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重構你的家庭親密關係 >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 >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

對親密的依賴和恐懼讓我們彼此靠攏、彼此傷害,又彼此珍惜。

我常常被問一個問題:「作為心理咨詢師,你會和愛人吵架嗎?」

答案是當然會。

「難道心理咨詢師不是最能理解別人的人嗎?」

事實是,關係永遠是需要兩個人平衡的。要往哪裡去,很難以一方的意願為主。朋友吵架的時候,我們都會勸:「你多體諒TA一下不就好了?」好像那是TA本人可以掌控的事。換到我自己身上,就知道這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能理解愛人的怨氣,也體諒她的不容易,但衝突還是避免不了。有時候我甚至有這樣的經驗:明知道低頭道個歉就可以避免衝突升級,但就是做不到。

這不是一句「倔強」就可以解釋的,「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

我有一個來訪者,每次跟老公吵架,一怒之下就會奪門而出,然後漫無目的地開車到處走。她告訴我,其實她每次走不遠就冷靜下來了,後悔自己太衝動,也想不到還能走到什麼地方去。這時就等著手機響。只要老公隨便表示幾句,「行了,別吵了,回家吧」,給個台階,她就會心甘情願地回到家。

但讓她寒心的是,老公從來沒打過電話。

有一次她索性豁出去了,找了一家酒店連著住了好幾天。幾天之內兩口子完全沒有聯繫。到最後她實在是心慌得不行,感覺婚姻都要不保了。一咬牙回到家,見到老公,兩個人又大吵一架。她本來是想這件事說幾句就算了,兩個人重新過日子。結果吵著吵著,又鬧到非離婚不可的地步。

她把老公也帶到了咨詢室。後者也有委屈:

「她回家的時候,我還鬆了口氣,以前的事都不提了。沒想到她一見我就吵,好像她還有理了!」

「廢話,這麼多天你一個電話都不打!」

「你也沒給我打過啊……」

兩個人重複著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爭執。

我試圖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我已經跑出來了,如果他不叫我,我怎麼可能再跑回去?我是女人!」妻子說,「其實最後還是我主動回去,想到這個我也有點兒委屈。」

老公說:「跑出去的人是她,憑什麼要我把她追回來?」

他們兩個都把自己放在騎虎難下的困境中,這種狀態我也有點兒理解。我問:「好像你們雙方都知道怎麼挽回這段關係,但是都不可能去做。」

兩個人同時點頭。妻子認為,如果每一次自己都會主動回家,「離家出走」這一行為就失去了原有的威懾性。老公則認為,如果自己主動打電話追回妻子,某種意義上就等於是在求饒,這變相肯定了「離家出走」的效果,妻子之後也許會變本加厲,把他玩弄於股掌之中。「有一天她不要我了怎麼辦?」

表面上兩個人都很倔,其實內心都軟弱得要命。

他們的倔強(或軟弱)恰恰是相愛的一種證明。人們之所以會吵架,本質上都是因為太在乎對方。當我們在關係中的期望得不到滿足時,吵架可以讓我們確認自己還在被愛——即使是用一種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方式。不管我多麼強硬,或者多麼激烈地堅持我明知道做錯的事情,多麼想通過傷害彼此的方式來定義我們的關係,本質上都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無力,在你面前我根本沒辦法保護自己。

我們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在意你。

但很多時候,彼此的這種「在意」無法直接表達。表達意味著讓步,而先讓步的一方往往會陷入巨大的不安中。不管他或她在理智上多麼相信對方和自己一樣,他或她仍然需要用表面的強硬保護自己。上一個例子中的老公,即使後來已經相信只要打電話妻子就會回家,也會選擇用一種不屑一顧的語氣對著手機說:「喂,你後悔了就趕緊回來,聽見沒有?」

那意思是「你愛回不回吧,我也沒那麼在乎」。那份強硬,是為自己的軟弱找到的最後一塊盾牌——「我害怕被拒絕,所以我必須表現得滿不在乎」。

如果另一方只聽到他的強硬,也許會針鋒相對,使矛盾升級,這讓雙方陷入更大的不安中(你看,你果然拒絕了)。除非妻子真的能聽出來,老公從不打電話到打這個電話,他已經努力做出讓步了,強硬的背後是他的不安。

但有幾個人能在吵架時還聽得出對方的軟弱呢?

那麼,首先需要正視自己的軟弱。

軟弱沒什麼不好,它恰好是伴侶當初走到一起的理由。因為軟弱,我們相互依賴,我們從內心深處需要對方,希冀對方對自己好一點兒,同時我們又知道自己對這一切無能為力,隨時朝不保夕。我們還知道,同樣的感覺對方也有——對親密的依賴和恐懼讓我們彼此靠攏、彼此傷害,又彼此珍惜。有時候,關係中的雙方是想通過吵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一點。

(本文案例信息系虛構)