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你是在努力,還是在模仿努力 >

你是在努力,還是在模仿努力

按:對於一個很晚才起步的人,努力意味著什麼?究竟該怎麼努力,才是正確的姿勢?這封答讀者信想跟你探討這個問題。

海賢老師:

您好。我今年28歲,本該是一個小有收穫的年紀,卻一事無成。我很晚才醒悟,很晚才確定自己的事業選擇,很晚才開始努力奮鬥。我感覺自己之前都白活了,沒為未來做一點兒積累。這讓我有些恐慌,甚至腦海裡會經常浮現將來某天在街邊流浪的畫面。

我這個歲數才起步,確實很吃力,恐慌和焦慮如影隨形。我每天下班回家後就開始學習,直到深夜。每天睡六小時左右,週六、週日也無法休息,因為都去上培訓班了(不是考研)。每次學習我都很開心,不覺得累。

我是個有耐力的人。最近發覺自己很害怕休息。我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制訂各種學習計劃。有時候,晚上學習效率低了、犯困了,或者因為別的事情耽誤了學習,我就會很沮喪,會懲罰自己,覺得自己又在浪費生命。

我現在可是一個浪費不起的人啊!

本來起步就晚,比我有能力的人,比我更年輕,還更努力。我沒資格玩。誰叫我在更年輕、該努力的年紀不認真呢!

有時我覺得自己的目標遙不可及,是自己太天真才不放棄。意志消沉時,我經常想:這麼奮鬥,如果猝死了,也挺好的,可以解脫了。可同時又覺得自己弱爆了,討厭自己這麼容易沮喪。想想那麼多創業者都比我苦,比我壓力大,我只是沒習慣奮鬥,抗挫能力太差了。這才努力多久啊,以後這樣的日子還長著呢。

我認真想過:我基礎差,喜歡的行業競爭太慘烈,我很可能不會成功。但我就活這麼一次,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我是個重過程的人,做喜歡的事時可以沉浸其中,很開心,沒什麼雜念。

我還是太著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了,哪怕一點點成就也好。我想盡快給自己喜歡的人好的生活,覺得自己現在能力不夠,不能給任何人愛的承諾,覺得自己可能要孤獨一輩子了。但同時我也知道,這事完全急不得。我問自己:在當下,到底要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比較滿意?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奮鬥,不浪費一點時間,這樣還能堅持多久呢?

最後,我想請教您:一個年紀偏大、起步晚的人,如何在一個漫長的、希望渺茫的奮鬥過程中好好生活?我明白應該要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可總會有絕望的時候,懶的時候,頹的時候,我該怎麼度過這些時候呢?在這個超速的時代裡,跟著自己的節奏走,能得到幸福嗎?

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復,謝謝!

Joy

Joy:

你好。我很好奇,在你28歲的年紀,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你從「一事無成」的過去,幡然醒悟,開始了打滿雞血般奮發圖強的人生?是你讀了成功學的書,被傳銷組織洗了腦,還是喜歡上了一個美好的姑娘無法自拔,為了贏得她的芳心,立志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呢?最後一個猜想當然最靠譜,可是以你現在的生活狀態,每天只睡六小時,沒日沒夜地學習,也沒時間談戀愛啊。難道是暗戀……

你現在很「努力」,「努力」到一休息就會沮喪。我覺得,你多少有點像用「努力」在跟生活賭氣。

在我們的價值體系中,「努力」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可是人們「努力」的動機不同,效果和感受也會不同。

我以前在牛博網看過一篇老羅的文章,回憶他的青春歲月。那時候,他高中畢業,沒繼續上學,一邊擺地攤一邊學英語,在迷茫中苦苦尋找自己的未來。為了不讓自己懈怠,他經常讀成功學的書,據說讀一本就能打一星期雞血。他就是通過這樣的努力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

前段時間,我又看到老羅的一個訪談,講他在錘子手機上市前後的心路歷程。那時候,老羅已不再是一個迷茫的翩翩少年,而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中年大叔。錘子手機剛上市,就遇到產能不足、質量瑕疵、發貨滯後等問題,市場罵聲和笑話聲不斷。那段時間,老羅整天整夜在公司加班,甚至一個月都不回家,據說頭髮白了不少,人自然也更胖了。

除了一如既往地打滿雞血,你覺得老羅這兩段努力的經歷,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前一段經歷中,年輕的老羅不僅很努力,而且很需要「自己很努力」的感覺。(你猜是為什麼?)而後一段經歷中,老羅不會再關心自己努力不努力了,估計他也不想讓粉絲們這樣為他辯護:「你們不要黑他,你們知道他有多努力嗎?」他只想把事情做成。

讓我再舉個例子:A老師在創立他的商業帝國之前,是努力過一段時間的。當他釐清了自己的商業邏輯之後,為了趕時間,他沒日沒夜地工作,沒少頭懸樑錐刺股。在他眼裡,實現金光閃閃的目標最重要,努力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可以說,A老師關注的不是自己是否努力,而是能否實現目標。

B老師看到了A老師的成功,他也想像A老師那樣實現財富夢想和人生價值。各種原因吧,他暫時沒找到創富的路。但他看到A老師經歷了一段頭懸樑錐刺股的努力過程,於是把這個成功的必要條件誤會成了充分條件。他想:「雖然我還不清楚創富的道路在哪裡,但頭懸樑錐刺股這事我會啊!」

他開始拚命努力,讀書、聽講座、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班,不讓自己休息。為了讓努力更像那麼一回事,他甚至還為「努力」創造出一個目標。雖然他心裡也不確信這個目標是否能實現,但是他想:「我正在經歷轉變,而努力會給我帶來人生的逆襲。」

他當然也關心目標。但因為還沒找到自己的路,目標沒法給他明確的反饋。他關注更多的,只能是努力本身。

B老師還有一個朋友C老師。C老師最近狀態不太好,深陷拖延,還有些頹廢。C老師看到B老師努力起來狀態不錯,他也希望自己能像B老師那樣積極。於是他也學著B老師去圖書館、聽講座、參加各類培訓……但C老師本人對這些其實不感興趣,他只是希望自己能振作一點。於是,每次讀完一本書或者做完一點事,他就會打著「我已經挺努力了,所以應該犒勞一下自己」的幌子,給自己放個假或者偷個懶。C老師愛勵志,愛做計劃,愛宣誓,只是這些計劃和誓言通常都做不到。

和B老師不同,C老師當然也想努力,但他更想要的是「努力的感覺」。他需要用這種感覺來安慰自己:「我正振作起來呢!」

所以你看,從關注目標實現到關注努力,到關注「努力的感覺」,努力逐漸變成了「對努力的模仿」。人們想要「努力」,僅僅因為努力看起來像是那麼一條路,一條能拯救他們的路。

那麼,困住他們的,又是什麼呢?

大概是庸常無聊的生活,缺乏成就感的工作,卑微渺小的自己,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內心會升騰起的疑惑:為什麼我要在這裡,跟這些人做這些無聊的事?這樣生活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疑惑升起的時候,我們忙不迭地用「努力的感覺」編織起意義和希望的外衣,用它來遮住虛無和沮喪。但這件衣服太小了,有時候,遮不住的虛無和沮喪還是會冒出頭來。我們卻誤以為,是因為我們努力不夠,才這麼焦慮。

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對於這個沉重的問題,其實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既然這是個沉重的問題,我們就沒法省略艱難的尋找過程,輕易給出一個輕飄飄的答案,僅僅是因為我們特別需要有這樣一個答案。無論我們是10歲、28歲還是48歲,都是如此。

祝早日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陳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