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聖母型人格自救手冊 > 第八章 面對未知,如何能夠免於恐懼 >

第八章 面對未知,如何能夠免於恐懼

我們會陷入害怕恐懼的圈套,而走出圈套的唯一方法就是弄清楚這些預設(通常是孩提時代確立的觀點),然後把它們放到行為實驗中,以最安全的方式開始實驗。

挑戰那些讓你不敢改變的恐懼

現在,你已經有一整套磨得珵亮的工具了,那麼,可以開始下一步了:挑戰那些讓你不敢改變的恐懼。接下來,我將帶領你一起設計並執行為你量身定制的行為實驗。

小時候你一定做過這樣的事:把玫瑰花瓣和水混在一起做「香水」,或把水和土混在一起做泥餅。那麼,現在是時候喚醒你內心的科學家了。我們要懷著一種豁達的好奇,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能夠讓你重獲自由的自我判斷。我的咨詢者們都喜歡這種自由。這種自我判斷就是:作為一名科學家,你只是在檢驗一種預感、理論或假設,如果行不通,再調整和嘗試就好了,無所謂對錯。這個過程是好玩的、富有創造性的。

什麼是行為實驗?

行為實驗是改變自己所必需的一種工具,其力量之大令人難以置信。這一理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的「行為心理學」。我前面提到過巴甫洛夫的狗與條件反射(即訓練狗將餵食的行為與鈴聲聯繫起來,直到它們一聽到鈴聲,就能分泌唾液,即便沒看到食物,也會流口水)。

我們人類也一樣。如果你早期受過某些驚嚇,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哪怕只是想到令你害怕的事物,也會有一種恐懼感。我小時候害怕各種蜘蛛,偏偏我們的夏令營營地有很多蜘蛛,洗手間裡尤其多。直到現在,即便只是想到營地的洗手間或焦渣混凝土,我也會覺得不安。

正如我們在第五章中討論的,大多數「聖母」的行為過多地被憤怒及不被認可的恐懼所支配。為了避免自身產生這類不適的感覺,我們會逃離或避免可能導致這些感覺的情況,例如衝突、拒絕、不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等等。我們還常常會把令我們感到安全的行為做到極致,方法就是討好別人,平息緊張、衝突及附和別人的意見等。但事實是,你所擔心的結果與實際發生的可能性完全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與我們對自己處理這種結果的能力的估計也不成比例。

因此,行為實驗的目的是,讓你能夠用一種安全、有計劃及可控的方式來檢驗你的預設。例如,你可能會說:「如果對別人說『不』,他們會生氣/不再喜歡我,我無法承受他們的生氣/不喜歡。」在驗證這種預測時,記得用上一章提到的技巧。你會驚訝地發現,即便事實如你所料,你也能承受那些消極結果。

我們會陷入害怕恐懼的圈套,而走出圈套的唯一方法就是弄清楚這些預設(通常是孩提時代確立的觀點),然後把它們放到行為實驗中,以最安全的方式開始實驗。所以,根據認知行為心理學的理論:改變行為,你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根據我的經驗,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儘管它不是最容易的。

劃定恐懼等級

為了幫助病人克服恐懼症[又稱「非理性恐懼症」(irrational fear)],心理醫生通常會使用「系統脫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sation)[又稱「漸進式暴露療法」(Graduated Exposure Therapy)]。

一開始,你需要先劃定恐懼等級:從害怕程度最小的事物到害怕程度最高的事物。以我害怕蜘蛛這件事為例:我的等級結構的最底層,即等級1,可能是看到一張蜘蛛的照片,而等級結構的最頂端,即等級10,可能是親自用手抓住一隻毛茸茸的大蜘蛛,如狼蛛。通過使用某種放鬆方法,如控制呼吸,我會在自己覺得舒適的時候建立一個系統的恐懼等級結構,然後將自己暴露在這些非理性恐懼之下,降低自己對刺激物的敏感度。最終我會意識到,蜘蛛並不會對我造成實際傷害,而我能夠克服這種恐懼。這是一種「直面恐懼」的方法。

