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你愛的是興趣還是興趣背後的成功 >

你愛的是興趣還是興趣背後的成功

按:你有沒有幻想過有個興趣愛好來拯救自己的平庸,卻總是陷入三分鐘熱度?這封答讀者信想跟你探討這個問題。

陳海賢老師:

您好!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那些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能全身心投入的人,總感覺他們在專注投入的時刻,閃閃發光。有人熱愛學英語,願意每天早上6點起來朗誦英語;有人熱愛跑步,一年365天,除了下雨下雪,可以每天堅持奔跑10公里;有人喜歡攝影,可以在山裡寒冷的夜晚,通宵不睡,蹲點拍攝星空。

以上三件事我都幹過,但可惜的是,我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堅持。6點早起,永遠堅持不到一個星期;跑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拍星空,蹲點到凌晨兩點的時候就回去睡覺了。確切地說,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很容易因為好奇被一件事物吸引,但僅僅在瞭解了它的皮毛之後,又會迅速抽離。小時候練書法練了兩年沒能堅持下去,喜歡拍照但又嫌麻煩,懶得去學PS,喜歡的書和電影很少會看第二遍。現在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也是如此,從最開始的主動去圖書館找書,到現在面對堆積如山的文獻沒有一點興趣去讀。

我不僅對學習是三分鐘熱度,對朋友和喜歡的人也是如此。剛開始接觸,總是懷著巨大的熱情,努力表現自己的友好,但相處一段時間後,又會慢慢冷卻,逐漸遠離。

之前在TED上看過一個演講,講的是生活中的「多面手」。多面手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轉換能力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他們往往是工作中的創新者。與他們對各個領域巨大的熱情和投入不同,我似乎只滿足於淺顯的瞭解和表面的喜歡。我似乎永遠都在尋找一個刺激點,而一旦深入接觸這個刺激點,就會逐漸產生厭倦。我想要的,或許只是一種體驗,一旦獲得了這種體驗,就不願意再去面對它背後更為瑣碎的工作和深層次的思考。

偶爾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樣的狀態也不錯。多嘗試嘗試新鮮的事物,多去走一些地方,看各種風格的書和電影,看奇思妙想的展覽。但更多的時候,我都處於困惑和自我懷疑當中,尤其當別人問我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的時候,我很焦慮,也很害怕。我害怕自己永遠也找不到一樣能喚起我熱情、激情,並能讓我持之以恆的事業。也或許,我僅僅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懶而已。

非常渴望得到您的回應。

祝好!

正在迷路的小太陽

迷路的小太陽:

你好。你可能高估了興趣愛好的價值。你所看到的那些每天早起背誦英語的人、每天堅持跑步的人、在寒夜中蹲點拍攝星空的人,他們能夠堅持,不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興趣愛好,而是因為他們有忍受枯燥的能力,至少在習慣養成的初期如此。

我們這個時代,興趣愛好是一件被過度美化的事。人們想像它,就像想像愛情,只會想到花前月下的浪漫,不會想到柴米油鹽的平淡。興趣愛好常常被當作激情、活力、堅持乃至成功的代名詞,以至於有人一旦覺得自己過得不好,第一反應便是:我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他們真正想的是:「我聽說興趣愛好有諸多好處。它能讓我更投入專注,讓我的生活充實幸福,讓我做事毫不費力,而且技能飛漲,所以我想發展一種興趣愛好。」

這種思維背後,是另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只不過把目標從「成功」或「財富」替換成了「興趣愛好」,但同樣執著於興趣愛好的「有用」。而有時候,興趣愛好恰恰是一件「無用」的事。

興趣愛好很像一個聰明又富有的姑娘,追求她的人很多,向她獻媚的人也不少,但真正瞭解她和愛她的人卻並不多。對於興趣愛好,你越是向她索取什麼,她偏不會給你什麼。你只有臣服於她,奉獻於她,有一天,她才會給你一些意外的驚喜。這背後考量的東西很俗,卻很真實,就是——你到底是真的愛她,還是只想獲得她的美貌與財富——她能感覺到呢。有時候,為了考驗那些追求她的人,她還會刻意把自己打扮成貧窮寒酸的醜丫頭,就像郭靖第一次見到的黃蓉一樣。

所以,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是愛這些興趣愛好呢,還是愛它所能給你帶來的好處?如果興趣愛好沒法帶給你好成績、好工作、好生活,甚至沒法讓你看上去與眾不同,你還會愛它嗎?

