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迷茫是艱難所在,也是意義所在 >

迷茫是艱難所在,也是意義所在

按:當美好的理想遇到冰冷的現實,該改變自己還是順從現實?如果要改變,能如何改變?這封答讀者信想跟你探討這個問題。

陳老師:

您好!關注您很久了,一直想給您寫信,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描述我內心的困惑。現在,我想把給您寫信的想法變為行動,也藉著這封信,理一理自己亂糟糟的思緒。

我的問題是,我對自己的工作很迷茫,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又不知道新的工作在哪裡。對現在工作的厭惡、對尋找新工作的焦慮、對自己的極度不自信,讓我喘不過氣。

我是一個26歲的女生,名校畢業快四年了。畢業時,順利進入一家世界名企,一年後因為接受不了工作佔據太多時間(大概是這個原因吧,我自己也理不太清楚了),選擇離職。之後,嘗試考研,可並沒有完全投入。快兩年的時間,沒有收入,社交停滯,家庭變故,前路迷茫。對自己選擇和能力的懷疑讓我情緒幾度失控。我開始重新找工作,想著第二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地幹。工作找得並不順利,可好歹最後還是找到了。

對於現在的工作,我討厭它,我希望趕緊從這份工作中脫離。這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我壓根兒沒法提供。一些違背原則的事情,我很牴觸。我在這裡,並沒有長久發展的可能和意願。在這份工作上堅持了一年,從沒有合同到有了合同,從沒有工資到有工資,我堅持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太折騰,簡歷不好看,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不好的影響,當然也因為我並沒有找到新的理想的工作。

對下一份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我明明很想換一份新工作,卻在無止境地拖延。我發現畢業四年,自己根本沒有擅長的領域與技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我特別羨慕那些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然後投入去做的人。打開各種求職網站,我就頭痛。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我連把簡歷投向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不清楚。一想到找工作,我就心煩、頭痛、焦慮。

畢業四年,快奔三的年齡,兩份工作,近兩年的空白。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資本和能力立足社會。我也想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投入去做,卻在「你連自己都養不活了,你有什麼資本去喜歡、去投入?」「你毫無經驗,從頭開始的話,你大學所學還有什麼意義?」的想法中避而遠之。

理想的我,能全心投入自己喜歡的工作;而現實的我,卻只能勉強做著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我為不能改變現狀而煩躁,更為活了二十幾年還這樣渾渾噩噩、一無是處而懊惱。我總懷疑,如果是別人,一定會處理得比我好。我討厭這樣子的自己,我想救救自己。

謝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讀完這封信。期待您的回復。

雨雨雨

陳老師:

您好。我現在做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從這份工作中,我得不到任何成就感,有的只是拖延、焦慮和「終於又完成一點」的短暫的放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一點點困難,都會在我的消極情緒中被放大,讓我不知所措。

但以前的我不是這樣。那時的我,單純自信,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做到。那時我文筆不錯,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不像現在,經過幾年工科培訓,連日記都寫不通順了。那時的我很愛讀書,對政治、哲學、法律、外國文化都很感興趣。不像現在,一年都讀不完十本書。那時的我精力充沛,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停不下來。不像現在,一天中有精力做事的時間不超過幾個小時。那時的我勇敢果斷,什麼事都想嘗試。不像現在,想做什麼事會先想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的世界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危機四伏。可理論上不該是這樣啊,我以前也沒生活在月球上啊。

每天我都在不斷自我反省。有時我對自己說:這是因為我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只要找到喜歡的工作,就能擺脫這種狀況。但是在夢裡,前男友對我大喊:「你根本沒有努力,你只是想逃避責任!」是的,我現在很難長時間專注在應該做的事上。我的專注力、自信、意志力都大大下降了。我沒有辦法努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的狀態。