排列自己的恐懼等級

現在,就對你而言已成問題的「聖母」行為進行一次恐懼等級排列,1級表示程度最輕,10級表示程度最嚴重(你不必非得從1到10列滿10個等級)。顯然,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因為你所恐懼的事物對別人而言並不構成問題而感到羞愧。每個人的DNA都與各自的經歷有著複雜的牽連,這讓每個人的恐懼都具有獨特性。這世上沒有普遍的恐懼等級,就像沒有普遍的感情傷痛等級一樣。

下面是我幾年前所列的恐懼等級。當時,我非常認真地投入了這項工作:

1.請伴侶幫忙或提供支持。

3.請朋友幫忙或提供支持。

4.當面對沒有私交的人說「不」。

5.對朋友說「不」。

7.大庭廣眾之下或在一群人面前(如在商店或圖書俱樂部)起爭執/衝突。

9.對執拗的朋友說「不」。

10.在別人面前表現出「真正的自己」(如脾氣暴躁、傷心或憤怒),以及在自己感情上受到傷害時實話實說。

「聖母」型同事傑西卡也在治療之初為自己劃定了一個恐懼等級:

1.地鐵上有人無意中碰到我時不說「對不起」。

2.讓某人重複我沒聽清楚的話。

3.當有人擋住我的路時,不是找縫兒鑽過去,而是大聲說「借過」。

4.地鐵站出口請人讓路。

5.付完錢後用一點兒時間把錢包放好(例如,讓後面排隊的人稍等)。

6.在小組會議上提問。

7.工作時,如果不是自己的錯,就不說「對不起」。

8.對提出某種要求的同事說「稍等」。

9.分配任務時不抱有歉意。

10.拒絕同事的要求。

下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如果你真的做了某件你害怕做的事,結果會不會如你所料,即是不是會產生不好的或令你難以承受的結果。這樣的實驗會幫助你彙集證據,證明事情可能並非你想像的那樣可怕,即便真的很可怕,你也可以克服。我們可以從最低等級的恐懼開始。

下面這個模板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實驗描述。

·你有怎樣的憑空的預設/想像?

·當前的恐懼係數。

·更切實際的預測。

·可以利用哪些技能和資源?

·改進後的恐懼係數。

實驗後:

·結果。

·現在的恐懼係數是多少?

·你為接下來的實驗學到了哪些經驗?

關於描述憑空的預設,重要的一點是,它通常伴有一定的史詩及電影性質的誇張成分,並且不只是一點點的荒唐可笑。認識清楚這一點,你就會看到它有多極端,並有多大可能是你之前人生階段的影子。例如,當你還是弱小無助的孩子時,大人突然爆發的憤怒或羞辱令你感到的恐懼。我的朋友、認知行為治療師娜塔莉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這種情況有可能,但可能性大嗎?」你可以將這個問題用於思考更切實際的預設,從而將「恐懼係數」的等級降低一點兒。

關於裙子的實驗

如果你看到我的恐懼等級,那麼,注意一下第7條(P152)。本書中,我將以這一等級的恐懼為實驗目標,將所有的與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的想法、感覺及行為都記錄下來。

首先設定場景。我從一家小精品店裡購買了一條非常貴的夏裙。這類精品店通常會郵寄給你一本精緻的商品目錄。然後,你不知會花上多少個小時來盯著上面那些年輕美麗的模特看,邊看邊想(可能是下意識地),如果你也擁有其中一件真絲裙或羊毛衫,別人就會喜歡你,你就會覺得很開心。

