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行為主義 > >

按照科學計量學先驅普賴斯等人的研究,現代科學文獻在多數時間裡呈指數增長趨勢。現代科學界,相當多的科學文獻發表之後,並沒有任何人引用。就是一時被引用過的科學文獻,很多沒過多久就被新的文獻所淹沒了。科學注重的是創造出新的實在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是向前看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麼多文獻被淹沒,也表明劃時代的科學文獻數量是很少的。大多數科學元典不被現代科學文獻所引用,那是因為其中的知識早已成為科學中無須證明的常識了。即使這樣,科學經典也會因為其中思想的恆久意義,而像人文領域裡的經典一樣,具有永恆的閱讀價值。於是,科學經典就被一編再編、一印再印。

早期諾貝爾獎得主奧斯特瓦爾德編的物理學和化學經典叢書《精密自然科學經典》從1889年開始出版,後來以《奧斯特瓦爾德經典著作》為名一直在編輯出版,有資料說目前已經出版了250餘卷。祖德霍夫編輯的《醫學經典》叢書從1910年就開始陸續出版了。也是這一年,蒸餾器俱樂部編輯出版了20卷《蒸餾器俱樂部再版本》叢書,叢書中全是化學經典,這個版本甚至被化學家在20世紀的科學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所引用。一般把1789年拉瓦錫的化學革命當做現代化學誕生的標誌,把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稱為化學家之戰。奈特把反映這個時期化學的重大進展的文章編成一卷,把這個時期的其他9部總結性化學著作各編為一卷,輯為10卷《1789—1914年的化學發展》叢書,於1998年出版。像這樣的某一科學領域的經典叢書還有很多很多。

科學領域裡的經典,與人文領域裡的經典一樣,是經得起反覆咀嚼的。兩個領域裡的經典一起,就可以勾勒出人類智識的發展軌跡。正因為如此,在發達國家出版的很多經典叢書中,就包含了這兩個領域的重要著作。1924年起,沃爾科特開始主編一套包括人文與科學兩個領域的原始文獻叢書。這個計劃先後得到了美國哲學協會、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史學會、美國人類學協會、美國數學協會、美國數學學會以及美國天文學學會的支持。1925年,這套叢書中的《天文學原始文獻》和《數學原始文獻》出版,這兩本書出版後的25年內市場情況一直很好。1950年,他把這套叢書中的科學經典部分發展成為《科學史原始文獻》叢書出版。其中有《希臘科學原始文獻》、《中世紀科學原始文獻》和《20世紀(1900—1950年)科學原始文獻》,文藝復興至19世紀則按科學學科(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質學、動物生物學以及化學諸卷)編輯出版。約翰遜、米利肯和威瑟斯龐三人主編的《大師傑作叢書》中,包括了小尼德勒編的3卷《科學大師傑作》,後者於1947年初版,後來多次重印。

在綜合性的經典叢書中,影響最為廣泛的當推哈欽斯和艾德勒1943年開始主持編譯的《西方世界偉大著作叢書》。這套書耗資200萬美元,於1952年完成。叢書根據獨創性、文獻價值、歷史地位和現存意義等標準,選擇出74位西方歷史文化巨人的443部作品,加上叢書導言和綜合索引,輯為54卷,篇幅2500萬單詞,共32000頁。叢書中收入不少科學著作。購買叢書的不僅有「大款」和學者,而且還有屠夫、麵包師和燭台匠。迄1965年,叢書已重印30次左右,此後還多次重印,任何國家稍微像樣的大學圖書館都將其列入必藏圖書之列。這套叢書是20世紀上半葉在美國大學興起而後擴展到全社會的經典著作研讀運動的產物。這個時期,美國一些大學的寓所、校園和酒吧裡都能聽到學生討論古典佳作的聲音。有的大學要求學生必須深研100多部名著,甚至在教學中不得使用最新的實驗設備而是借助歷史上的科學大師所使用的方法和儀器複製品去再現劃時代的著名實驗。至1940年代末,美國舉辦古典名著學習班的城市達300個,學員約50000餘眾。

相比之下,國人眼中的經典,往往多指人文而少有科學。一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人寫就的《幾何原本》,從1592年到1605年的13年間先後3次漢譯而未果,經17世紀初和1850年代的兩次努力才分別譯刊出全書來。近幾百年來移譯的西學典籍中,成系統者甚多,但皆系人文領域。漢譯科學著作,多為應景之需,所見典籍寥若晨星。借1970年代末舉國歡慶「科學春天」到來之良機,有好尚者發出組譯出版《自然科學世界名著叢書》的呼聲,但最終結果卻是好尚者抱憾而終。1990年代初出版的《科學名著文庫》,雖使科學元典的漢譯初見系統,但以10卷之小的容量投放於偌大的中國讀書界,與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實不相稱。

我們不得不問:一個民族只重視人文經典而忽視科學經典,何以自立於當代世界民族之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