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重構你的家庭親密關係 >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放輕鬆,不過是在孩子面前吵個架而已 >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放輕鬆,不過是在孩子面前吵個架而已

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吵架是壞事,讓人不舒服,這點毋庸置疑。但接受「吵架是壞事」,不見得就要接受「父母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太苛刻了。

這就像是說,生病不舒服,這是生活常識。但你不能據此得出結論:絕對不可以生病。如果一個人相信這種鬼話,他只會更不舒服。

人們小心翼翼地避免生病,但總還是有免不了抱恙的時候。吵架也是一樣。當然了,你可以說:「如果不想吵架,平時注意一點兒不就可以了嗎!」沒遇到問題的時候誰都這麼說,但如果你能永遠做到,也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吵架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吵架之後怎麼辦,很少有人願意正面談論這個話題,更不用說當著孩子面的吵架。

育兒類的公眾號,紛紛指出這事是深入骨髓的創傷,搞得男女好像都非得把心蕩滌乾淨,才有資格成為父母。具體怎麼避免吵架,它卻不說。

情感類的公眾號,鋪天蓋地的文章又都在教導人們如何有愛和接納,彷彿只要有愛就好了,萬事俱足。言下之意:別談吵架!那種事掃興得很。

不過,總要有人碰一碰這個掃興的話題。

生活的首要原則:壞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試圖去否認壞事的存在,那是一件更大的壞事。有的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話說得難聽,一個人就指著孩子怒斥對方:「你怎麼能說這種話!你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但這句話其實更傷人,因為:

1.它讓孩子堅信自己被「傷害」了;

2.它借用孩子的立場來指責對方,讓對方背負了傷害孩子的道德罪名;

3.它並不是在減輕傷害,只是換了花樣攻擊對方而已。

事實上,借孩子的名義來解決夫妻之間的爭端,幾乎永遠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在關係中叫作「三角化」。這種溝通模式帶來的麻煩,遠比它能解決的問題多。

我們還是來看看,一旦發生爭吵,究竟有哪些辦法可以讓它沒那麼可怕。

第一,我們是如此愛你,以至於都想把自己眼中最好的東西給你。

你要學會忽悠。第一個忽悠的就是自己。

告訴自己情況沒那麼糟,或者比最糟的情況要好。

大部分的爭吵,夫妻雙方都還在家庭的軌道上。這是一個基礎的立場。彼此都很氣,但都還是——至少在表面上——認同自己是為這個家好。

雖然屋頂都要被吵翻了,但你可以認為,兩個人只是在合作軌道上,因為不同的理念(如果是育兒理念,就更單純)起了爭執。屬於那種人民內部矛盾。只是矛盾的表達方式有點兒放飛自我了而已。

「你還不管!你看孩子的成績都爛成什麼樣了!」

「那你倒是管啊!你一周在家才幾天?」

「你好意思說我?我是為了掙錢,你在家時間長,你都用來幹嗎了?」

「所有家務全是老娘在做!你嫌我管孩子管得不好,那讓我媽來幫忙做家務你願意嗎?或者雇個保姆,你雇得起嗎?一個屌絲還有臉說掙錢……」

「你剛說什麼?你有種再說一遍!」

話說得很不怎麼樣。可是換一個角度看,兩個人的「初心」總算是不壞的。如果是我,事後就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最大的問題就是都太有個性了!爸媽很愛你,都急著把自己覺得對的東西給你……然後就會吵架。」

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忽悠。因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對吧?

第二,爸媽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長點兒心吧。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

我們頭也不抬地看著手機:「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媽會離婚。」

我們懶散地一笑:「不用怕,沒那麼容易離婚。」

「為什麼?」

「因為吵架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這不光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要,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感。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我們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來,一起念一下這句話:

「我們只是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爸媽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實是什麼。爸媽像小孩子,那麼孩子就像大人一點兒。反正家裡得有一個人靠譜吧。

小明的爸媽不成熟,這對小明是滅頂之災嗎?如果你相信這件事並沒有那麼悲慘,你就忽悠自己:你們吵架之後,你的孩子也能夠像小明一樣應對這一切。因為他的爸媽跟小明的爸媽一樣差——當然也可以說,一樣好。

第三,這是一個示範: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爭取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昨天在院子裡,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

「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還看到你被拒絕以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

「爸爸,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上剛剛發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對待。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地聽到你的聲音,並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麼氣,爸爸並沒有退縮!」

當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用啊。媽媽沒有對你好一點兒,她其實變得更凶了,而且連飯都不給我們做。」

你要忽悠他,這只是操作上的失誤,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第四,在關係中我們有時會失控,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

有一些人會記得他們小時候縮在屋角,看著父母彼此像仇人一樣,怒發如狂的樣子,天地好像都崩塌了。那噩夢般的場景牢牢地纏繞自己一生。

他們需要的是在那個時候,父母中的某一方冷靜下來之後,走到自己身邊,抱住自己,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們看起來很失控,但這是安全的。

「不用怕。」要斬釘截鐵地告訴孩子。

關係是有底線的。所以,雖然爸爸媽媽都氣得不行,但還在遵守共同的底線。甚至也許連夫妻關係也有可能破裂,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至少還是親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第五,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這麼糟,但我們可以很勇敢。

最壞的可能,你連自己都忽悠不了。

你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時刻了。對方酗酒、濫賭、家暴,甚至對孩子動手,要把整個家庭一起拖去陪葬。對方已經徹底失控了,也沒有底線可言。

雖然是極少數的可能,但那是你展現勇氣的時候。

你可以跟孩子敞開心扉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見得永遠這麼糟糕,但現在確實這麼糟糕。最糟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離開這個給自己帶來傷害的人。

你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你仍然可以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麻煩,但你總可以報警、求助,利用一切可能給你幫忙的資源。

這可能是關係能帶來的最大傷害了,但你可以讓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離到生活之外。只要我們願意正視這些,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並放手,停止幻想,然後做出新的選擇。這需要一點兒勇氣,但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災難,全世界總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的地方。

(但願你永遠用不到這一部分建議。)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

但生活中就會有這樣的壞事發生。所以,有時候你要拿出點兒不怕它的勁頭。要點在於,它不見得是大忌諱。

父母總是擔心這些那些一不留神傷到了孩子,這種小心謹慎的態度是好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傷人的未必是生活中的麻煩本身,而是他的父母會以怎樣的態度應對那些麻煩。

你愛孩子,這就比什麼都強,至少為他提供了一份保留底線的安全感。想一想,大不了就是吵唄,能有多壞?你還有機會向孩子展現你的智慧、溫柔、果斷、勇氣、力量、平常心,或者一點兒幽默感。

說不定這些對孩子也有一點兒幫助呢?

你說:「道理我都知道。不過這種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還是自我控制,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當然,那是最理想的狀況。所以,上述觀點只適用於做不到這一點的平常人。假如你永遠用不到這些,那最值得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