愛源於瞭解。如果你不願意瞭解你所做的事,每件事都淺嘗輒止,你就不會真的愛它們。

愛也很純粹。金庸武俠小說裡有很多高手,但絕頂高人是一位掃地僧,這並不是偶然。對於其他高手來說,武功意味著功名利祿、江湖地位,至少也是行俠仗義的能力。但對一個不問世事的掃地僧來說,武功真沒什麼用,跟日常掃地沒啥區別。正因為「無用」,他才能心無旁騖,不用焦慮自己要練得多快多好,他才能堅持得久,他的成就才高。

生活並不總是充滿激情和樂趣。如果你沒辦法通過找到某個興趣愛好來尋找激情,不如就做你現在能做的最簡單的事,並把它當作一種修行。就像僧人早起誦經掃地,農民下田插秧,工人開動機器,學生背誦英語,一個匠人戴上眼鏡擺弄起手中的工具。你可以說,他們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也可以說,他們不是,他們只是在生活。

這種生活,需要我們去忍受簡單和枯燥,沉下心來,願意停留在所做的事中,成為一個最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任何高超的技能,都需要經過長期枯燥的刻意練習。這種枯燥的訓練,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而是要我們去反思、總結,去親近我們所做的事,瞭解它背後的機理。有些事,是做著做著,才成了興趣愛好的。即使這樣,也不要期待這些興趣愛好會讓你看起來毫不費力,只是,它會讓你的付出有意義。

除此之外,你可能還需要一個師父。我覺得掃地僧可能是有師父的。因為要度過枯燥的瓶頸期,光靠自律是很難的,它還需要一種信任和托付的關係,需要一種氛圍,也需要反饋和點撥。在以前,無論是學武、讀書、唱戲還是學木匠,母親都會把孩子帶到師父面前,行磕頭大禮。母親會說,孩子以後就托付給師父了,要打要罵,悉聽尊便。師父知道這托付背後的意義,它關係到孩子的前途甚至生死。於是,徒弟參與師父的生活和工作,師父教授徒弟技能。無論是這種親密關係,還是親密關係中傳授的技能,都透著莊重和神聖的味道。師父的教和徒弟的學,自然也都格外用心。匠人精神、師徒關係和技能學習其實是一體的。今天沒有師父了,技能學習都搬上互聯網了,方便是方便了,但沒有這種人際關係,人恐怕很難堅持和專注。

祝一切都好!

陳海賢

思考一下

1.在哪些事上,你會把自己放到跟別人比較的位置上?在哪些事上,你從未想過要跟別人比較?

2.你上一次專心致志地努力發生在什麼時候?你是怎麼做到的?

3.假如在生命盡頭,上帝來問你:「你有沒有辜負我給你的生命?」你會怎麼回答他?

4.如果經濟完全自由了,你想要做些什麼?

5.如果不能帶來任何外在的回報,你現在所做的事中,哪一件事是你想堅持的?哪一件事是你想放棄的?

6.你上次體會到成就感是因為什麼事?如果讓你再去做一件類似的事,你會做哪一件?

實踐一下

1.認真做一回體力勞動

相比於腦力勞動,體力勞動更需要感官和身體的全面投入。

無論是幹農活兒、修車、洗車還是打掃,以全身心投入的方式,認真做一回體力勞動。

2.記錄每天發生在你身上的讓你感恩的三件小事

感恩練習是一種引導注意、塑造思維的方式。感恩能夠幫助我們從比較和競爭的思維中解脫出來,更關注與人、與事之間的聯結。感恩也能幫助我們從匱乏的思維中解脫出來,更多地體會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找一個本子,每天睡覺之前,回憶發生在你身上的讓你感恩的三件小事。這三件事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可以是關於人的,也可以是關於事的。如果這件事有原因,寫下這件事發生的原因。把它當作一個習慣,持續做八周。

3.制訂一個五年計劃

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希望自己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工作技能會有哪些提升?在與家人、愛人或朋友的關係上,你希望自己跟誰在一起?

(1)分別從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角度列出三個目標。目標需要具體明確、積極正面,能在五年以後清晰地檢驗這個目標。

五年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做到:

a___

b___

c___

希望能在生活上做到:

a___

b___

c___

希望能在人際關係上做到:

a___

b___

c___

(2)思考完成這些目標的具體途徑和方法。這些途徑和方法同樣要切實具體。

為了完成這些目標,我需要在工作中:

a___

b___

c___

需要在生活上:

a___

b___

c___

需要在人際關係上:

a___

b___

c___

(3)思考完成這些目標可能遇到的障礙。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可能會碰到這些障礙:

在工作中:

a___

b___

c___

在生活上:

a___

b___

c___

在人際關係上:

a___

b___

c___

(4)思考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

我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克服這些障礙。

在工作中:

a___

b___

c___

在生活上:

a___

b___

c___

在人際關係上:

a___

b___

c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