我理性的大腦知道這是廣告作用,我們總是把買東西與實現情感慾望聯繫在一起。但即便有著這樣的認知,情感的牽引力依然十分強大,尤其是當你覺得自己有點兒胖、魅力不足或不自信時。因此,當我走進這家獨特的店時,實際是去尋求一種基於外貌的救贖(見第六章「救贖性轉折點」一節中的故事),而不是真的想要某件衣服。導購員注意到了這種未言明的渴望,於是開始勸誘我試穿很多件衣服。半個小時後,我拎著精美的包裝袋出來,那一刻我已經知道,裡面的東西並不適合我,即便我以後會穿,大概也穿不了幾次。

我把裙子拿回了家,又試了一遍,意識到自己恐怕得硬著頭皮退貨。此刻,有些人,甚至是老道一點兒的「聖母」,都會暗地裡偷笑,因為這對你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如今,很多人都採用這樣的購物策略,即先把大包小包的衣服買回家,然後試穿,最後再把所有他們不想要的退回去。如果我也如此的話,那麼,退一件衣服的想法就不會令我生畏。然而,我很少做這種事,所以才會感到膽怯。

那時候,我腦海裡已經響起批判性聲音,如「你可真可悲。你怎麼就經不住那個導購女孩的遊說?」及「你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你愚蠢地做了件錯事,現在就得承受後果,一個夏季都別買新衣服了」。哇!把它們寫出來後,是不是覺得很具侮辱性。尤其是最後一句,不只是批評,同時也讓人感到羞愧,覺得自己應該接受懲罰:我應該為自己的錯誤接受懲罰,不能再買別的夏裝了。

不管怎樣,實驗繼續,我是這麼填寫的:

·實驗描述:去服裝店要求退款

·你有怎樣的憑空的預測/想像?

導購員會生氣,並試圖以惡劣、陰險及挑剔的方式說服我留下那件衣服。她可能會:a)擺出一張冰冷的臉,然後在滿屋子的客人及商店員工面前以一種羞辱的語氣刻薄地說:「好吧,女士,我想您也發現了,以您的年齡(體重/體形),沒有比這件更合適的了。」或者,b)還會在滿屋子的看客面前,對我大嚷大叫,甚至人身攻擊。

·當前的恐懼係數:7

·更切實際的預設

導購員可能會生氣,但我可以快速離開那家店,以後再也不會見到她。如果她真的刁難我,我可以要求見店長。我有權在14天之內提出退貨。

·可以利用哪些技能和資源?

我可以放緩呼吸,以避免身體做出非戰即逃的反應。我還可以使用「卡殼唱片技巧」。

·改進後的恐懼係數:5

結果是,我等了一天,找了個空閒並覺得比較自信的時間去了那家店。我當時心裡真是七上八下的。還是那位導購員向我走來。當我告知她我是來退衣服的時候,她確實很不高興。我可以感覺出來,她之前那過度熱情的親切態度已經換成了假笑和冷淡的眼神。因此,一定程度上,我的預測是對的;我想這家店的店員每賣出一件衣服都能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所以退貨關乎他們自身的利益,我之前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當對上她投遞過來一種帕丁頓熊(Paddington Bear)4所說的「特殊注視」時,我內心感到了一股恐懼。但我有意識地做了幾個深呼吸,同時放緩呼吸,讓「心靈之眼」(見第十章呼吸練習相關內容)隨著吸入體內的氣流遊遍全身。此外,我還對自己說:「很快就會結束,你以後再也不用見到這個人。即便她恨你也沒關係;她不能對你造成任何傷害。」這樣做確實有效。首先,它讓我在那一刻略微逃脫了緊張情緒的束縛。其次,這種安慰式的自說自話讓我冷靜下來並更有安全感。

最後,我拿到了退款,完好無損地走出了那家店,沒受到任何侮辱(事實上,我還有些得意揚揚)。

·現在的恐懼係數:2

·你為接下來的實驗學到了哪些經驗?

