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接納多少匱乏,就有多大自由 >

接納多少匱乏,就有多大自由

匱乏無處不在,正如麥基老師在《故事》中所說:

現實的精華就是匱乏,一種普遍而永恆的欠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夠人們受用。食物不夠,愛不夠,正義不夠,時間永遠不夠。

……

即使我們有了足夠的錢、時間和愛,我們找到了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方法,安寧也很快會變成無聊。無聊很快會變成一種新的匱乏,慾望的匱乏。

現實的稀缺已經讓人難受,伴隨匱乏而生的焦慮和不安更讓人雪上加霜。身處匱乏的人,總是想要逃離匱乏。但有時候,逃離不僅無法解決匱乏,還會加劇匱乏。於是,他們常常陷入了這樣的循環:匱乏——擺脫匱乏的痛苦和焦慮——無效的逃離——匱乏的維持和加劇。

如果要擺脫匱乏,在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之前,我們至少要試著尋找到一種合適的、與痛苦經驗相處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擺脫痛苦所帶來的不假思索的逃避行為。這種安於痛苦的能力,就是拓展我們「帶寬」的能力,它能為我們審視和選擇自己的行為贏得空間。當我們能夠和匱乏的焦慮相處時,當我們更願意待在此時此刻時,反而更能放下「無效的逃離」,做出更符合長遠利益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接納自己的匱乏,就有多大程度的思考和行動的自由。

也許有人問:可是,匱乏的困境依然存在啊?

沒錯,可即使面對同樣的暴風雨,一個有經驗的水手也會因為瞭解暴風雨產生的規律,根據暴風雨的方向和強度調整船隻的航向,從而減輕風暴的影響。

另一方面,既然匱乏的特徵是缺少「帶寬」,我們就可以通過減少「帶寬」來緩解匱乏。比如,考察生活中的哪些決定會消耗認知資源,通過自動選擇來減少「帶寬」;比如,減少無意義的選擇和決策,培養簡單的生活習慣。同時,有意識地創造盈餘。比如,存一筆錢作為儲備金,或者每週強迫自己休息一天——無論這段時間有多忙。這也許並不能幫我們很快擺脫匱乏的狀態,卻能讓我們的頭腦清醒,不被匱乏支配。它是我們在匱乏中所能做的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