突然,我意識到,是我把自己變成這樣的。就像您說的,意志力的存在是為了承擔責任和應對挑戰。而在這個過程中,意志力又得到了鍛煉,就像肌肉一樣。長期不使用意志力,什麼都不想做,只會讓意志退化,漸漸地,就什麼都做不到了。我就是這樣退化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我感到無法遏制的悔恨和傷心。如果未來還要這樣度過,那真是太可怕了。一個人迫於現實,做一份自己不喜歡,也沒有成就感的工作,最可怕的不是做不好,而是它可能完全改變一個人。現在的我缺乏意志力,自信和精力都很有限,想要做到什麼都很難。我想這就是答案。

可是,這個答案會不會只是我的一種幻想?幻想換一份感興趣的工作,我就能打起精神,重新變回以前的自己?

說到這裡,我好像已經有了答案。也許您也經常遇到說著說著自己就找到了答案的情況。我不能在現在這樣的生活中停下來,我必須去尋找、嘗試和改變。儘管還有些害怕,我必須開始做點工作之外的不很困難的事,一點點來恢復我的自信和意志力。我不會立即放棄現在的工作,但我會試著找實習、兼職,甚至去參加一些考試。我要去做這些,就像此刻的我,不再擔心被質疑、被否定,給您寫這封信一樣。

祝好!

Momoc

雨雨雨、Momoc:

你們好。我驚訝地發現,我的郵箱同時收到了兩封信,相似得如複製粘貼一般。也許你們在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工作,但訴說的,卻是相似的煩惱。我考慮了很久究竟選哪一封回,最終決定把這兩封信同時貼出來。既然緣分如此神奇,我就應該把這種巧合呈現出來,好讓你們看到彼此,並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此煩惱的人,並不止一個,也不止你們兩個。

前段時間,我遇到一個人,三十多歲吧,以前一直在經商,現在是音樂人。他從大學就開始組樂隊,一直夢想以音樂為生,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他父母都是大學教授,覺得玩音樂是「不務正業」,以死相逼,讓他放棄。後來他如父母所願,開起了公司,成了商人。公司經營得還算成功,員工多的時候也有兩三百人,日子過得順風順水。可內心深處,始終有一些東西,讓他隱隱覺得不痛快。

在35歲那年,他一哥們兒患了尿毒症,原來好好的人,忽然就不行了。走之前,那哥們兒把他叫到身邊,跟他說:「人生苦短,你還是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那哥們兒一去世,他立馬賣掉了公司,找了個音樂製作人,開始組樂隊,做專輯。

如今他出了兩張專輯,不算混得太有名,但也經常能在國內幾個音樂節上看到他的名字。就普通的水平吧。但他坐在我面前跟我聊這些,整個人清澈通透極了。

我問他當商人和當音樂人有什麼區別。他說:

「以前我當商人的時候,跟人介紹自己,說我是某某公司的老總,心是很虛的。出入商務場合,總要再三給自己壯膽,才能勸服自己就屬於這裡。但我當了音樂人以後,就再也沒有這種感覺。跟別人介紹說自己是做音樂的,一點兒都不彆扭,心裡坦蕩極了。」

這大概就是「本該如此」的意思。我知道,我知道,這故事有點雞湯,但它就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提醒著我們,成為更好、更真實的自己是可能的。

你們的信其實都在說一個重要的話題:「我們有沒有資格奢談理想?」

沒錯,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好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社會分工總會把一部分人摁到讓人喜歡不起來的工作中。雖然我們也會反覆勸誡自己要努力踏實,干一行愛一行,但白天碌碌無為的拖延和焦灼,半夜醒來後不知身在何處的空虛,都會準確無誤地提醒我們,自己正在虛度光陰、浪費生命。

而一份糟糕的工作,最糟糕的地方,是它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讓我們覺得自己只配得上這麼一點。

你們都有名校的背景,見識過好的,就更難忍受壞的。名校背景拿到就業市場說事,恐怕會被老闆和HR恥笑。他們笑得不是沒有道理。學校不是就業市場的金字招牌,更不是通往光明前途的通行證。它什麼也保證不了,卻在你們心裡種下了驕傲的種子。這種驕傲,無論怎樣的生活挫折都無法磨滅。