我學會了做好心理準備:導購員在聽到我要退貨時可能會變得不冷靜,他們可能會生氣、冷嘲熱諷或羞辱我,但即便如此,我也能處理這件事,那並不是世界末日,我可以挺過來。憑借退掉裙子的經驗,我在隨後一周裡又退了兩樣東西(一台錄音電話機,已超出最晚退款日期2個月;一件不太合身的文胸,我買了6個月卻還沒拿到收據)。碰巧,跟這兩家店的交流都出乎意料地簡單直接,銷售人員也都通情達理並很冷靜。在經過一系列系統化脫敏過程後,我現在已經可以把蜘蛛放在自己手上了。也許狼蛛還不行,但小錢蛛還是可以的。

列一個利弊表

如果你去醫院的急診中心看病,通常,你首先見到的是分診護士。他們的工作是對每個患者的傷情或病情的嚴重性(直白點兒講就是有多大的生命危險)進行評估,然後按照優先等級確定先處理誰的病情。這種模式對你的行為實驗會很有幫助:此時此刻,哪個問題更需要迫切的改變?問問你自己,什麼讓你最擔憂、什麼讓你夜不能寐、什麼最讓你覺得有壓力?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能讓我收穫最多的是哪個?有些事情你會覺得十分難做,從中得到的東西又很少。換言之,你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你的所得。不要讓這種想法成為另一種「應該」,否則,你一開始就已經把自己設定為失敗的一方了,你對自己的感覺會更糟糕。

你可以列一個利弊表,以便把問題梳理清楚。例如,講習班上有一個討人喜歡的學員叫艾莉森,她想做的一個行為實驗是給她的母親寫一封信。她想告訴母親為什麼她的判斷和批評令她感覺很受傷,並且這種傷痛一直伴隨著她。對她而言,做這件事太難、太可怕了。此外,在認真考慮過得失後,她意識到,這實際是個風險很大的實驗。她的母親是不大可能平靜地聽完她的反饋的,她會為自己辯護,進行批判式反擊,而這可能會讓她感覺更糟糕,並讓她們的關係陷入一種僵持的狀態。我向她解釋了「救贖性轉折點」的概念,同時告訴她,她的情況敲響了我的「救贖性轉折點警鐘」,我的結論是:她的母親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改變,除非她能經歷某個可以改變人生的事件,或者接受心理治療(或者兩種情況都能遇到)。

艾莉森又多考慮了一段時間,然後決定先從一個她覺得安全一些的實驗做起,而這個實驗的確也更迫切。她需要請以前的客戶對她的新網站做個評價。她對此非常擔心,於是遲遲沒有聯繫那些客戶。問她有怎樣的憑空預設/想像,她想了想,然後笑著回答道:「他們會互相打電話,大概會這樣說:『她怎麼敢開口?真不要臉!她做事就像個廢物。我都想不出什麼肯定她的話。』」把這種憑空的想像及時說出來後,艾莉森看到了其中的可笑性和荒謬性。「怎麼會那樣?」另一位好心的學員問道,「如果你之前幫助過他們,他們難道不應該很樂意幫助你嗎?」「我想也是,」艾莉森將信將疑地說,「我通常都很願意幫別人做客戶評價,尤其當對方清楚地說明他們需要什麼的時候。」「恐懼係數是多少?」我問。「7。」她回答。

艾莉森決定這樣設計這個實驗:她會寫一封非常清晰明瞭的郵件,詳細說明她的需求,但會說明,收件人如果太忙的話可選擇不參與此次客戶評價。「那樣做的話,我就可以避免當面被拒的尷尬。」她自嘲地說。「那麼,現在的恐懼係數呢?」「大概已經下降到3了,」她說道,「我會把進展告訴你的。」

一個星期後,艾莉森告訴我,她已經向三個人發了郵件,他們都很快回信,並附上了認真給出的客戶評價。「我想,因為我先在你的講習班上設定了目標,同時又得到了小組成員的見證和支持,所以我才有勇氣付諸實踐,要不然,我可能只會繼續逃避。」她說,「我從中得到了自我肯定,這有著切實的積極意義,它會鼓勵我去做更多嘗試。」

