主義(behaviorism)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也是諸多心理學流派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創始人為約翰・布魯德斯・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

華生1878年1月9日出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城外的一個農莊,並在農莊附近的一所小學接受早期教育。12歲那年,隨家人遷入格林維爾城,進入公立學校學習。16歲時,他進入格林維爾的福爾曼大學學習哲學,5年後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00年,華生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哲學和心理學,師從教育哲學家杜威(J. Dewey)、心理學家安吉爾(J. R. Angell)和生物學家洛布(J. Loeb)。在安吉爾的影響下,華生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且選學了神經學和生物學等課程。1903年,華生以題為《動物的教育》(Education on Animal)的論文獲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並經杜威和安吉爾推薦任芝加哥大學講師和心理實驗室主任。190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他作出由他指導實驗室、晉陞職稱、給予豐厚薪水的許諾,使他離開了本來不願離開的芝加哥大學,被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直工作到1920年。這12年是他在心理學方面最有建樹的歲月。早在1908年,華生就為動物心理學界定了一個純客觀的、非心理主義的研究方法,並在耶魯大學的一次講演中首次公開自己對心理學進行客觀研究的思想。1913年,華生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了有關動物心理學的一系列講座,其中一個講座涉及「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後來,經《心理學評論》編輯沃倫(H. Wallen)的鼓勵,華生出版了他的演講集《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後來的心理學史家將這篇論文稱做行為主義宣言,並認為它標誌著行為主義的誕生。1915年,華生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20年,華生因主持一項有關性行為的實驗研究,引起家庭糾紛並與妻子離婚,從而被迫離開學術界。隨後,他改行從商,經營廣告事業,但仍著書立說介紹行為主義。1925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行為主義》(Behaviorism),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宣傳他的行為主義觀點。1945年,華生退職。1958年9月25日謝世於康涅狄格州附近的一個農莊,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