該怎麼評價這種驕傲呢?如果不是這些不甘平庸的理想,你們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迷茫、挫折和自我懷疑。可是如果沒有這種驕傲,你們也不會這麼固執地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自己換過好幾次工作,每次換工作都經歷過很多痛苦和迷茫。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停下來,安心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後來我想到了。我總覺得,在我生命盡頭的那一天,上帝會來找我談話(我沒信教啊,就這麼隨便一說)。他當然不會問我,你掙了多少錢、住多大的房子,畢竟他不是家長裡短的隔壁鄰居。他大概會問我:

「你有沒有辜負我給你的生命?你有沒有盡你所有的努力,來發揮你的才能,實現你的潛力和價值?」

我大概會答:

「是的,我曾錯過很多,也曾猶豫退縮,但我已經傾盡全力,從未放棄。」

上帝會說:「那麼,證明給我看。」

那時候,我大概拿不出什麼讓人驕傲的成績。即使有,在上帝面前,那也微不足道。但是,我會展示我的傷疤,那些焦灼的、猶豫的、悔恨的、拖延的、掙扎的、沸騰的、犯傻的,讓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夜,隨著時光又慢慢平息的痛。我會把這些展示給他看,驕傲得如同展示一枚勳章。

我會說:「我已傾盡全力,這就是證明。我曾為理想所傷。」

現在,你們也正為理想所傷。無論普通人有沒有資格奢談理想,我們都已經談了。而理想,也早已在我們身上刻下烙印。

一份理想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我相信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說法,理想的工作應該滿足三個條件:安全感、勝任力和自主性。簡單地說,就是物質上有保障,能發揮才能和潛力,還能自己決定一些事。可是以現在的社會條件,理想的工作太奢侈了,所以才需要不斷尋找。

我非常確定你們早晚會從這份不喜歡的工作中脫離出來——無論是一年、兩年還是三年,無論一波三折還是一帆風順。雖然你們現在看起來有些迷茫、浮躁、自我懷疑,但這些迷茫的背後有驕傲在。這種驕傲不會允許你們一直做一份沒法帶來成就感的工作。

既然這是確定的,那我們就可以暫時把「能不能從這份工作中離開」的焦慮放下,從容地研究一下該如何度過這段過渡時期。無論過渡時期有多長,對於一個確定的結果而言,它都是暫時的。

你們喜歡讀小說嗎?大部分小說中的主角在練就絕世武功、成為蓋世英雄之前,都有一段去一個憋屈的環境中受氣的經歷。比如:郭靖還沒出生,父親就去世了;楊過遇見小龍女之前,要在非常不待見他的全真教生活一段時間;哈利·波特去霍格沃茲上學之前,要先在姨媽家受些欺負。

為什麼作者要安排這樣的情節?

因為如果這些故事裡的人,不懂生活的艱辛,就不會有渴望。如果沒有渴望和追求,他們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

現在,你們的人生正處於這樣的故事情節中。在未來的路在你們眼前展開之前,你們至少可以先想想,這段艱苦的生活想要教給你們什麼。也許你們會覺得,如果我不是那麼迷茫、那麼自我懷疑的話,我就能看清這段生活的意義。我覺得恰恰相反,迷茫和自我懷疑正是這段生活的艱難所在,也正是它的意義所在。

為了搞清楚這段艱苦生活的意義,在過渡期,你至少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

1.假如我在將來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能從現在這份工作中學到什麼?

大部分能力都會遷移。既然我們已經打入敵人內部,總得偷師學藝,學點什麼,才不會虧。

2.假如我將來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今天所能邁出的最小的一步是什麼?

所有的轉變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期。邁出很小的一步並不容易,哪怕是最小的一步,也需要我們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這一小步無關成功,只關乎行動。而你現在的工作還給你發著工資,正好讓你大膽去嘗試,而不用管是否會失敗。

祝早日成為理想的自己。

陳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