傑西卡:減少1%的聖母特質

初見傑西卡時,我們討論過「減少1%的聖母特質」這一理念,將其作為最直接的一個實驗。她選擇的實驗是,當地鐵上的其他乘客無意中碰到她時,她不會道歉。這個實驗成功了(「他們甚至根本就沒注意到。只有我自己腦海裡的批判性聲音在說:『這位年輕的女士,你的禮貌呢?』我終於知道那是誰的聲音了,是我姑媽,而且我敢頂嘴了。」)。隨後一周,受到鼓舞的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個循序漸進式清單,讓她能夠按自己的節奏進行實驗。其中,最高等級的實驗便是對同事提出的請求說「不」。

深受鼓舞的傑西卡非常積極地行動起來。她開始梳理她的清單,每一次成功都激勵她轉向更高的恐懼級別。下面的內容摘錄自她實驗開始後不久的治療日記:

我一直都想成為一個平靜、有耐心、詼諧又聰明的人,但這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實現的目標。也許自信是關鍵。如果我有自信,我就能保持平靜,因為我可以索求我想要的,並且相信我值得擁有它們。如果我相信自己已經做到了最好,我就沒理由急躁。

如果我可以保持一種放鬆且平靜的心態,我就可以變得詼諧一些,而不至於只是胡言亂語和尷尬。我只是需要內心的平靜,讓我能夠在提出自己的要求的同時不必懷有歉意。這是首先要考慮的東西嗎?或者,它是伴隨實踐而來的嗎?好吧,如果這也是一種實踐,那麼,我知道從何開始了。

傑西卡成功地在工作中培養出了更多的堅定和自信,並帶來了一系列驚人的改變,這些改變甚至是她的清單上所沒有的:她與合租室友劃定了更清晰的界線;她在工作中擔當起了更具挑戰性的新角色;她有了新愛好,並開始了大膽的嘗試;她還交了新朋友。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間,傑西卡有過挫折、有過掙扎,甚至快要放棄了。但是,她還是繼續了她的挑戰,緩慢地、輕輕地、一次一小步地繼續著。在第九章和第十一章中,你將讀到更多傑西卡反饋的信息。

莉茲:敢於讓別人失望

在第二章中,我們提到過「聖母」型朋友莉茲,她穿越了數百英里來參加一次兩小時的心理輔導課程,卻「覺得好像去SPA館一樣」,因為她很少單純為自己去做事。那天下午離開時,她充滿活力地承諾,她要著手設計自己的行為實驗,尤其側重於「敢於讓別人失望以及更好地照顧自己」這兩個方面。

首當其衝的便是那天晚上的活動,她要告訴她的朋友,她不想去她的詩歌朗誦會,她只想好好泡個澡,然後和孩子一起吃晚餐。對莉茲而言,這確實是一項可怕的任務,卻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鼓勵她想一想,她在過去或現在的某些情況下明顯表現出來的勇敢。一個月後,她發來一封郵件:「我覺得,在那次課程之後,好像有人為我點亮了一盞燈,帶領我探索懼怕責備的深層次緣由。我想起了十幾歲的我堅持己見時,父親那嚴厲的反應,這就是我一直熱衷於取悅別人的原因。」

說到第一個行為實驗,莉茲感覺很不好,但還是給朋友發了短信,說她很抱歉,不能參加她的詩歌朗誦會了,而她的朋友看起來毫不介意。「有趣的是,這個我第一次嘗試取消約會的朋友說,她不敢想像我會擔心讓她失望,因為她沒想到我竟是個如此體貼的朋友。她知道,如果我不得不取消約會,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事實上,我們都笑了,我之前的預設完全是瞎擔心。我那時以為,她會暴怒,從此不願再見我。」

接著,莉茲開始了新實驗,試著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的需求之前。她發回來的報告說,她與一位總是盛氣凌人的女同事的關係有了改變。她說:「在參加會議時,我通常什麼也不說,盡量讓別人注意不到我。但這一次,我很早就到了,並且非常友好地與她打了招呼。她有一點兒吃驚,但還是做出了積極的回應。開會時,我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了出來。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強烈的行使權力的意識,開始做真實的自己。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在對自己說:『還能發生什麼更糟糕的事?』『她不喜歡我也沒關係,我並不需要她喜歡我,我只是需要找到一種可以與她合作的方式。』」

關於莉茲,你會在第九章中瞭解更多情況,例如,她是如何減少自己的社交承諾,以便為更重要的事情留出時間的。

「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

有時候,我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某些事情,但又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我們正深陷於各種慣性思維及行為模式中。

「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則是一種很有效的技巧,能夠幫你開放思維,產生一些新想法。首先把問題寫在一張紙的最上面。然後在下面寫出你能想到的所有解決辦法。讓你的創造力任意馳騁,無須任何判斷,只要將每種想法寫出來。

這樣做很重要,因為它能夠讓很多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突破批判性聲音的阻礙,呈現在你面前。

例如,當你面對一個蠻不講理的熊孩子,如果你腦海裡蹦出的想法是「把他放進火箭裡送到月球去」,或者「讓海盜綁架他吧」,那麼,你盡可以冷靜地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然後再看著所有的想法,決定哪個最值得嘗試。

你還可以把這些想法分成十個等級,從而把思路理得更清晰。

艾拉的奇葩室友(想像中的)

下面的例子將向我們展示,「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是如何幫助艾拉的,也就是我們在第五章中提到的那位女士。

那段時間,艾拉總是憂心忡忡,她的合租室友因忍受不了兩人之間長期壓抑的氣氛搬走了。新室友搬進來後,艾拉很怕會跟她相處不來,那樣她就會再次陷入一個尷尬而窘迫的局面,並不得不再次為房租擔憂。同時,也會再次激活她十幾歲就建立的觀點,即:「我不會與人相處;女孩們都不喜歡我;我永遠都不會有朋友。」

我請艾拉跟我講講她的新室友。她說道:「好吧,她看起來人很好,也很安靜,做事很努力,她尊重我,知道我需要安安靜靜地學習。但法蘭姬一開始也是這樣……」於是,我請她跟我分享一些她憑空想像的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即便那些事情聽起來荒唐可笑也沒關係。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好吧,她告訴過我她有一個總是分分合合的男友,於是,我猜想他們可能會在我學習的時候在沙發上擁抱親吻,或者,更糟糕的是……」她停頓了一下,似乎無法與我分享她的心靈之眼中正在展開的可怕的想像,「在她的臥室裡徹夜纏綿,弄出很大的動靜,讓我失眠並讓我覺得自己很孤單,因為我還沒有過男朋友,而且羞於弄出那樣的動靜。」她睜大了眼睛看著我,就好像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且,」我憑借我個人的合租經驗補充道:「他會佔用你的浴室幾個鐘頭,弄出很大的聲音,然後只在腰上圍一條不大的浴巾在你的公寓裡晃來晃去。」說到這,我們都忍不住笑了。「你認為那樣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問:「此外,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你能夠在任何不好處理的事情發生之前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你現在能做什麼?」

艾拉一臉茫然地看著我。

「好吧,讓我們來試試『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我提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到過不喜歡這個理念的人。我想著應該是「不加判斷」和「創造性」這兩個詞的功勞,它們是如此好聽且積極的詞彙,讓我們能立刻產生一種安全感,並覺得熱血沸騰。艾拉的想法是:如果室友帶朋友回來,她就去圖書館學習;如果她的男友留下過夜,她就去自己的朋友那擠一擠。我的建議是,她應該跟這位新室友談一談,或許可以一起制定一些基本的合租規定,如「只有週末允許男朋友留宿」等。

艾拉很吃驚,說道:「我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但是,這確實是非常合理的解決辦法,是不是?」於是,這個過程為她的大腦解了禁,讓她想出了很多可行策略。「你只是在調動你原本就有的很多技能,」我說:「在工作中,你擁有很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面對室友時,可能是因為歷史原因,你無法施展那些技能。你被創傷、恐懼及恐慌困住了,它們會阻礙你發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兩周以後,艾拉返回的報告稱,她已經與她的新室友談過,過程非常平靜、輕鬆,室友同意了她的所有建議,兩人的關係並未顯示出任何緊張趨勢。「我都不敢相信事情會如此簡單。」艾拉說。這句話我也經常從很多剛剛開始實驗的其他人口中聽到。當你下定決心開始那段艱難的對話時,你會發現,實際做起來比想像中要簡單和輕鬆得多(雖然並不總是這樣)。

薩曼莎:「不要完美」

一些人認為,與做出改變相比,他們最重要的實驗是減少某種行為。我們在第五章裡討論過,有些「聖母」之所以讓自己變成「聖母」,是為了避免引起別人的憤怒,有些則是上癮般地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還有些是兩種原因兼有。

我們在第五章中提到的薩曼莎想要做的實驗是,試著減少為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做的事,看看自己能否挺過這一關。青少年時期,薩曼莎喜歡討好她那位很難取悅的芭蕾舞老師。長大後,她將這種對認可的追求全部轉移到了老闆身上,於是長期任勞任怨地超時工作。而現在,正在休產假的她正在把這種追求轉移到丈夫和孩子身上。只不過,他們並沒有要求她這麼做,所以也沒有那麼感激她。丈夫希望她做自己,像以前一樣有趣,但她已經為做一位完美的妻子和母親耗盡了心力,包括每天要熨一大堆嬰兒服,用全套化妝品打扮自己。

於是,我們一起找出了這些行為背後的「死板的個人規則」,其中包括「我做什麼都必須竭盡所能,否則別人會以為我不努力」。但是,在我們對這條規則進行深究之後,薩曼莎意識到,這是別人的行為標準,很可能是她那位「有著令人吃驚的進取心」的舞蹈老師,她一心要把她打造成為完美的芭蕾舞女演員。「如果我真做到了這種完美,我想丈夫大概是不會和我在一起的。他並不希望我做這樣完美的女人。」

「並且,我們的女兒在一點點長大,我不希望用這樣的完美主義讓她承受相同的煩惱。我希望她長大後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來找我幫忙,如果她知道我也犯過一些錯誤,也許能跟我更親近一些。」

課程之後,薩曼莎變得很積極,她開始凡事力求做到「夠好」,但不求完美。她的第一個實驗是不再熨燙嬰兒服,然後她又更進一步,試著把不化妝的時間延長。她一直對自己說「做到足夠好就很不錯了」,以此讓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

本章中描述的行為實驗是經過計劃的,或者說是具有主動性的。這是個很好的起點,因為,通過為實驗制定計劃,你能夠掌控很多因素,並因此覺得更安全。雖然無法完全掌控全局,你卻可以選擇與室友、老闆或伴侶談話的時間及內容。這樣一來,即便事情超出你的掌控範圍,而你必須當即對某個難應付的人或困境做出反應,那麼,你也能更巧妙而自信地應對。並且,這樣的事情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頻率還很高),我會在第十章中提供一些處理這類反應性情況的技巧。

小結

現在,關於如何考慮和設計自己的實驗,去挑戰那些讓你陷入做無用功(或不作為)的行為模式的恐懼思想,你應該已經有了一些知識了,總結如下:

·排列你自己的恐懼等級,將情況按1(恐懼程度最低)到10級(恐懼程度最高)分類。

·圍繞其中一種情況設計一個行為實驗;從較低等級做起,然後填寫前面提到的模板,來幫助你制定計劃,並做好遭遇最壞結果的準備。

·想一想第七章提到的工具中哪些可以用到這次試驗裡。

·實驗成功後,別忘了獎勵自己,要覺得自己有這樣的權力,並為下一個實驗制定計劃。

·試一試「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以便找到一些新想法和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